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ING STUDIO

聯經出版
LINKING STUDIO

【聯經書房 · 點亮思想】 由聯經知名文史哲的作家、學者,以及聯經編輯等專業人士擔任講者,依據時事與議題,搭配聯經出版適合的書籍,提供不同的人文思想觀點與深度觀察。在這個訊息龐雜,世界急遽變化的時代,讓您能快速掌握書籍中的黃金知識要點,高效率的吸收資訊。 ──現在,就讓我們用聲音,陪伴您一起進入浩瀚的知識之海。 【經典聯聯看】 ★★ 聯經50週年特別企劃,50種跨時代經典說書計畫 ★★ 慶祝聯經出版50週年的時刻,精選出具代表性的50種經典作品,精心策畫的全新Podcast節目。 2024年3月15日起,每週五中午12:00更新。 由聯經出版發行人林載爵、《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王聰威、聯經出版總編輯涂豐恩、聯經出版副總編輯陳逸華擔任各集主持人,每集以一部經典及一個主題,邀請熟習該作品的個領域專家學者、譯者與作家,帶領我們進入作品的世界,在資訊紛亂的時代,告訴你該如何又為何要重讀這些作品。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經典聯聯看 EP50】50 種經典說書|《資本論》:AI的發展削弱剩餘價值,是資本主義的衝擊還是勞動力的自由?

    30 MAY

    【經典聯聯看 EP50】50 種經典說書|《資本論》:AI的發展削弱剩餘價值,是資本主義的衝擊還是勞動力的自由?

    主持人|林載爵 聯經出版發行人 來 賓|萬毓澤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 ※ 本集節目以電訪方式進行。 本集節目邀請到中山大學社會學系萬毓澤教授,與聯經出版發行人一同走進經典巨著《資本論》的思想世界。《資本論》全書共三卷,是馬克思歷時多年撰寫的經濟與社會批判之作,不僅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的運作邏輯,也深刻揭示勞動與價值、剩餘與剝削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在萬教授的導讀下,我們得以穿越難解的理論語言,重新思索資本主義的歷史起點、運行機制與未竟問題。 犯罪現場洗錢與分贓 萬教授解釋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一卷談從生產過程,核心在於揭示「剩餘價值」如何在勞工的勞動中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第二卷則談資本的流通,最後到第三卷分配,從整體視角探討剩餘價值如何轉化為利潤、利息與地租,全面描繪了資本主義的運作機制。法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丹尼爾.本薩義德曾用一個極具畫面感的比喻來詮釋《資本論》的內容:第一卷是犯罪現場,揭露資本如何剝削勞動;第二卷是洗錢現場,剖析剩餘價值如何在流通中實現;第三卷則是分贓現場,說明利潤如何在不同階級間分配。 剩餘價值的迷思? 萬教授指出,資本主義體制中,資本家支付工資換取勞動力,看似是一場「公平的交易」,但馬克思要我們穿透這層「表面公平」,看見背後的結構性剝削——工人所創造的全部價值中,只有一部分轉化為工資,其餘的價值則被資本家無償佔有。以「一天八小時工作,前四小時是拿來換工資,後四小時是被資本家拿走的剩餘價值」簡化說明,直觀好懂,同時萬教授也提醒:馬克思不會說「被奪走的是勞工應得的四小時」,因為制度本身就不是公平邏輯。這種看似可以「修補」不公的方法(例如:讓工人多領點工資),其實違背了資本主義的根本結構,等於自我矛盾。 AI時代下的《資本論》啟示 萬教授提到在AI快速發展的今天,馬克思《資本論》所揭示的資本邏輯不但沒有過時,反而更加清晰。資本主義的核心在於對剩餘價值的榨取——勞動者所創造、超出工資補償的那部分價值,成為利潤的來源。然而,當AI與自動化逐步取代人力,勞動力不再稀缺,也不再是利潤的來源,整個制度的基礎便開始動搖。馬克思早已指出,資本主義的發展自身孕育著不可解決的矛盾,而AI正可能加速這些矛盾的爆發。面對這樣的未來,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勞動的意義是什麼?技術的目的是利潤,還是解放?《資本論》提供的,不是答案,而是一把思考與行動的工具。 🎧本集重點 04:40 《資本論》的創作背景,主要的目的為何? 10:35 馬克斯如何界定資本主義?與之前的生產方式有何不同? 16:38 從各卷脈絡去解釋何謂「剩餘價值」? 21:46 為何資本主義一定會走向壟斷和資本集中? 24:00 勞力(labor)是一切價值的根源? 27:30 淺談馬克思如何解釋階級鬥爭? 30:48 資本主義必然是人類歷史的過渡階段? 33:57 受到AI衝擊的資本主義,《資本論》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40:10 朗讀書中片段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經典聯聯看】文字版:https://linkingthink.com/50thebookk ⠀ 🛒本集書單: 《《資本論》完全使用手冊:版本、系譜、爭議與當代價值(二版)》:https://linkingthink.com/LS1845111 《資本論(全3卷,改變人類歷史、震撼世界之思想鉅著,出版150週年,臺灣唯一正式授權繁體中文典藏紀念版)》:https://linkingthink.com/LS155186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2 min
  2. 【經典聯聯看 EP49】50 種經典說書|《藝術的故事》:實際上沒有藝術這種東西,只有藝術家而已──宮布利希以歷史脈絡趣談藝術的流動

