娓娓讲故事 |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娓娓老师@语文社区
娓娓讲故事 |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娓娓老师: 小语高级教师 省级优秀教师 教师资格证考官 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全国现场课例特等奖获得者 省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获得者 这是以亲子伴读为主题的免费学习社区! 拥有“娓娓学语文”“娓娓讲故事”“娓娓读拼音”三大名牌栏目! 除了跟名师学课文,还可以听故事、猜谜语、对对联、学成语...... 2岁开始就可以听睡前亲子故事啦^_^ ——娓娓学语文开始啦!语文从未如此有趣!

  1. 12/20/2017

    神话传说044 雨神赤松子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雨神赤松子》 神话传说044 雨神赤松子来自语文社区00:0004:08 点击上方绿标听“娓娓学语文” 【娓娓老师:小语资深教师、教学能手......; 全国现场课例比赛特等奖获得者; 市大型活动及庆典晚会主持人......】 家长3分钟阅读 赤松子(中国上古仙人) 赤松子又名赤诵子,学五千文,号左圣南极南岳真人左仙太虚真人,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上古仙人。相传为神农时雨师。能入火自焚,随风雨而上下。赤松子教神农氏袪病延年。他还能跳入火中去焚烧自己而无任何损害。他常常去神仙居住的昆仑山,住在西王母的石头宫殿里。他还能随着风雨忽上忽下戏耍。炎帝的小女儿追随他学习道法,也成了神仙中人,与他一起隐遁出世。到了高辛氏统治时,他又出来从当雨师布雨,现在天上管布雨的神仙仍是赤松子。赤松子洞府道场位于襄阳岘山石室。 一、简介 赤松子,又名赤诵子,号左圣南极南岳真人左仙太虚真人,秦汉传说中的上古仙人。既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亦是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万世基业的中华帝师。 相传为神农时雨师。能入火自焚,随风雨而上下。记载其事之典籍,当以《淮南子·齐俗》为最早,继以《列仙传》而详其事。刘安云:"今夫王乔、赤诵子,吹呕呼吸,吐故纳新,遗形去智,抱素反真,以游玄眇,上通云天。"高诱注曰:"赤诵子,上谷人也。病厉入山,寻引轻举。" 《列仙传》谓:"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今之雨师本是焉。"(赤松子曾服用水玉这种药物袪病延年,并把这种方法教给神农氏。他还能跳入火中去焚烧自己而无任何损害。他常常去神仙居住的昆仑山,住在西王母的石头宫殿里。他还能随着风雨忽上忽下戏耍。炎帝的小女儿追随他学习道法,也成了神仙中人,与他一起隐遁出世。到了高辛氏统治时,他又出来从当雨师布雨,现在天上管布雨的神仙仍是赤松子。) 二、文献记载 《太平寰宇记》说赤松子是在金华山以火自烧而化,其升天处为赤松涧,故山上有赤松祠,赤松涧。但是《路史》云,金华赤松仙子为东晋咸和三年出生的黄初平飞升处,非上古炎黄时期赤松子。炎帝时的赤松子遗迹在襄阳。习凿齿《襄阳耆旧传》蔡阳界有赤松子亭下有神陂即南都赋所谓“松子神陂”者也。[2]  刘向的《列仙传》记载赤松子本是神农时人,为雨师,他服食水玉,把它教给神农,能够在烈火中任火烧烤。赤松子常常去昆仑山上,在西王母的石室里歇息,随风雨自由上下。炎帝的小女儿曾跟随他,亦成仙飞升而去。 又据《韩诗外传》载,赤松子曾为帝喾之师。 关于赤松子服水玉一事,文献中记载中多有不同。《山海经·南山经》注中说赤松子所服食的水玉就是水精(水晶),《搜神记》则称为冰玉散,葛洪《抱朴子》则说赤松子服食的是神丹,并有赤松子丹法传世。相传也是葛洪所著的《神仙传》中则称皇初平为赤松子,服松腊茯苓。《丹台录》则称赤松子为昆林仙伯,辖牿南岳山,可化玉为水而服。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西汉名臣张良在辅助刘邦建立政权后,为保全自己,功成身退,对汉高祖说:“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由此人们相传此赤松子就是那个早年传张良兵法的黄石公。但是在晋代葛洪的《神仙传》(宋朝《太平广记》里也引用了)中也有记载墨子年八十二岁时“世事已可知,荣位非常保,将委流俗,以从赤松子游耳”之叹,与《史记》中张良语相似。所以赤松子可能只是在秦汉时声名极隆的上古神仙而已,张良和墨子也未必认识赤松子。 近世网络玄幻小说《搜神记》《蛮荒记》中也有提到赤松子。 三、典故传说 1、传说 赤松子与赤须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两位仙人,传说的发生地就在这里。相传很久以前有兄弟俩,一天弟弟在天台山放羊,遇到一位道人,道人带他到石室山,修炼四十年,其间,哥哥四处寻找,后遇见道人,知道了弟弟的去处,兄弟俩重新在天台山相聚,悲喜交加。哥问弟所放羊何在,弟弟告诉他在治岑,两兄弟来到治岑山间,弟弟挥手指向白石,叫“羊起”,顿时,漫山遍野的白羊,有几万头。此时,哥哥才知道弟弟已经成仙。兄弟俩于是一起在天台山学仙道,以松脂茯苓为食,五百年后得道成仙。弟取名赤松子,哥取名赤须子,兄弟俩在天台峰弈棋,百丹坪炼丹。一天二人来到石室山,在青霞洞天前布局弈棋,晋朝樵夫王质到山上伐木,看见俩兄弟下棋,就放下斧头在一旁观棋,有一个兄弟给他一颗像枣核一样的东西,让他含在嘴里,樵夫王质顿感清爽,不再觉得饥渴,一局棋毕,王质挑薪准备回家,却看到斧柄已经烂尽。为人间留下樵夫王质观棋烂柯的传说。此后人们将石室山又称烂柯山。 2、典故 赤松子相传为晋代得道成仙的皇初平。据晋葛洪《神仙传》载:丹溪人皇初平十五岁时外出牧羊,被道士携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馀年不复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寻索,历年不得。后经道士指引于山中见之。问羊何在,初平叱白石成羊数万头。初起乃弃家从初平学道,“共服松脂﹑茯苓(fú lín赤松子),至五百岁,能坐在立亡,行于日中无影,而有童子之色。后乃俱还乡里,亲族死终略尽,乃复还去。初平改字为赤松子,初起改字为鲁班”。宋张淏《云谷杂记》卷二引作“黄初平”,并云:“今婺(wù)州金华山赤松观乃其飞升之地。” 3、句例:常用来比喻大功既立、功高震主之后隐迹避祸。 (姜维)曰(对钟会):“明公自淮南以来,算无遗策,司马氏之盛,皆公之力。今复定蜀,威德震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保全得乎!夫韩信不背汉于扰攘,以见疑于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于五湖,卒伏剑而妄殛徙,岂暗主愚臣哉?利害之使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绝迹,登峨嵋之岭,而从赤松子之游乎?”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与音频内容无关,与家长分享,只为提供多一些看世界的视角。 你还喜欢看... 1、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10 升国旗 2、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15 大禹治水 3、神话故事 大禹治水 4、波折数十年,《四世同堂》终于大结局 5、给TA的信 | 我依然相信“知识改变命运” 6、亲子阅读-故事小花朵朵开 ...... 来源:语文社区  欢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您的喜爱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为您提供走心的教育资讯

