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心理室|陪你聊投資與交易的心裡事

鮪爸(交易心理教練)

至少「每週五」前更新兩集 認識鮪爸:https://portaly.cc/lifeinvestor 私訊跟鮪爸討論交易心理(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 lifeinvestor8@gmail.com 暢銷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作者、「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粉絲專頁版主(1.2萬追蹤)及38萬人次收聽Podcast「投資心理室」主持人。 喜歡心理輔導的交易者,任輔導長、心輔官共5年,輔導個案超過100位(時數超過1000小時)、心理演講及授課次數超過100場。 111年4月起透過粉專順利協助超過200位諮詢者,探索交易心理、處理交易心理上的問題。 團體課程及個人交易心理諮詢表單: https://forms.gle/QN6RReUC1QRvDp4C6 「你怎麼生活,就怎麼交易」 許多人在投資與交易時,只重視交易的技巧,但常常忽略心理層面的影響,在投資心理室裡,會讓你知道哪些重要的心理因素會影響你的投資與交易。 除了提升投資與交易的心理素質以外,更重要的是,還能透過改善心理而增加生活的品質! https://www.facebook.com/jmcounseling211 「特別嘉賓」家正心理師的粉絲專頁「陳家正諮商心理師」 #特別聲明: 1.節目內容提及的交易操作與個股資訊,屬個人經驗分享,僅供交易心理探討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個股與投資商品建議及推薦,聽眾應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留意投資與交易風險,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本人無涉。 2.交易心理諮詢以探索交易中的心理狀況與議題為主,並非從事心理諮商及治療,若有嚴重的身心症狀、憂鬱症等精神疾病困擾應尋求心理諮商、身心科等專業心理治療及醫療機構協助。 內容特點: 交易心理學,投資心理學,交易心理,投資心理,心理素質,心理韌性,心理彈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6 天前

    EP.239|「貧窮」、「匱乏感」怎麼影響我們的投資與生活決策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本集深入探討「貧窮」與「匱乏心態」如何影響投資交易心理。節目指出,貧窮會觸發大腦的求生本能,導致注意力「隧道化」、無法延遲滿足、過度放大虧損恐懼,並增加認知負荷,最終影響決策品質,形成惡性循環。 投資者可能因此過早賣出潛力股,或因害怕虧損而選擇攤平凹單,陷入更大的風險。然而,節目也提出貧窮的正面價值,它能激發強大學習動力,並促使個人反思真正重要的人生目標。最後,節目提供具體克服方法,如建立簡化的外部交易系統、嚴格風險控管、轉化認知思維,並透過「系統減敏感法」從小部位開始,逐步重建健康的交易心理與信心。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0:47) 匱乏心態的起源:介紹貧窮所產生的「匱乏心態」,一種源於資源不足的求生模式,如何影響投資者的基本心態。 (02:07) 錯失恐懼與提早出場:分析匱乏心態如何引發「FOMO」(錯失恐懼)心理,因不相信自己能幸運抱住好股票而提早獲利了結。 (03:33) 大腦警報與情緒中樞:從心理學角度解釋,貧窮狀態會讓大腦的情緒中樞持續發出警報,對微小的虧損產生過度恐懼。 (05:49) 注意力窄化的隧道效應:闡述匱乏心態會導致「隧道效應」,使投資人注意力過度集中於短期波動,而忽略長期且更重要的基本面指標。 (08:06) 虧損的負面循環:點出貧窮心態下的負面循環模式:虧損導致注意力窄化,進而做出更差的決策,最終導致更大的虧損。 (10:30) 時間折現率的影響:說明匱乏心態會提高「時間折現率」,讓人極度看重眼前利益,難以「延遲滿足」去持有具長期潛力的部位。 (13:01) 向未來借貸的思維:剖析投資中「向未來借貸」的行為,例如為了避免當下的停損痛苦而選擇攤平或凹單,實際上是將更大的風險推給未來。 (14:23) 認知負荷與決策品質下降:探討貧窮帶來的「認知負荷」,因大腦需處理生存焦慮,導致用於交易決策的心理資源減少,決策品質明顯下降。 (17:47) 風險認知的扭曲:分析匱乏狀態如何扭曲風險認知,將帳面上的暫時性虧損,錯誤地當成永久性的資本損失,導致恐慌性賣出。 (19:37) 絕望中的高風險賭注:指出人在極度匱乏時,容易採取高風險的賭博式交易,希望能一次翻身,反而陷入更危險的境地。 (26:53) 貧窮的正面價值:提出反思觀點,認為貧窮雖然痛苦,卻也是最強大的成長動力,能激發學習與改變的潛能。 (30:57) 貧窮帶來的反思與斷捨離:分享貧窮如何成為一個契機,讓人反思人生的真正目標與幸福感,並對人際關係、時間管理進行「斷捨離」。 (32:53) 克服方法一:建立外部系統:提供克服匱乏心態的具體方法,建議建立機械化、簡單的外部系統(如定期定額),以降低認知消耗與情緒干擾。 (36:23) 克服方法二:轉化認知思維:強調轉化內在思考方式的重要性,例如將「不能虧錢」的想法,轉換為「虧損是交易的一部分,只需將其控制在可接受範圍」。 (37:35) 克服方法三:系統減敏感法:介紹心理學上的「系統減敏感法」,建議從模擬單或極小部位開始,透過漸進式的方式,逐步擴大自己對風險的承受度與心理舒適圈。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9 分鐘
  2. 8月30日

    EP.238|「責任感」對交易與投資心態的影響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本期節目深入探討了「責任感」如何深刻影響投資者的交易心理與決策。節目首先區分了兩種核心的責任感:專注於執行計畫的「過程導向」與只在乎盈虧的「結果導向」。 過重的結果導向責任感,常導致交易者將自我價值與市場表現掛鉤,產生焦慮、過度盯盤、提早停利甚至報復性交易等負面行為。 節目提出了培養健康責任感的具體方法,包括透過交易日誌覺察自我、運用認知重塑技巧挑戰負面思維,以及將心態從「我應該」轉變為「我選擇」。 最終目的是幫助交易者建立基於可控行動的內在穩定與自信,將焦點放在完善交易過程,而非無法預測的市場結果上,從而實現長期穩健的交易生涯。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0:22) 交易責任感初探:內部歸因與外部歸因 - 節目開頭介紹交易中「責任感」的概念,區分將結果歸因於自己還是市場環境的兩種心態。 (01:05) 責任感核心一:過程導向 vs. 結果導向 - 深入探討兩種核心責任感,強調過程導向關注於做好每一步,而結果導向只在乎盈虧。 (04:58) 責任感核心二:內控傾向 vs. 外控傾向 - 引入心理學中的「內外控」理論,分析將命運歸於自身努力(內控)或外部力量(外控)對交易心態的影響。 (08:07) 成就焦慮:當交易績效與自我價值掛鉤 - 剖析交易者將個人價值與帳戶盈虧綑綁的現象,以及家庭、社會期望帶來的無形壓力。 (10:00) 責任感的行為影響:過度盯盤 - 解釋沉重的責任感為何會導致交易者頻繁查看行情,對價格的微小跳動反應過度,引發焦慮。 (11:09) 控制感需求與責任分散 - 探討責任感如何催生對市場的控制慾,以及透過跟隨老師或消息來分散決策責任的心理。 (12:23) 追求高勝率的陷阱:提早停利 - 揭示過重的責任感如何使人過度追求勝率,為了鎖定利潤而選擇「提早停利」,從而錯失更大行情。 (14:21) 自我批判的惡性循環 - 分析虧損後強烈的自責情緒,如何導致交易者在後續操作中變得猶豫不決,甚至引發報復性交易。 (20:37) 健康責任感的優勢:從焦慮中解脫 - 闡述將焦點從不可控的結果轉向可控的過程,能如何幫助交易者從市場波動的焦慮中解脫出來。 (23:15) 培養真正的自信:建立在可控的行動上 - 強調真正的交易自信來源於對自己執行紀律能力的信任,而非預測市場的虛幻能力。 (27:43) 改善方法一:交易日誌的重要性 - 提供具體方法,建議透過交易日誌(甚至錄影、錄音)來覺察自己無意識的思維習慣與情緒反應。 (29:16) 改善方法二:認知重塑技巧 - 介紹CBT認知行為療法,教導交易者識別並挑戰「虧損=失敗者」這類自動化負面思維。 (36:03) 改善方法三:從「我應該」到「我選擇」 - 分享一個重要的心態轉變技巧,將「我應該賺錢養家」的壓力,轉換為「我選擇用交易實現目標」的主動承擔。 (39:03) 重新定義失敗:將虧損視為成長的養分 - 引用投資大師的觀點,鼓勵將失敗和虧損看作是學習和成長的寶貴機會,而非個人能力的否定。 (41:01) 拓展交易的意義:尋找賺錢之外的價值 - 總結時提出,交易不僅是賺錢,也可以是鍛鍊自我控制、風險管理等能力的修行,為生活帶來額外價值。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9 分鐘
  3. 8月29日

    EP.237|父母、家庭互動對於「投資心態」、「金錢觀」的影響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本集深入探討家庭背景如何塑造個人的投資心態與金錢觀。從學術論文切入,分析父母的風險承擔行為,特別是對長子女的深遠影響。結合自身經驗,剖析了原生家庭在理財習慣、虧損反應、風險認知等方面對子女的潛移默化。同時,也探討了出生序、家庭經濟狀況等因素如何影響交易決策,並提供了具體的改善方法,幫助聽眾建立獨立且健康的投資原則與心理素質。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1:10) 論文引用:父母如何影響子女的風險承擔 - 引用學術論文《Investing Like My Parents》,探討父母的投資行為,特別是風險偏好,如何傳遞給下一代。 (02:49) 長子女效應:風險承擔的傳承更明顯 - 研究指出,父母對風險的態度在長子或長女身上的影響尤為顯著且持久。 (04:46) 童年影響的鎖定效應:影響力不因離家而改變 - 即使子女成年離家,童年時期從父母身上習得的風險承擔模式依然會持續發揮作用。 (07:04) 行為模仿:日常理財習慣的潛移默化 - 子女在日常生活中會無意識地模仿父母的理財行為,例如看盤習慣或對特定投資訊息的偏好。 (09:11) 經驗的世代傳承:父母對立的風險觀 - 分享自身父母對風險的極端態度(父親喜好融資,母親厭惡風險)如何影響自己早期的投資方式。 (11:21) 長子責任感與高槓桿交易的連結 - 探討身為長子的責任感,可能驅使個人在投資中尋求高槓桿,期望快速獲利以改善家計。 (13:38) 心理期待影響風險槓桿 - 強調內心的期待(如家庭責任)會直接影響個人在交易中願意承擔的風險程度與槓桿大小。 (15:00) 阿德勒心理學:家庭星座與出生序的影響 - 引用阿德勒的「家庭星座」理論,分析長子、老二、老么等不同出生序可能形成的性格特質及其在投資上的展現。 (18:13) 家庭經濟狀況的兩極影響 - 分析家庭富裕或匱乏兩種極端情況,如何塑造子女對金錢的現實感與不安全感,進而影響其投資行為。 (19:40) 價值錨定效應:父母觀念的束縛 - 父母的傳統觀念(如「有土斯有財」或公務員薪資標準)可能成為子女價值觀的錨點,限制其投資或職涯選擇。 (22:29) 對虧損的情緒反應複製 - 子女會學習父母面對虧損時的情緒反應,若父母對虧損過度焦慮,子女也可能將停損視為可怕或羞恥的事。 (26:24) 對波動的敏感度遺傳 - 父母若對市場或職涯的「不穩定性」感到抗拒,這種對波動的厭惡感也可能傳遞給子女,影響其對高波動性商品的接受度。 (31:28) 自我覺察:繪製你的金錢腳本 - 提出改善方法的第一步,是透過記錄與反思,找出影響自己的「金錢腳本」,理解個人用錢習慣與觀念的來源。 (36:39) 系統化學習:打破舊有框架 - 鼓勵聽眾重新系統化地學習交易知識、資金風控與交易心態,以建立屬於自己的、而非承襲自父母的投資體系。 (39:21) 建立個人投資原則:從分化到獨立 - 強調最終目標是建立自己的投資目標、風險承受度與決策模式,達成真正的財務與心理獨立,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50 分鐘