    7 MAR

    【經典聯聯看 EP49】50 種經典說書|《藝術的故事》:實際上沒有藝術這種東西,只有藝術家而已──宮布利希以歷史脈絡趣談藝術的流動

    主持人|林載爵 聯經出版發行人 來 賓|鄭治桂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助理教授 ⠀ 本集節目邀請到鄭治桂教授,和聯經出版發行人一起談世界藝術史的最佳入門書──《藝術的故事》。《藝術的故事》全書超過400張圖片,包含大量的藝術、建築、雕塑等視覺作品,作者宮布利希以圖象輔佐文字,使讀者能夠更直觀理解藝術品敘述。內容清晰闡釋了藝術潮流與藝術概念,讓我們看到藝術史在傳統中不斷更迭變化的過程。可以說《藝術的故事》不只是一本藝術史書,更是一趟橫跨時空的藝術之旅,幫助我們理解人類文明如何透過視覺藝術表達思想與情感。 核心觀點及寫作風格 藝術史作為一門學科,直到19世紀才逐漸成型。早期的藝術書寫多為藝術家傳記,強調個人創作。並且,當時學者普遍認為藝術史應聚焦於風格,因為風格是時代孕育的結果,藝術家只是其中的表現者。宮布利希則持不同觀點,他在《藝術的故事》中強調藝術家才是核心,並提出「沒有藝術,只有藝術家」的概念。他的寫作策略是讓人「看」藝術,而非僅讀藝術史,因此刻意去除「歷史」的沉重感,使其成為一個個生動的「故事」。 藝術會不斷向前演進 藝術是否進步是一個具爭議性的問題。有人認為藝術萬古如一,僅是增減變化,並無真正的「進步」。但宮布利希則認為,藝術雖非線性進步,卻處於不斷「演進」(evolution)的狀態。每個時代的藝術家都渴望證明自身存在,他們在前人基礎上改變、創新,增添新的元素,也勢必捨棄某些舊有特質。因此,藝術的發展是一種取捨的歷程,並非單純的進步或退步,而是藝術家主動選擇如何表達自身時代精神的結果。 藝術的社會功能 鄭治桂教授坦言藝術從來都具有社會功能,早期藝術並非為美而生,而是為宗教、巫術、死亡儀式或實用目的服務。例如,古希臘的藝術兼具裝飾與功能性,而19世紀以前,藝術始終承載社會用途。藝術的存在本身即具有功用,即便藝術家創作純粹為了表達,作品仍會影響社會。因此,無論是宗教雕塑、學校建築或服裝設計,藝術始終與生活密不可分,並且在不同時代發展出多元的社會價值。 🎧本集重點 03:37 淺談宮布利希論藝術的核心觀念 07:52 何以成為藝術史入門必讀之作? 11:00 《藝術的故事》對後世欣賞藝術的影響 15:20 從時代文化來賞析藝術作品 20:55 淺談藝術是否會進步 22:43 《藝術的故事》將非歐洲的藝術擺在什麼地位 26:13 淺談藝術是否具有社會功能 30:34 談論藝術應該保留在菁英主義還是更趨向大眾化 32:17 今年我們如何看待《藝術的故事》作品地位 39:00 朗讀書中片段 ⠀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經典聯聯看】文字版:https://linkingthink.com/50thebookk ⠀ 🛒本集書單: 📙《藝術的故事(暢銷10萬本.維拉斯奎斯名畫〈宮女〉紀念書衣版)》:https://linkingthink.com/LS1900020303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2 min
  3. 【經典聯聯看 EP48】50 種經典說書|《中國文化的省察》:從安身立命到民主政治,牟宗三如何替中國文化尋找未來

