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戰略風雲錄

理解國際戰略格局與臺海安全最新情勢,開拓您的國際視野。 主講: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顧問 曾復生 博士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5 天前

    EP189- 探索美國國防戰略新動向、剖析全球五大火藥庫特點

    主講人:曾復生博士 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賴清德表示,台灣將採取三項行動與亞太各國合作,第一項行動是展現維護區域和平的決心;第二項行動是加強與邦交國的各項合作;第三項行動是藉由「亞太國會議員聯合會」平台,共同對區域繁榮發展做出貢獻。 2、國防部長顧立雄指出,面對敵情日益嚴峻,威脅持續升高,要展現自我防衛能力決心,必須調升國防預算,其中國防預算區分為人員維持費、作業維持費與軍事投資等三大部分,這三項都要維持平衡,不宜偏廢。 3、美國海軍陸戰隊準備在帛琉、澳洲新增預置囤儲點,藉此提升在西太平洋部署彈性與戰備能量,可以在危機發生時快速做出反應,有效應對潛在威脅擴張意圖。 4、日本防衛相中谷元與英國國防大臣希利,8月28日在東京舉行會談,發表聯合聲明重申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強烈反對任何透過武力或脅迫,片面改變台海現狀企圖。 5、美歐軍方著手研擬方案,為烏克蘭提供明確的戰後安全保障,構想包括由美國提供空中與情監偵的關鍵戰略資源,協助歐洲部隊設置3道地面防線,防範俄國在達成停火協議後,再度侵略烏克蘭。 6、南韓總統李在明8月25日,在華府與美國總統川普會談,深化美韓同盟合作,共同應對北韓威脅。川普希望南韓可以釋出,美軍駐韓基地土地所有權,並支付更多軍事費用。 7、日本政府將在2026年度預算計畫中,編列超過新台幣25.9億元經費,逐步建構「主動式網路防禦體制」,協助政府單位加強抵禦,外來網路攻擊威脅。 8、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署長葛羅西表示,「聯合國稽查小組」已經重返伊朗,這是自今年以色列與美國襲擊伊朗核設施以來,首度進入伊朗的「核查核小組」,重新檢查伊朗核設施,並清點濃縮鈾庫存。 9、美國國防部研擬在日本成立,新的「多領域指揮部」,整合陸、海、空、太空與網路等作戰能量,強化駐日美軍應對中共等印太威脅能力,成為美國陸軍推動現代化重點之一。 10、太空科技公司 SpaceX的「星艦」重型火箭,8月26日升空執行第10次飛行測試,順利釋放8枚「星鏈」衛星,完成助推器應變與新隔熱材料測試。這次發射成功象徵技術已經成熟,有助拓展「星鏈」衛星部署能量。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探索美國國防戰略新動向 重點提示:美國國防部8月下旬,完成「2025年國防戰略草案」,將於9月間公佈。「國防戰略」是五角大廈最高層級戰略指導,有四大支柱包括:保衛美國本土、防範中共威脅、加強與盟國夥伴責任分擔,以及重振國防工業基礎。這份「國防戰略」明確指出台灣的關鍵角色,主張美國與盟國夥伴要發揮嚇阻能量,使中共不能出兵奪台,或評估代價過高而無法下手。 二、剖析全球五大火藥庫特點 重點提示:美國重要政治新聞網POLITICO,8月下旬發布專題報導,列出全球五大火藥庫包括:印度與巴基斯坦衝突、台海情勢、俄國與波羅的海三國緊張關係、中共與印度邊境衝突、朝鮮半島核武導彈危機等。這五大火藥庫都各有特點,如果爆發全面衝突,都可能引發核武戰爭,相關國家都應謹慎應處,避免衝突造成人類災難。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9 分鐘
  2. 8月25日

