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正常AlmostNormal

几乎正常AlmostNormal
几乎正常AlmostNormal

两位当代偶像对外输出的阵地。在这个意识形态愈显单一的当下,我们想想聊聊“正常”的边界,探讨“少数”的合理,欢迎大家参与讨论。新浪微博@几乎正常AlmostNormal,不定期更新。联系邮箱:almostnormal@163.com/ 001almostnormal@gmail.com

  1. 25/12/2024

    vol32|40岁的女性:谈谈投资、消费和财务状况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本期介绍】 随着年纪渐长,我们和身边的女性开始更多地关注投资理财,也逐渐对消费有了自己的认知,对于未来的生活也有了更好的把控。 这一期我们又请来了我们的老朋友福隆,上一次我们在一起录播客,是2021年的夏天,我们聊的是性、爱和关系的可能性。三年半过去了,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一些变化。40岁的福隆认为,女性应该尽早开始梳理自己的资产,应该关注国家大事和宏观经济,这些都不是男性的专属。 【嘉宾】 福隆 【时间线】 00:00   为什么在这个时代我们要探讨投资和财富积累? 02:08   福隆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投资理财的,推荐《聪明的投资者》 08:10   如果我没有很多钱,我还应该理财吗? 11:10目前的经济是否低迷,有哪些数据 15:20 现在也有一些新的消费陷阱 25:20 上班会有代偿性消费吗? 27:09 我们的消费观 32:24 我们如何看待“东亚小孩长大了把自己重新养一次”这种论调 38:28 2024年,福隆有什么新的理财收获? 50:20 “我目前的财务状况,决定了我对男人的依赖度越来越低” 58:45 我们会有对于衰老和死亡的担心吗,这和长期关系有关吗 【BGM】 刘德华- 恭喜发财 刘唱- 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关于我们】 几乎正常AlmostNormal 是两位当代偶像对外输出的阵地,希望通过表达和世界建立一点联系。在这个意识形态愈显单一的当下,我们想聊聊“正常”的边界,探讨“少数”的合理。 你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小宇宙等客户端搜索“几乎正常AlmostNormal”收听我们的节目。 你可以在新浪微博@几乎正常AlmostNormal 关注我们并与我们互动。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通过支付宝(账号leahchiang@163.com)给我们打赏。 联系邮箱:almostnormal@163.com/001almostnormal@gmail.com

    1h9min
  2. 01/12/2024

    vol31|男的自恋女的缺爱?关系中的代偿、共生和控制欲

    【本期介绍】 最近,两位主播经历了一些友谊危机和前任诈尸,有意思的是,这些关系里的故事是有相似性的。比如,男性的叙事总是自恋的,而女性的叙事总是自怜的,捆绑关系里的双方是相互供养的。我们在这一期谈了谈《再见爱人》和《好东西》里的男的,也谈了谈女性友谊中的控制欲和男性一生都匮乏的友谊(录完之后的新一期《再见爱人》就出现了这个叙事)。 温馨提示: - 由于长期断更,两位主播语速较慢,建议1.25倍速品鉴效果更佳。 - 非专业主播,对播客要求较高的听众请猛烈避雷。 【时间线】 02:30 前任诈尸了!男性和女性对前任的叙事是不一样的。 09:43 男性在亲密关系里,总有一种主角意识,认为自己是当权者,是主动方,他们需要的是精神高潮。 18:13 女性为什么总是缺爱,缺的真的是爱吗?缺爱的背后是什么? 28:37 我们经历过的友谊危机:当女性在亲密关系里无法获得关注和爱,她们会把需求代偿到同性朋友身上。 41:10 女性友谊中,有人会套异性恋模版,有人套母女模版,女性友谊本身没有好的样板吗? 50:31 男性之前没有真正平等的友谊,只有酒肉和吹牛。 55:18 男女之间可以想象一段没有性缘只有友谊的关系吗? Bgm 北郊-迟志强

