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新北市美術館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AUG 2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400│展覽總論

    展覽總介紹 【本集逐字稿】 新北市美術館在籌備處時期,透過出版、論壇等形式,逐步梳理這段被評價為「20世紀末最大狂歡期」,也就是1990年代的前衛藝術展覽史。「關係場域」便是以研究為出發點,著重台北縣文化中心在1992到1997年間的藝術實踐,透過訪談及蒐集文獻檔案,搭配歷經1990年代至今仍持續創作的藝術家作品,重新勾勒當年透過跨領域、國際連結的藝術網絡,和背後反映的實驗行動精神。 1992年開始,台北縣文化中心透過展覽主題及美展制度改革,引發對在地性議題的關注,像是環境生態、常民信仰等等,也出現不少用噪音表演衝撞社會體制的創作,評論者甚至用狂野90來形容這段歷史。如果1980年代的藝術,打開了民主、多元的公共空間,那麼1990年代的藝術,便是嘗試拋開體制的束縛,開始跟環境、聲音、常民信仰產生全新的對話,也催生對在地性、地方性的探索,打造出新的文化地景。 透過這次的研究展,不僅讓我們看見當年河流被汙染的生態創傷,也看見藝術創作的關懷視角,從流域走向山林,透過考古、地質學、地理學、人類學及策展的方式,回看這塊人類所依存的土地,並開啟自我命名的歷史時刻。 ----------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 2025.08.16-12.21 |策展人|王品驊 |參展藝術家|王福瑞、吳瑪悧、林其蔚、姚瑞中、高俊宏、黃明川、劉振祥 |口述檔案提供者|陳文茜、簡明輝 |更多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700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 min
  2. JUL 30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401│美展競賽改制&環境藝術節

    美展競賽改制&環境藝術節 【本集逐字稿】 眼前的年表,介紹北縣文化中心從1990年代開始,如何透過美展制度的改革,強調環境反思的展覽主題,鼓勵藝術家積極回應社會、關心環境,也讓當時的藝術創作有了更寬闊、自由的發展方向。在年表區裡,有一張呈現淡水河、基隆河、大漢溪和新店溪的流域地圖,來自1993年張照堂跟劉振祥策畫的「看見淡水河」展覽專輯,這檔展覽展出跟淡水河相關的攝影作品,並在專輯裡跨頁呈現這張流域地圖,標出攝影作品所拍攝的地名,展現淡水河歷經不同時代的文化樣貌。如今回看,這張流域地圖正是象徵著1990年代以流域所產生的文化地景概念。 再來請看展示櫃裡的北縣美展簡章,分別是1993到1997年的版本,會發現每一年都有一點變化,最重要的轉捩點是1994年,這一年北縣美展以責任藝評的概念,取消媒材分類和多人評審制度,改成一般徵件及特別徵件兩個組別,分別邀請藝評人連德誠跟倪再沁擔任評審,特別徵件組以環境藝術為主題,由倪再沁負責策畫。這項改革在當時引來正反兩極的討論,甚至有年輕藝術家自發舉辦「北縣美展落選展」,號召所有落選者加入這場展出,用行動抗議北縣美展制度改革的正當性跟公平性。 ----------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 2025.08.16-12.21 |策展人|王品驊 |參展藝術家|王福瑞、吳瑪悧、林其蔚、姚瑞中、高俊宏、黃明川、劉振祥 |口述檔案提供者|陳文茜、簡明輝 |更多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700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 min
  3. JUL 30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402│簡明輝:口述與文件檔案提供者