    27 FEB

    【經典聯聯看 EP48】50 種經典說書|《中國文化的省察》:從安身立命到民主政治,牟宗三如何替中國文化尋找未來

    主持人|涂豐恩 故事StoryStudio 創辦人 來 賓|楊儒賓 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本集節目於2024年錄製 ⠀ 牟宗三先生是中國現代著名哲學家,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致力於中國傳統哲學與西方哲學的對話,試圖在現代背景下重建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本集節目邀請到等身著作的楊儒賓老師,跟我們一起談談中國哲學思想經典之作《中國文化的省察》。本書是由五篇講演稿集結而成,旨在深入探討中國文化的現狀與未來發展。在這部作品中,深入探討了中國文化的特質、優勢以及面臨的挑戰,並強調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審視和反思中國文化的必要性。 ⠀ 何謂新儒家的「新」 新儒家認為,他們並非全新的哲學流派,而是儒學發展的「第三時期」。第一期可追溯至孔子、孟子時代,當時儒學面對道家、法家的挑戰,建立了最初的思想規模。第二期是宋明理學時代,當時佛教東傳影響深遠,儒學透過理學發展成功回應佛教的挑戰。第三期即是近代,新儒家面對的是來自西方自由主義與共產主義思想的衝擊。他們認為,這些現代思潮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涵蓋政治、學術、宗教等層面。因此,新儒家提出「新三統」概念,即政治上的「新正統」、學術上的「新學統」、文化上的「新道統」,以應對這場思想與文化的變革。其中,「新正統」強調在華人世界建立符合現代價值的政治體制,推動「民主建國」,回應中國歷史上專制政治的困境。透過這種方式,新儒家希望讓儒學不僅是文化遺產,更能夠在現代世界中發揮其治理與價值建構的功能。 ⠀ 中國文化的斷續問題 中國文化的斷續問題,是近代以來知識分子持續關切的重要議題。自清末以來,西方文化的強勢輸入,使得中國傳統文化的存續受到挑戰。梁啟超曾在文章中探討中國文化是否會滅亡,這顯示當時的知識分子已對文化存亡抱有深刻的危機感。錢穆等學者亦擔憂,當時的中國在列強環伺之下,甚至可能被瓜分,進一步加劇了文化斷裂的恐懼。 🎧本集重點 02:22 來賓在什麼契機第一次閱讀《中國文化的省察》 04:05 體認到牟宗三先生思想菁華而追隨之 07:42 淺談新儒家思想起點及核心 10:44 介紹《中國文化的省察》 13:30 新儒家面對西方挑戰如何找到現代化道路 16:12 《中國文化的省察》在牟宗三先生著作中的定位 25:09 新儒家同時解釋個人與社會的問題 28:20 今天我們如何閱讀 34:41 朗讀書中片段 ⠀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經典聯聯看】文字版:https://linkingthink.com/50thebookk ⠀ 🛒本集書單: 📙《中國文化的省察(POD版)》:https://linkingthink.com/L1U00029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8 min
  4. 【經典聯聯看 EP47】50 種經典說書|《情色論》:讓情色成為思想的實驗場,巴代伊是聖人、是瘋子、還是偽裝的小說家?

    21 FEB

    【經典聯聯看 EP47】50 種經典說書|《情色論》:讓情色成為思想的實驗場,巴代伊是聖人、是瘋子、還是偽裝的小說家?

