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信仰教育-胡志彊牧師+有影無聲文章分享-詹俊裕長老

胡志彊牧師+詹俊裕長老
成人信仰教育-胡志彊牧師+有影無聲文章分享-詹俊裕長老

胡志彊牧師和詹俊裕長老長期以來,自許為* 動口和動手二人組* 模式.每天分享文章和錄音, 胡牧師自2022-0705開始四個podcast節目至2025-0705共提供超過4,000份各類型節目和文章分享. 如今再用*以馬忤斯二人行*心志(路加福音24:13-35). 自2024-0730 期盼再作新創意嚐試--:我找到了,幸福之道(生命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 希望能藉由app主動分享和保留在雲端數位庫中,方便流傳查閱和福音推廣,歡迎聽觀眾兄姐們指教. 花蓮 北埔基督長老教會宗教信仰教育-成人教育(主日學)課程- 想自聽-獨樂樂 或 快分享-眾樂樂! 歡迎您按鍵傳信息,只為主福音;願上帝祝福您!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51 分鐘前

    禱告會 20250723學習完全-不對等的愛-3 馬太福音5:38-48

    2025年北埔教會禱告會-「在聖經中遇見主耶穌」  學習完全-不對等的愛 馬太福音5:38-48 38: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39: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40: 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41: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42: 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 43: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44: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45: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46: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甚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麼。47:你們若單請你弟兄的安、比人有甚麼長處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這樣行麼。 48: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當台灣有各類型病毒嚴重…願主憐憫,平息禍患。 花蓮四大醫院:慈濟最貴、門諾其次(宗教慈善為何不能不收費?—永續經營! 基督徒的難題?—知道卻作不到!—但是否能因你的更努力與改變而『更完全』 一個大前提—我們活在一個『現實的社會中』,而且我們還會『活很久』。 1. 律法主義下的『公平原則』: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1).舊約的律法—若有別害,就要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以烙還烙,以傷還傷,以打還打』(出21:23~25)--回教與以色列。 (2).律法外的寬容—逃城制度(民數記 35:11-32)  [11]就要分出幾座城,為你們作逃城,使誤殺人的可以逃到那裡。[12]這些城可以作逃避報仇人的城,使誤殺人的不至於死,等他站在會眾面前聽審判。[13]你們所分出來的城,要作六座逃城。 [15]這六座城要給以色列人和他們中間的外人,並寄居的,作為逃城,使誤殺人的都可以逃到那裡。 [24]會眾就要照典章,在打死人的和報血仇的中間審判。[25]會眾要救這誤殺人的脫離報血仇人的手,也要使他歸入逃城。他要住在其中,直等到受聖膏的大祭司死了。[26]但誤殺人的,無論什麼時候,若出了逃城的境外,[27]報血仇的在逃城境外遇見他,將他殺了,報血仇的就沒有流血之罪。[28]因為誤殺人的該住在逃城裡,等到大祭司死了。大祭司死了以後,誤殺人的才可以回到他所得為業之地。[29]這在你們一切的住處,要作你們世世代代的律例典章。 (3).十誡:1-4誡人對上帝,5-10誡:講人倫,以『不要』為開始。(不傷害別人) 2025-0716 2. 人情網絡下的『互動原則』: 『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 (1).國際局勢—美日、美越、歐盟(德國)—沒有永遠的敵人? (2).我們用『族群』來區分—鄰舍或仇敵。(全世界最混淆的外交政治在兩岸) (3).『愛你所愛、恨你所恨』的人性。 3. 『角色扮演』: 1. 你是否常常看不起: 仇敵、歹人、稅吏、外邦人。 2. 我們喜歡當:好鄰舍、好人、 3. 耶穌要我們學習天父的完全,作天父的兒子。 4. 完全主張下的『不對等原則』: 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1).39: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智慧應對) 1.THE MISSION-『教會』:主戰派和不反抗。 2.第三世界的解放神學。--出去惡人才能保護好人。 3.面對兇惡的挑戰與逼迫時,要能有『出於信仰之愛而忍耐』。 (2).40: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放棄權利) 1.典當只能拿走『裡衣』,晚上一定要歸還『外衣』。(怕會冷死) 2.當對方『自以為有理』時,你如何面對『不可理喻』的蠻橫。 3.或許你可以主張權利,但願意『出於信仰之愛而放棄』。 2025-0723 (3).41: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主動服務) 1.羅馬帝國規定軍人可以強迫人幫他提領物品走一里路。 2.當對方在他需要時行使『權利』時,我們是無奈、抗議、嫉妒 或祝福。 3.一里路是義務,但當你願意主動提供二里路服務時,就是『出於信仰之愛』 EX:志工的服務 (4).42:有求你的、就給他.(善用支配權) 1.擁有與不足之間,(給釣竿或給魚吃?)—(帶他到有魚的地方教他釣魚) 2.稅吏撒該的悔改。--分一半給窮人,訛詐誰就還他四倍。 3.『智慧的愛心』或『愚蠢的善行』:牧師,我需要車資?500元? 4.當你願意將所擁有的甘心給予祈討者,就是『出於信仰之愛-施比 受更為有福』 (5).42b: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體貼需要) 1. 古代的以色列律法確實禁止對一種借貸付利息 –就是那些借貸給窮人的(利未記 25 : 35-38 )對債主而言給窮人無息貸款是一種憐憫行為。 那筆款貸出去時他會失掉那些錢的用途;但這種實際做法表達了對神所施憐憫的感謝。 2.借款如呆帳:25,000元,十餘年後再歸還。(沒有任何致歉、感謝、 來電給個帳號,轉帳給你吧!) 3.北埔教會3件禁止的事:民間跟會、拉保險、作直銷。 (莫因借錢讓雙方都跌倒) 4.教會是個學習認識信仰的地方,不是商業場所,更不是融資機構。 5.當你願意把『借貸』看成是一種沒壓力與利益的支出時, 就是『出於信仰之愛的幫助』 結論: 馬太福音5: 48: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哥林多前書11:1保羅說:「你們當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 基督徒能像天父上帝的『完全』嗎?—我們必須承認人的有限性, 但若我們立志『效法』, 那就會讓我們有『進步的空間』,而不是『原地踏步』或『只唱高調』。 每一次願意出自信仰之愛的思考,就能讓我們在不對等、不合理、會吃虧的環境中,漸漸地活出耶穌期許我們要:『當天父上帝兒子』的行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0 分鐘
  2. 幸福之道-20250723做個能“超越二元對立思維”的人!

