成人信仰教育-胡志彊牧師+有影無聲文章分享-詹俊裕長老

胡志彊牧師+詹俊裕長老
成人信仰教育-胡志彊牧師+有影無聲文章分享-詹俊裕長老

胡志彊牧師和詹俊裕長老長期以來,自許為* 動口和動手二人組* 模式.每天分享文章和錄音, 胡牧師自2022-0705開始四個podcast節目至2025-0705共提供超過4,000份各類型節目和文章分享. 如今再用*以馬忤斯二人行*心志(路加福音24:13-35). 自2024-0730 期盼再作新創意嚐試--:我找到了,幸福之道(生命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 希望能藉由app主動分享和保留在雲端數位庫中,方便流傳查閱和福音推廣,歡迎聽觀眾兄姐們指教. 花蓮 北埔基督長老教會宗教信仰教育-成人教育(主日學)課程- 想自聽-獨樂樂 或 快分享-眾樂樂! 歡迎您按鍵傳信息,只為主福音;願上帝祝福您!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2023.2.10  “人生三見”是人一生修行的不同境界

    1 DAY AGO

    2023.2.10 “人生三見”是人一生修行的不同境界

    ** **有影無聲 :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人生三見”是人一生修行的不同境界 “一代宗師The Grandmaster”是2013年上映的一部電影。描述的是詠春高手葉問及一眾武術家的故事。王家衛導演,梁朝偉、章子怡、張震、趙本山領銜主演。 電影中說:習武之人要經歷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一層功夫一層道理: 見自己--古云:人貴有自知之明。見自己,就是自知,懂得自省、接納自我。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長處。 見自己,才能真正做自己,將禀賦發揮出來。 見天地---從見自己到見天地,把自己的小我境界,提高到天地的大我境界。 見天地,知進退,胸懷豪邁,頂天立地。 見眾生---從見天地到見眾生,是漸漸向下走的過程;內斂鋒芒,懂得卑微,柔軟身段,甚至根植到土地裡。 散發出來的氣場,是謙和、淡然。 如果生命的過程是一種修行,見自己和見天地後,見眾生就是慈悲的覺悟。 見眾生,對世人報之以體諒與悲憫,對世道多一分看破與接納。 見眾生,學會放下自己;以眾人心為我心,以眾人見為我見,兩者合二為一。 老子說: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在網路上查詢“人生三見”,得到這樣的說明: 人生有三見: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 天地是規律:陰晴圓缺,生老病死 眾生是人性:妖魔鬼怪,名利權情 自己是慾望:七情六欲,貪嗔癡念 見天地--知敬畏,所以謙卑, 見眾生--懂憐憫,所以寬容, 見自己--明歸途,所以豁達。 每一個人的人生遭遇都不一樣,但是“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卻是一樣的,離不開“規律、人性、欲望”,因此,每一個人都各修各的道,不是有句話說: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咱們井水不犯河水。因此,有高人說: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的修養不夠。 談到修養,想起宋朝無門慧開禪師的詩: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善是青松惡是花, 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 只見青松不見花。 面上無嗔是供養, 心裡無嗔出妙香, 心中無塵無價寶, 不斷不滅是真常。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 好向靈山塔下修。 人的一生經過生老病死的歷程,該怎麼修、要怎麼行,每個人都會做出自己的選擇,因此,所有的結果都要自己負責、自己承受。 聖經馬太福音22:36說:夫子,律法上的誡命,哪一條是最大的呢?37.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38.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39.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40.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詹俊裕寫於 20230210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min
  2. 2023.2.9  當你老了!希望沒有任何的遺憾