    主持人|涂豐恩 故事StoryStudio 創辦人. 來 賓|朱嘉漢 作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本集節目混用巴代伊及巴塔耶兩種譯名。 聯經經典訪談企劃接近尾聲,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在於它不斷挑戰我們的思想疆界,即使經歷時間的洗禮,仍可以驗證今天我們的生命經驗。而在五十本經典中,《情色論》或許是最讓人意想不到的選書。作者喬治.巴代伊被譽為哲學家,卻堅持自己是聖人或瘋子;在學界與文壇遊走,卻以筆名出版最極端的情色小說;他的作品影響了後世女性主義、精神分析等學派思想,「情色」所探討不只是一場對情慾的哲學思辨,更是一次對人類文明極限的試煉。本集節目,朱嘉漢老師將帶領我們進入巴代伊的思想世界,談巴代伊探索禁忌、愉悅、死亡與生命,理解為何情色不只是個人情慾,而是文明運作的核心力量。 踰越禁忌才能被賦予意義 喬治.巴代伊的核心思辨是對禁忌與踰越的雙重拉扯,從人類進化角度切入,文明的發展需要人們努力工作生產,因此阻撓工作的死亡和不事生產的性狂歡成了人類特有的兩大禁忌。文明禁制激發人們的反叛慾望,違反禁忌則被稱為踰越。人類文明運作對禁忌預設了合法且儀式性的踰越,例如洞房花燭夜和狂歡節,透過踰越禁忌人們達到快感,因此情色和禁忌相互依存,從禁忌過度到踰越並非互斥關係。 人猶如白紙一張嗎 巴代伊否定人是「白紙一張」,相較於早期啟蒙時代思想提出的「人的心靈在出生時如同白紙,經由經驗填滿」,巴代伊則是強調人內在原本就存在一種無法填補的「空缺」,這種空缺驅使人去渴望、去耗費、去追尋極限經驗,如情色、暴力、死亡與神聖。他在《情色論》中指出,現代社會將人訓練為理性存在,試圖壓抑內心的暴力與野性慾望,但這些本能從未消失,只是被禁忌所框限。而情色、死亡與踰越,正是突破這些禁忌的方式,讓人重新與自身的本能連結。換言之,人類的經驗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從一種與生俱來的匱乏與禁忌開始,這與「白紙一張」的概念完全相反。 🎧本集重點 01:47 來賓在什麼契機第一次閱讀《情色論》 06:32 淺談巴代伊的生平及思想理論 09:55 巴代伊師承哪位思想家,以及他在法國哲思的位置 15:35 過度與踰越的哲學家 19:24 淺談《情色論》所涉及與談論的概念 24:27 來賓分享《情色論》中幾個有趣的題目 32:24 現在的讀者要如何開始閱讀《情色論》 34:19 朗讀書中片段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經典聯聯看】文字版:https://linkingthink.com/50thebookk 🛒本集書單: 📙《情色論》:https://linkingthink.com/L1571132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7 min
  5. 【經典聯聯看 EP46】50 種經典說書|《等待果陀‧終局》:貝克特代言戰後人類的迷惘,以戲劇呈現荒謬人生的希望與絕望