    1 小時前

    幸福之道-20250723做個能“超越二元對立思維”的人!

    有影無聲 :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做個能“超越二元對立思維”的人! 現實生活中,我們都喜歡用自己的價值觀來定義這個世界,例如:黑白、好壞、是非、美醜、善惡。 其實,所謂的世界只是你認知中的世界,是你的分別心對外界的一種放射和評判。 再比如:我們總是既堅持又想放棄,既渴望又抗拒,既拿不起又放不下,既想做決定卻又瞻前顧後、左右搖擺。 我們不斷的在製造二元對立,刻意的執著是一種執著,那麼,刻意的不執著是不是又是另一種執著呢?其原因都是因為我們在用腦思考,而不是用心去感受。 當你的大腦過度執著於觀點和事物的對錯時,就容易鑽牛角尖,過度重視結果而不重視過程時,就往往容易提前焦慮、恐懼,從而錯失的是感受人生更美好的心境。 一個人最大的內耗就是來自於心腦對抗二元對立。腦子越強心就越苦。破除二元對立的過程也就是破除我執的過程,破除自我成見的過程,也就是佛家所說的“無我”,道家講的“無為”。 “無我”--是從內心的執著中解脫; “無為”--是從外在的造化中解脫。 老子講的“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遵從事物發展的規律,遵從自己的內心,讓心與腦合一,心即是理,心即是道,心即是一切,心生一切萬物,所以,無為恰恰無所不為。 毛選(毛澤東選集)的開篇說: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我們要想“不二元對立”,就要明心,明心也就是覺醒,真正的你就是那個覺。當你看見那個山,你就在山之外;當你能看見自己的執著,你就在執著之外。覺醒就是不著相,不著相你也就不容易二元對立了! 個人走出憂鬱之後,總覺得每一個人都有本難念的經,因此,要多角度的思考與他人的關係,從而喜歡這樣的思維: 1.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你若經我苦,未必有我善。 2. 原諒別人就是釋放自己。 3.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的修養不夠。 4. 坦然放下我執我見,才能享受坦然自在的舒適生活。 5. 全心全力做自己,也要允許別人做別人。 聖經哥林多後書 4:7說: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8.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致失望;9.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致死亡。 詹俊裕寫於 20250723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分鐘
  3. 幸福之道-  20250722人生要追求“價值感+ 歸屬感”!