    1 DAY AGO

    2023.2.9 當你老了!希望沒有任何的遺憾

    有影無聲 :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當你老了!希望沒有任何的遺憾 邦寧兄的群組中,可榮兄分享“抖音”的影片“當你老了!”,2022年我就年滿70歲,所以應該是“我已經老了!”,然而,“老是無聊的結果”,因為我覺得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我不敢覺得我老了啊! 影片上說:比利時一家雜誌社對60歲以上老人展開一場“你最後悔什麼?”的問卷調查,統計出來的前五名報告,看過的人都沉默了! 1. 1.45%的人後悔“沒有重視身體健康”:在忙碌的工作賺錢生活中,常常睡眠不足,暴飲暴食,其實,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的生病,有果必有因,所以,在可能的條件下,要盡量注意飲食,規律運動,保持心情愉快的適當保養,確保年紀大了也能過上自由且快樂的生活。 2. 2.5%的人後悔“沒有善待伴侶”:一位大病初癒的長者說:婚姻的意義是當我半夜三更醒來,我口渴、我傷口痛,我只需捅捅身旁的老婆,我就有水喝了,這一口水,你說有多貴就有多貴,如果沒有幾十年的婚姻經營,這時候我上哪兒要這口昂貴的水喝。年輕的時候不懂事,吵吵鬧鬧當兒戲,50歲以後你就明白“老伴就是最貴的寶”,千金不換、世間難找啊! 3. 3.62%的人後悔“對子女的教育不當”:人生百年利于幼學,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在為以後的人生打地基,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個道理小孩子不知道,大人吃過現實社會的苦,應該都明白,在孩子想要放棄的時候,要推他一把,在孩子貪玩懶惰的時候,教育他不能半途而廢,等孩子長大走向社會,自然會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 4. 4.73%的人後悔“選錯了職業”:小米創辦人雷軍説過一句話:站在風口上的豬都能飛起來。人選對了職業方向,也許能少走20年的彎路,大方向錯了,你再努力也枉然。一個人的成就往往取決于他的選擇。飛豬理論告訴我們:只要選對了方向,抓住了機運,人人都有被托舉上天的機會。 5. 5.92%的人後悔“年輕時不夠努力”:有句諺語說:肯吃苦,苦半生,怕吃苦,苦一生。20歲的貪玩,造就了30歲的無奈;30歲的無奈導致40歲的無能;40歲的無能奠定了50歲的失敗;50歲的失敗釀造了一輩子的碌碌無為。有些事不是看到回報才去付出努力,而是付出努力才有可能看到回報,要想得到別人得不到的東西,就得付出別人捨不得的代價。年輕時就應該知道“現實世界是金字塔型”的,越往下層競爭越激烈,日子越艱難,越往上走,人越少,選擇越多,風景也越好,在該努力的年紀選擇躺平,換來的只會是一生的卑微和無奈啊! 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墨寶寫著:夫天下之事其不如人意者固十常八九、總在能堅忍耐煩、勞怨不避,乃能期於有成。所以,無論你處在什麼環境都要忘記背後,努力向前,正如聖經路加福音9:62耶穌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 聖經腓立比書3:13使徒保羅說: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14.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詹俊裕寫於 20230209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min
  3. 2023.2.8  保持心情愉快的順服您就贏了!

    1 DAY AGO

    2023.2.8 保持心情愉快的順服您就贏了!

    有影無聲 :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保持心情愉快的順服您就贏了! 在公司上班時,個人常鼓勵同仁要養成“點頭、微笑、打招呼”的習慣,並且隨時: 1.保持心情愉快 2.常想“我能為你做什麼”。 2011年1月因病離開職場之後,自己反而陷入憂鬱當中,2018年走出憂鬱之後,回想自己的遭遇,發現“知道--毫無價值,做到--價值連城”的真理。多年來,真正體驗“快樂、利他、分享”的人生價值觀,讓我每天都過得很愉快,身體也越來越健康。最近大學同學“老董”在群組分享一段影片,原來快樂可以產生肽液,可以讓你既健康又抗癌。 何謂肽?上網查詢的答案是: 肽(英語:peptide,來自希臘文的“消化”),舊稱胜,即胜肽,又稱縮胺酸,是天然存在的小生物分子,介於胺基酸和蛋白質之間的物質。 老董分享的影片中說: 肽液是消百毒的,除火毒之外,其他的毒都能解。患有癌症、腫瘤的人,體內有一種癌毒,但是癌毒遇到肽液時會迅速消失,我們體內的肽液就是癌細胞的天敵。 肽液從哪裡來的呢?是從心臟分泌出來的。全世界所有人身上任何位置都可能長癌,但就是沒有得心臟癌的,因為心臟是分泌肽液的地方,也就是說肽液越多,身體越健康。那麼,肽液在什麼情況下才會產生呢?當我們處在慈悲善良、開心高興的時候,我們的心臟會大量分泌肽液,所以,真正長壽的人並不是運動、保健好的人,也不是錢多的人,而是開心的人,要隨時保持開心的狀態,肽液就多。 現實生活中,我們卻恰恰相反,尤其是我們生病或不如意的時候,總是被恐懼、猜忌、懷疑、焦慮、擔心等情緒綁住,這些都會產生毒液,所以,當生病或不如意時,要把病和不如意扔到門外去,病可以生在身上,但不能讓病長在心上。換句話說,就是有病看醫生、吃藥,你就要放寬心,你不能白天、晚上都一直想著:我病了,我完了。你越研究就越想它,結果反而產生更多的毒液,所以你要學會坦然順服的放寬心。當你處在放鬆的狀態時,你的心臟就會分泌更多的肽液,肽液越多,癌細胞就越少,癌細胞越少,你的身體就會越健康。所以,心情是治療疾病至關重要的條件,現在開始,把疾病忘掉,既然擔心、恐懼無益於疾病,還不如坦然的將它交給上帝,你只管保持心情愉快的讓心臟分泌更多的肽液。記住,你的心情越好,病越好治,你心情越糟糕就會越麻煩。老實說,醫院裡沒治好的患者,有一半是嚇死的,另一半是治死的。 除了保持心情愉快之外,還有一個增加肽液分泌的方法,那就是高高興興的主動幫助別人,當你無償的幫助別人時,你會感覺很舒服,心情舒服的時候,你的心臟就會分泌更多的肽液,你就會越健康。 聖經箴言17:22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箴言4:23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詹俊裕寫於 20230208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min
  4. 2 DAYS AGO