    4 min
  2. 12/13/2017

    神话传说043 羲和生十日

    今天发晚了,为了补充神话人物“羲和”的详细资料,翻查了很多史料,一整理一个晚上就过去了,不过这种整理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小编也是现在才知道“羲和”不单单是太阳神之母的、帝俊的妻子;还是太阳的赶车夫、时令神;甚至还是部落的名称,以及官职的名称。所以动手是最好的学习^_^ 史料整理好就十一点了,今年的双11也错过啦,现在很多小朋友应该都睡着了,不过没关系,我们先发上来,明晚可以继续听^_^ 宝贝,又到了“娓娓讲故事”的时间啦!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羲和生十日》 神话传说043 羲和生十日来自语文社区00:0004:01 点击上方绿标听“娓娓学语文” 【娓娓老师:小语资深教师、教学能手......; 全国现场课例比赛特等奖获得者; 市大型活动及庆典晚会主持人......】 家长3分钟阅读 羲和(中国远古神话的“日母”或“日御”) 一、羲和是谁? 羲和——中国上古时期汉族神话传说中人物,中国神话中太阳神之母的名字。传说她是帝俊的妻子。 羲和是生太阳的女神(见《山海经·大荒南经》)。又因语音之变,分化为帝俊妻娥皇、常羲二女神(见《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娥皇又演化为舜妻(见《尸子》、《列女传》);常羲则为生月亮的女神(见《大荒西经》),又变为羿妻,最后仍飞回月宫为嫦娥(见《淮南子·览冥训》)。随着时代的演化,羲和由生太阳的女神演化为太阳本身,又成为太阳的驾车者(即日御,见《离骚》、《天问》等)。 羲和的原始形态来源于远古神话,在时代的更迭中她由最初的“日母”演变成“日御”,在后来的不断演化发展中,羲和又作为太阳神话、天文史官的代表人物,明确地承担了文化的功能载体,并集中表现在古诗词文化环境中的运用上。 中国部分学者认为:羲和、常羲是通为一人,“羲和、常羲,亦同一人名,同一故事之变也”。[3-4]  因此,羲和也是一位日月女神。 1、日母: 羲和与帝俊生了十个儿子,都是太阳(金乌),住在东方大海的扶桑树上,轮流在天上值日。羲和也是她儿子们的车夫——日御的。 最早的大百科全书《山海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海之外,甘泉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羲和,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渊。” 据郭璞引《归藏·启筮》曰:‘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官,以主四时,其后世遂为此国。作日月之象而掌之,沐浴运转之于甘水中,以效其出入旸谷虞渊也,所谓世不失职耳。”(日母羲和主职太阳们从东到西,形成早晚晦明,先民的时间观或许正由太阳东升西落的运转而来)。 但“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遂又有后羿射日的神话(后来,十个兄弟不满先后次序,十日并出,被后羿射杀其中的九个)。 2、日御: 羲和又是太阳的赶车夫。《楚辞·离骚》说:“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无迫。”(弭:平息;崦嵫:yānzī,古代指太阳落山的地方)。诗句的意思是:羲和掌握着时间的节奏,不慌不忙地赶着马车每天由东向西,驱使着太阳前进。因为有着这样不同寻常的本领,所以在上古时代,羲和又成了制定时历的人。 《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于是指示羲和,密切注视着时日的循环,测定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给大家制定出计算时间的历法)。 3、部落的名称 孔传曰:“重黎之后,羲氏、和氏,世掌天地四时之官,故尧命之使敬顺昊天。” 孔传曰:“重即羲,黎即和。尧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时之官,使人神不扰,各得其序。” 《尚书·吕刑》:‘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 孔颖达疏曰:“羲是重之子孙,和是黎之子孙,能不忘祖之旧业,故以重黎言之。” 据《尧典》、《吕刑》,羲氏、和氏分别为重氏、黎氏之后,当为两个氏族部落名,因其擅长观测四时星象,故被尧委以重伍“羲”、“和”为尧天文历官,与太阳关系较为疏远。但《尚书·夏书·胤征》却谓:“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胤侯承王命徂征。”(译:羲和沉湎酒色,作乱时间日程。胤侯去征伐羲和,作《胤征》…夏帝仲康开始治理四海,胤侯受命掌管夏王的六师。羲和放弃职守,在私邑嗜酒荒乱。胤侯接受王命,去征伐羲和。) 