    1 小時前

    幸福之道- 20250722人生要追求“價值感+ 歸屬感”!

    影無聲 :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人生要追求“價值感+ 歸屬感”!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先生曾說:「人這一輩子絕對不能馬虎兩件事,一是找對愛人,二是找對事業。 因為太陽升起時要投身事業, 太陽下山後就要與愛人相擁。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兩樣東西,一個是價值感,一個是歸屬感。 價值觀來自於被肯定, 歸屬感來自於被深愛。」 老朋友禮鳳兄分享“股神巴菲特在2025年股東會的謝幕退休演講,談的是平易近人且真實的人生哲學,他的談話和稻盛和夫先生所說有相似之處。 巴菲特演講的重點: 1. 要選對朋友: 要跟有智慧的人在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比起投資項目,投資朋友對一個人來說是更重要的選擇。 他常說:一個人的水平等於身邊五個朋友的平均水平。 和見識高的人在一起,自己的認知也會提高。和視野廣的人交朋友,眼界也會拓寬。 相反的,和一些頹喪、消極的人在一起,自己也會慢慢沉淪;和一些狹隘、固執的人在一起,自己也會慢慢變得偏激。選擇的朋友是什麼樣子,未來就是什麼樣子。結識那些比自己更優秀的人,你就會遇到一個更好的自己。 2. 選對工作: 在年輕的時候就找到喜歡且對胃口的東西,你就會很努力的想要去爭取。 3. 選對伴侶: 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是跟什麼人結婚,而不是任何一筆投資。 在他看來,選錯伴侶損失的不只是金錢,還有人生的各種可能性。有一個好的妻子,很多時候就有了一個穩定的大後方。 婚姻與家庭是人生唯一最大的投資。選擇好伴侶,維護好婚姻,經營好家庭,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幸福體驗。 4. 保持好心態: 大會上,有人問巴菲特,怎麼看待人生低谷。 他說:壞的事情總是會發生,但請多關注好的。 在過去的大半個世紀裡,巴菲特覺得他沒有遇到過太糟糕的事情。或者說,他更傾向於關注那些美好的事情。 有人問他:如何面對失敗? 他說:沒有失敗,只有待解決的問題。 永遠不要把對外解決問題的心態,轉化為一種對內自我傷害的情緒,那才真的是挫折。 真正的低谷在人心裡,所有挫折都是歷練,所有經歷都是成長。 5. 多讀書、保持好奇: 有人問巴菲特:為什麼94歲的他依然思維敏捷。 他說:好奇心。 保持好奇,不斷攝取新知,這樣大腦才不會僵化,認知才不會老化。 對大腦投資,不斷給大腦喂飯,才不至於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很多人驚嘆於巴菲特對趨勢的判斷,卻不知道他每天要抽四~五個小時來讀書。他曾說:讀書是世界上最賺錢的生意。 每天他都要在繁忙的日程中特意安排時間來閱讀,正是這些閱讀,讓他在職業和生活中做出正確的處理和判斷。 聖經羅馬書8:14說:因為凡被神的靈引導的,都是神的兒子。15.你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仍舊害怕;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16.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 詹俊裕寫於 20250722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分鐘
  4. 幸福之道-20250721現實社會中要學會“與不適共存的能力”!

    1 小時前

    幸福之道-20250721現實社會中要學會“與不適共存的能力”!