    EP188- 探索美國國際戰略新動向、美「中」印度三邊競合新態勢

    主講人:曾復生博士 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賴清德表示,明年度國防預算將佔GDP 3.32%,展現守護國家安全,保護民主自由人權決心,政府也將持續修建營舍空間,改善國軍福利待遇,並支持國防自主,讓台灣的軍工產業強化國防力量,達成永續雙贏目標。 2、國防部長顧立雄指出,近三年國防部業務費執行率均達95%以上,預算執行狀況良好,因應中共持續加大對我軍事脅迫,以及灰色地帶襲擾,國防預算獲得為各界關注焦點,預算解凍有助於國防施政整體規劃,以及戰備任務持續推動,亦可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 3、美國總統川普8月18日在白宮會晤烏克蘭總統,以及七名歐洲領袖。川普在會後表示,將安排普丁與澤倫斯基會面,然後舉行美俄烏領袖會議,討論未來由歐洲在與美國協調下,對烏克蘭提供安全保證。 4、俄羅斯總統普丁8月21日就烏克蘭戰爭,提出最新條件指出,基輔需放棄東部頓巴斯地區,放棄加入北約並保持中立,同時禁止西方軍隊進駐烏克蘭,若基輔拒絕,戰爭將繼續。 5、日本與聯合國等合辦的「第九屆東京非洲發展國際會議」,8月22日簽署「橫濱宣言」,將加強與非洲國家合作,促進經濟發展,協助非洲培育三萬名人工智慧專家,制衡中共在非洲擴張影響力。 6、紐西蘭安全情報局8月21日警告,目前中共仍是對該國與印太地區盟邦,進行外國干預的最活躍勢力,其日益加劇的情報活動,已構成重大安全威脅,敦促政府與民眾正視相關風險。 7、南韓總統李在明8月23日訪問日本,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會談,宣示延續兩國建交60年邦誼,持續推動雙邊合作關係與各領域交流,以及深化美日韓三方軍事安全合作。 8、美軍印太總部指揮官帕帕羅上將與菲律賓參謀總長布勞納上將,8月7日在夏威夷舉行「年度共同防禦與安全合作會議」,同意兩國在2026年舉行超過500場,軍事交流與聯合演習活動,強化雙邊軍事安全合作關係。 9、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8月21日表示,以國將立即啟動與哈瑪斯停火,以及釋放人質談判,同時批准以色列國防軍佔領加薩市,殲滅所有哈瑪斯武裝集團的軍事行動。 10、美國國務院8月21日證實,將全面審查目前持有,入境美國簽證的5500萬外國公民,是否違反相關規定,並授權國務院官員發現違規跡象時,取消該人簽證並趨逐出境,未入境者將被撤回簽證。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探索美國國際戰略新動向 重點提示:美國總統川普的國際戰略強調,美國是國際和平締造者,上任以來已經調停印巴邊境衝突、剛果與盧安達戰爭、泰國與柬埔寨邊境衝突、亞塞拜然與阿美尼亞長期戰爭等,現正積極促成俄烏和談,以及「以哈停火方案」。同時,美國國際戰略目標之一,是達成「美國優先」政策,穩住本土高階晶片製造能量,重組美國高科技生產結構,保持美國在全球科技、軍事、經濟、金融等領域領先優勢與領導地位。 二、美「中」印度三邊競合新態勢 重點提示:印度長期採取「等距外交」與「不結盟政策」。近年,印度與美國國防合作關係密切,成為美國在印太地區牽制中共擴張威脅重要夥伴。同時,印度積極爭取美俄支持,與中共競爭「全球南方」領導國地位。最近,印度與美國貿易關係緊張化,讓印度傾向與中共改善關係,墊高與美國談判籌碼。8月間,中共外長王毅訪問印度,為8月底在天津的「習莫會」鋪路,也讓美「中」印度三邊競合態勢出現新變數。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8 分鐘
  3. 8月18日