4、官职(历官的名称) 羲和在那个时代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也不仅仅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太阳神,它还肩负着观测日月之象,“以主四时”的天文历法任务。 《艺文类聚》五卷引《尸子》曰:造历数者,羲和子也。 《世本·作篇》也说:“羲和作占日”,宋衷注:“占其型度所至也。”张澍按:“占日者,占日之晷景长短也。”实即利用平日晷等简单设备作日影的测量工作,根据此类材料有学者说羲和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家或管理天文的官。[7]  《山海经》、《离骚》、《天问》与《淮南子》中的神话人物羲和,到了《尚书》却成为天文历官,此为中国上古神话言说体系被历史化的整体命运之缩影,这正呈现出中国早期神话和历史之深度关联,神话中有历史,历史中有神话,交相附丽。 因为羲和是传说中掌天文的官,主张复古的王莽在掌权后就把天文官改称羲和。著名天文学家刘歆就曾被任命担任羲和这个官职。见: 《后汉书·鲁恭传》:“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 《汉书·王莽传中》:“更名大司农曰羲和,后更为纳言。” 5、时历神 在诸子集中,文人对羲和所营造的时间意象有种特别的偏爱。同时羲和意象的多次重复出现,说明羲和背后有一个重要的象征底蕴,时间之神与人物神合二为一,构成了时间与诗人情感的意义联系。 如《曹子建集》的《节游赋》“嗟羲和之奋迅,怨曜灵之无光。念人生之不永,若春日之微霜。” 《大暑赋》“炎帝掌节,祝融司方;羲和按辔,南雀舞衡。” 《赠王粲》“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 《与吴季重书》“思欲抑六龙之首,顿羲和之辔。” 李贺的《秦王饮酒》“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相劝酒》“羲和骋六辔,书夜不曾闲。” 在这些诗词体系中,羲和所指意象多在感叹时光流逝,表达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空感岁月践跄而引发的哀婉和悲凉心韵,由羲和与不同动词的结合为人们设定了一组组时光飞逝的意境。 二、典籍记载 《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晋朝郭璞注:“羲和盖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故《(归藏)启筮》曰:‘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既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职出入,以为晦明。’又曰:‘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官,以主四时,其后世遂为此国。作日月之象而掌之,沐浴运转之于甘水中,以效其出入旸谷虞渊也,所谓世不失职耳。”)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东汉王逸注:“羲和,日御也。”宋·洪兴祖补注:“虞世南引《淮南子》云:‘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 《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天文训》:“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原注:“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 《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厤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后汉书·崔駰传》:“氛霓郁以横厉兮,羲和忽以潜晖。”李贤注:“羲和,日也。” 《后汉书·鲁恭传》:“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 《汉书·王莽传中》:“更名大司农曰羲和,后更为纳言。” 《抱朴子·任命》:“昼竞羲和之末景,夕照望舒之余耀。” 三、轶事典故 羲和浴日 对于太阳这样一个自然界中的事物,中国原始居民进行了自己的认识、理解和诠释。 《山海经·大荒南经》言羲和浴日,后人把这个故事进行了扩展:羲和每日为十子套好龙车,拉着十子晨明时分从曲阿出发,定昏时分来到蒙谷,然后又赶往汤谷,帮孩子冲洗去一天的风尘,然后迎接第二个当班的十子。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羲和跟十个孩子严格按时度过每一个白昼,给人间送去温暖。 整个叙述角度都是围绕羲和——太阳之母如何陪伴十子恪尽职守地为人类服务展开,塑造了一个善良、慈爱、自制、没有个人生活和需求的伟大的中国母亲形象。 故事中的人物描写耐人寻味。 羲和在与东方天帝结为夫妻之前,长得秀美异常,结婚之后,就再也没有关于她的外貌、语言、情感方面的描写,有的只有她做的事情:为十子“准备光彩夺目的龙车”,“看着十子