    1h3min
  3. 12/02/2024

    访谈08|我从关系的下位者变成了上位者,唯一的变量是出国

    【本期介绍】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一位返场嘉宾池骋,她在两年前曾经和我们一起录过《访谈06|我再也不想坐在移民局外面的板凳上,等别人决定我的命运》。两年之后,我们三个从同在国内到身处三个不同的大陆,对生活有了新的体验和感悟。这一期,我们聊了聊生活环境变化之后随之而来的亲密关系变化。在这一期,你可以听到关系里权力的较量和变化,亲密关系里的竞争和嫉妒,我们在关系里如何妥协,追求自我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们又如何面对分离。 如何觉得节目还不错,请转发评论或打赏支持。支付宝打赏账号:leahchiang@163.com 您的捐助可以增加本节目存活的概率。 【嘉宾】  池骋 【时间线】 03:00   “我是永居的主申请人,但男朋友仍然认为自己是关系里的主力。”关于“谁是亲密关系里的主力”的权力争夺。 08:50   女性更容易在新环境适应和改变,而男性更容易在新尝试面前退缩。 11:32 “我从关系的下位者变成了上位者,其中的唯一变量就是出国。我们都不能适应权力倒置的状态,但我们都能感觉到我的生活不再以他为中心了。” 16:55 没有人会直说,但家里会有“你不可以把这个人单独丢下”的气氛。 23:55 旅游和定居,人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女性没那么要面子,把事办成就行。 27:13 出门吃饭谁来点菜,也可以看出权力的倾斜。“我有时觉得我剥夺了伴侣探索的权力。” 34:00 “以前我喜欢他作为我的编辑,但现在我知道他能够编辑的领域是狭窄的。” 43:11 “出国之后我完全不想结婚了,我不想把这段关系紧紧捆绑在一起。每次他回国我都会自己出去玩,有的事情就是没法带上对方一起的。” 48:50 “我在写一篇稿子,和我尊敬的编辑们开会,但在我伴侣的口中,这只是一个兴趣小组。我们会逃避严肃问题。” 52:30 亲密关系里的竞争和嫉妒。 63:20 女性更容易认为“你不能在一个人处于劣势地位的时候和ta分手”,道德感更强。 68:00 “封控时发生的感情更像是倾城之恋,而出国之后整个社会和系统都是我的支撑。” 77:17 分开之后,为了把对方永远留在生命里,做彼此最好的朋友现实吗? 89:00 研究星盘的朋友给的情感建议:享受大起大落,但别期待太高。 90:19 提供一个开放关系的解法实例。我们三个对开放关系是什么态度? 97:39 亲密关系里的“走神”时刻。 102:00 分开之后是否要保持联系?“我喜欢永远有未知、秘密和遗憾,我不会花力气去留住它。” 110:15 分开的底线:“对方变成了一个我看不上的人。” 115:40不仅和人,人和一个学校、一间公司、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关系都是有限的。关系是可以结束的,也会有新的探索和开始。 120:10 “和年长男性的恋爱像人养小猫,但小猫会长大,会变成老虎。” 125:35 “看再见爱人我跟老刘共情了。” 128:30 “对于女性来说,说出我不想的那一刻,是很痛苦的。但是有自我意识的人,应该首先追求自己要的东西。” 137:02 “当你不再去问对方为什么,而是问自己应该怎么做的时候,你就会慢慢从困局里走出来。” 139:20 咨询师的建议:与其去对号入座鉴别一个人是不是npd或者pua,更简单也更应该的做法是关注自己是不是舒服,我应该怎么做。 142:25 爱是什么?爱是一种无需扮演的从心底里发出的认可和欣赏。 147:39《爱的艺术》里如何解释爱是个什么东西。 152:10 爱是我对世界的看法。 【本期音乐】 容祖儿-东京人寿

    2h36min
  4. 28/01/2024

    vol30|贝果、酸奶碗,口味的阶级:白人中心主义下的中产想象

    【本期介绍】 这一期我们从大梦丽和娟子说起,聊了聊“白人中产生活”和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模仿。饮食中的很多概念是被资本构建的,牛奶被构建成了与健康强相关的产品,甜和辣被构建为下等的口味,酸奶碗和贝果代表着一种自律又高级的生活。而究竟是谁在定义高级?同时本期我们也聊了素食主义和环保主义背后的阶级属性,以及其中的伪善。 【时间线】  01:50   大梦丽和娟子是谁,以及大家嘲讽娟子的一些原因 06:06   博主在推广贝果和酸奶碗的视频的呈现方式是很类似的,干净的大理石料理台,阳光清晨,自由职业 09:53 新西兰人人都在健身,是因为健身很便宜 11:40为什么中国的牛奶比澳新贵,这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 13:13 牛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和健康强相关的?在欧洲普遍喝牛奶的历史也没有很久 15:40 You are what you eat 是很荒诞的,你的吃穿用度不能决定你 19:45 意大利香醋为什么不能蘸饺子呢? 22:45 为什么甜食都是白人和穷人吃的?健身不是为了让自己享受自己想吃的吗? 25:40 为什么中国人出国爱住“富人区”? 30:00 减肥为什么必须是痛苦的?自律给我自由也是一种限制,肥胖会被污名化 38:30 谁来定义高级?欧美这个定义只存在于非欧非美的地方,流行的东西可能是一种商业模式,你的需求是被塑造的 47:19 甜和辣如何被构建成一种下等的口味? 56:40 为什么我们认为素食主义是一种人类中心的自恋,是一种伪善 66:20 环保和素食主义是有阶级的,这是富人的游戏 71:35 为什么在法国素食主义没有彻底流行起来? 84:25 法语浪漫视频和小红书上的北欧想象 88:03中国身心灵玄学宇宙兜售的理想生活为什么残忍? 【本期音乐】 Radical- AWOLNATION/Grouplove