    有影無聲 :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現實社會中要學會“與不適共存的能力”! 群組朋友分享的影片--達特茅斯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演講中的一段話“學會與不適共存”: 沒有什麼比“學會與不適共存”更能教人成長,它可以給我們最大的學習契機,“不適”是不可避免的情緒,所以,如果你能訓練自己不再逃避,而是學會如何面對你的不適,並相信它會傳遞一些你未知的訊息,它可以併發出內在的力量,讓你能夠坦然面對生活給你帶來的挑戰,並能不忘初心且不背離自己堅守的信念。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讓自己不愉快的人事物,有的人會暴跳如雷,有的人會憤而與人爭執,也有人會視而不見、轉身離去,當然,如何面對是每一個人的自由,但無論如何,在面對的過程中,你是否懂得自保,甚至學到應對的生活智慧。 臉書有人分享“能走到社會頂層者的特質”: 1. 不斷突破舒適圈, 2. 果斷拒絕不喜歡的人事物, 3. 只交往四種人: 正能量 + 能力強 + 有教養 + 執行力強的人。 4. 只做四件事: 賺錢 + 運動 + 學習 + 閱讀。 5. 只看三種視頻:打開視野 + 提高認知 + 增強思維。 6. 對自己要求嚴格,極度自律。 我們不一定要走在社會的頂層,但我們一定要懂得如何“自立 + 自強 + 自保”,同時要避免“沒有出息者的四個特徵”: 1. 懶:這是貧窮的根源,想要解決貧窮的問題,就要先解決懶的問題。 2. 拖延:總是嘴上說的多,卻不付諸行動。 3. 自以為是:總感覺自己能力比別人強,但是做任何事都不能堅持下去。 4. 浪費:花錢大手大腳,真正要用到錢的時候卻一毛不拔。 Reels上看到“現實生活中自保的智慧”: 1. 給任何人幫忙都不能給自己造成困擾。 2. 你可以幫忙,但前提是不能把自己搭進去,不然就不是幫忙,而是給自己找麻煩。 3. 別人的事再大都不能以犧牲自己的利益為代價去幫忙,否則就是在給自己挖坑。 4. 很少有人會感恩你付出的代價,他們只會慶幸自己度過了難關,至於你是否被拉下水,他們並不關心。 5. 這個社會的規則就是:你有用就有人聯繫你,你沒有用就沒人在意你。 6. 免費幫助別人就是在慢慢的培養仇人,“等價交換”才是社會交際的長久之道。 7. 單純的感情幾乎沒有,只有物質和利益的捆綁才是最長久的。 也許真實的生活確實很現實,但下面這幾句話,可以讓我們在面對不適時,找到正確的方向: 擇偶就是改命,掙錢就是改運, 早睡就是續命,讀書就是開悟, 自律就是破局,認知就是出路, 行善就是積德,孝順就是福報。 做好自己,少管閒事, 誰好誰壞,不去評論, 誰是誰非,不聞不問, 裝聾作啞,耳根清靜, 閉口不言,少惹紛爭, 不聞不問,就是快樂, 少管少說,便是福氣。 聖經彼得前書5:6說:所以你們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時候,他必叫你們升高。7.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 箴言3:5說: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6.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 詹俊裕寫於 2025072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分鐘
  5. 2023.2.3  在快樂中邁向成功的“人生九字真訣”

    1 天前

    2023.2.3 在快樂中邁向成功的“人生九字真訣”

