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話畫

曾建華

生活中充滿著漫畫,漫畫是如何構成?漫畫是如何畫出來?台灣有那些漫畫家正在線上努力創作?期許藉由聲音的傳播,找回讀者對台灣漫畫的熱情,讓我們用漫畫來豐富這整個世界吧!! Life is filled with comics. How are comics structured? How are they drawn? Which Taiwanese comic artists are currently striving online? Hoping to reignite readers' passion for Taiwanese comics through the dissemination of sound, let's enrich the world with comic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穿越時空修補台灣史:《集合 Rendezvous》故事解析

    10 JUN

    穿越時空修補台灣史:《集合 Rendezvous》故事解析

    竟然有人想要取代主持人曾老師?沒主持人怎辦?別擔心!本集《漫漫話畫》由新朋友代班,帶大家聊一部超級特別的台灣漫畫! 你想像過台灣歷史可以跟奇幻、科幻,甚至外星人結合嗎?由曾老師監製的台灣漫畫《集合 rendezvous》,就打造了這樣一個腦洞大開的世界!故事從一位熱愛歷史的國中生「藍廷元」開始,他只是在博物館多看了一眼,下一秒竟被傳送到時間凍結的異世界,被迫扛起「修補歷史」的重責大任! 本集節目,你將聽到: * 第一集《打了三百年》:觸摸博物館古物,下一秒竟穿越到時間停止的異世界? * 奇妙的夥伴:會說話的蜥蜴當隊友?與失憶的神祕少年「阿古」並肩作戰! * 傳統 vs 現代:故事竟融入台灣原住民「射日傳說」!現代槍械與傳統弓箭的對決,哪個才是致勝關鍵? * 第二集《發光的琉璃印》:畫風突變!這次不打魔王,改跟外星人組隊,穿越到清代的台灣! * 最諷刺的結局:主角的歷史筆記本,竟然被「正牌」歷史人物撿走,還拿去改寫出版了? 想知道更多關於時空方塊、琉璃印與玄黃會的秘密嗎?快點擊收聽,跟我們一起潛入《集合 rendezvous》的奇妙時空!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你喜不喜歡這次的代班組合喔!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0 min
  2. 獨立創作是畫給自己,也畫給懂的人!

    15 MAY

    獨立創作是畫給自己,也畫給懂的人!

    本集專訪了作品《如果不在意的話》的獨立漫畫家「刻刻慢話」。本作以靈異題材包裝深層人性,描繪日常中壓抑、記憶與情感的暗潮。刻刻慢話分享創作過程中對「慢慢說故事」的堅持,如何以日常語言與個人生命經驗堆疊角色厚度,並探討他如何用細膩鋼珠筆筆觸傳遞「靜靜的詭異」氛圍。本集節目中也深入討論了台灣獨立創作現況,包括資源不足、行銷困境、語言呈現等實務問題。刻刻慢話坦言「創作是慢的,推廣卻要快」,也期盼未來有更多讓創作者專心創作的支持機制出現。 內容重點摘錄: 創作理念:作品從靈異切入,但重點不在驚嚇,而是藉由「死後更誠實」的設定,呈現生者壓抑的情緒與無法說出口的傷痛。 角色建構:《如果不在意的話》中的阿嬤角色靈感來自長輩與地方口述歷史(養女、同養觀念),融合虛構與情感投射。 語言與文化:台語穿插+注音輔助,避免全然用台文造成閱讀門檻,也反映台灣語境與角色身份背景。 風格與工具:以 0.38 鋼珠筆慢工細描,營造層次與情感沉澱,畫面節奏講究氛圍堆疊,類似素描、非典型日漫風。 產業觀察:談及獨立創作者在出版、推廣、資源取得上的挑戰,期盼未來有更完善的媒合平台與非商業導向的選書機制。 《如果不在意的話》為獨立出版作品,可於刻刻慢話 Instagram 或 Facebook 專頁查詢購書與閱讀方式(線上免費開放觀看) https://www.facebook.com/kurkurmanga/ https://www.instagram.com/kurkurmanga/ https://cxc.today/zh/@kurkurmanga_tw/work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53 min
  3. AI對漫畫創作與教學的衝擊與可能

