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佛曾說過的話…(What Buddha once said…)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17(不可以仗著佛光去偷東西,也不是做壞事後再念「阿彌陀佛」就好了。明知故犯,罪加三等)


若人於塔廟 寶像及畫像 以華香旛蓋 敬心而供養
若使人作樂 擊鼓吹角貝 簫笛琴箜篌 琵琶鐃銅鈸
如是眾妙音 盡持以供養
「若人於塔廟」:若有人在塔裡或廟裡。「寶像及畫像」:無論對著寶像或畫像。「以華香旛蓋」:以華香和寶旛或寶蓋。這也包括其他的瓔珞、衣服、飲食、音樂等等。「敬心而供養」:以恭敬心而供養佛像。「若使人作樂」:或請人作音樂。「擊鼓吹角貝」:打鼓或吹長角,以及貝螺之類。「簫笛琴箜篌」:或吹簫、吹笛子,或拉琴,或吹箜篌。「琵琶鐃銅鈸」:或彈琵琶,或打鐃,或打銅鈸。這些音樂皆是讚歎佛、法、僧的音樂。譬如:敲木魚、敲磬,這也是音樂;念經、念咒、唱偈讚等,這都是用音樂來讚歎供養佛。「如是眾妙音」:如是等樂,眾妙微音。「盡持以供養」:用這些微妙莊嚴音聲來供養佛。
或以歡喜心 歌唄頌佛德 乃至一小音 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亂心 乃至以一華 供養於畫像 漸見無數佛
或有人禮拜 或復但合掌 乃至舉一手 或復小低頭
以此供養像 漸見無量佛 自成無上道 廣度無數眾
入無餘涅槃 如薪盡火滅
「或以歡喜心」:或者有人以歡喜讚歎佛的心。「歌唄頌佛德」:歌是唱種種歌,唄是梵音。頌佛德,即是讚頌佛的德行。「乃至一小音」:乃是以最少的歌唱頌揚佛的德行。「皆已成佛道」:像他們也都已成佛道了,何況以大量的音聲讚佛的人,更早已成道了!
「若人散亂心」:若有人以散亂而沒有定力的心。「乃至以一華」:乃至用一朵花或者一種花來供養畫像佛。「漸見無數佛」:由他供養畫像佛的這種功德漸漸累積,他就能見到無數佛。「或有人禮拜」:或有人向佛頂禮。「或復但合掌」:或者有人在佛前合掌。「乃至舉一手」:或者舉起一手到額頭(這是指很小的恭敬心)。「或復小低頭」:或僅僅低一低頭。「以此供養像」:以這種微小的恭敬心,來供養畫像、寶像。「漸見無量佛」:也漸漸的由最初這一念發心,乃至見到無量的佛。「自成無上道」:自己因積功累德而成就了佛道。「廣度無數眾」:不但自己成佛道,而且又廣度無量無數的眾生。「入無餘涅槃」:入到無餘的涅槃。「如薪盡火滅」:如柴燒盡火滅盡似的。眾生的機如薪,佛的應如火。眾生的機薪既已度盡,故火亦應滅了。
若人散亂心 入於塔廟中 一稱南無佛 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亂心」:散亂心就是不專一,沒有禪定。也好像遊客到這裡來參觀廟、參觀佛像,並非志在拜佛,只是來觀光,這都叫散亂心。他們都沒有誠心,雖是到廟上來看,但根本不知道有佛,所以這可以說散亂中的散亂。「入於塔廟中」:到佛塔或佛廟裡。「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祇要他念一聲「南無佛」,以最初這一念,他們究竟都是可以成佛的。什麼緣故呢?因為千里之行,起於足下;萬德圓融,始於一念。以最初一念種的佛因,將來必定得結佛果。
我們念南無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你看很容易念,可是這個機會並不容易遇著。現在各位知道念佛的聖號,大家想一想,在這個世界上,不會念佛的人多?還是會念佛的人多?也可以說會念佛的人,其數如月亮這麼稀少,不會念佛的人猶如滿天繁星那麼多。故說會念佛的人,皆因宿世的善根成熟了,而今才會遇到念佛的法門。故諸位要珍惜自己的善根,不要自暴自棄。
在佛住世時,佛有一個堂兄弟名提婆達多。提婆達多常常與佛作對。佛教化弟子每天日中一食;他卻標異現奇,別創五法,專門與佛作對。釋迦牟尼佛教化弟子吃齋不吃肉;他卻說我叫我的弟子不但不吃肉,連鹽都不吃。總要表示他比佛高一籌。可是他就是不肯念佛。提婆達多一生儘造罪業,等到惡貫滿盈,將要身陷地獄時(就是這個肉身活著就下地獄去),他忽然想起念佛了。可是他想念佛卻念不出來,祇念了「南….:無….:」兩個字,「佛」字就是念不出來,這是業障遮止他,故說不出一個「佛」字。釋迦牟尼佛就說了:「唉!這個人也是很可憐的!你們不要輕看他,等到他在地獄的罪受滿後,出了地獄再修行,那時還可以成辟支佛,這位辟支佛的名字就叫『南無』,就因為他當初念『南無』兩個字。」故你們不要把念佛看得那麼容易,以為隨便可以念佛。你們現在是沒有業障障住,所以才念得那麼輕鬆,一旦障住時,你想念也念不出來了。