    14 FEB

    【經典聯聯看 EP46】50 種經典說書|《等待果陀‧終局》:貝克特代言戰後人類的迷惘,以戲劇呈現荒謬人生的希望與絕望

    主持人|王聰威 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 來 賓|郭強生 作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本期節目由主持人王聰威邀請作家郭強生,一同探討貝克特的經典劇作文本《等待果陀》。這齣劇作於1952年首度公開演出,被視為荒謬劇場代表作之一。節目深入探討劇本的閱讀方式、翻譯問題、舞台演繹的挑戰,以及劇作的核心思想——人類在困境中的等待與無助。郭強生老師以專業的藝術背景,解析貝克特如何透過台詞節奏、角色設定及舞台極簡主義,構築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劇場體驗。節目同時討論《終局》這部作品,對比兩部劇作在結構與意涵上的異同,並回應現代讀者如何重新理解這些經典作品。 強調節奏及音律感的劇本閱讀 戲劇的本質不僅是視覺與動作,更關鍵的是音律與節奏。台詞如同一個交響樂,透過演員說話輕重緩急、停頓與韻律塑造戲劇氛圍。以聲音表演情緒掌握朗讀與節奏,才能更好的將本來難以理解的內容轉化為劇作家想呈現的荒謬世界。而貝克特的劇作亦強調語言的音律感,劇作家須具備如音樂家的敏銳聽覺,才能讓台詞透過演員的咬字與節奏產生戲劇張力。 經典劇本角色塑造與演出詮釋的開放性 《等待果陀》的表演核心不在於角色的身份和形象,而是其象徵意涵,郭強生老師提到早期演出時,劇中兩個主要角色通常被塑造成流浪漢形象,但隨著年代更迭導演開始有了不同的詮釋,例如卓別林式的小丑形象,強調悲劇與喜劇交錯的特性。而一個劇本的經典地位就來自於其開放性,能夠適應不同時代、不同演出方式,展現戲劇的無限可能性。 小男孩與希望的象徵 郭強生談及在《等待果陀》中,最讓人動容的片段莫過於小男孩的兩次登場,作為傳信者,簡單地告知主角們果陀不會來,卻在不經意的對話中透露自己與兄長的遭遇——他未曾被打,但哥哥卻遭受懲罰。這段情節的台詞極簡,卻展現了人類處境的無奈與命運的隨機性。小男孩既象徵著希望,又流露出無力與脆弱,令人聯想到現實中受苦而無助的生命,讓人聯想到2023年間網路流傳的海灘上敘利亞難民小男孩的照片,象徵著在災難與殘酷現實中微弱但重要的希望。 🎧本集重點 02:30 淺談如何閱讀戲劇文本 08:00 討論語言翻譯的轉化對於戲劇表演的影響 15:19 開放的經典的文本永遠有新角色塑造與演出詮釋 21:01 劇場表演的震撼不需要背景知識 25:01 分享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劇 29:10 等待最終迎來的災難還是希望的深層意涵 34:49 淺談《終局》 39:41 《等待果陀》與現代社會的關聯,我們為何要重新閱讀 41:51 朗讀書中片段 ⠀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經典聯聯看】文字版:https://linkingthink.com/50thebookk 🛒本集書單: 📙《等待果陀.終局》:https://linkingthink.com/L157097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5 min
  6. 【經典聯聯看 EP45】50 種經典說書|《追憶似水年華》:走進普魯斯特的記憶宮殿,以文字與時間交織開啟無可取代的閱讀旅程

    7 FEB

    【經典聯聯看 EP45】50 種經典說書|《追憶似水年華》:走進普魯斯特的記憶宮殿,以文字與時間交織開啟無可取代的閱讀旅程

    主持人|王聰威 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 來 賓|吳坤墉 出版人/譯者 本集節目邀請到獲藝術與文學法國騎士的吳坤墉老師,與聰威總編一起領讀20世界法國文學經典,被譽為現代主義小說里程碑的《追憶似水年華》。全書共七冊,共230萬字,出場人物超過2,000人,是普魯斯特透過描述對過往生活的回憶,深入探討時間、記憶以及人性的複雜,文字深度刻畫人們的心理情緒,開創了「意識流」小說的先河。聯經出版即將推出全新由台灣專業法語譯者翻譯的《追憶似水年華》,是第一套完整推出的本土譯本,新版翻譯將使普魯斯特的文字在台灣文化語境中更自然流暢,語言風格更加貼近台灣讀者,讓台灣讀者可與世界經典的直接對話。 沒有任何一個經驗可以取代讀者自身的閱讀經驗 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取代閱讀原文的經驗,但也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取代讀者自己的閱讀經驗。閱讀本身是一種個人化的經歷,不同的讀者,甚至是同一位讀者在不同的時期,都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某個譯本可能在文字風格上更貼近當代語感,某個譯者的筆觸可能更符合個人的閱讀習慣,但最終決定一本書如何觸動人的,還是讀者自身的經驗、情境與心境。譯本之間的差異,不只是對原文理解的不同,更反映了譯者的時代背景與文化脈絡。世界上許多經典作品都有不同的譯本,每個版本都帶來新的視角。這正是文學翻譯的魅力——它讓文本不斷地被重新發現、詮釋與感受。只要跨出閱讀的第一步。只有當讀者親自進入這部作品,才會真正理解它的魅力與深度。無論是生命、精神,還是情感上的觸動,都來自於個人的閱讀經驗,而這份經驗,永遠是無可取代的。 七位台灣頂尖譯者共同翻譯 聯經啟動的共同翻譯計畫由本次來賓吳坤墉老師擔任總召集人,集合了七位台灣最具實力的法文譯者,參與譯者包括邱瑞鑾、陳文瑤、許雅雯、石武耕、陳郁雯、馬向陽、林德祐,每人負責一冊,期望翻譯能夠兼顧高品質與多元風格。七位譯者定期召開會議,進行橫向交流與討論,分析人物性格,建立一致的名稱、用詞之外,最後彼此之間會互相審閱對方的譯稿,避免「燈下黑」的錯誤。 🎧本集重點 03:42 為什麼我們需要《追憶似水年華》新譯本 09:11 翻譯計畫的執行與挑戰 18:52 七位譯者共同翻譯的計畫 22:05 文學翻譯與文化的關聯 29:55 今天我們可以如何閱讀 36:25 《追憶似水年華》的重要地位 42:55 《追憶似水年華》如何連結現代社會 47:49 朗讀書中片段 ⠀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經典聯聯看】文字版:https://linkingthink.com/50thebookk 🛒本集書單: 📙《追憶似水年華》:即將出版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54 min
  7. 【經典聯聯看 EP44】50 種經典說書|《奧之細道》:透過旅行,凝視自然與人生中一切事物的無常與變遷