    26 APR

    AI對漫畫創作與教學的衝擊與可能

    AI 繪圖技術正迅速進入漫畫創作流程,從角色設定、風格統整,到分鏡與場景生成。本集邀請東吳大學社會學系黃芳誼老師與學生吳鈺涵,分享他們如何運用 AI 協助製作一本結合學術研究與漫畫敘事的作品,聚焦東亞社會制度變遷,用漫畫作為知識轉譯的媒介,讓嚴肅議題變得更親民易讀。本集同時從非專業創作者的角度出發,討論AI是否正在打破傳統創作門檻,讓「不會畫畫的人」也有機會說出自己的故事,激盪出關於原創性與未來創作職涯的新想像。 節目內容重點整理: 一、AI作為漫畫創作工具的潛力與挑戰 AI能協助角色設定、分鏡構圖與風格統整,大幅降低創作技術門檻 使用Midjourney進行角色模組化設計,並導入語意控制來提升一致性 對風格統一與創作流程的控制,已成為操作AI漫畫的關鍵能力 二、AI在教學現場的應用觀察 AI可作為知識轉譯與資料整理工具,協助學生閱讀多語言學術資料 教師角色轉向「引導者」與「對話者」,建立學生的批判與核對能力 教學中設定明確規範,強調不能全盤接受AI生成內容,須融入人性思維 三、非專業創作者的新機會與新挑戰 AI降低了創作門檻,使一般大眾也能參與漫畫創作 未來可能出現新型職業:AI漫畫設計師、敘事顧問、資料策展人 創作核心從「技術能力」轉向「內容構思與敘事能力」 四、著作權與AI生成素材的倫理問題 法律系背景讓創作者更敏銳於資料合法性與原創性問題 強調需記錄AI創作過程、輸入資料與指令作為證據,建立創作透明度 避免套用他人風格資料,轉而建立自有視覺語言與風格模型 五、對未來的展望與期待 漫畫創作未來將以AI為輔,創作者可更專注於角色塑造與敘事深度 教育場域將導向「學生主導、AI輔助」的學習模式 數位公民素養將成為未來學生與創作者的核心能力之一 AI不會取代創作者,但會改變創作的方式。 會畫畫已經不是重點,想說什麼故事才是關鍵。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0 min
  4. 台灣漫畫的記憶與八卦:失落年代與不為人知的業界真相-下集

    9 APR

    台灣漫畫的記憶與八卦:失落年代與不為人知的業界真相-下集

    在這集節目中,我們邀請到台灣漫畫界三位老師──呂水世、湯翔麟、李隆杰,以一位當年是漫畫迷、如今已成創作者的小讀者,一起聊聊那些「關於漫畫與成長」的故事,以及未完的業界八卦。 本集精彩內容: 回憶台灣漫畫黃金時代(1990年代)幕後點滴 「青文新人獎」往事與那些後來都成為職業漫畫家的得獎者 與漫畫家出國參展、同房同床的革命情感 那些年我們偷偷消音的圈內八卦 前輩們從編輯到畫家的轉型歷程與產業制度演變 從兒童漫畫到歷史三部曲,李隆杰老師分享《1661國姓來襲》、《1624男人與島》,及即將推出的壓軸新作 反思台灣漫畫產業的斷層、失落與遺忘:如何讓被時代遺落的創作者與作品被重新看見? 那些曾啟發創作夢想的漫畫老師,如今是否還在線上? 那些影響你成為漫畫家的瞬間,是否值得再次致敬? 老師們金句整理: 我們那年代沒有手機,沒有網路,有的只有一直畫圖的自己。 雖然畫得慢,但死前一定會畫完,這對我太重要了。 讓善良變成習慣,畫漫畫也一樣。 漫畫家有別的娛樂也是人性,但還是會畫啦,會畫的啦…… 我們畫的,不只是漫畫,而是一段歷史。 小讀者長大了成為創作者,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就。 我參加比賽得獎,和小時候偶像刊登在同一期雜誌上,卻變成一段很複雜的回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5 min
5
out of 5
40 Ratings

About

生活中充滿著漫畫,漫畫是如何構成?漫畫是如何畫出來?台灣有那些漫畫家正在線上努力創作?期許藉由聲音的傳播,找回讀者對台灣漫畫的熱情,讓我們用漫畫來豐富這整個世界吧!! Life is filled with comics. How are comics structured? How are they drawn? Which Taiwanese comic artists are currently striving online? Hoping to reignite readers' passion for Taiwanese comics through the dissemination of sound, let's enrich the world with comic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