    EP187- 「雙普會」後國際戰略格局動向、中共經濟面臨「內外交迫」困境

    主講人:曾復生博士 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賴清德表示,面對中共持續對台灣加大威脅與壓迫,政府會積極強化國防力量,建構經濟安全,持續與美國等理念相近國家攜手,全力捍衛台灣民主,共同守護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 2、國防部長顧立雄指出,自「丹娜斯」颱風一直到這次「楊柳」颱風,國軍都配合地方政府需求,主動及時投入防救災工作,適時調整救災機具,確保救援工作符合需要,共同守護民眾與家園安全。 3、美國總統川普8月15日,在阿拉斯加會晤俄國總統普丁。歐盟國家領袖8月12日發表聯合聲明,樂見川普致力結束俄國侵略烏克蘭戰爭,但烏克蘭和平之路,不能在烏國缺席下決定,國界不能以武力改變。 4、澳洲總理亞伯尼斯與紐西蘭總理盧克森8月9日舉行領袖峰會,討論加強澳紐軍事合作,在聯合聲明對中共挑釁行為,表達嚴重關切,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呼籲以對話和平解決爭端,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 5、在經歷過將近40年戰火後,南高加索地區的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兩國,在美國總統川普見證下,簽署和平協議握手言和。同時,兩國分別與美國簽訂能源、科技、經貿合作協議,共同建設戰略運輸走廊。 6、聯合國安理會8月10日召開緊急會議,討論以色列全面佔領加薩計畫,認為此舉將引發大規模人道危機。同時,澳洲總理亞伯尼斯宣布,澳洲決定在9月聯合國大會承認巴勒斯坦國。 7、美軍南方指揮部8月12日宣布,將與巴拿馬當局合作,持續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共同維護運河基礎設施安全,驗證雙方聯合防衛能量,展現美國捍衛全球關鍵航道安全決心。 8、南韓總統李在明8月15日出席,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年「光復節」儀式,表示正計畫恢復兩韓「919軍事協議」,暫停部分邊境軍事活動,希望重建與北韓關係,減緩兩韓緊張態勢。 9、美國國防部8月14日表示,總統川普已下令派800國民兵進駐華府,協助當地執法人員完成部署。美國司法部長邦迪也授權「聯邦緝毒局」,接管華府特區警察局,直到川普總統認為,華府法律秩序已經恢復為止。 10、美國海岸防衛隊證實,近期陸續偵獲五艘中共破冰船,在阿拉斯加海域活動。由於中共近年以科研為名,持續派遣艦艇遠赴北極圈活動,因此美方宣示將強化相應作為,嚴密監控中共艦艇在北極圈活動。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雙普會」後國際戰略格局動向 重點提示:全球矚目的「雙普會」8月15日在阿拉斯加舉行,雙方達成重要共識,但是沒有具體和平協議。川普總統返回華府後,即刻與歐盟及烏克蘭領袖通話,降低各方焦慮感;同時,川普暫緩對俄羅斯祭出更多制裁措施。「雙普會」後發展,將讓美俄與美「中」關係「共伴效應」,持續成為觀察國際戰略格局動向焦點。 二、中共經濟面臨「內外交迫」困境 重點提示:中共國家統計局發布7月份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下滑3.6%。顯示,中國大陸經濟仍然陷入通貨緊縮困境。當前,大陸經濟發展面臨內需消費不足、內外投資意願低落,以及國際社會抵制中共「產能過剩」產品貿易戰等多重壓力。今年10月,中共將召開「四中全會」,通過「第15個五年經濟規劃」,能否提出發展經濟新方案,突破「內外交迫」經濟困境,各方都高度關注。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6 分鐘
  4. 8月11日

