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不捨 啟發日記

Never give up Bookstore

您好, 歡迎來到《企鵝不捨 啟發日記》 本Podcast內容由企鵝不捨小書房團隊提供,音頻由NotebookLM生成 預計正式開始更新後 每週一到五為《企鵝不捨 啟發日記》日更專欄 每週六為《人生千百問,你會怎麼答?》周更專欄 寫寫故事, 說說啟發, 從歷史與文學中學習, 在未來與新知中成長 希望您會喜歡, 也謝謝您陪伴我們一同成長 ------ 《啟發日記》發想緣由|寫給未來,也寫給此刻的我們 在這個資訊充沛而注意力稀缺的時代,我們選擇每天慢一點,靜一點,真一點。 《啟發日記》不是什麼宏大計劃的產物,它只是我們每天對生活多看一眼、對某個瞬間多想一下,然後儘量誠實記錄下來的心情與觀點。 我們談的,可能是一個故事、一段對話、一則書中的想法,甚至只是一個日常物件的靈光瞬間。 這些文字未必對所有人都有用。它們不是什麼人生指南,也沒有標準答案。但它們來自我們每天與自己對話的過程,也來自我們願意與世界建立關係的嘗試。 我們相信,一切平凡的事物都有它的偉大之處,觀察本身就是一種體驗;而書寫,是讓內在更清楚、讓日子不白過的一種方式。 我們不完美,也沒有期待留下什麼成功秘訣。 我們只希望,若干年後,當孩子們有一天偶然翻到這些日記,可以知道— 哇! 原來爸爸媽媽當年是這樣看世界的, 原來他們曾經這樣學習、這樣懷疑、這樣相信, 原來他們不是在教我們怎麼活,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一點一點活出他們相信的模樣。 《企鵝不捨 啟發日記》,是我們想嘗試紀錄生活的努力,寫給家人,寫給自己,寫給朋友,也寫給未來的我們。 ------- 《人生千百問,你會怎麼答?》是一個書信式專欄。 用歷史與文學的眼睛,看見今天的人生選擇。 您遇過的人生難題,他們也曾經歷過。 我們每週寫一封信,從現代人的日常困境出發,翻閱歷史與文學中那些曾掙扎過的角色,看看他們在當時是怎麼選擇、怎麼思考的。 我們不提供標準答案,但希望能陪您一起,在迷惘的時候找到一點抓手、一點力量。 也歡迎您來信,說出您的問題。 讓我們一起在舊時光裡尋找新的方向。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10小时前