    禱告會 2025-0716學習完全-不對等的愛-2 馬太福音5:38-48

    2025年北埔教會禱告會-「在聖經中遇見主耶穌」  學習完全-不對等的愛 馬太福音5:38-48 38: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39: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40: 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41: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42: 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 43: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44: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45: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46: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甚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麼。47:你們若單請你弟兄的安、比人有甚麼長處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這樣行麼。 48: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當台灣有各類型病毒嚴重…願主憐憫,平息禍患。 花蓮四大醫院:慈濟最貴、門諾其次(宗教慈善為何不能不收費?—永續經營! 基督徒的難題?—知道卻作不到!—但是否能因你的更努力與改變而『更完全』 一個大前提—我們活在一個『現實的社會中』,而且我們還會『活很久』。 1. 律法主義下的『公平原則』: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1).舊約的律法—若有別害,就要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以烙還烙,以傷還傷,以打還打』(出21:23~25)--回教與以色列。 (2).律法外的寬容—逃城制度(民數記 35:11-32)  [11]就要分出幾座城,為你們作逃城,使誤殺人的可以逃到那裡。[12]這些城可以作逃避報仇人的城,使誤殺人的不至於死,等他站在會眾面前聽審判。[13]你們所分出來的城,要作六座逃城。 [15]這六座城要給以色列人和他們中間的外人,並寄居的,作為逃城,使誤殺人的都可以逃到那裡。 [24]會眾就要照典章,在打死人的和報血仇的中間審判。[25]會眾要救這誤殺人的脫離報血仇人的手,也要使他歸入逃城。他要住在其中,直等到受聖膏的大祭司死了。[26]但誤殺人的,無論什麼時候,若出了逃城的境外,[27]報血仇的在逃城境外遇見他,將他殺了,報血仇的就沒有流血之罪。[28]因為誤殺人的該住在逃城裡,等到大祭司死了。大祭司死了以後,誤殺人的才可以回到他所得為業之地。[29]這在你們一切的住處,要作你們世世代代的律例典章。 (3).十誡:1-4誡人對上帝,5-10誡:講人倫,以『不要』為開始。(不傷害別人) 2025-0716 2. 人情網絡下的『互動原則』: 『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 (1).國際局勢—美日、美越、歐盟(德國)—沒有永遠的敵人? (2).我們用『族群』來區分—鄰舍或仇敵。(全世界最混淆的外交政治在兩岸) (3).『愛你所愛、恨你所恨』的人性。 3. 『角色扮演』: 1. 你是否常常看不起: 仇敵、歹人、稅吏、外邦人。 2. 我們喜歡當:好鄰舍、好人、 3. 耶穌要我們學習天父的完全,作天父的兒子。 4. 完全主張下的『不對等原則』: 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1).39: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智慧應對) 1.THE MISSION-『教會』:主戰派和不反抗。 2.第三世界的解放神學。--出去惡人才能保護好人。 3.面對兇惡的挑戰與逼迫時,要能有『出於信仰之愛而忍耐』。 (2).40: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放棄權利) 1.典當只能拿走『裡衣』,晚上一定要歸還『外衣』。(怕會冷死) 2.當對方『自以為有理』時,你如何面對『不可理喻』的蠻橫。 3.或許你可以主張權利,但願意『出於信仰之愛而放棄』。 (3).41: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主動服務) 1.羅馬帝國規定軍人可以強迫人幫他提領物品走一里路。 2.當對方在他需要時行使『權利』時,我們是無奈、抗議、嫉妒 或祝福。 3.一里路是義務,但當你願意主動提供二里路服務時,就是『出於信仰之愛』 EX:志工的服務 (4).42:有求你的、就給他.(善用支配權) 1.擁有與不足之間,(給釣竿或給魚吃?)—(帶他到有魚的地方教他釣魚) 2.稅吏撒該的悔改。--分一半給窮人,訛詐誰就還他四倍。 3.『智慧的愛心』或『愚蠢的善行』:牧師,我需要車資?500元? 4.當你願意將所擁有的甘心給予祈討者,就是『出於信仰之愛-施比 受更為有福』 (5).42b: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體貼需要) 1. 古代的以色列律法確實禁止對一種借貸付利息 –就是那些借貸給窮人的(利未記 25 : 35-38 )對債主而言給窮人無息貸款是一種憐憫行為。 那筆款貸出去時他會失掉那些錢的用途;但這種實際做法表達了對神所施憐憫的感謝。 2.借款如呆帳:25,000元,十餘年後再歸還。(沒有任何致歉、感謝、 來電給個帳號,轉帳給你吧!) 3.北埔教會3件禁止的事:民間跟會、拉保險、作直銷。 (莫因借錢讓雙方都跌倒) 4.教會是個學習認識信仰的地方,不是商業場所,更不是融資機構。 5.當你願意把『借貸』看成是一種沒壓力與利益的支出時, 就是『出於信仰之愛的幫助』 結論: 馬太福音5: 48: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哥林多前書11:1保羅說:「你們當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 基督徒能像天父上帝的『完全』嗎?—我們必須承認人的有限性, 但若我們立志『效法』, 那就會讓我們有『進步的空間』,而不是『原地踏步』或『只唱高調』。 每一次願意出自信仰之愛的思考,就能讓我們在不對等、不合理、會吃虧的環境中,漸漸地活出耶穌期許我們要:『當天父上帝兒子』的行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0 min
  5. 20250714分享臺灣漫畫家蔡志忠先生的人生感悟!

    2 DAYS AGO

    20250714分享臺灣漫畫家蔡志忠先生的人生感悟!