    EP186 - 美「中」太空登月競賽新動向、國際核武戰略格局新態勢

    主講人:曾復生博士 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賴清德表示,政府會積極落實「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確保台海和平穩定,持續深化與民主國家夥伴關係,推動國防改革,明年國防預算將達GDP 3%以上目標。 2、國防部長顧立雄指出,未來國軍將持續建構,不對稱與韌性的防衛戰力,透過「國防創新小組」,評估新興科技及產品的作戰運用,導入國軍戰力籌獲及整建,創造嚇阻優勢,有效守護國家安全。 3、馬來西亞總理安華8月8日表示,美國總統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今年10月在吉隆坡舉行的東協峰會,可能舉行「川習會」。同時,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指出,美「中」貿易戰休兵可能再延90天。 4、俄羅斯總統普丁8月2日宣布,俄國已經完成生產首批「榛樹」極音速飛彈,正式服役後將在2025年底前,同時部署在白俄羅斯境內,準備作為「反擊北約攻擊行動」的武器。 5、美國與北約敲定「烏克蘭優先需求清單」新軍援機制,運用北約經費採購美國武器,滿足烏克蘭優先需求。荷蘭國防部8月4日宣布,提供5億歐元軍事援助,成為透過新機制援烏第一個國家。 6、俄羅斯與中共8月1至5日,在日本海舉行「海上聯合軍演」。俄國太平洋艦隊證實,兩國海軍舉行砲兵與反潛演訓,深化「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日本最新版「國防白皮書」指出,俄「中」軍事合作是日本的最大戰略挑戰。 7、澳洲國防部8月5日宣布,日本三菱重工研發的「最上級」護衛艦升級版,贏得澳洲海軍小型通用巡防艦計畫,預計2026年簽約採購11艘。這將是日本在二戰結束後,首度對外國出口作戰艦艇。 8、韓國防衛事業廳8月4日表示,未來5年將支出1178億韓元(約新台幣25.4億元),升級「聯合指管系統」,加強與美軍聯合作戰能力,同時為未來從美軍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預作準備。 9、以色列安全內閣8月8日批准,以色列控制加薩市的計畫,預計5個月內完成。但是,以國這種做法引起國際反彈,英國首相施凱爾與澳洲外長黃英賢都表示,加薩走廊戰事擴大,只會讓人道危機更加惡化。 10、所羅門群島總理馬內列8月7日表示,包括美「中」在內的21個捐助國,都不會受邀出席今年的「太平洋島國論壇領袖峰會」,這項決定已經告知「太平洋島國論壇」18個成員國。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美「中」太空登月競賽新動向 重點提示:美國交通部長兼NASA代理署長達菲,8月初要求加速在月球設置核電站工作進度,在2030年完成發射建置任務,因應中共與俄羅斯合作計劃在2035年前,完成月球設置核電站計劃,防範「中」俄兩國先在月球劃定勢力範圍,限制美國在月球活動能量,影響美國的太空計劃安全。 二、國際核武戰略格局新態勢 重點提示: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布「2025年國際核武軍控年鑑」指出,自2024年以來,世界擁有核武國家都在強化核武能量,並陸續退出軍備控制協議,啟動核武導彈軍備競賽新時期。當前,美俄都已經退出「中程導彈條約」,同時美俄簽署的「新削減戰略核武條約」,也將在2026年到期。中共近年發展核武導彈速度加快,更讓大國核武軍備競賽,面臨競爭加劇新態勢。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7 分鐘
  5. 8月4日

    EP185 - 國際戰略風雲錄-美俄與美「中」關係共伴效應、東北亞與東南亞安全態勢

    主講人:曾復生博士 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賴清德表示,感謝國軍支援各項救災任務,展現軍民團結,共同守護家園決心,並盼共同提升國防力量,成為國家安全最堅持依靠,守護台灣的民主與自由。 2、國防部長顧立雄指出,「漢光41號演習」實兵演練,除驗證應對中共「灰色地帶」襲擾,以及模擬共軍登陸區域,完成快速反應備戰部署,也強化戰略溝通機制,並透過重層縱深防禦部署演練,進一步提升防衛作戰韌性。 3、「美日同盟」去年12月舉行,「延伸嚇阻對話」期間,針對突發危機進行模擬兵推,就美軍動用核武反擊議題,確立政府間協調機制與相關規範,提升嚇阻威脅效能,加強維護印太區域安全穩定。 4、英國國防大臣希利7月27日在澳洲表示,由於台海安全情勢嚴峻,英軍已做好在太平洋地區,參與作戰的準備。這不僅是近年英國對台海局勢,發表的最強硬政策宣示,也是向中共發出明確嚇阻信號。 5、美國駐巴紐大使館發言人8月1日表示,「護身軍刀」多國聯合軍演,在南太平洋巴紐的活動,測試美澳巴紐三國的「海、陸、空、網路與太空作戰綜合能力」,同時美國與巴紐的國防協議,將增強美國與巴紐的安全繁榮。 6、加拿大接續法國、英國宣布,9月將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同時呼籲國際社會重視加薩走廊人道危機,繼續推動「兩國方案」,化解以巴衝突問題。 7、波蘭總理圖斯克7月27日公開警告,俄國與中共最快將於2027年,具備挑起全球衝突的能力,呼籲歐洲各國加強建軍備戰,應對「混合戰」與潛在侵略威脅,共同維護全球安全穩定。 8、美國國務卿魯比歐8月1日表示,雖然印度是美國的盟友與戰略夥伴,但表明印度政府採購俄國石油做法,已經妨礙美國與印度關係發展,同時助長俄國對烏克蘭的侵略行為。 9、日本防衛省7月31日發布「太空領域防衛指南」,首度系統化揭示太空防衛戰略,將太空視為國防領域之一,計畫開發「保鏢衛星」,保護日本衛星不受「中」俄「殺手衛星」攻擊,預定2029年度完成開發與驗證。 10、美國聯準會7月30日決定,維持4.25%至4.5%利率不變,符合市場預估。美聯準會主席還暗示,利率至少要維持到9月,同時必須密切觀察美國的貿易政策,對於推升通貨膨脹的影響。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美俄與美「中」關係共伴效應 美國總統川普7月29日對普丁發出「最後通牒」,限期12天內停火,否則將對俄國祭出嚴厲制裁。但是,普丁強調對烏戰爭是要拿回俄國領土,繼續對烏克蘭發動侵略攻擊,讓美俄關係惡化。近來,川普政府對「中」政策趨向緩和,有意拉攏中共對付俄羅斯,形成美俄與美「中」關係「共伴效應」,恐將衝擊全球戰略格局,殊值關注。 二、東北亞與東南亞安全態勢 南韓總統李在明主張「兩韓和解」,北韓金正恩則定位兩韓為「國與國關係」,視南韓為「敵國」;同時,金正恩願意與美國會談,條件是美國承認北韓已是核武國家,讓東北亞安全態勢緊張化。在東南亞方面,泰國與柬埔寨邊境衝突暫時緩和,川普總統向兩國施壓產生具體效果。不過,柬埔寨強調兩國邊境衝突關鍵是,泰國軍方須有意願與誠意遵守停火協議,否則兩國邊境衝突將隨時爆發。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7 分鐘
  6. 7月28日