    簡明輝:口述與文件檔案提供者 【本集逐字稿】 北縣文化中心為何從1992年開始推出一系列的改革呢?關鍵人物之一便是他,當年任職於北縣文化中心博物組的承辦人:簡明輝。那時還沒有「策展人」這個職稱,但簡明輝卻是這系列前衛實驗展覽的重要幕後推手。 他做了許多創新的事,像是更改北縣美展制度,找藝評人策展,邀請當時還不被主流接受的另類藝術家,讓更多元的藝術創作有機會被看見。展示櫃裡是1995年北縣美展的完整相冊,以及當年報章媒體的正面及負面評價,而這些檔案,都來自於簡明輝有意識的蒐集,他也邀請攝影師、紀錄片導演到現場拍照、錄影,讓我們能夠一窺當年活動的氛圍。一旁的影片,可以深入了解簡明輝當年推動改革的起心動念。 雖然他的身分是公家單位裡的公務承辦人,但簡明輝其實早就是個展覽的組織者和專業藝文工作者,他橫向連結了公私立機構、非營利組織,還跟替代空間合作,努力串聯一個屬於台灣、屬於當代藝術的專業網絡。 ----------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 2025.08.16-12.21 |策展人|王品驊 |參展藝術家|王福瑞、吳瑪悧、林其蔚、姚瑞中、高俊宏、黃明川、劉振祥 |口述檔案提供者|陳文茜、簡明輝 |更多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700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min
  4. JUL 30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403│1995、1997年北縣美展

    1995、1997年北縣美展 【本集逐字稿】 1995年的北縣美展延續責任藝評制度,由林惺嶽策劃「淡水河上的風起雲湧」,到了1997年,則由石瑞仁明確地以策展人的身分,策畫第八屆北縣美展,以河流母親作為亞洲文明共同起源的連結,促成東亞各國的藝術家在台北集結。 在展示櫃的文獻裡,可以看見當年北縣美展的相關文獻,包含入選通知、合約、邀請卡、作品文宣、藝術家手稿及田調資料等等,不但能看見作品從室內空間移動到戶外場地時,面臨的挑戰與衝擊,也能看見部分藝術家是用創造事件的方式來創作。值得注意的是,1997年北縣美展的主辦單位橫跨公部門、私人藝文機構及替代空間,展場也跨越了當時的雙北縣市。 如今,當我們回顧1990年代藝術界對於環境議題的關注及反思,彷彿揭露一道道河流被汙染的生態傷痕,而藝術家們仍持續以創作,走入流域跟山林,進一步分析組成今日文化地景面貌,背後所潛藏的社會結構。 ----------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 2025.08.16-12.21 |策展人|王品驊 |參展藝術家|王福瑞、吳瑪悧、林其蔚、姚瑞中、高俊宏、黃明川、劉振祥 |口述檔案提供者|陳文茜、簡明輝 |更多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700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min
  5. JUL 30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404│中元普渡祭:宗教藝術節

    中元普渡祭:宗教藝術節 【本集逐字稿】 1992年到1996年之間,北縣文化中心連續五年舉辦了一個非常特別的活動「中元普渡祭:宗教藝術節」。這不是一般的廟會,而是一場把宗教、藝術、社會議題融合在一起的創新慶典。 第一屆的策劃人是陳文茜,她成立了姑娘廟民眾文化工作室來承辦,在一旁的影片,是她回憶1992年籌備活動時,如何轉化傳統祭典跟當代社會的關聯,所以活動內容不但有傳統普渡儀式,像是踩街、放水燈,為了強調跟常民生活的關聯,在放水燈之前特別舉辦水燈工作坊,邀請小學生、弱勢族群一起製作自己的水燈,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創作。另外,也有大眾可自由參加的縣民雕塑、舞蹈及戲劇表演。 第二屆由何田田擔任執行長,攝影是由劉振祥負責。這一年以普渡淡水河為主題,哀悼淡水河長期被污染、被遺忘的處境,就像全台最大的無主孤魂。接下來第三到第五屆,由李疾的民間藝術工作室接手規劃,除了傳統普渡慶典,還有影展、劇場表演、河濱貨櫃的藝術展出。第三屆以現代地獄比喻都市裡人心虛無、價值混亂的狀態,第四屆以人道關懷為主軸,呼籲關注社會議題。 回頭來看這五年的宗教藝術節,是一場非常前衛的實驗。它不只是藝術節,也是一場跨領域的集體行動,參與者包括藝術家、社運工作者、在地廟宇和各式各樣的民眾。最關鍵的是,普渡這個概念,從為鬼魂超渡,轉變成一場面向社會、關懷弱勢的公共行動,回應北縣以移民為主的族群結構,創造更具包容性的社會價值。 ----------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 2025.08.16-12.21 |策展人|王品驊 |參展藝術家|王福瑞、吳瑪悧、林其蔚、姚瑞中、高俊宏、黃明川、劉振祥 |口述檔案提供者|陳文茜、簡明輝 |更多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700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 min
  6. JUL 30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405│姚瑞中│廢墟迷走系列