  4. 8月25日

    EP.236|什麼是「過度交易」? 對投資與交易有什麼影響 ? 該怎麼改善?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解析過度交易的定義、心理成因及高風險族群,歸納其衝動、非計劃性與高頻率等特點,並從心理學角度探討其背後的驅動力,如對獲利的非理性期待、認知偏誤及多巴胺刺激。 節目也揭示了社群媒體與高槓桿商品對過度交易的助長作用。詳細闡述了過度交易在財務、情緒和人際關係上帶來的負面影響,並提供具體可行的改善方法,包括事前承諾、交易日誌、培養正念以及尋求專業協助。 最後提醒聽眾,過度交易是個無形的殺手,若無法覺察並中斷其惡性循環,將對個人資本與心理健康造成嚴重侵蝕。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4:39) 過度交易的定義:節目指出過度交易是一種非理性、高頻率、非計劃性的交易行為,其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下單次數遠超策略所需。 (07:28) 過度交易的心理成因:深入探討過度交易背後的情緒驅動力,包括對獲利的非理性期待、對不作為的焦慮,以及害怕錯過機會(FOMO)。 (09:10) 交易成癮的機制與認知偏誤:主持人以多巴胺刺激、確認偏誤和賭徒謬誤為例,解釋過度交易如何演變成一種成癮行為。 (10:41) 高槓桿金融商品的風險:警示期貨、選擇權等高槓桿商品,因其快速波動性,容易誘發過度交易行為。 (14:06) 交易策略與過度交易的關係:分析當日沖銷等投機性策略,如何促使交易者養成頻繁交易的習慣。 (15:45) 過度交易高風險族群:歸納出三類高風險族群,包括年輕新手、衝動且過度自信的男性,以及情緒不穩定、急於成功的人。 (24:28) 社群媒體的影響:揭示社群軟體上充斥的對帳單和致富分享,如何助長群眾的比較心態,驅使投資者盲目提高交易頻率。 (29:14) 過度交易對身心造成的負面影響:強調過度交易會造成財務資本的持續消耗,並讓情緒產生極端波動,導致心理疲勞與麻痺。 (33:39) 過度交易對人際關係的衝擊:指出過度交易者常因沉迷於盤中操作,而犧牲家庭與人際關係,變得疏遠孤立。 (34:45) 過度交易對交易紀律的破壞:解釋頻繁的交易決策會耗盡心智資源,導致決策癱瘓,破壞既有的交易紀律。 (36:17) 過度交易扭曲價值觀:警示過度交易者容易產生「虧損再賺回來就好」的錯誤心態,導致對金錢的感知麻痺,無法理性看待虧損。 (37:33) 過度交易的正面意義:提及過度交易的少數好處,例如能快速暴露心理弱點,但強烈建議在模擬單或低風險環境下進行。 (39:14) 改善過度交易的方法:建議透過「事前承諾」、「交易日誌」與「培養正念」來約束與覺察交易行為。 (42:29) 處理虧損的正確心態:強調要學習接受虧損,不要一心想著彌補過去的虧損,並透過尋求專業人士或支持者的協助,跳脫惡性循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50 分鐘
  5. 8月22日