    EP184 美國「人工智慧行動計畫」要點、探索台海安全情勢評估指標

    主講人:曾復生博士 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賴清德表示,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目的就是要讓整個臺灣社會,更有能力抵禦各種新形態威脅。臺灣站在世界民主防線最前緣,有決心致力維護全球民主、和平與繁榮。 2、國防部長顧立雄指出,國軍自2月起,已接續實施多項聯合作戰演訓,目的在於建構擬真戰場,檢視指揮官臨機決策能力、參謀組織計畫作為,以及支援與被支援部隊間,聯戰行動執行效能。國軍為維持「高戰備」水準,各項操演均須落實訓後回顧機制,以不斷檢討策進提升備戰效能。 3、美國總統川普7月24日,宣布「人工智慧行動計畫」,目的是為鞏固美國,在全球人工智慧領域領導地位,防範先進科技落入中共等競爭對手,其中將針對人工智慧晶片出口,實施「定位驗證機制」。 4、美國為因應未來與中共可能爆發衝突,積極強化印太地區軍事後勤能量,計畫在菲律賓南部,建立海上與航空補給基地,增強美軍前進部署能力,控制南海進出太平洋通道。 5、美國「金穹」本土飛彈防禦體系專案主管、美國太空軍蓋特雷恩上將7月22日表示,他將於60天內向國防部長提交計畫,將在三年內整合美軍現有防禦能力、新一代感測器、攔截飛彈與衛星等高科技,提升美國本土飛彈防禦能量。 6、澳洲國防部7月22日宣布,澳洲國防軍在「護衛軍刀25」多國聯合軍事演習中,首度以「國家先進地對空飛彈系統」,發射「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實彈,並成功命中目標。 7、英國國防大臣希利與德國國防部長佩斯托瑞斯,7月21日共同主持「烏克蘭國防聯絡小組會議」,重申對烏克蘭的支持,推動為期50天的武裝烏克蘭行動,呼應川普總統要求俄羅斯50天內達成停火協議。 8、日本首相石破茂7月23日與歐盟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東京舉行「第30屆日歐領袖峰會」,重申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 9、泰國與柬埔寨7月24日爆發,邊境10年多來最嚴重軍事衝突,雙方都指責對方率先發動攻擊。這次軍事衝突意味兩國在「翡翠三角」地區,長期領土爭議出現重大升級。泰國外交部敦促本國公民,盡快離開柬埔寨。 10、亞洲開發銀行7月23日,發布最新經濟成長預測表示,受到美國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升高影響,亞銀普遍下修亞洲各國今年經濟成長預測,中華民國是唯一上調成長率的經濟體,主要因為AI需求帶動出口成長。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美國「人工智慧行動計畫」要點 重點提示:美國總統川普7月23日簽署行政命令,啟動「人工智慧行動計畫」,鬆綁人工智慧監管範圍,加快出口人工智慧科技與服務,擴大建設「AI資料中心」所需能源供應,全面加速美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走向「輕監管、促創新」的積極發展戰略,讓美國成為全球人工智慧產業鏈領導者,以及規則與標準制定者。 二、探索臺海安全情勢評估指標 重點提示:臺海國防安全情勢變化,明顯受到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動態影響。當前,美「中」戰略競爭已經結構化與長期化,美國國安戰略與國防戰略,都把中共視為唯一有意圖,也有能力挑戰美國領導地位的競爭者,以及國家安全威脅。在此大戰略格局下,探索台海安全情勢評估指標,發展因應策略,達成維護國防安全與人民福祉目標,至關重要。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9 分鐘
  7. 7月21日

