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本集深入探討家庭背景如何塑造個人的投資心態與金錢觀。從學術論文切入,分析父母的風險承擔行為,特別是對長子女的深遠影響。結合自身經驗,剖析了原生家庭在理財習慣、虧損反應、風險認知等方面對子女的潛移默化。同時,也探討了出生序、家庭經濟狀況等因素如何影響交易決策,並提供了具體的改善方法,幫助聽眾建立獨立且健康的投資原則與心理素質。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 (01:10) 論文引用:父母如何影響子女的風險承擔 - 引用學術論文《Investing Like My Parents》,探討父母的投資行為,特別是風險偏好,如何傳遞給下一代。
- (02:49) 長子女效應:風險承擔的傳承更明顯 - 研究指出,父母對風險的態度在長子或長女身上的影響尤為顯著且持久。
- (04:46) 童年影響的鎖定效應:影響力不因離家而改變 - 即使子女成年離家,童年時期從父母身上習得的風險承擔模式依然會持續發揮作用。
- (07:04) 行為模仿:日常理財習慣的潛移默化 - 子女在日常生活中會無意識地模仿父母的理財行為,例如看盤習慣或對特定投資訊息的偏好。
- (09:11) 經驗的世代傳承:父母對立的風險觀 - 分享自身父母對風險的極端態度(父親喜好融資,母親厭惡風險)如何影響自己早期的投資方式。
- (11:21) 長子責任感與高槓桿交易的連結 - 探討身為長子的責任感,可能驅使個人在投資中尋求高槓桿,期望快速獲利以改善家計。
- (13:38) 心理期待影響風險槓桿 - 強調內心的期待(如家庭責任)會直接影響個人在交易中願意承擔的風險程度與槓桿大小。
- (15:00) 阿德勒心理學:家庭星座與出生序的影響 - 引用阿德勒的「家庭星座」理論,分析長子、老二、老么等不同出生序可能形成的性格特質及其在投資上的展現。
- (18:13) 家庭經濟狀況的兩極影響 - 分析家庭富裕或匱乏兩種極端情況,如何塑造子女對金錢的現實感與不安全感,進而影響其投資行為。
- (19:40) 價值錨定效應:父母觀念的束縛 - 父母的傳統觀念(如「有土斯有財」或公務員薪資標準)可能成為子女價值觀的錨點,限制其投資或職涯選擇。
- (22:29) 對虧損的情緒反應複製 - 子女會學習父母面對虧損時的情緒反應,若父母對虧損過度焦慮,子女也可能將停損視為可怕或羞恥的事。
- (26:24) 對波動的敏感度遺傳 - 父母若對市場或職涯的「不穩定性」感到抗拒,這種對波動的厭惡感也可能傳遞給子女,影響其對高波動性商品的接受度。
- (31:28) 自我覺察:繪製你的金錢腳本 - 提出改善方法的第一步,是透過記錄與反思,找出影響自己的「金錢腳本」,理解個人用錢習慣與觀念的來源。
- (36:39) 系統化學習:打破舊有框架 - 鼓勵聽眾重新系統化地學習交易知識、資金風控與交易心態,以建立屬於自己的、而非承襲自父母的投資體系。
- (39:21) 建立個人投資原則:從分化到獨立 - 強調最終目標是建立自己的投資目標、風險承受度與決策模式,達成真正的財務與心理獨立,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資訊
- 節目
- 頻率每週更新兩次
- 發佈時間2025年8月29日 上午11:50 [UTC]
- 長度50 分鐘
- 季數8
- 集數70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