    啟發日記D38 『輪子』

    親愛的,你今天過得好嗎? 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輪子」。 我們常說:科技改變世界。但,誰來決定哪一種科技應該被發明、被使用? 說到這個,我總會想到「印加帝國」。 在南美安地斯山脈中,印加人建造了石砌神殿、精密的山路系統與強大的中央集權。他們甚至發展出結繩記事的文字與嚴密的行政體系。然而,他們卻沒有發展出「輪子」這項看似簡單又關鍵的技術。 其實,他們不是不知道輪子。他們製作過有輪子的陶土玩具;只是輪子並沒有在日常生活中被應用到建築、運輸等層面。 他們也不是不夠聰明,你知道嗎?印加人在石工、天文、農業灌溉及道路建設等技術上,其實都展現了極高的智慧與成就。他們在當時的文明發展中屬於頂尖,建造了綿延廣闊的道路系統與宏偉的石砌建築。只是,後來西班牙人帶來了火槍與騎兵,整個文明從此陷落。 那到底是為什麼? 也許是因為地形崎嶇難行,也沒有馱獸可配合輪子使用,更重要的可能是——他們的社會運作,不需要輪子來提升效率。 事實上,美洲原生動物中,幾乎沒有像馬、牛、駱駝這種能被人類馴化並拉動貨物的大型動物。在這樣的限制下,輪子即使被發明,也缺乏實用的條件與動力來源,自然無法成為社會主流。 我們今天常用「印加人沒發明輪子,點錯科技樹」來開玩笑。但這樣的說法,其實是一種後見之明的評價。畢竟,「科技是否被採用」,往往是歷史條件共同決定的,不完全是人的選擇。 這個故事也帶給我們兩個啟發。 — 第一層啟發:很多技術,不是不能,而是「不需要」 在《槍砲、病菌與鋼鐵》一書中,賈德・戴蒙指出: 「歷史的不同進展,與人種優劣無關,而是與地理條件與可用資源有關。」 輪子若不能在地形上順利運行,沒有牲畜拉動,又缺乏金屬製作車軸與輪框的條件,那麼它的出現就只是概念,而無法成為社會的基礎工具。 印加的文明不是不夠聰明,只是沒有那樣的「剛好」條件與需求。 他們發展了卓越的石建工程技術,也曾在安地斯之巔閃耀過屬於自己的高峰。 — 第二層啟發:你所擁有的「進步」,可能只是「時代給的機會」 今天的我們早已習慣行動支付、空調冷氣、網路團購、高速飛行,但這些科技並不是理所當然的存在,而是仰賴整體社會條件的配合。冷氣要有電網、網購要有物流、AI要有龐大的數據與算力支持。 我們之所以能寫下、分享、閱讀這一篇日記,也並非全是個人的努力,而是因為剛好趕上了網路與AI的時代。如果沒有這些基礎設施的支持,再多靈感也可能孤單地被困在腦海深處。 所以,當我們回望歷史、審視他人、評價自己的時候, 請別忘了多點寬容和理解。 — 話說回來, 親愛的你呢? 你曾否懷疑自己,為何總跟不上別人的節奏? 或是責備別人怎麼都無法達到自己的要求? 但我們都可以提醒自己,輪子的出現,不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文明和生命都會在嘗試著找各自的解決方案,也都有著各自的演化路徑。 印加人的遺產,至今也是光彩奪目,也能穿透歷史。 願你有個寬容、善良、理解與感恩的一天。 ——企鵝不捨小書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7 分钟
  2. 1天前

    啟發日記D37 『使者』

    親愛的,你今天過得好嗎?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使者」。 你曾經有過這樣的時刻嗎? 不是主角,不是領導者,也不是被看見的那一位。 你只是個「被派出去的人」;你負責轉達、執行、奔波,甚至…出事了也不會有人立刻來救你。 最近在《天竺熱風錄》這本書中,再次讀到了王玄策的故事。 他,就是那樣一位默默奉命出征的使者。 唐太宗年間,他只是文職官員,奉命前往印度(天竺)執行冊封任務。 沒想到當地政變、新王奪權,他被當成人質關押、羞辱,斷聯於萬里之外。 此刻的他,完全可以說:「我只是個使者,不該承擔這些。」 但他沒有。 他選擇逃脫,翻越高山險谷,說服尼泊爾與吐蕃聯軍,並號召僧軍與商旅組織雜牌軍,橫掃印度,擒王歸唐。 更難得的是——他沒有邀功,沒有自立。 他只是默默回歸崗位,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只是盡了使者的本分。 — 第一層啟發:即使你只是個使者,也可以撐起一場尊嚴 我們常因為自己不是主角,而懷疑自己的位置; 甚至會問:我只是個執行者,有沒有資格決定什麼?值不值得做出改變? 但王玄策的故事讓我們看見: 角色大小,從不決定一個人的光芒。 即使沒有軍銜、沒有頭銜, 你依然可以憑著選擇、判斷與行動,成就歷史級的改變。 James C. Hunter 在《僕人》一書中說: 「領導的本質,不在於權力,而在於影響力與選擇去承擔。」 做一件事不是為了留名,而是為了讓自己無愧於當下的選擇。 — 第二層啟發:你無法選擇起點,但可以選擇姿態 王玄策沒得選——他只是「被派出去」的人。 但他選擇怎麼回來,要帶著什麼回來,要以什麼樣的姿態回來。 這個選擇權,是屬於每一個人的。 正如 Viktor E. Frankl 在《活出意義來》中說過: 「在人的所有自由中,最後一項是選擇自己面對境遇的態度。」 我們也許沒辦法選出身、職位、資源, 但我們永遠能選擇怎麼走完這段路。 Joseph Campbell 也在《英雄旅程》中提醒我們: 「真正的英雄,是那個即使不是主角,也願意完成旅程的人。」 — 親愛的你呢? 你是否也正處於「使者」的位置—— 也許是在家庭中、在工作裡、在某個被交付的任務裡,扮演那個不顯眼的角色? 你怎麼看待那個位置? 也許,它正是值得你撐起的一段榮耀。 期待聽聽你的分享。 祝願你今天的每一份付出,都成為自己與世界之間,最踏實的橋樑。 —— 企鵝不捨小書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7 分钟
  3. 3天前