    EP183 美國對中共科技封鎖新動向、烏俄戰爭面臨關鍵轉折

    主講人:曾復生博士 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賴清德表示,為建構國家全社會防衛韌性,強化台灣自主防衛能力,政府將民安與萬安演習,整併為「城鎮韌性演習」,進行實人、實物、實地、實景、實作等「五實」面向演練,擴大全民參與,共同守護家園。 2、國防部長顧立雄指出,真正具備嚇阻效果的,並不只是新式武器裝備本身,更是國軍展現出的改革、團結與制敵克敵的決心。國軍從不追求武力比拼,而是要讓敵人明白,貿然犯台必將為錯誤決策付出代價,而且無法達成作戰目標。 3、美國總統川普7月15日宣布,將投入920億美元建造資料中心、發電廠等能源與基礎設施,滿足科技大廠推動人工智慧產業電力需求,確保美國在全球AI競賽保持領先。 4、美國與澳洲主導兩年一度「護衛軍刀」聯合演習,7月中旬在澳洲海域登場,共有19個國家,超過3萬5千名官兵參加軍演。澳洲政府表示,中共將對演習進行情蒐監控,但盟國也有相應措施,避免演習情報外洩。 5、德國總理梅爾茲7月17日訪問倫敦,與英國首相施凱爾簽署「友好合作協議」,內容涵蓋國防、移民執法與科技等領域。這是英國脫歐後重建,與歐盟國家關係具體作為。 6、以色列7月16日以聲援盟友德魯士族為理由,空襲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隨後在美國調停下,敘利亞新政府宣布撤出南部斯威達市,並於德魯士族達成新停火協議。以色列警告,在敘利亞政府軍完全撤離前,不會停止攻擊行動。 7、美國國防部7月16日公佈18款無人機原型,包含抗衡伊朗「見證者」無人機等,低成本無人作戰攻擊系統;同時,美國防部強調將與產業界合作,擴大低成本無人機生產與部署,確保未來戰場優勢。 8、美國聯邦眾議院7月17日,通過三項「加密貨幣法案」,其一為已獲聯邦參議院通過的「穩定幣法案」,即「天才法案」(Genius Act),將送交川普總統簽署生效,成為美國首部規範「穩定幣」的聯邦法規。 9、「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7月16日發布,「中國商業環境調查報告」指出,超過一半接受調查的在大陸美國企業,今年沒有新的投資計畫,創下歷史新低點,同時對獲利的信心也下滑。 10、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7月16日表示,由於中共間諜活動威脅日益加劇,將禁止海底電纜基礎建設,採用中共製造的設備與技術,以維護美國國家安全。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美國對中共科技封鎖新動向 重點提示:美國與中共透過日內瓦與倫敦會談,達成「晶片換稀土」協議。川普政府解禁輝達H20晶片輸往中國大陸,換取中共放寬稀土對美國出口管制。美國商務部強調,解禁輝達H20晶片,可以讓中共繼續依賴美國的科技架構;同時,這些晶片是「第四級」產品,美國不會失去科技領先優勢;此外,美國的晶片產業將繼續佔領中國大陸市場,壓制華為等競爭者成長空間。 二、烏俄戰爭面臨關鍵轉折 重點提示:美國總統川普7月14日要求俄羅斯總統普丁,50天內簽署「烏俄和平協議」,否則將對俄國祭出嚴厲制裁,包括針對向俄國採購能源國家,促使中共、印度、土耳其、日本等國,聯合起來給俄羅斯壓力,促成烏俄戰爭早日結束。當前,美俄關係已經進入關鍵轉折考驗期,兩國關係若持續惡化,將衝擊歐洲與印太安全環境。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9 分鐘
  8. 7月14日