    有影無聲 :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在快樂中邁向成功的“人生九字真訣” 富邦集團大董蔡明忠先生的名言說:成功如果沒有快樂就不算成功。現實社會中,我們確實看到不少事業成功的人卻過得很不快樂,甚至以自殺結束自己寶貴的生命,為什麼? 中華華人講師聯盟張淡生創始會長在群組中分享“人生九字真訣”的影片,頗有道理,因此花些時間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 1.笑:笑一笑十年少,笑一笑禍事少。一個經常微笑的人,基本上心胸寬廣,笑臉洋溢的人,底氣十足,懂得微笑就可以化干戈為玉帛,做事情不計較的人,路一定會越走越寬,所以,要記得養成“點頭、微笑、打招呼”的習慣。 2.淡:淡然是最好的心態,淡定是看淡的做法,做人要學會看“淡”,不要把感情看得太重才不會輕易受傷,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才不會被其所累。“淡”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格局,可以幫助你蛻變提升。 3.忍:人生本是苦,道路上的荊棘沒有誰比誰更容易,因此要學會忍耐,做到爭氣才是一個人最好的自律,忍一忍,讓你遠離是非,不斷的砥礪前行,做最堅強的自己。 4.容:人與人相處難免會有磨擦,磨擦是對人性的考驗,也是對心胸的測試。懂得包容的人給他人好臉色,得到的是他人的好脾氣。“容”是一種態度,寬容他人改變自己才能不斷的突破自己。 5.忘:有些讓你不愉快的事何必放在腦海裏,忘掉過去不愉快的事情,才會有好的情緒跟著你。人哪!記性不必太好,唯有忘掉不愉快,快樂才會跟著你。 6.平:浮浮沉沉是人生,是成是敗是必然。成功讓你“得到”,失敗讓你“學到”,因此,放平心態,用感恩的心去面對一切,讓自己喜樂善良的生活,播種好的情緒必會收穫更美好的人生。 7.靜: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常只為了爭一口氣,很多時候,我們發了脾氣就會悔不當初,要知道“脾氣來了,福氣就走了”,因此,凡事先別動怒,靜下心來記人長處,少記怨怒,唯有這樣,人際關係才會越來越好。正如靜思小語所說:青山無所爭,福田用心耕。 8.熬:人生都是熬出來的,不是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嗎?面對苦難,熬出來就出眾,熬不出來就出局喔! 9.善:心存善念、口說善言、手行善事。既然“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應該堅持做正直善良的人。 影片中強調“笑、淡、忍、容、忘、平、靜、熬、善”九個字中,“笑、善”最重要,只要能夠做到3個以上,你的人生必然是快樂成功的。 個人倒是喜歡“笑容”兩個字,因為南京彌勒佛寺有一副對聯說: 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諸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己何所不容。 其實,不管幾個字,最重要的不是知道,而是採取行動,因為“知道--毫無價值;做到--價值連城”。 聖經詩篇16:11説: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 箴言15:13說:心中喜樂,面帶笑容;心裡憂愁,靈被損傷。 詹俊裕寫於 20230203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分鐘
  6. 2023.2.2  “家有三聲方成家”的真實生活體驗

    1 天前

    2023.2.2 “家有三聲方成家”的真實生活體驗

    ** **有影無聲 :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家有三聲方成家”的真實生活體驗 農曆年前1/20和大家分享“在家三不動,福氣滿門幸福不斷”的文章,也收到好朋友的回應與分享,中華華人講師聯盟張淡生創會長分享“家有三聲方成家”的影片,說的非常真實。 在網路上查詢:何謂家?得到的答案是: 家是夫妻共同經營的,編織著夢和苦辣酸甜的窩。 家要講愛,不可講理;家要安靜,不可吵鬧; 家要清潔,不可淩亂;家要真誠,不可虛偽; 家要自由,不可強制;家要溫存,不可冷戰。 然而,現實生活中,總會因為人的七情六欲及背景、經驗、個性的不同而發生磨擦,因此家人相處要記住“不動怒、不動怨、不動慾”,總要在愛中互相信任、尊重、互相扶持,如此才能建立溫馨和諧、幸福美滿的家庭。 何謂“家有三聲方成家”?是哪三聲呢? 第一聲是孩子的哭鬧聲: 代表家庭要有小孩兒,代表人丁興旺。蔣介石總統曾說: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畢竟,孩子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如果沒有小孩子,怎麼會有傳承,如何傳宗接代。現在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有人開玩笑說:再不多生些小孩,等到老人都蒙主恩召,都“埋完”了,“台灣”就真的成為“埋完”了!閩南語的“台灣”和“埋完”同音。 第二聲是妻子的嘮叨聲: 很多人討厭妻子的嘮叨,但是,突然有一天妻子既不關心也不嘮叨了,你會發現日子更難過、更煩心。有的時候男人在外拼事業,需要妻子在旁隨時提醒,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默默付出的女人,家裡有賢妻,丈夫就不會遭遇災禍。 第三聲是指鍋碗瓢盆的碰撞聲:是人間煙火味,最撫慰凡人的心。雖然現代年輕人已經很少下廚煮三餐,但家人一起享用三餐,互相交談,互相關心交流的談話聲卻更形重要。 家中有這三個聲音,代表著一個家庭比較有人氣,當你回到家之後發現沒有孩子的哭鬧聲,沒有妻子的嘮叨聲,又沒有鍋碗瓢盆的碰撞聲,這個家就沒有家的感覺,你會感覺特別的孤獨,特別的冷清。“家有三聲方成家”,非常真實的一句話。 有人說:人生如茶需慢品,歲月如歌要靜聽。明朝東林黨首領顧憲成有一副對聯說: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我們在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都是煩雜不斷的瑣事,也唯有用愛心在“不動怒、不動怨、不動慾”的心態中互相信任、尊重,才能建立溫馨和諧、幸福美滿的家庭。 聖經出埃及記20:12說: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提摩太前書5:8說: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 詹俊裕寫於 20230202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分鐘
  7. 2023.2.1  企業管理的五不 vs 生活中的五不