    人生千百問 您會怎麼答? W8 『遇到不喜歡的人,但必須常合作或社交』

    📨 讀者來信 小書房您好: 我最近工作上常遇到一個讓我非常不喜歡的合作對象。講話讓人不舒服、態度高傲、有時還會在主管前表現得特別殷勤,但私下卻不負責任。 問題是,我不能不跟他共事。我們要一起開會、回報、甚至聯合提案。 每次看到他我就一肚子氣,但又怕情緒影響事情進度。 請問:如果無法避開,該怎麼跟這樣的人合作呢? ——一位卡在情緒與任務之間的朋友 🐧 小書房回信 親愛的你: 你好。光是你願意誠實說出這份煩躁與無奈,就已經是很棒的一步了。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不想承認:「有些人就是讓我不舒服,但我又不能躲開。」 今天我想分享三位人物的做法。他們也都曾經和自己不喜歡、甚至衝突過的人共事。但他們沒有逃避,也沒有情緒化,而是用不同方式,讓自己能持續往前走。 1️⃣ 第一位,是蘇東坡。 你也許知道他才情出眾、文章天下聞名,但他仕途上卻數次被打壓,尤其與王安石、章惇等人政見嚴重不合。 這些人,有的是上司,有的是同僚,有的是朝廷的實權人物。他不能不打交道,也不能公開翻臉。 但他選擇的方式不是勉強討好,而是——用詩、書信與幽默感,緩解局勢。 他寫詩調侃自己,也寫信向對手致敬,用一種寬容又有分寸的方式,讓彼此的關係不致破裂。 這種精神像是「識人多矣,莫若識自心。」 他教我們:你無法改變對方,但你可以決定自己怎麼回應。 2️⃣ 第二位,是安娜・溫圖。 她是《VOGUE》美國版總編,也是全球時尚圈最有影響力的策展人之一。 很多人說她冷淡、不好親近,合作過的人也承認:「她不是會跟你喝下午茶的人,但她的決定,你不會質疑。」 她常與設計師、模特兒、編輯、企業高層合作,裡面不乏她不喜歡、甚至不認同的人。但她的方式是——不親近、不翻臉,只靠標準與結果說話。 她的風格比較像「你不需要喜歡我,但你會尊重我。」 這樣的方式,與她的「位置」有關。身為總編,她是決策者、擁有主導權,不必靠討好維繫合作,也不需情緒交換換取進展。 但她的做法,對我們仍有啟發—— 我們也許不是總編,但我們可以在工作中先建立自己的專業分數,讓別人與我們共事時,知道我們「不必討好、但值得尊重」。 她教我們:合作是職責,不是情感契約。把重點放在任務,而不是關係的親密度,是一種成熟的合作方式。 3️⃣ 第三位,是曾國藩。 他在朝廷與軍中都遇過無數不對盤的人:有排擠他的人、有借機使壞的同僚、甚至是質疑他的人才選用。 但他沒有公開對立,也不放任自己受制於人。他的策略是——表面和平,暗中布局,先保事業穩定,再保自身退路。 他表達了一種「與其爭鋒相對,不如深藏不露」的精神。 他與對方有距離,但不翻臉;有策略,但不失禮。對上,他尊重程序;對下,他培養自己的人才梯隊,必要時「靜靜換隊伍」。 他教我們:若一時無法避開,就要保持尊嚴、不耗情緒,並為未來保留選擇權。 親愛的你, 我們沒辦法選擇所有合作對象,但我們可以選擇: 不讓對方的性格決定自己的情緒;不讓別人的態度主導自己的反應。 有時候,你不需要贏得對方的喜歡,也不需要改變彼此的關係。 你只需要記得:你有你的分寸,也有你可以選擇的方式。 企鵝不捨小書房敬上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8 分钟
  4. 4天前

