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今天過得好嗎?
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寵物」。
你有沒有發現,如果你去朋友家做客,或是翻開孩子的書架,十有八九裡面的故事主角,都是一隻動物?小到爬樹的蝸牛、大到聰明的座頭鯨,牠們在孩子的世界裡幾乎自帶魔力,不只是因為外型可愛,更因為牠們像極了孩子自己——天真、直接、充滿好奇。
心理學家 Gail F. Melson 在《孩子的動物朋友》中提出一個概念:
「孩子與寵物之間的關係,是人類最早出現的情感依附型態之一。」
而透過寵物和書中的觀點,我們也能觀察到不同面向的啟發——
⸻
第一層啟發:寵物,是孩子最純粹的陪伴。
書中說到,寵物對孩子來說,是「不說話的朋友」,牠們不會批評、也不會指責,只會穩穩地待在原地,等待孩子的擁抱。
在大人看來不重要的心情低潮,對孩子卻是天大的事。而寵物,就是那個默默聆聽、用眼神與舔舐療癒孩子的小生物。
很多孩子回憶童年時,印象最深的不是玩具,不是補習,而是那隻每天趴在房門口的小狗、或總愛跳上書桌陪讀的貓。
在這個連人與人之間都不總是穩定的世界裡,寵物給了孩子一種安全感:有一個不會離開的陪伴。
⸻
第二層啟發:寵物,是孩子學會關心他人與面對失去的第一堂課。
孩子與寵物的關係,不只是被陪伴,更是一段「付出」與「體貼」的開始。
牠們會因為飢餓而叫,會因為冷而縮成一團,會生病、會依賴。孩子透過這些日常互動,學會觀察別人的需要、調整自己的行為,這正是同理心的萌芽。
書中提到一項有趣的調查:當孩子被問「如果你的寵物會說話,你最想問牠什麼?」多數孩子不是問「你愛我嗎?」而是「你會不會覺得我對你不夠好?」
這份在意,來自孩子內心真誠的關懷——我有沒有好好對待你?你會不會寂寞?你是不是需要我更多一點?這種設身處地的思維,很多時候,連成人都未必做得到。
而這份情感的另一面,是離別。
沒有一隻寵物能陪我們走過完整人生,對孩子而言,那也許是生命中第一次面對「死亡」的體驗。牠的老去、牠的離開,是一場真實的生命教育。
但也正是這樣的經歷,讓孩子有機會懂得:
如何愛一個生命,也如何,在必要時放手。
⸻
你呢?
你童年有沒有過一個特別喜歡的動物朋友?
你現在還記得牠的眼神、聲音,甚至牠撒嬌時的模樣嗎?
或者,你是否正陪著你的孩子,與某個毛茸茸的小生命一起長大?
祝願今天的你,不論年齡幾何,都還能保有那份最純粹的情感依附。
那是一隻動物教會我們的事,也是生命最溫柔的一課。
——企鵝不捨小書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信息
- 节目
- 频率一日一更
-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5日 UTC 22:00
- 长度12 分钟
- 季1
- 单集70
- 分级儿童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