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無聲-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朋友詢問是否可以開一門有關“書報選讀心得分享”的課,其實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因為你必須知道學員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然後你才能有目標方向去準備教材。
個人於富邦產物保險公司擔任總稽核時,因當時總經理指派我每週寫一篇與“CPR核心流程再造”有關的文章放在公司內部網路上與全公司同仁分享,因此必須隨時尋找適當的題材,慢慢就養成隨時“聽、看、說、寫、做”的習慣,隨身攜帶紙筆,有題材立刻記錄下來,(現在有手機,隨時可以拍照留存),當然也必須看書找資料,因此多年來,每天除必看經濟日報之外,也經常尋找適當的書籍來閱讀,增加自己的知識見聞。因為要寫成文章,因此也必須經常思考怎麼寫,甚至要怎麼說,聽者及讀者才能真正了解我想表達的意思。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洪蘭教授曾說:小學三年級以前要Learn to read學習如何閱讀,三年級以後要Read to learn在閱讀中學習。當然想要獲得任何學問都必須透過閱讀來學習。
閱讀能力確實很重要,因此,“閱讀發展研究”的指標人物,哈佛大學教授夏爾(Jeanne Chall)1983年曾以六個階段描述兒童學習閱讀的歷程,這六個階段又可分成兩大部分,分別是:“學習如何讀”(learn to read),和“透過閱讀學習知識”(read to learn, learn from reading)。前者透過閱讀,學習如何讀;後者也是透過閱讀,進而學到各種知識。不論前者或後者,我們都必須幫助孩子學習閱讀,成為一位獨立思考的學習者。
個人在職場上也深覺閱讀的重要性,但如果只是閱讀而不知如何與實際工作和生活結合運用,那就只是知識而已。個人在經歷七年憂鬱之後,終於明白“知道--毫無價值,做到--價值連城”的道理,因為如果知道的都做到了,我應該就不會走入憂鬱了!
透過“聽、看、說、寫、做”的學習及經歷七年憂鬱再走出憂鬱的經驗,個人也領悟到“人生五道菜”的道理:我們都在“聽道”中學習,進而“知道”做人處世的道理,但是我們卻經常知而不行,因而無法“做道”,既然做不到,當然就無法得到“道理”所賜的福氣,自己都得不到,你就沒有什麼“道”可以傳給下一代了。所以,我們的一生應該要“知行合一”,力行“聽道、知道、做道、得道、傳道”這人生必吃的五道菜,讓你學到的“道”能夠確實做到,難怪明朝理學大師王守仁,“陽明先生”主張“致良知”及“知行合一”,讓“道=到”來造福我們的人生。
聖經馬太福音23:1說:那時,耶穌對眾人和門徒講論,2.說: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3.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
詹俊裕寫於
20221119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資訊
- 節目
- 頻率每週更新
- 發佈時間2025年9月12日 下午8:48 [UTC]
- 長度1 分鐘
- 季數98
- 集數2022萬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