    姚瑞中 〈廢墟迷走I:以屍骸構築的文明〉 1996 明膠銀鹽紙基相紙 每件42 × 60 cm,共計 36 件 〈廢墟迷走:以屍骸構築的文明&失樂園〉 1992-2001 微噴輸出 每件150 × 100 cm,共 9 件 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 15'00" 海報 60 × 85 cm 【本集逐字稿】 眼前展出的,是姚瑞中的「廢墟迷走」系列作品。這個系列從1991年開始,花了整整14年走遍台灣各地,拍下許多被廢棄的空間和建築。這些廢墟,大多是因為產業轉移而被遺棄的場域,像是松山菸廠、都蘭的新東糖廠,或是過去曾經興盛、後來停擺的出口加工廠。 一旁懸掛的九件作品,是姚瑞中特別為這次展覽挑選出來的,全部都是他在1990年代到2000年前後,在現在的新北市拍攝的廢墟景觀。你會看到瑞芳的水湳洞選煉廠、八里的汙水處理廠、三芝的飛碟屋、中和的烘爐地、還有林口的珍珠嶺海角樂園等等,每一個地點,背後都有一段讓人反思的歷史。在姚瑞中的鏡頭下,廢墟不只是殘破的建築,而像是一種無聲的記錄,更讓我們思考,這些地方為什麼會被廢棄?又曾經承載什麼樣的產業? 姚瑞中從大學時期組織登山社,開始了台灣百岳的走山經驗,也成為他創作廢墟攝影的起點,開始記錄在城市邊緣或是更偏遠地區裡,出現大型人造建物卻毫無人跡的場景。這些廢墟,像是時代留下的屍骸,也像是一則則警世預言,讓我們得以在短短時間內,穿越時間及地理的限制,看見社會變遷、產業沒落、勞動人口轉移的歷史,也看見姚瑞中關懷社會的實踐方式。 ----------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 2025.08.16-12.21 |策展人|王品驊 |參展藝術家|王福瑞、吳瑪悧、林其蔚、姚瑞中、高俊宏、黃明川、劉振祥 |口述檔案提供者|陳文茜、簡明輝 |更多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700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 min
  7. JUL 30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406│噪音藝術