    EP.235|行情震盪,害怕「獲利回吐」怎麼辦?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本集節目深入探討了投資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礙:「害怕獲利回吐」。從心理學角度出發,剖析了此現象背後的損失厭惡、對不確定性的規避,以及過去交易創傷等多重原因。 這種恐懼會導致投資者提早賣出盈利部位,不僅錯失更大行情,更會破壞交易系統的一致性,甚至引發「賣飛」後的報復性交易,形成惡性循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節目提出了多層次的應對策略,從根本上要接受市場的不確定性,並重新定義成功的交易為「紀律執行」。 具體方法則包括透過SMART原則建立清晰的交易計畫、加強自我覺察與心理韌性訓練,以及找到最適合個人性格的市場與商品,並搭配合理的資金控管,藉此降低情緒對決策的干擾。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2:10) 心理學解析:持倉焦慮的本質 - 將「害怕獲利回吐」定義為一種持倉焦慮,源於對未來不確定性和潛在負面結果的恐懼。 (04:43) 損失厭惡理論:為何回吐的痛苦大於獲利的快樂 - 引用展望理論解釋,人們對損失的感受強度遠大於同等金額的收益,因此容易提早賣出以避免潛在的痛苦。 (06:05) 不確定性規避:模糊感驅動的非理性決策 - 指出當市場方向不明確時,人們傾向於做出行動來消除模糊感,即使沒有明確的賣出信號。 (07:16) 過去的創傷:歷史經驗如何制約現在的你 - 探討過去大幅獲利回吐的慘痛經歷,會形成心理創傷,導致在類似情境下產生制約反應,提早平倉。 (09:19) 主要影響一:錯過大行情 - 提早賣出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導致投資人錯過後續更大的漲幅,無法讓利潤奔跑。 (11:04) 主要影響二:破壞策略一致性 - 這種恐懼會讓人情緒性地做出決策,破壞原有的長短期交易規劃,導致策略混亂。 (13:56) 惡性循環:賣飛後的報復性交易 - 揭示一個常見的心理陷阱:因提早賣出而後悔,進而採取追高、加大槓桿等報復性交易,帶來更大風險。 (17:38) 複利效果的破壞:侵蝕潛在利潤 - 頻繁地提早平倉會打斷複利效果,讓長期投資的潛力大幅縮水,常常小賺就跑。 (20:00) 交易系統的崩壞:決策複雜化與癱瘓 - 因恐懼而產生的各種新想法會增加決策的複雜度,最終可能導致決策癱瘓,破壞原有交易系統的一致性。 (24:33) 克服方法一:接受市場的不確定性 - 提出根本的解決之道在於心態調整,要認知並接受市場的波動和不確定性是常態,無法完全控制。 (27:22) 克服方法二:自我覺察與心理韌性鍛鍊 - 強調應學習辨識害怕的念頭何時出現,並透過寫日誌、轉移注意力等方式進行情緒調適,鍛鍊心理素質。 (30:47) 克服方法三:重新定義「成功的交易」 - 建議將成功的定義從「賺錢」轉移到「是否按計畫執行」,專注於過程的正確性,而非單純的結果。 (33:22) 克服方法四:建立SMART交易策略 - 介紹如何運用SMART原則(具體、可衡量、可實現、相關、有時限)來建立清晰的交易計畫,以對抗模糊的情緒。 (40:03) 克服方法五:找到適合自己的利基市場與合理部位 - 強調交易策略、商品特性與個人心理素質的適配性至關重要,並透過合理的部位控管來降低心理壓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50 分鐘
  6. 8月17日

    EP.234|「當沖」適合做嗎? 「當沖心態」該如何鍛鍊?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本集節目深入探討「當沖交易」所需具備的獨特心理素質。內容從當沖的快節奏、高壓力特性切入,分析其對交易者紀律、情緒穩定性的極致要求。 節目同時剖析了當沖的優點與缺點,例如快速學習的機會與錯失長期趨勢的風險,並探討了將交易作為全職收入來源的巨大壓力。 最後,節目提供了一系列具體建議,幫助聽眾進行自我評估,建立系統化的交易框架與能量管理策略,引導聽眾理性地看待並應對當沖交易的挑戰。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1:05) 當沖核心:快速決策迴路 - 點出當沖交易的核心在於極短時間內,需迅速完成觀察、分析、決策到執行的完整循環。 (02:30) 決策壓力:頻繁且快速的心理挑戰 - 說明當沖的壓力來自於平凡且快速的決策需求,與長線投資的沉重壓力形式不同,對心理調適能力要求極高。 (03:32) 紀律要求:如鋼鐵般的一致性 - 強調當沖交易需要像運動員一樣,將交易動作透過大量重複練習,內化成直覺反應,維持高度一致性。 (04:41) 情緒穩定性:應對快速的損益變化 - 指出由於損益在短時間內劇烈波動,對交易者的情緒刺激極強,維持情緒穩定是避免失控的關鍵。 (06:23) 心理陷阱:交易結果與自我價值掛鉤 - 剖析交易者容易將虧損與個人能力劃上等號,從而引發負面情緒和報復性交易的惡性循環。 (09:01) 風險控管:即時且動態的部位調整 - 介紹以風險單位(R值)來量化單筆虧損,並根據近期狀況動態調整部位,是當沖中極為重要的風險管理技巧。 (11:24) 成癮機制:即時回饋與多巴胺強化 - 分析當沖快速的損益結果會觸發大腦的隨機回報機制,容易讓人對交易產生類似成癮的行為。 (14:06) 情緒驅動:從理性策略到情緒宣洩的質變 - 描述交易者在連續虧損後,容易從遵守策略轉變為被情緒主導,為了擺脫痛苦而進行非理性的交易。 (17:58) 認知偏誤:隧道視野與注意力窄化 - 提醒當沖交易者容易過度專注於極短線的圖表(如TICK圖、一分K),而忽略了更大週期的趨勢與格局。 (20:26) 機會成本:錯失市場的長期趨勢 - 點出當沖交易者的一大限制,是容易放棄搭上市場長期穩定上漲的順風車,專注於短線的零和博弈。 (22:48) 高昂投入:耗費大量時間與心力 - 強調當沖並非輕鬆賺錢的捷徑,而是需要投入不亞於全職工作的時間與精力進行訓練、盯盤與檢討。 (25:31) 維生壓力:想賺錢時最難賺錢的弔詭 - 探討將當沖作為主要收入來源時,必須獲利的壓力會嚴重影響決策品質,形成「越想賺錢越賠錢」的負面螺旋。 (28:35) 當沖優點:快速的回饋與學習循環 - 提出當沖的一大好處是能迅速驗證策略、加速學習曲線,透過高頻率的練習快速了解市場與自身性格。 (32:59) 策略優勢:日內操作的靈活性 - 說明當沖允許交易者在一天內靈活運用多種策略,例如同時進行多空對沖、順勢與逆勢操作等,不受隔夜風險限制。 (34:55) 改善:準確的自我評估 - 建議想投入當沖的交易者,首要任務是誠實評估自己的個性與能力,例如是否為急性子、情緒調節能力是否足夠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9 分鐘
  7. 8月15日

    EP.233|「違約交割」的嚴重影響是什麼?怎樣的心態導致「違約交割」?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本集深入剖析「違約交割」的嚴重性 。節目從T+2制度談起,詳述違約交割後的法律責任與個人信用的毀滅性衝擊 。深入探討導致違約的心理陷阱,包含過度自信、認錯的羞恥感與當沖的成癮性 。最後,節目提供預防勝於治療的具體方法,強調風險控管、機率性思維與自我覺察的重要性,幫助投資人避開此交易地雷 。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1:45) 什麼是違約交割? - 台灣股市採「T+2交割制度」,下單買股票即簽下有法律效率的契約,承諾在兩個營業日後付款取票 。 (04:52) 違約交割的法律性質 - 在法律上,違約交割屬於民事上的「債務不履行」 。券商主要義務是執行下單,並非投資人的財務管家,投資人需自行留意帳戶狀況 。 (06:13) 後果一:個人信用的毀滅 - 違約交割會嚴重破壞個人的金融信用,在聯徵中心留下紀錄,影響未來所有信貸、房貸、車貸及信用卡的申請 。 (08:42) 違約申報的流程 - 券商會在T+2日上午申報違約,並在三個營業日內,註銷投資人該券商的所有交易帳戶 。 (10:25) 三大法律責任 - 違約者需面臨三種責任:民事(最高7%違約金及價差)、行政(帳戶被註銷)以及刑事責任(情節重大者可能面臨3至10年刑責) 。 (12:03) 心理因素一:過度自信與控制幻覺 - 交易者常高估自己的預測能力,低估潛在風險,尤其在當沖交易時,認為自己一定能賺錢而下單,導致資金不足 。 (15:14) 心理因素二:承認錯誤的羞恥感 - 因交易虧損導致交割款不足時,向親友求助的羞恥感與困難度,可能使人選擇逃避,最終走向違約交割 。 (18:00) 心理因素三:對隨機回報的賭徒成癮 - 當沖交易的快速獲利會刺激多巴胺分泌,使人對這種刺激感上癮,進而追逐風險、放大槓桿,在虧損時更容易失控 。 (23:08) 違約交割後的交易創傷 (PTSD) - 發生過違約交割,會留下巨大的心理創傷,使人對下單產生恐懼,失去交易的控制感,難以恢復信心 。 (25:24) 情緒失控的雪球效應 - 違約後的負面經驗會引發不信任感與自我懷疑,甚至覺得市場在針對自己,最終放棄原有的交易系統,陷入惡性循環 。 (28:47) 預防方法一:接受任何事都可能發生 - 培養「市場上什麼事都可能發生」的認知,屏除僥倖心態,是做好風險管理的第一步 。 (30:27) 預防方法二:建立機率性思維 - 評估獲利的同時,也要用機率思維去思考虧損的可能性與最壞狀況,並提前規劃應對方式,確保自己能承擔風險 。 (32:00) 預防方法三:堅守風險管理的最高紀律 - 風險管理的紀律是最高原則,絕不可打破 。應將風險控制視為交易的固定成本,以「先求不輸」為目標 。 (34:08) 預防方法四:刻意練習與心理演練 - 練習坦然面對虧損與承認錯誤,並透過「意象訓練」想像違約交割的可怕後果,強化自己遵守紀律的決心 。 (37:23) 預防方法五:培養自我覺察能力 - 覺察自己是否有「習得性無助感」或自我破壞的行為模式 。辨識出導致惡性循環的思維,才能從根本上避免違約交割的發生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50 分鐘
  8. 8月15日

    EP.232|「長線投資」心態該如何調適與訓練

    ❤️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深入探討長線投資的核心心態,這不僅是買入並持有,更是一場心理素質的考驗 。 從自身經驗出發,對比了短線與長線交易的心理差異,指出長線投資成功的關鍵在於將自己定位為「企業擁有者」而非「股票交易者」 。 剖析了長線投資心態的多個特點、優缺點以及心理挑戰,例如如何應對時間焦慮、機會成本的折磨,以及累積性虧損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 。 最後,節目提供了具體的改善方法,如「預先承諾」 和「核心-衛星」資產配置策略,幫助投資者克服心理障礙,培養真正的長期主義思維 。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04:39) 成為企業擁有者,而非股票交易者 - 建立長線投資心態的基礎差異,主要關注企業的內在價值,如護城河與長期競爭力,而非短線消息與股價波動 。 (07:01) 以年為單位的持有時間 - 長線投資的持有週期可能長達數年,旨在讓股票產生複利效果 。 引用巴菲特名言,若不願意持有一支股票十年,就最好連十分鐘也不要持有 。 (09:57) 堅信耐心與延遲滿足 - 在追求「越快越好」的即時滿足社會中,耐心是稀缺的心理特質 。 長線投資需要對抗時間焦慮,克服當下獲利的誘惑 。 (12:37) 強大的心理韌性 - 投資者需具備強大的心理韌性,即白話說的「耐得住波動」 。 這包括在虧損後能快速修復情緒,不因情緒影響而破壞投資紀律 。 (14:27) 資產配置分散風險 - 長線投資類似資產配置概念,透過配置不同相關性的商品來維持投資組合的穩定性,避免因單一資產大幅波動而破壞整體規劃 。 (16:09) 減輕決策頻率與資訊壓力 - 長線投資心態能減少頻繁交易的需要,從而降低因處理過多資訊而產生的認知負荷與決策壓力,改善生活品質 。 (18:58) 培養逆向思維 - 長期投資者傾向於培養逆向思維,在市場極度恐慌時尋找機會,正如巴菲特所說「當潮水退去時,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 (21:45) 優點一:最大化複利效應 - 時間是投資最好的朋友,長期持有能讓資產享受時間、股息再投資以及整體經濟增長帶來的複利效果 。 (27:55) 缺點一:巨大的耐心考驗與時間焦慮 - 長線投資的等待期可能非常漫長,期間會不斷產生時間焦慮,且需抵抗「賺快錢」的誘惑,過程可能充滿折磨 。 (30:23) 缺點二:高昂的機會成本 - 當持有的標的長期不動時,會感覺錯失了市場上其他更好的投資機會,產生「踏空」的煎熬感,並影響資金的流動性 。 (32:01) 缺點三:易陷入認知偏誤 - 「長線投資」有時會成為虧損時「拗單」的藉口,使人陷入確認偏誤或沉沒成本的陷阱,而不願承認錯誤並及時出場 。 (33:49) 虧損痛苦的類型差異 - 長線投資的痛苦是「低頻率、高強度」的累積性虧損,與短線交易「高頻率、低強度」的創傷不同 。 每天面對巨大的帳面虧損是一種巨大的心理折磨 。 (36:24) 缺點四:價值投資的陷阱 - 投資者需警惕「價值陷阱」,錯把「便宜」當作「有價值」 。 有些公司股價便宜可能就是因為它真的變差了,買入後可能還會繼續下跌 。 (38:00) 改善方法一:預先承諾 - 在投資前就制定清晰的規則,如「未來兩年內定期定額投入,除非基本面低於某个標準才出場」 。 這有助於在市場波動時,能按照預設標準執行,避免情緒化決策 。 (40:09) 改善方法二:核心-衛星策略 - 將大部分資金(如80-90%)用於長線投資作為「核心」,同時保留小部分資金(10-20%)作為「衛星」帳戶進行短線操作 。 這能在心理上滿足短期交易的慾望,避免破壞核心的長線計畫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50 分鐘
4.8
(滿分 5 顆星)
106 則評分

簡介

至少「每週五」前更新兩集 認識鮪爸:https://portaly.cc/lifeinvestor 私訊跟鮪爸討論交易心理(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 lifeinvestor8@gmail.com 暢銷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作者、「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粉絲專頁版主(1.2萬追蹤)及38萬人次收聽Podcast「投資心理室」主持人。 喜歡心理輔導的交易者,任輔導長、心輔官共5年,輔導個案超過100位(時數超過1000小時)、心理演講及授課次數超過100場。 111年4月起透過粉專順利協助超過200位諮詢者,探索交易心理、處理交易心理上的問題。 團體課程及個人交易心理諮詢表單: https://forms.gle/QN6RReUC1QRvDp4C6 「你怎麼生活,就怎麼交易」 許多人在投資與交易時,只重視交易的技巧,但常常忽略心理層面的影響,在投資心理室裡,會讓你知道哪些重要的心理因素會影響你的投資與交易。 除了提升投資與交易的心理素質以外,更重要的是,還能透過改善心理而增加生活的品質! https://www.facebook.com/jmcounseling211 「特別嘉賓」家正心理師的粉絲專頁「陳家正諮商心理師」 #特別聲明: 1.節目內容提及的交易操作與個股資訊,屬個人經驗分享,僅供交易心理探討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個股與投資商品建議及推薦,聽眾應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留意投資與交易風險,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本人無涉。 2.交易心理諮詢以探索交易中的心理狀況與議題為主,並非從事心理諮商及治療,若有嚴重的身心症狀、憂鬱症等精神疾病困擾應尋求心理諮商、身心科等專業心理治療及醫療機構協助。 內容特點: 交易心理學,投資心理學,交易心理,投資心理,心理素質,心理韌性,心理彈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