    EP182 金磚國家峰會最新動向、歐洲戰略自主前景評估

    主講人:曾復生博士 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賴清德指出,全體國軍正在進行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漢光41號」演習,今年特別採取「極限練兵」方式進行,也就是無劇本,以大規模實戰化演練,落實我國「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的軍事戰略。 2、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國軍官兵克盡職責,戮力戰訓,無分晝夜守護台海安全,殊值嘉勉,期許參加漢光操演部隊,持續從不同面向貼近實戰,驗證各項戰備整備作為,提升防衛作戰能力。 3、美國總統川普7月10日指出,美國將動用「總統提撥權」,透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武器,而且北約將為這些武器支付100%費用;同時,川普表示7月14日,將對俄羅斯發表重大聲明。 4、英國首相施凱爾與法國總統馬克宏出席,第37屆英法領袖峰會,在聯合聲明重申,對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承諾,呼籲透過和平方式解決台海議題,強調俄羅斯威脅,突顯歐洲安全與印太安全密不可分。 5、美日韓第22次參謀總長會議7月11日,在韓國的聯合參謀本部大樓舉行,三方共同審視北韓軍事威脅的形勢,討論加強美日韓在印太安全合作方案。 6、美國海軍核動力攻擊潛艦7月9日停靠冰島,成為首艘訪問冰島港口的外國核潛艦。在北極圈安全日益重要,俄羅斯威脅日增情勢下,美國加強北極圈嚇阻行動能量,具有重要戰略與歷史意義。 7、北約秘書長呂特7月9日表示,俄國與中共對跨大西洋安全威脅日益嚴峻,一旦中共決定對台灣動武,勢必會聯合俄羅斯製造事端,所以北約必須要加強與印太國家合作,共同嚇阻俄「中」威脅。 8、美國國防部7月10日決定,以特別股方式,成為美國稀土礦商最大股東,擴大生產國防與商業所需要的稀土原料,提升美國本土供應鏈安全與穩定,降低對中國大陸稀土的依賴。 9、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7月10日表示,希望在未來數日內與哈瑪斯武裝集團,達成60天短期停火協議,若能以加薩走廊非軍事化為前提,以色列願意進行加薩永久停火談判。 10、美國農業部考量國家安全與糧食供應等威脅,7月8日宣布中共等敵對國家,相關買家將禁止在美國收購農地,違反者將被處以,相當該土地價值最高25%的罰款。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金磚國家峰會最新動向 重點提示:今年由巴西主辦的「金磚國家峰會」,以「加強全球南方合作」為主題,但是中共與俄羅斯領袖缺席,突顯整體凝聚力與影響力下滑態勢。金磚國家組織從五國擴張到十國,今年峰會通過「里約熱內盧宣言」,避談建構「去美元化」機制。金磚國家組織意圖與七大工業國集團分庭抗禮,客觀比較綜合實力仍言之過早。 二、歐洲戰略自主前景評估 重點提示:法國總統馬克宏在英國國會演說,呼籲強化「歐洲戰略自主」能量,應對不確定威脅。當前,俄國意圖侵略歐洲威脅升高,美國要求歐洲大幅增加維護安全成本,中共低價「產能過剩」商品湧入歐洲市場等,讓歐洲面臨重大壓力,也讓法、英、德等歐洲大國,積極思考團結合作新模式,支撐「歐洲戰略自主」架構。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8 分鐘
4.7
(滿分 5 顆星)
17 則評分

簡介

理解國際戰略格局與臺海安全最新情勢,開拓您的國際視野。 主講: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顧問 曾復生 博士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漢聲廣播電臺」的更多內容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