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今天過得好嗎?
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睡袍」。
18世紀的法國哲學家狄德羅,有一天收到一件紅色的絲絨睡袍。那是一件質地華美、色澤深沉的禮物,遠遠超過他原本樸素生活的風格。問題也從這裡開始——
他發現這件睡袍太華麗了,與他原本舊舊的椅子、簡陋的書桌、樸實的地毯都格格不入。於是,他開始一一替換——換了新椅子、新桌子、新地毯,甚至重裝整個房間。最終,他的生活環境雖然煥然一新,但他自己卻覺得失去了某種熟悉的自己。
這個故事,被後人稱為**「狄德羅效應」**:當你獲得一件新物品,為了與它「配套」,便不自覺進入一連串的消費與改造,直到整個生活風格都被重新定義。
—
第一層啟發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配套」,卻不一定更靠近自己。
你可能有過類似的經驗:買了新包包,覺得原來的衣服不搭;換了住處,就開始想添購家具與裝飾;升了職,就覺得原本的電腦、手機、甚至生活節奏都該升級。
這些不見得錯。問題是:我們是否被物品牽著走,而不是由內在選擇生活方式?
狄德羅曾寫下:「我成了我那件漂亮睡袍的奴隸。」
他的焦慮,其實來自一種自我錯位——當你開始覺得自己「不配」某些東西,就可能反過來為了「看起來合理」而改變原本自在的樣子。
—
第二層啟發是:生活的一致,不必建立在外表整齊,而是內心不慌。
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曾說過一句話,我們一直印象很深刻:
「成為你真正的樣子,是人可以達到的最高形式。」
在這個習慣從外部尋找標準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物品定義:這個品牌代表專業,那個風格代表品味。但事實是,真正的風格,不是你買了什麼,而是你選擇留下什麼。
你可以擁有一件新睡袍,也可以選擇不必改造整間房間來配合它。
你可以欣賞新的生活方式,也可以留下一點不那麼完美,但真實存在的你。
有本日式生活書中說得很好:
「簡樸不是缺少,而是不再需要多餘的。」
有時候,那件老舊、舒適、不合流行的睡袍,反而才代表了最貼近你心的生活狀態。
—
你呢?
你最近有沒有哪一次「看似買了一件小東西,卻意外改變了整個生活節奏」的經驗?
你心裡又有沒有一件「老睡袍」般的物品,雖不完美,卻代表了某個真實又踏實的你?
期待聽聽你的分享。
祝願你今天的生活裡,不是配套得完美無瑕,而是自在得不必解釋。
——企鵝不捨小書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信息
- 节目
- 频率一日一更
- 发布时间2025年8月24日 UTC 22:00
- 长度8 分钟
- 季1
- 单集51
- 分级儿童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