    24 JAN

    【經典聯聯看 EP44】50 種經典說書|《奧之細道》:透過旅行,凝視自然與人生中一切事物的無常與變遷

    主持人|涂豐恩 聯經出版總編輯 來 賓|林水福 資深日本文學翻譯名家 《奧之細道》是日本江戶時代著名俳人,「俳聖」松尾芭蕉的經典作品。內容記錄了芭蕉與弟子曾良從江戶(今東京)出發,途經東北及北陸地區,長達五個月且全程約全程約2,400公里的大旅行。是芭蕉以俳句文體將旅行之見聞紀錄下來的見聞錄,亦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紀行文學。本集節目邀請到熟稔日本文學的林水福老師,與涂豐恩總編輯一同領讀這本適合熱愛文學、喜歡旅行與自然的讀者閱讀的日本文學經典之作。 江戶時代的俳人文化 在日本文學中,「俳句」是一種獨特的詩歌形式,由五、七、五三行共十七個音節組成,精練簡短卻充滿想像力,常用來捕捉四季風光或旅途的景致。透過簡單的語句,創作引人進入深遠的意境,而創作俳句的人則被稱為「俳人」。松尾芭蕉身處的江戶時代的和平繁榮,為俳句文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其逐漸脫離古典框架,發展出更多樣的形式與內涵。其中,芭蕉更將俳句推上了巔峰,以描寫旅遊中的風景著稱,他的作品至今仍被立碑於多處風景名勝處。 文學性與旅遊意義 作為俳句文學的經典,《奧之細道》反映了江戶時代旅遊文化的繁盛,也為後世提供了探索自然、歷史與心靈的指引。透過閱讀這部作品,現代讀者能在實地探訪時,增添對景物與文化的理解,讓旅遊經驗更加豐富而有意義。特別是對日本文化、俳句藝術以及人生哲理感興趣的人。無論是欣賞芭蕉的詩句,還是體會旅行中蘊含的哲思,都能讓人獲得啟發。 🎧本集重點 01:17 水福老師在何種機緣下初次閱讀《奧之細道》 04:22 介紹松尾芭蕉在日本的俳人地位 10:10 淺談《奧之細道》 14:25 在日本江戶時代成書,在當時及今日我們如何閱讀 15:30 簡單介紹書中有趣的章段及朗讀 27:55 為什麼我們今日要重讀《奧之細道》 ⠀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經典聯聯看】文字版:https://linkingthink.com/50thebookk 🛒本集書單: 📙《奧之細道:芭蕉之奧羽北陸行腳》:https://linkingthink.com/L184178 📙《芭蕉百句(日本「俳聖」松尾芭蕉經典名作)》電子書:https://linkingthink.com/RE184455 📙《芭蕉俳文(日本「俳聖」松尾芭蕉經典之作)》:https://linkingthink.com/L18700666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1 min
  8. 【經典聯聯看 EP43】50 種經典說書|《魔戒三部曲》:從二元對立到多重宇宙,以深厚學識奠定奇幻文學的里程碑