    有影無聲-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分享臺灣漫畫家蔡志忠先生的人生感悟! 1948年2月2日出生的台灣漫畫家蔡志忠先生,2020年11月17日在禪宗的嵩山少林寺剃度出家,法號“延一”。最近在臉書上有些他的短片,分享他的人生智慧,由於年紀相近,個人頗能認同他的說法,分享兩則如下: 一. 旅遊的力量: 人真的不能長時間呆在一個地方,不管是公司還是家裡,當你日復一日在一個地方呆著,你就會慢慢失去靈性。 要知道,環境是為人提供滋養的,可是你一直在同一個地方,能量得不到流通和循環,就會慢慢被環境反噬,所以,我建議大家:經濟許可的話,多出去旅遊,當你站在雪山顛或是一望無際的草原,那些曾經困擾你的得失突然就變得渺小了,這就是旅行的力量,它帶給你的不僅僅是風景,更是歸來時那個通透的自己,天地之無垠能喚醒蒙塵的感知,眾生百態則是一面鏡子,能幫助你照見自己未曾察覺的樣貌,胸中有丘壑,眼裡有山壑,終有一天,你會明白閱歷的厚度不在於年歲的累積,而在於腳步的延伸,那些從未離開原地的人,活成了一座孤島,而你早已在行走中變得無比遼闊。 二. 覺醒的狀態: 一個人覺醒的狀態就是不再對任何人事執著,他對待任何關係的核心只有一句話:“我以真心待你,但我不執著於你,真正能做到活在緣分中而不是活在關係裡”。我對你好只是因為我想對你好,和你對不對我好沒有關係。同理,有一天我不想對你好了,我也可以轉身離開,那一刻和你對不對我好也沒有關係。所以,對於任何痛苦的心情,想要盡快釋懷,我們唯一能做的不是忘記,不是強迫放下,而是接納,接納物是人非,接納事與願違,接納這個世界也有真心抵達不了的地方。 一杯水,你渴的時候,貴如黃金,你不渴的時候,它寡淡無味,所以,世間萬物本沒有對錯,都在一念之間而已。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華麗的告別儀式,只有默契的疏離,就像秋葉離開枝頭那麼自然,又那麼必然,所以,能坦然面對得失,面對遺憾,面對關係的破裂,這就是你真正決心的開始。 走入人生暮年的人,回味過往人生經歷,總有不一樣多彩多姿的經歷和感悟,雖然不一樣,卻有許多寶貴的體悟值得分享。 Reels的短片“一個吃過大苦的人,才有的4種變化”: 1. 變得沈默寡言,因為得到過教訓,學會了察言觀色和謹言慎行; 2. 收斂自己的脾氣,知道發火沒用,解決問題才有用; 3. 學會拒絕,學會愛自己,有時候對別人太好,就是對自己的傷害; 4. 喜歡獨處,卻不會感到寂寞,看透了人情世故,學會了斷捨離。 走過憂鬱的我,看透了人生,卻也完全認同人在現實世界中的掙扎與無奈,因此很喜歡這幾句話: 1.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的修養不夠。 2. 無論別人如何,我要過“快樂、利他、分享”的人生。 3. 經常和相處愉快的人相聚、旅遊,543的分享有的沒的,人生豈不快哉! 4. 全心全力做自己,也要允許別人做別人,因為上帝所創造的每一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寶貝。 聖經帖撒羅尼迦前書5:14說:我們又勸弟兄們,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15.你們要謹慎,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惡報惡;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常要追求良善。16.要常常喜樂,17.不住的禱告,18.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 詹俊裕寫於 20250714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min