    1 天前

    2023.2.1 企業管理的五不 vs 生活中的五不

    有影無聲 :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企業管理的五不 vs 生活中的五不 無論在公司、教會或日常生活中,我們都需要在團隊運作中用愛互相幫助,因為一個人的時間、能力有限,想要把工作目標順利達成,就必須大家一起在和諧中分工合作、分層負責。聖經彼得前書4:10也告訴我們: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過去在富邦產物保險公司擔任總稽核時,每次到各單位進行稽核時,都會利用時間和同仁分享不同的訊息,包括: 1.內部控制制度中的職責 2.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之後的因應之道 3.CPR 核心流程再造之因應 4.由“顧問式稽核”邁入“人人是稽核”的理想。 5. ….. 談到企業經營管理,曾經分享:“消除五不現象”才能使營運健全。何謂五不? 1.不知:不知道內部控制制度如何規定 2.不願:知道了,卻因嫌麻煩而不願意花時間去做。 3.不顧:為私利而不顧一切的做不該做的事。 4.不小心:神仙打鼓有時錯,腳步踏錯誰人無。何況,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吃飯豈有不掉飯粒的。 5.不好意思:看到有人犯錯不好意思提醒,也不好意思向上舉發。 在公司團隊運作中如果能夠協助同仁將“不知、不願、不顧、不小心、不好意思”這五個“不”除去,公司就能穩定的永續經營了! 走入憂鬱時,經常反省自己的景況,終於明白自己是因為沒有做到生活中的“五不”,才會陷入低潮,走入憂鬱。如今個人常警惕自己要做到五個不: 1.不忘恩: 記得富邦集團蔡萬才總裁曾說“要記得謝三恩:天地恩、父母恩、公司恩”,事實上,也不能忘了與你同工的同事、同學及親朋好友。 詩篇136:1說: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帖撒羅尼迦前書5:16說:要常常喜樂,17.不住的禱告, 18.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 2.不驕傲: 聖經雅各書4:6記載:所以經上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中國俗諺也說:滿招損,謙受益。 3.不生氣:發脾氣是本能,控制脾氣才是本事。聖經箴言19:11說: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 4.不批評論斷: 雅各書4:11說:弟兄們,你們不可彼此批評。人若批評弟兄,論斷弟兄,就是批評律法, 論斷律法 。12. 你若論斷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斷人的。 馬太福音7:1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2.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 5.不抱怨:沒有人喜歡聽人抱怨。抱怨越多,朋友越少,機會也會流失。何況,抱怨沒有什麼好處,只會讓高人越來越少,貴人越離越遠,小人越來越多,親人越來越痛、自己越來越苦。 聖經箴言19:3說:人的愚昧傾敗他的道;他的心也抱怨耶和華。 企業經營要消除同仁的“不知、不願、不顧、不小心、不好意思”這五不。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必須確實做到“不忘恩、不驕傲、不生氣、不批評論斷、不抱怨”這五不,才能讓自己和親友活得健康快樂。 聖經馬太福音11:28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29.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30.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詹俊裕寫於 2023020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分鐘
  8. 幸福之道-20250719幸福人生的三三三修行秘訣!

    3 天前

    幸福之道-20250719幸福人生的三三三修行秘訣!