    1h35min
  5. 17/11/2023

    vol29|出国之后:你不再是你,你成了一个国家、一种文化

    【本期介绍】 这是一期相隔12小时时差的播客。我们讨论了出国之后才感受到的强烈东亚性,讨论法国和新西兰的差异、移民国家和非移民国家的差异。我们讨论白男的特权、我们感受到的刻板印象,以及我们是怎么应对的。最后我们讨论了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想要留在一个国家、城市。 【时间线】 03:00 勤奋、忍耐、爱比较,东亚人的三个特点。很多国家的华人是比中国大陆的华人更加保守的。 14:38 为什么巴黎迪士尼全是家长带孩子来,而上海迪士尼全是年轻人?新西兰50岁的人会做尖翻,而中国人一辈子在补偿童年。 20:58 “小时候我从来没有一种感觉是我学这个是为了for fun的”,成年之后的自我再教育才懂得什么是真的快乐。 24:00 面对临时通知的上班,我、kiwi同事还有其他华人都什么反应? 29:00 法国人有多不爱上班,中国人来了都卷不起来。 36:00 新西兰作为一个移民国家,人们的心态更多的是“挣生活”和“立足”。 40:00 “where do you really come from?”你不再是你了,你会被看成一个国家、一种文化。 50:34 在中国呆过的白男会怀念中国,是怀念因为自己是白男而享受到的特权,甚至因此“向下兼容”那些更不平等的中国逻辑。 60:00 面对老白男老板的傲慢、歧视和特权,我没有像其他人一样顺从,成为了唯一一个和他吵架的员工。 68:28 后续其他员工的是什么反应? 74:00 当一个美国社会的男性失败者来到中国,他享受那种额外关注。而一个中国女性在法国获得额外关注的反应是困扰。 80:30 我们关于“对一个地方有归属感、能生活下去有哪些标准”的回答。我们想要留在法国和新西兰吗? 【本期音乐】 What Was I Made For-Billie Eilish

    1h49min
  6. 26/06/2023

    特别节目 -《四个离开俄罗斯的年轻人》

    【本期介绍】 今天这一期的节目有一点特别,因为这一期节目其实不是一期听的节目,而是一期看的节目。因为今天我们想要和大家分享一篇由两位主播共同创作的文章,你可以叫它非虚构,也可以叫它故事。 这篇文章大概是去年的年底开始写的,也就是在国内封控最严重的时候。我们大概用了两三个月,通过各种渠道,我们采访了好几个因为俄乌战争从俄罗斯离开的年轻人。 去年九月,主播之一蒋老师去了法国留学,在学校她交到的第一个朋友是一个俄罗斯同学Anya,蒋老师在微博这样写“我想我和Anya一⻅如故是因为我们有相似的体验和感受,这是一种美国同学和法国同学很难共情的体验。我们对各自政府的观点,一种国破家亡的悲怆,一种无法回头的决绝,看着我们的母语和家园被摧残,我们的人⺠在受苦。或许肉身已经逃离,甚至已经有了一个更⻓一些的计划,但是这些折磨并不会变少,你可以逃到欧洲,逃到美国,但你逃不到一个理想的俄罗斯。” 我们写不了自己的离散,或者说我们很难在国内的平台发布我们的离散文学,我们只能曲线救国去写俄罗斯。他们和我们有着很相似的境遇,我们可以走遍全世界,但找不到自己的故乡。在这个时候出国,我们对故土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故乡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它是我们没有办法回避也不想抛下的母题。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请千万不要犹豫给我们打赏。 文章链接: https://m.weibo.cn/detail/4916951027026925  打赏:支付宝 leahchiang@163.com

    7min
  7. 22/06/2023

    vol28|打工旅行感悟:新西兰人把所有的deck都说成dick!