    啟發日記D36 『五種財富-金錢財富』

    親愛的,你今天過得好嗎? 今天是我們「五種財富」旅程的最後一站,想和你聊聊的關鍵詞是:「金錢財富」。 這也是我們最熟悉、也最容易被外界衡量的一種財富。 但在《人生的五種財富: 設計你的夢想人生》中,作者薩希‧布魯姆Sahil Bloom提醒我們: 金錢財富的核心,不是帳戶的數字,而是人生的選擇權。 — 布魯姆的理財思路非常簡單清楚: 收入 - 支出 = 可投資資金。 他強調,收入的本質是創造——我們是否創造出對他人有價值的事物?而收入,不過是這份價值的副產品。 但真正值得深思的,其實是「支出與投資的程度,什麼叫做剛剛好?」 因為相較於其他四種財富,金錢是唯一一個需要控制與界線的項目。 擁有金錢固然能帶來更多選擇, 但若為了錢,犧牲了健康、時間、關係或理想, 回首這一生時,真的值得嗎? — 第一層啟發:你追求的是財富,還是自由? 我們常說「財務自由」,但你有沒有想過: 這是一個概念?還是兩個詞並列? 很多人一開始以為自己想要的是「錢」, 其實他們渴望的,是「不用看人臉色的生活」、 「可以說不的底氣」、 或是「想帶家人旅行時,不必翻銀行餘額的自在」。 所以說到底,財務自由的本質其實是: 「你不用為了錢,妥協去過一個你不想過的生活。」 如果你擁有再多資產,卻依然困在別人的標準、沒有時間自由、無法做真正想做的事,那也稱不上真正富有。 — 第二層啟發:你在為什麼存錢? 布魯姆提醒我們,追求財務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思考: 這筆錢,將帶你去哪裡?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換來幸福, 不是所有的存款都能兌換自由。 不妨試著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希望這筆錢能帶給我什麼樣的未來? 我現在的開銷,是否與我的價值觀一致? 我的投資,是為了報酬率,還是為了行動的自由? 有人把錢當目標,有人把錢當工具。 若你願意把錢當作工具,它或許能幫你打開更多門、連結更多可能。 — 今天,我們剛好完成這段「五種財富」的旅程。 讓我們一起簡單回顧: 時間財富:提醒我們珍惜每一個有限的人生單位; 社會財富:讓我們看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支持; 心理財富:幫助我們在混亂中堅持那個最真的自己; 身體財富:是我們體會快樂、承載夢想的根本; 財務財富:則是讓我們擁有自由選擇人生方式的鑰匙。 這五種財富,沒有哪一種是終點, 但每一種,都是讓我們活出自己版本人生的工具。 — 親愛的你呢? 此刻的你,在哪一種財富上最富有? 又或者,你希望未來的日子裡,在哪一個方向多儲蓄一點? 期待聽聽你的分享。 祝願你擁有平衡、豐富、值得的每一天。 —— 企鵝不捨小書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7 分钟
  5. 5天前