    有影無聲 :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幸福人生的三三三修行秘訣! 現實生活中常看到許多人因一件偶發的小事,與人爭執,心生不快,從此記恨在心,甚至因為這個不快而失去許多美好的生活,導致在身上積累下不好的病因,自己卻不自覺,實在是既可憐又可悲啊! 在Reels上的“道法自然”說: 沒有“戒”,就會被慾望牽引; 沒有“定”,就會被念頭擺佈; 沒有“慧”,就無法知見本源。 修行不是壓制慾望,而是看穿它的來處,且不再隨它奔走。 在修行的道路上,到底要修什麼?想和大家分享“三個3”的修行: 一. 放下三種心,人生越來越好: 1. 放下計較的心: 斤斤計較是小聰明,懂得不計較才是大智慧。有句話說: 幸福的人往往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2. 放下執著的心: 我們這一生要做的事很多,遇見的人也很多,過往的經歷可以轉化成我們的經驗,可以磨練我們的心性,但是,切不可太過執著。一念放下,萬般自由。每個人都需要學會放下,放下越多,活得越自由。 3. 放下欲望的心: 萬事由心起,看淡一身輕。一個人聰明的活法是向內求,回歸內心的清淨和安寧。世界紛繁皆由心生,若心無雜念,則行事坦蕩,無懼無畏。 二. 家有“三不動”,日子一定棒! 1. 家中不動怒,福氣自然來: 一個家庭千萬不要輕易動怒,怒氣越盛,災難越多。所以,先把自己的心平和下來,安頓好自己心中的怒氣,就是安頓好家裡的福氣。 2. 家中不動怨,禍患自然離: 老話説:窮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責妻,氣不凶子。 遇到事情就要想辦法去解決,千萬不要沒完沒了的抱怨。如果一個人滿身的怨氣,必然會受到負面情緒的暗示,最終會招來災難和禍患。相對的,越是積極向上,和睦相處的家庭,能量就越溫暖,幸福力就更強。 3. 家中不動欲,知足常樂: 綾羅綢緞不過上下一身, 美味佳餚不過一日三餐, 高樓大廈不過臥榻三尺。 我們需要的遠沒有想像的那麼多,能夠家人相守,一家人無病無災,平平安安的,這就是莫大的福氣了! 所以,如果一家人都能夠互相體諒的“不動怒、不動怨、不動欲”,日子想不順都很難! 三. 曾仕強教授說:想要活得輕鬆自在,你得放棄三樣東西: 1. 放棄爭辯: 道德經說:“聖人之道,為而不爭”。你要明白,人活著一定是為了完善自己而做事,不是為了和別人爭輸贏而做事,想清楚這一點,你做任何事都不會迷茫。 2. 放棄糾纏:人最愚蠢的事就是總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讓自己心煩意亂,深陷情緒的泥沼中,所以,遇到任何不值得的人和事,能夠及時脫身才是明智的選擇。 3. 放棄逞強: 不管什麼時候,對自身能力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認知,累了就休息,睏了就睡覺,不必強迫自己事事都要做到第一,人無完人,有缺點才正常啊! 聖經馬太福音22:37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38.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39.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40.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詹俊裕寫於 20250719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分鐘

簡介

胡志彊牧師和詹俊裕長老長期以來,自許為* 動口和動手二人組* 模式.每天分享文章和錄音, 胡牧師自2022-0705開始四個podcast節目至2025-0705共提供超過4,000份各類型節目和文章分享. 如今再用*以馬忤斯二人行*心志(路加福音24:13-35). 自2024-0730 期盼再作新創意嚐試--:我找到了,幸福之道(生命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 希望能藉由app主動分享和保留在雲端數位庫中,方便流傳查閱和福音推廣,歡迎聽觀眾兄姐們指教. 花蓮 北埔基督長老教會宗教信仰教育-成人教育(主日學)課程- 想自聽-獨樂樂 或 快分享-眾樂樂! 歡迎您按鍵傳信息,只為主福音;願上帝祝福您!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若要收聽兒少不宜的單集,請登入帳號。

隨時掌握此節目最新消息

登入或註冊後,即可追蹤節目、儲存單集和掌握最新資訊。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