    噪音藝術 【本集逐字稿】 如果要談90年代的噪音藝術,其中一個重要的據點便是甜蜜蜜咖啡館,這間由吳中煒經營的小店,不只是咖啡館,更是當時藝文人士聚會的重要空間之一,曾經展出北縣美展落選展,也經常舉辦視覺藝術、小劇場、實驗影像、另類音樂等跨領域展演。牆面上展出當時的報導、菜單、活動傳單、店內裝潢照片等,有著強烈的手工拼貼及改造風格,反映著當時的龐克精神。野百合學運後台灣第一個成立的噪音團體:零與聲音解放組織,也是甜蜜蜜常見演出名單。牆面上的報導,更能看見甜蜜蜜宣布歇業時,對藝文界帶來的震撼與惋惜。 往右邊走,牆上展出的是1993到1995年間,噪音創作者們各自透過小誌、自製DEMO、演出跟書信等方式,逐漸串聯台灣跟國際的噪音網絡。像是林其蔚、劉行一、陳家強、劉柏利等人組成的零與聲,用噪音及身體實驗的激烈方式,回應沉悶的社會體制及城市污染。而王福瑞也在這個時期出版台灣第一本介紹實驗音樂的刊物《Noise》,介紹國內外實驗音樂,也曾推薦零與聲的首張卡帶。而前面提到的吳中煒,除了是甜蜜蜜的經營者之一,也是活躍於1990年代的另類藝術家,他在河邊策畫「台北破爛生活節」、「台北空中破裂節」計畫,成為當時噪音藝術演出的重要據點,他和朋友們共同規劃的臺北國際後工業藝術祭,更是一次台灣能夠串聯國際噪音藝術網絡的重要事件。《破報》更以大篇幅深入報導後工業藝術祭的內容,跟當時主流媒體的驚悚標題形成強烈對比。 沿著牆面往前走,從左手邊開始依序呈現1995年以後的噪音活動發展,林其蔚跟王福瑞持續以創作者跟策畫者身分活躍。零與聲持續策畫多場表演,在2000年正式停止活動。值得一提的是,人稱Dino的廖銘和也曾演出。也可以看見90年代後期噪音運動轉向電子聲音發展。同段時間,王福瑞從美國求學歸國,開始以「精.神.經」之名,創作聲音與實驗影像,是臺灣第一位將噪音創作帶入聲音裝置的藝術家,後續仍持續策劃多屆聲音藝術節等重要展覽,致力推動台灣聲音藝術的多元發展。 ----------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 2025.08.16-12.21 |策展人|王品驊 |參展藝術家|王福瑞、吳瑪悧、林其蔚、姚瑞中、高俊宏、黃明川、劉振祥 |口述檔案提供者|陳文茜、簡明輝 |更多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700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 min
  8. MAR 27

    基進城市│601│城市的可見與不可見

    基進城市│601城市的可見與不可見 【本集逐字稿】 大家好,歡迎來到新北市美術館,我是「基進城市」的策展人謝豐嶸,接下來,由我為大家介紹展覽。 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有超過一半的人口都住在城市,這讓城市議題變成當今世界最重要且迫切的討論之一。「基進城市」展覽,從現代都市的崛起談起,並從全球南方的視角來思考: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們該如何梳理歷史、回應現在的挑戰,甚至進一步想像未來的可能性。 展覽的序章透過熟悉卻又陌生的元素勾勒出城市的意象,那些存在於街頭卻容易被忽略的事物,如變壓器、流浪狗、工程作業中的抓斗,甚至是一顆墜毀的人造衛星。藝術家廖建忠以幾可亂真的雕塑手法,建構出一個從日常生活延展至基礎建設,甚至觸及外太空的廣闊尺度,揭示了城市議題所涵蓋的可見與不可見層面。 牆上的大型作品,來自喬依里‧米納亞,她將熱帶植栽與客家花布交織成花卉壁畫,回溯臺灣與多明尼加將近80年的邦交歷史。喬依里透過訪問關鍵人物,以及當地的臺灣移民家庭,揭開那些被歷史隱藏的地方故事,並重現國際關係的變動,如何影響都市裡的人們及生活面貌。 ----------------------------------------------------------------------------------- 基進城市 展期│2025/04/25-2025/09/07 地點│新北市美術館,6A、6B、8F展覽室 策展人│謝豐嶸、鄭慧華 參展藝術家│引爆火山工程、印刻部、全昭侹、艾薩.霍克森&維努里.佩雷拉、何采柔、何銳安、你哥影視社、吳瑪悧、吳權倫、侯怡亭、侯淑姿、姚睿蘭、致穎、Elom 20ce、格雷戈爾.卡斯帕、張徐展、張乾琦、梁慧圭、麥克.拉克威茨、喬依里.米納亞、黃孫權、瑞納斯・凡・德・維爾德、萬迪.拉塔納、廖建忠、鄭錦衡 展覽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3003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 min

About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