    啟發日記D35 『五種財富-身體財富』

    親愛的,你好嗎? 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五種財富・身體財富」。 在《人生的五種財富: 設計你的夢想人生》一書中,作者薩希‧布魯姆Sahil Bloom指出: 身體財富的三大支柱是:運動、飲食與睡眠。 他強調,健康的身體是一切財富的基礎。 無論是財務自由、時間自由、關係經營還是自我實現, 只要身體狀況不佳,其他的努力都可能事倍功半。 這個觀點乍聽之下好像耳熟能詳, 但當我們身處不同人生階段,再次聽到這句話,感受就不一樣了。 有人曾說得很形象: 「一個人的身體健康是1,財富、感情、事業、家庭……都是後面的0。 只有這個1存在,0 才有價值;如果沒了這個1,一切都將歸零。」 — 第一層啟發:身體,是我們感受世界的介面 我們常以為健康是為了「能夠繼續努力」, 但其實,健康更像是我們用來接收幸福與感動的天線。 當身體不舒服的時候, 你很難細細品嚐一頓好飯的溫暖、感受到朋友一句關心的溫度, 甚至連陽光灑進窗邊的那刻美好,都可能變得遲鈍而模糊。 真正的健康,不只是「沒有生病」, 而是讓你保持清醒、靈敏、而真實地感受到:我正在活著。 — 第二層啟發:經營健康,是給未來的自己一份誠意 我們常為未來擬定無數規劃:工作、夢想、家庭、旅行、退休計畫…… 但卻常常忽略一件事: 這些願望,全都需要一個身體夠用的「你」來完成。 你是否曾這樣想過: 當我 50 歲時,會不會希望自己 30 歲時多動一點? 當我 60 歲時,會不會希望自己 40 歲時別那麼拚命熬夜? 當我 70 歲時,會不會感謝年輕的自己曾選擇「善待身體」? 我們每天的飲食選擇、作息安排、運動習慣, 其實都是在給未來的自己存下一筆「隱形財富」。 正如布魯姆所說: 「投資健康,是回報最穩定、也最值得的一種資產配置。」 — 親愛的你呢? 此刻的你,正在對自己的身體誠實嗎? 你最近的生活節奏,是在透支,還是在累積? 你是否願意從今天開始,為未來的自己存下一點「身體存款」? 期待聽聽你的分享。 祝願你有個清爽、有活力的一天! —— 企鵝不捨小書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6 分钟
  6. 6天前

    啟發日記D34 『五種財富-心理財富』

    愛的,你好嗎? 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五種財富・精神」。 談到「精神財富」,我們很容易聯想到生活情趣、內心平靜、或是靜坐冥想,但本週讀到的書《The 5 Types of Wealth》裡,作者薩希‧布魯姆Sahil Bloom卻給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定義。 精神財富,指的是一種能讓你與「常態」抗爭的能量。 或者更白話地說,就是那種「拒絕平庸」的力量。 — 第一層啟發:精神財富,是讓你願意走一條更有意義的路 人生就像是一場英雄之旅。 我們不安於現狀,感受到某種使命的召喚而啟程,歷經困難與挑戰,最終帶著新的理解與轉變回到原點,而那時的我們,已不再是原先的樣子。 在這樣的歷程中,精神財富的支點是「好奇心」。 它能讓我們在順境中保持謙卑,在逆境中不輕言放棄。 它給我們一種深層的安定感,也讓人生更容易感受到意義與幸福。 作者Sahil Bloom說,精神財富不是讓你逃避世界,而是支持你去做那些更有意義、卻不一定最容易的選擇。 這讓我想起《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書中的一句話: Do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做一些超越你自身的事。 精神財富,也許就是那份讓我們願意為了孩子、為了社會、為了信仰,或為了某個更高理想,而選擇繼續前行的力量。 — 第二層啟發:精神財富,是活出你最真的樣子 我們總以為成長是為了升學、證書或職場競爭力, 但其實,成長的本質,是為了探索並兌現那個獨特的自己。 直到陪著孩子長大,我才真正體會到英文裡的「gift」——既是禮物,也是天賦。 沒錯,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就帶著獨特的禮物來到世界。 有的人數理特強,有的人同理心豐沛,有的人富有音樂直覺,有的人擅長創造或觀察。這些差異,都是世界得以精彩的原因。 精神財富,不是要我們刻意與眾不同,而是: 要我們誠實地活出那個最真的自己。 也許這樣的你,會在人群中顯得有點突兀; 也許那條路,比想像中更難走; 但也正是這份不願將就的心,讓你的人生閃耀出獨一無二的光。 — 親愛的你呢? 你最近有沒有某個小小的堅持,某個不被看見的選擇, 其實正是在為你的精神財富悄悄「儲值」? 或許,是為了孩子、為了社會、為了信仰、為了更高的理想, 又或只是單純地——不願虛度此生。 期待聽聽你的分享。 祝願你有個誠實、自在、閃亮的一天! —— 企鵝不捨小書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6 分钟
  7. 8月4日