  6. 幸福之道-20250716賺錢、生活、修行都要靠自己努力堅持!

    2 DAYS AGO

    幸福之道-20250716賺錢、生活、修行都要靠自己努力堅持!

    有影無聲 :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賺錢、生活、修行都要靠自己努力堅持! 偶然間,看到非常現實的五句話: 1. 別喊窮,沒有人會給你錢 2. 別喊累,沒有人會幫你做 3. 別想哭,沒人會在乎你的淚 4. 別認輸,沒有人會希望你贏 5. 別靠人,靠人不如靠自己。 走入暮年,就會逐漸明白: 人,想開了就是幸福,想不開就是痛苦。很多時候,不是跟事過不去,而是跟自己的心過不去,天大的事只要順其自然,你就會發現,不過如此。 只要活著,你就要不斷的開導自己:“想開點,別想沒有用的,好好的活著,慢慢的過著,日子一天比一天少了,我們也一天一天老了,想開、看淡、放下,別老是鑽牛角尖。人生在世,該忘的忘,該放的放,別把自己整成了憂鬱!也許我們拼不了大富大貴,那就拼一個健康快樂吧!”。 從年輕走到現在,逐漸清楚明白“要好好善待自己”: 到了一定年紀,一定要懂得把心情和脾氣調成靜音模式,然後不動聲色的打理自己,過好餘生的每一天。 不要太乖,不想做的事可以拒絕;做不到的事不要勉強。 不喜歡的話,可以假裝沒聽見,你的人生不是用來討好別人,而是用來善待自己的。 一輩子很短,要麼有趣,要麼老去,人生下半場要善待自己,不生氣,不取悅,看淡得失,珍惜擁有,簡單點,快樂點,糊塗點,陪著你的,一直都是那個了不起的自己。 在奮鬥中要學會給自己放糖: 故事人人有,只是各不同,在咖啡一樣苦的日子裡,要學會自己給自己放糖,生活就是頂著一分甜沖淡那九分苦。 有錢--把日子過好, 沒錢--把心情過好。 有什麼樣的能力就過什麼樣的生活,餘生站在屬於自己的高度,看該看的風景。 談到生活,無論你是什麼年紀,現實生活中一定需要用到錢,錢是你最大的安全感。雖然有錢不一定快樂,可是你要知道,一旦你有了錢,就算你不快樂,也有很多人會想辦法讓你快樂。 錢不是全部,但沒錢,寸步難行!沒錢的時候,連呼吸都不敢大聲!真正的底氣,不靠別人給,而是靠你賺來的安全感。 別再美化貧窮、否定金錢, 真正的自由和選擇權,來自於你有能力為你的人生買單。 因此,在人的一生中,從孩提開始,就要謹記這四句話: 1. 學習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但是,學習一定是通往成功最快的捷徑。 2. 人生只有一次,教育無法重來,珍惜大好的學習機會,未來如何都掌握在你自己手裡。 3. 你今天偷的懶都是給你未來挖的坑,最怕的就是一生庸碌無為,還得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4. 凡是現在讓你爽的東西,將來一定會讓你痛苦; 凡是讓你現在痛苦的東西,將來一定會使你更強大。 聖經加拉太書6:4說: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這樣,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不在別人了,5.因為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 以賽亞書30:20說:主雖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21.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 詹俊裕寫於 20250716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min
  7. 幸福之道-20250715分享蔡瀾先生的精彩人生感悟!

