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無聲-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何謂反其道而行?就是採取與常態不同或相反的辦法行事之意。 世人常走在自以為是的大道上,但那條路是錯的,走向滅亡。因此,是否應該走在正確卻少人走的道路上呢!
在“深夜讀書”中,主持人竹子說“:電影“後會無期”中有一句很犀利的話說: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細細想來,我們不就是如此嗎!
王陽明先生曾說: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大意是說:實踐是獲取認知的必須途徑,只有實踐才能知真相。“知行合一”指出實踐是認知的開始,認知是對實踐的昇華。
反觀那些非常厲害的人往往擁有四個與眾不同之“反的特徵”:
1.反脆弱能力:“反脆弱”一書的作者塔樂布說:風會吹滅蠟燭,卻能使火越燒越旺。一個內心堅強的人,即使在逆境中也能心向光明,奮力搏擊,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遇到困難不是逃避,而是主動負起責任,面對命運的打擊,不是沉淪不起,而是勇敢面對,努力改變現狀,這才是一個人內心強大--反脆弱的強大表現。
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曾說: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擁有反脆弱能力的人,面對逆境只會越挫越勇,唯不自暴自棄才能航向人生巔峰。
2.反內耗體質:一部叫“星期六”的獲獎短片,是“重度選擇困難症諷刺喜劇”,將一個人內耗的表現展示的淋漓盡致,影片中一個男子在週六早上列出一天待辦的清單,卻總是拿不定主意的遲疑不定,就這樣,直到太陽下山,清單上的事卻一件也沒有完成,可見瞻前顧後只會徒增心理內耗,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消耗精力和徒增焦慮,一個人只有擺脫心中的內耗才能輕裝前行,活出美好。
3.反拖延習慣:有句話說:一勤天下無難事,一懶世間萬事休。從古至今不乏想盡辦法讓自己偷懶的人,然而“傲笨懶慢貪”的人,絕對沒有成功的機會,一個人想要成功只有一個秘訣,那就是拒絕偷懶的勤快。時報出版舒婭的著作“終結拖延症”書中說:待會兒再做的心態就像一張借據,它相當於預支現在去玩的特權,以後再為現在買單,可是你往往很快就會發現利息是非常高昂的。其實,拖延看似浪費時間,實際壓垮的卻是意志力,唯有擺脫拖延,意志力才不會被消磨,人生才不會白走,生命才不會留下遺憾。
4.反窮人思維:有人說:富人和窮人的區別不是錢多錢少,根本差別在“觀念”,如果你按照窮人思維模式做事,成為窮人就是必然的。想法決定做法,做法決定活法。
網路上有句話說:一旦你有了省錢的腦子,就不會有一個賺錢的腦袋,所以窮得很穩定。窮並不可怕,勤儉節約也是一種美德,但可怕的是你總是用窮人思維來思考問題,因此,要改變自己的窮人思維,不要總盯著眼前利益,要把目光放遠,才能收穫更好的人生。
美國作家格拉德威爾在其著作“異類”書中說: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個人有沒有本事,其實取決於自身的能力,當你變得足夠強大,才能把自己的命運真正掌握在自己手裡。
聖經馬太福音7:13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14.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詹俊裕寫於
20221125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weekly
- Published5 September 2025 at 20:35 UTC
- Length1 min
- Season98
- Episode20M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