    啟發日記D33『五種財富-社會財富』

    親愛的,你好嗎?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五種財富・社交」。 所謂的社交關係,以及我們該花多少時間在他人身上,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有時候我們覺得,為了工作或賺錢而參與的應酬令人疲憊;但在夜深人靜的時刻,又可能會害怕一望無際的孤獨。 在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曾提到: 人際關係是煩惱的根源,卻也是幸福的來源。 這也是我們今天想聊「社交財富」的原因。 — 第一層啟發:真正的社交財富,是連結、理解與支持 本週我們討論的書《The 5 Types of Wealth》中,作者**薩西爾・布魯姆(Sascha Blume)**提出了「社交財富」的概念: 指的是我們與他人建立的深厚且有意義的關係——包括家庭、朋友、同事,甚至更廣泛的社群連結。 這些關係能在我們需要時提供情感支持,也可能是實際幫助的來源。 擁有良好的社交財富,意味著我們不只擁有可以依靠的摯友,還能在社會中找到歸屬感與支持系統。 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提醒: 我們其實可以用「頻率」與「態度」兩個維度,來觀察自己的人際關係。 — 第二層啟發:兩個軸線,四種關係 讓我們來想像一張座標圖: X 軸是互動頻率:每天見面?每年一次?還是幾乎不再聯繫? Y 軸是對方的態度:他是在支持你?還是在削弱你? 你可以試著把腦中的幾位親人、朋友、同事、社群夥伴, 輕輕地放到這張圖上的某個位置。 你會有個驚人的發現: 最值得珍惜的關係,就是那些「經常互動」且「真心支持你」的人。 他們不見得最多話、不見得最熱鬧, 但他們在你生命中留下的痕跡,是安穩,是成長,是信任。 也會有另一群人,你發現他們幾乎天天出現在你生活裡, 但可能總在批評你、打擊你,或讓你懷疑自己。 也有人,久久才聯絡一次,卻每次都讓你感受到力量。 這張「社交座標圖」,不是為了定罪誰, 而是幫助我們看見——真正值得經營的,是理解你的人。 就像有人說的: 「你不需要累積人脈,而是要累積懂你的人。」 — 親愛的你呢? 你腦海中是否也浮現了那幾位總是默默支持你的人呢? 如果有,請好好珍惜他們,因為他們是你人生的珍貴財富。 也不要忘記回過頭來問問自己—— 我們是否,也正在成為別人生命中這樣的人呢? 期待聽聽你的分享。 祝願你今天在人群之中,也能感受到真正的連結與溫暖。 —— 企鵝不捨小書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6 分钟
  8. 8月3日