    2 DAYS AGO

    幸福之道-20250715分享蔡瀾先生的精彩人生感悟!

    有影無聲-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分享蔡瀾先生的精彩人生感悟! 2025年6月25日在香港養和醫院蒙主恩召的“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著名美食家、作家、電影製作人蔡瀾先生,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多彩多姿,1941年出生的他,曾經分享許多他的人生感悟,整理幾則供大家參考: 1. 人,總是要嚥下一些委屈,然後隻字不提的擦乾眼淚往前走,沒有人能像一張白紙一樣沒有故事,成長的代價就是失去自己原來的樣子。 恨不過的要磨平, 傷不起的要看淡, 想不通的要和解。 時間在變,人也在變,真正的強大不是對抗,而是允許發生的接納。 2. 辛苦賺錢的理由: 辛苦不要告訴別人,連父母也不能講,講了,讓人家心疼,何必呢? 我們那個年代還要多去打工,年輕人辛苦一點有什麼要緊呢?賺錢肯定辛苦,不過,我告訴你,沒有錢更辛苦。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份工作不辛苦,那麼,賺錢的意義是什麼?就是: 不要當父母需要你的時候,除了淚水,一無所有; 不要當孩子需要你的時候,除了慚愧,一無所有; 不要當自己回首過去,除了蹉跎後悔,一無所有。 這就是奮鬥的理由。 賺多一點錢,請好朋友一起去吃飯,多高興啊! 永遠記得:一有機會就掙多一點錢,就是掙多一點自由的空間。 3. 全世界最愚蠢的事就是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捨不得用,說好聽就是勤儉節約,說得實在點就是沒有大智慧。 健康的身體不是去醫院看來的,而是養出來的,很多人都想不通這個道理,平時摳摳嗖嗖的節約了一輩子,也沒能保住一個好身體,實在是得不償失。這個世界我們只來一次,所以很多事情沒必要太在意,有人在背後說你也好,誇你也罷,都不要太在意。你要特別提醒自己: 你雖然是社會裡的一塊磚, 但在家裡卻也是半邊天啊! 4. 如果有一個錶,它走的不準,那它走的每一秒都是錯的,如果這個錶停了,那它每天起碼有兩次是對的。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盲目堅持只會持續偏離,這時停下反而能遇見對的時刻。 有結果的叫付出, 沒結果的叫代價, 有希望的叫等待, 沒希望的叫煎熬。 既然你不懂得什麼叫珍惜,那麼,我教你,從失去自我開始,成年人最好的清醒就是點到為止。 5. 一定要內心強大的像個混蛋,笑著去回應所有人的冷嘲熱諷,堅定的告訴自己:任何事都難不倒我,就算現在一無所有,也要覺得未來可期;就算前路荊棘重重,也要勇敢向前,一定要在心裡告誡自己:我永遠不會失敗,我要麼得到,要麼學到,我做什麼都不會白做,只要我做了,就一定會有收穫。你要記住:世界只是你打磨自己的工具,只要你想,你就可以把自己打磨成任何樣子而不被任何人定義。 聖經傳道書8:14說:世上有一件虛空的事,就是義人所遭遇的,反照惡人所行的;又有惡人所遭遇的,反照義人所行的。我說,這也是虛空。15.我就稱讚快樂,原來人在日光之下,莫強如吃喝快樂;因為他在日光之下,神賜他一生的年日,要從勞碌中,時常享受所得的。 詹俊裕寫於 20250715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min
  8. 2023.2.14  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而不是成功那一天