另外有一公案,也是在佛住世時,有一位老人,他很窮。他看釋迦牟尼佛天天帶著一千二百個弟子,出去托缽乞食,不沾世務,很清淨自在的,於是他也想出家。他去給孤獨園要求出家,那天恰巧釋迦牟尼佛不在,出外應供去了。佛的弟子,有開五眼的、有開法眼的、有開慧眼或全證得五眼六通的。也有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開佛眼並不是證果,這叫報得通。因為在很多生修過四十二手眼和楞嚴咒等種種法門,故得這種果報。)證了初果至四果的聖人,可以看到八萬大劫其中的因緣。老人想出家,這些佛弟子、大羅漢,就觀察起來,看看這老人的根基怎麼樣?可不可以出家呢?一觀察,這個人在八萬大劫以內,也沒有供過佛;也沒有拜過佛;也沒有念過佛;根本沒有種過絲毫的善根,那麼他就不能出家了。所謂:「莫道出家容易得」,你不要認為出家是件很容易的事。「皆因累世種菩提」,出家人要在生生世世種了很多善根,發菩提心,然後才能出家。並不是說我想出家就可以出家的。若你沒有善根,你就是想出家,也有很多障礙。即使出家了,但過了一天、二天,或一個月、二個月,就還俗了;或者出家一年、二年又還俗了,甚至三年、五年、十年後,還俗的都有。故你不要看出家是很容易的事。
佛的弟子們看這老人八萬大劫以內沒有種過善根,於是就告訴他說:「你不能出家,你年紀大了,不能修行了,你還是回去吧!」老人聽了很傷心,一邊走一邊哭,自言道:「我以為出家很容易,想不到這些佛的弟子都不收我,大概嫌我又老又窮。我這輩子做人也沒多大意思,死了算囉!」故他邊哭邊往海邊走。正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迎他而來。佛問他:「你這位老人,為什麼要跳海啊?」他說:「我想出家,到了給孤獨園,佛不在,佛弟子都不收留我。我想想一個人生活著也沒什麼樂趣,不如死了算了!」釋迦牟尼佛說:「噢!你要出家嗎?那沒問題!你跟我回去,我許可你出家。」老人乃跟佛回去出了家。一修行,沒幾天就證得阿羅漢果。
佛的弟子皆不明白這件事,都覺得奇怪:「這個人他也沒有善根,怎麼會證得阿羅漢果呢?還有他在八萬大劫之內也沒有做過好事,為什麼佛居然會讓他出家呢?」於是就請問佛。
佛就對一切阿羅漢講:「你們只能看到八萬大劫以內的種種因果,超過了八萬大劫的事,你們就不知道了。這位老人在八萬大劫以前的時候,也是很窮,有一天他在山上砍柴時,遇到一隻老虎要吃他。他一害怕就趕緊念了一聲『南無佛!』因念這一聲『南無佛』,老虎跑了。直到現在,他念『南無佛』這善根的種子已經成熟了,故他來出家,且證得阿羅漢果。」由這一件公案看來,可見出家並不容易。
還有,在印度有一種外道,他們是供養一個天神的像。這天神的身體是用泥或木頭塑造的,唯獨天神的頭是用黃金造的。這件事被一個賊知道了,他就想去偷這天神的頭。他到了那地方,因懾於天神的威德,生出一種恐懼心。這時,他就想起了念「南無佛」,則恐懼心全無。因這一聲「南無佛」,令天神的威德也顯不出來,所以他就把天神的頭偷走。偷走之後,一般人就說:「啊!你看這個天神,雖然你們大家都信他,但他沒有靈感,若他有靈感怎麼會連頭也沒有了?你們信這個天神是沒有用的。」正這麼一講,天神的靈性立即就顯現了。(神有時會有一股靈氣,靈氣附到誰的身上,誰就不省人事。)這時天神就附到一個人的身上,開始說話了:「我不是沒有靈驗啊!這個賊本來是不敢偷我的頭的,但是他念了一聲『南無佛』,這一念佛光普照,我就睜不開眼睛,所以沒辦法保住我的頭,而被他偷走了。這並不是我沒有靈感,而是因為佛的威德比我更大,故我無法保住我的頭。」
說到這裡,是不是說佛在幫賊去偷這天神的金頭,叫他去造罪業呢?不是的,其意謂這個賊念佛,而念佛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無論是善人念佛或惡人念佛,都有同等的功力。故他雖然是做賊,可是他知道念「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