    啟發日記D32 『五種財富-時間財富』

    親愛的,你好嗎? 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五種財富・時間」。 這一週,我們想花五天時間,一起來聊一本書帶來的啟發。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The 5 Types of Wealth: A Transformative Guide to Design Your Dream Life》。 作者認為,人生的財富不應該只限於金錢,而應該有五種形式: 時間財富、社交財富、精神財富、身體財富、財務財富。 我們常說一些大道理「聽過也知道」,但或許不是要彼此說教, 而是藉由互相啟發的過程,不時提醒自己:在這趟來之不易的人生旅程中,我們仍有選擇。 今天,我們從五種財富中的第一種開始聊起:時間財富。 — 第一層啟發:時間財富,是能自主使用時間,做真正想做的事 我們從小就聽過「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 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句話真正想說的是什麼? 作者認為,「時間財富」的核心是: 我們是否擁有掌握時間的能力,能用時間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他提醒我們,許多人在追求財務自由的路上,忽略了時間的價值。 即使擁有大量金錢,如果沒有時間去享受生活、陪伴家人、探索世界, 那麼這樣的財富,又有多少意義呢? 他提出一個小建議: 每天優先處理那些能夠「創造能量」的任務, 這樣可以釋放更多時間,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 不僅能提高生產力,也能讓生活變得更有意義。 — 第二層啟發:我們真正擁有多少時間?又怎麼使用它? 這類提醒我們其實聽過不少。 但其中有兩個故事,特別具有啟發性。 故事一|玻璃瓶與彈珠的提醒 一位主持人非常珍惜每週六與家人共度的時光。 在他 55 歲那年早晨,他忽然想到: 如果人的平均壽命是 75 歲,那麼他的一生大約擁有 3900 個週六。 而在當下的年齡,他只剩約 1000 個週六。 於是,他準備了一個玻璃瓶,裡頭放入 1000 顆彈珠。 每到一個週六,他就取出一顆,提醒自己:這一週過去了。 日子一週週過去,瓶裡的彈珠也一顆顆變少。 他分享這個故事的那一天,從瓶中拿出了最後一顆彈珠—— 20 年,就這樣過去了。 故事二|你願意和巴菲特交換人生嗎? 可能你也聽過:巴菲特是世界最富有的投資人之一,淨資產超過 1300 億美元。 他身體硬朗,智慧過人,熱愛閱讀與分享,堪稱許多人的人生典範。 但他出生於 1930 年,今年已經 95 歲。 現在,假設他說要用他的所有財富,來交換你剩下的人生。你願意嗎? 我們大概都不會願意。 因為我們還能: 嘗試第一次高空彈跳; 騎腳踏車環島; 陪孩子攀登玉山,橫渡日月潭; 在床邊說故事,聽她哭著談失戀; 和爸媽說最後一聲謝謝與再見…… 這些,縱使你有 1300 億,也買不回來。 一寸光陰一寸金 但是,千金難買少年時。 — 親愛的你呢? 你對「時間財富」有什麼不同的體會嗎? 你是否也在某些時刻,突然意識到時間的流逝、或某段光陰的珍貴? 也許我們不能延長時間,但可以選擇如何使用它。 與其問:「我今天忙了什麼?」 不如問:「我今天,是否將時間花在最值得的事上?」 期待聽聽你的分享。 祝願你有個清醒、充實、珍惜當下的一天! —— 企鵝不捨小書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7 分钟

关于

您好, 歡迎來到《企鵝不捨 啟發日記》 本Podcast內容由企鵝不捨小書房團隊提供,音頻由NotebookLM生成 預計正式開始更新後 每週一到五為《企鵝不捨 啟發日記》日更專欄 每週六為《人生千百問,你會怎麼答?》周更專欄 寫寫故事, 說說啟發, 從歷史與文學中學習, 在未來與新知中成長 希望您會喜歡, 也謝謝您陪伴我們一同成長 ------ 《啟發日記》發想緣由|寫給未來,也寫給此刻的我們 在這個資訊充沛而注意力稀缺的時代,我們選擇每天慢一點,靜一點,真一點。 《啟發日記》不是什麼宏大計劃的產物,它只是我們每天對生活多看一眼、對某個瞬間多想一下,然後儘量誠實記錄下來的心情與觀點。 我們談的,可能是一個故事、一段對話、一則書中的想法,甚至只是一個日常物件的靈光瞬間。 這些文字未必對所有人都有用。它們不是什麼人生指南,也沒有標準答案。但它們來自我們每天與自己對話的過程,也來自我們願意與世界建立關係的嘗試。 我們相信,一切平凡的事物都有它的偉大之處,觀察本身就是一種體驗;而書寫,是讓內在更清楚、讓日子不白過的一種方式。 我們不完美,也沒有期待留下什麼成功秘訣。 我們只希望,若干年後,當孩子們有一天偶然翻到這些日記,可以知道— 哇! 原來爸爸媽媽當年是這樣看世界的, 原來他們曾經這樣學習、這樣懷疑、這樣相信, 原來他們不是在教我們怎麼活,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一點一點活出他們相信的模樣。 《企鵝不捨 啟發日記》,是我們想嘗試紀錄生活的努力,寫給家人,寫給自己,寫給朋友,也寫給未來的我們。 ------- 《人生千百問,你會怎麼答?》是一個書信式專欄。 用歷史與文學的眼睛,看見今天的人生選擇。 您遇過的人生難題,他們也曾經歷過。 我們每週寫一封信,從現代人的日常困境出發,翻閱歷史與文學中那些曾掙扎過的角色,看看他們在當時是怎麼選擇、怎麼思考的。 我們不提供標準答案,但希望能陪您一起,在迷惘的時候找到一點抓手、一點力量。 也歡迎您來信,說出您的問題。 讓我們一起在舊時光裡尋找新的方向。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