    3 DAYS AGO

    2023.2.14 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而不是成功那一天

    有影無聲 :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而不是成功那一天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成功或失敗的那一刻,而是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所遇到的風景或風雨,畢竟成敗只在一剎那間,過程卻是長長久久的每一天。 蠻喜歡兒子 po在臉書上的這段話:在看到結果之前,好好享受過程吧!“比想要的東西更寶貴的事物一定會先出現在追求的過程當中”。沒錯,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在奮鬥的過程中享受了每一個當下的喜樂。 網路老友分享一篇不知道是誰寫下卻令人心動的美麗詞句: 1. 祈禱不是一個 “ 後備車胎 ” ,讓你在遇到麻煩時拉出來用;祈禱其實是一個 “ 方向盤 ” ,指引你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2. 為什麼汽車的擋風玻璃這麼大,而後視鏡卻是如此之小?因為我們的過去沒有像我們的未來這般重要。所以,集中精神向前看,向著美好的未來前進吧! 3. 友誼就像一本書。要燒掉一本書只需要幾秒鐘,但要寫出一本書卻需要很多年。 4. 生活中所有的東西都是短暫的。如果生活順利,那就盡情的享受它吧!它們不會永遠不變。如果生活遇到艱難也請不用擔心!困難也不會永遠不變啊! 5. 老朋友是黃金!新朋友是鑽石!如果你得到一顆鑽石,請不要忘了黃金,因為要托住一顆鑽石,你總是需要黃金做托架吧! 6. 通常,當我們失去了希望時,很多時候會悲觀的想到這就是末路, 神從上面微笑著說: “ 放輕鬆,親愛的,它只是一個彎,不是末路!" 7. 當 神解決了你的問題時,你會相信 神的能力 ; 但當 神沒有解決你的問題時,那是 神相信你自己有能力解決。 8. 一個盲人問聖安東尼: “ 有什麼東西是比失去視力更糟糕的? ”, 他回答說: “ 是的,那就是失去你的願景! ” 9. 當你為別人祈禱時, 神聆聽了你並祝福他們;有時,當你感到平安和喜樂時,要記得那時正是有人在為你向 神祈禱了。 10. 憂慮驅不走明天的煩惱,只會驅走今天的平安。 個人曾經感嘆的寫下“人生四無”: 生是無悔的追尋, 老是無聊的結果, 病是無奈的痛苦, 死是無言的結局。 所以,人生應該在“無悔的追尋”過程中,放寬心的享受每一個當下,既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有人說:前半生不要猶豫,後半生不要後悔。 論語八佾篇,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意思就是“已經做過的事就不用再提,已經做完的事就不要再勸諫,已經過去的事也不要再追究得失與責任”;有些事情,既然已成定局,多說無益,多爭更不必;否則,除了發洩一時的憤怒,只會損人又不利己;再說,人生就那麼長,我們要懂得裝傻,笑看得失,這才是人生大智慧。 聖經腓利比書3:13說: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14.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詹俊裕寫於 20230214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min

About

胡志彊牧師和詹俊裕長老長期以來,自許為* 動口和動手二人組* 模式.每天分享文章和錄音, 胡牧師自2022-0705開始四個podcast節目至2025-0705共提供超過4,000份各類型節目和文章分享. 如今再用*以馬忤斯二人行*心志(路加福音24:13-35). 自2024-0730 期盼再作新創意嚐試--:我找到了,幸福之道(生命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 希望能藉由app主動分享和保留在雲端數位庫中,方便流傳查閱和福音推廣,歡迎聽觀眾兄姐們指教. 花蓮 北埔基督長老教會宗教信仰教育-成人教育(主日學)課程- 想自聽-獨樂樂 或 快分享-眾樂樂! 歡迎您按鍵傳信息,只為主福音;願上帝祝福您!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