    17 JAN

    【經典聯聯看 EP43】50 種經典說書|《魔戒三部曲》:從二元對立到多重宇宙,以深厚學識奠定奇幻文學的里程碑

    主持人|林載爵 聯經出版發行人 來 賓|趙恬儀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本集節目邀請到台灣大學趙恬儀教授,與林載爵發行人領讀奇幻文學經典作品──《魔戒三部曲》。節目的一開始,發行人先跟聽眾分享托爾金作品繁中版的出版,是一個從冷門到經典的歷程。引進之初評估台灣讀者並不熟悉奇幻文學,因此先出版前傳《哈比人》,兩年後再推出《魔戒三部曲》,但仍激不起市場水花。直到2000年後,哈利波特系列帶動奇幻文學風潮,搭配改編電影發行,才讓這部作品重新受到關注,最終在台灣讀者間建立起經典地位。托爾金創作深受英國自然景觀啟發,作品中對山川河流的描寫成為奇幻世界的重要基石。因此除了文學地位外,《魔戒三部曲》也為讀者提供了探索英雄旅程和文化象徵的全面體驗。 托爾金的背景及成就 在《魔戒三部曲》前,西方世界沒有將奇幻作品視為成人閱讀的文學類型,認為魔法、小矮人、獨角獸等是兒少閱讀的領域。直到托爾金以深厚學養,結合文學、語言、歷史與神話學背景構建了中土世界,為作品注入深度具知識性的元素,才正式建立了奇幻文類系統的基礎。而後1960年代美國出版平裝本,托爾金作品更成功跨越至大眾文化視野,不僅成為英美小學教材,甚至打破框架成為學術研究材料。 權力與邪惡 《魔戒三部曲》中談論友誼、勇氣及忠誠等問題,在這之中,最出彩的是托爾金對權力的誘惑與自我戰勝的描寫,以及邪惡如何激發對善的追求與反思。在故事中,他巧妙地讓角色擁有魔戒,感受到權力既能賦予改變世界的能力,也可能腐蝕自己的人格與靈魂,這樣面對誘惑的選擇,往往更考驗一個人的人性底線。再者、托爾金創造出魔王索倫這個絕對反派的角色,使其隱藏在每一個角色對至尊戒的渴望裡。透過精湛的敘事模糊了善與惡的界線,展現邪惡如何在權力的名義下被正當化,甚至成為實現善的手段。這種設置打破了傳統二元對立的框架,讓讀者重新思考善惡的複雜性。 故事與現實世界的連結 托爾金親身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儘管他本身表態作品並無借鏡真實經驗,也與無關隱射。但《魔戒三部曲》中明顯可以讀到他對戰爭經歷的反思,批判對現代主義和工業化,暗諷人類社會階級分化。托爾金創造精靈這個種族,透過精靈與自然共生的理想形象,不難讓讀者感受其將故事與現實世界對照。 🎧本集重點 02:15 《魔戒三部曲》的出版背景 06:30 《魔戒三部曲》在奇幻文學所奠定的地位 16:20 托爾金如何建構龐大中土世界 22:50 對談托爾金作品中權力與邪惡議題 37:12 托爾金的創作與其真實生命經驗的連結 42:28 如何閱讀中土文學世界系列作品? 47:47 朗讀書中片段 ⠀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經典聯聯看】文字版:https://linkingthink.com/50thebookk 🛒本集書單: 📙《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全新修訂譯本)》:https://linkingthink.com/L18425201 📙《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全新修訂譯本)》:https://linkingthink.com/L18425202 📙《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全新修訂譯本)》:https://linkingthink.com/L18425203 📙《哈比人(全新修訂譯本)》:https://linkingthink.com/L18425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52 min

Trailer

4.9
out of 5
50 Ratings

About

【聯經書房 · 點亮思想】 由聯經知名文史哲的作家、學者,以及聯經編輯等專業人士擔任講者,依據時事與議題,搭配聯經出版適合的書籍,提供不同的人文思想觀點與深度觀察。在這個訊息龐雜,世界急遽變化的時代,讓您能快速掌握書籍中的黃金知識要點,高效率的吸收資訊。 ──現在,就讓我們用聲音,陪伴您一起進入浩瀚的知識之海。 【經典聯聯看】 ★★ 聯經50週年特別企劃,50種跨時代經典說書計畫 ★★ 慶祝聯經出版50週年的時刻,精選出具代表性的50種經典作品,精心策畫的全新Podcast節目。 2024年3月15日起,每週五中午12:00更新。 由聯經出版發行人林載爵、《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王聰威、聯經出版總編輯涂豐恩、聯經出版副總編輯陳逸華擔任各集主持人,每集以一部經典及一個主題,邀請熟習該作品的個領域專家學者、譯者與作家,帶領我們進入作品的世界,在資訊紛亂的時代,告訴你該如何又為何要重讀這些作品。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You Might Also Like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