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今天過得好嗎?
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距離」。
我們平常說到「距離」,想到的是里程、路線、或地圖上的公里數。
但對蘭嶼而言,「距離」從來不只是地理上的事。
《蘭嶼郵差》這本書裡,處處都能看見「距離」的影子——
汽車來了但零件還沒到、獸醫根本沒有設點、病人轉診必須搭船、文件申請永遠多等幾天……
不只是物流的延遲,更是制度設計裡被遺忘的邊角。
—
但真正讓人動容的,並不是這些困難本身,
而是有人願意用「靠近」去回應「遙遠」。
作者在書裡說,自己不只是送信,
也是那個幫老人家掛號領藥、協助不識字者申辦文件、
甚至是偶爾買碗麵、順手補上一個問候的人。
那不是因為他職責所在,而是因為他看見了「人與人之間的縫隙」——
那些被制度、被地理、被時間拉開的縫隙,
需要有人願意用「像家人一樣的心」去補起來。
—
有時候,我們以為城市有「高效率」的行政流程,
其實也有「高冷淡」的情感距離。
前幾天,我看到網路上一則捷運站的分享——
一位走得很慢的阿嬤在搭電扶梯,後頭一位西裝筆挺的男子開始碎念:
「老人就不要搭尖峰時段嘛,又慢又擋,害我遲到怎麼辦?」
旁邊一位女生看不下去,輕聲提醒他:「你可以走樓梯,電扶梯本來就是給站著的人用的。」
男子白了她一眼:「你知道我幾點要開會嗎?」
女生回:「那你知道她幾歲嗎?」
這時另一位乘客說了一句話,很讓人動容:
「如果‘效率’的代價是踐踏別人,你還真有效率。」
那男生甩頭走人。
而阿嬤還是慢慢地走著,幾個人默默陪著她搭完整段扶梯。
下扶梯前,她對那位女生笑笑說:「我有膝蓋開過刀,不太能快走。妳剛剛講的話,我有聽到,謝謝妳喔。」
她手裡提著一袋鳳梨,笑得很溫柔。
那一刻,我也突然覺得:
或許這個城市太趕了,世界太匆忙了。
我們的社會持續的老人化中,
但也許只要有一點點體貼,就能讓人不那麼怕老。
—
在蘭嶼,郵差叫得出每個長輩的名字,知道誰家燈沒亮、誰家牛生病了、誰家好幾天沒領信。
他們不只是「送達」,更是「陪伴」。
「當我們談論距離,不只是談你在我多遠,還包括你有多願意靠近。」
—
你呢?
你曾經感受到哪一種「距離」,讓你意識到,
其實真正的困難,不是走幾公里,而是誰願意為你走過來?你願意為誰走過去?
願你今天也能感受到,哪怕這世界仍有許多邊境與縫隙,
只要心還有人記得彼此,那裡,就不會真正孤單。
—— 企鵝不捨小書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信息
- 节目
- 频率一日一更
- 发布时间2025年9月3日 UTC 22:00
- 长度16 分钟
- 季1
- 单集60
- 分级儿童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