    【本期介绍】 这是一期来自法国和新西兰十小时时差下录制的节目。出国之后,我们有很多割裂感和困惑,但也有新的观察和体验。这一期我们想讲讲怎么和法国小镇傲慢的当地人相处,为什么北欧人让人感觉隔阂很深,移民国家的华人圈子是什么样的,各个国家的同事有什么性格上的不同。 出国不是一劳永逸的选择,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问题,感受不是非黑即白的。这很正常,这正是选择的代价。 【时间线】 02:17 出国打工旅行前的预期焦虑 06:47 出国之后的割裂感和慌乱 13:40 新西兰人把所有的deck都说成dick! 17:58 和勃艮第人交流的小策略 24:00 法国的年轻人也不愿意在法国小镇,亚洲人则更难融入 26:30 移民国家华人圈子观察:和当地主流与国内叙事双重脱钩 38:00 很多人都会在拿身份和想要做一些喜欢的事之间摇摆 45:00 在中国,我们没有允许“打碎杯子”的余地 51:00 刻在血液里的亚洲精神! 56:00 把自己当成一个摄影机和观察者去异国生活 62:10 自由不是一劳永逸的,感受不是非黑即白的 【本期音乐】 Wooden Chair- Angus Stone  【关于我们】 几乎正常AlmostNormal 是两位当代偶像对外输出的阵地,希望通过表达和世界建立一点联系。在这个意识形态愈显单一的当下,我们想聊聊“正常”的边界,探讨“少数”的合理。 你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小宇宙等客户端搜索“几乎正常AlmostNormal”收听我们的节目。 你可以在新浪微博@几乎正常AlmostNormal 关注我们并与我们互动。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通过支付宝(账号leahchiang@163.com)给我们打赏。 联系邮箱:almostnormal@163.com/ 001almostnormal@gmail.com

    1h7min
  8. 19/04/2023

    访谈07|怀孕之后我发现,受精卵和对人体的侵占像肿瘤一样

    【本期介绍】 本期节目我们采访了一位即将要生孩子的独立女导演。她曾说自己怀孕了九个月,还是没接受自己是个孕妇,并且她决定生完孩子两个月之后就要恢复“正常生活”,这些说法让我们很好奇。这期节目我们和她一起聊了聊关于女性对自我的身份认同、独立女性在传统语境下的身份割裂以及在网络上看到的女性对于怀孕的矛盾态度。 【嘉宾】 阿恬 【时间线】 01:48  “我以为我俩以后离婚的原因就是我不生孩子” 08:40  “我想不到不留下这个孩子的理由” 15:04  “我强烈要求我要有一个自己的房间” 18:03“我和我的小孩对彼此都是一种打扰” 21:05“我希望生完孩子两个月之后恢复正常生活” 24:55“我在怀孕的初期有很强的恐弱情绪” 28:00“我不想让人看我的时候,首先把我认知为一个孕妇” 32:00“奶长在我身上,你没资格管我是不是母乳喂养” 35:00“我认为对成为妈妈的恐惧和反感也是厌女” 42:33“她们好像被家庭拖累,但她们希望我也变成那样” 48:00“怀孕之后我对男性没有异性的吸引力了” 50:29“没有仙女是有孩子的” 52:30“我在app上看到了很多女性接月经、求怀孕的故事” 【本期音乐】 Hailee Steinfeld - Most Girls 【关于我们】 几乎正常AlmostNormal 是两位当代偶像对外输出的阵地,希望通过表达和世界建立一点联系。在这个意识形态愈显单一的当下,我们想聊聊“正常”的边界,探讨“少数”的合理。 你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小宇宙等客户端搜索“几乎正常AlmostNormal”收听我们的节目。 你可以在新浪微博@几乎正常AlmostNormal 关注我们并与我们互动。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通过支付宝(账号leahchiang@163.com)给我们打赏。 联系邮箱:almostnormal@163.com/001almostnormal@gmail.com

    1h1min
2,5
de 5
6 avaliações

Sobre

两位当代偶像对外输出的阵地。在这个意识形态愈显单一的当下,我们想想聊聊“正常”的边界,探讨“少数”的合理,欢迎大家参与讨论。新浪微博@几乎正常AlmostNormal,不定期更新。联系邮箱:almostnormal@163.com/ 001almostnormal@gmail.com

Você também pode gostar de

Para ouvir episódios explícitos, inicie sessão.

Fique por dentro deste podcast

Inicie sessão ou crie uma conta para seguir podcasts, salvar episódios e receber as atualizações mais recentes.

Selecionar um país ou região

África, Oriente Médio e Índia

Ásia‑Pacífico

Europa

América Latina e Caribe

Estados Unidos e Canad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