    4 min
  3. 12/06/2017

    神话传说 珍珠姑娘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珍珠姑娘》 点击上方绿标听“娓娓学语文” 【娓娓老师:小语资深教师、教学能手......; 全国现场课例比赛特等奖获得者; 市大型活动及庆典晚会主持人......】 家长3分钟阅读 内容简介 · · · · · · 故事说的是白老爹和他的孙女珍珠姑娘,在渤海边采珍为生。老人为了找寻龙宫,探明海水里没有盐的原因,牺牲了生命。珍珠姑娘继承爷爷的遗志,为了大众的福利,不贪财宝,不怕困难,到深海底里找到了龙宫,解救了蚌仙,使海水里重新有了盐。人类吃了盐,免去了疾病,增加了力气,过着愉快的生活。这优美的民间传说,歌颂了劳动人民勤劳善良、勇敢和无私的高尚品德。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与音频内容无关,与家长分享,只为提供多一些看世界的视角。 你还喜欢看... 1、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8 小书包 2、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14 我要的是葫芦 3、11月的这几部新片,不看真的会错过,可要抓紧档期哦 4、老舍|精品小说《不成问题的问题》赏析 5、神话传说 济公斗蟋蟀 6、神话传说 茶和盐的故事(藏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 ...... 来源:语文社区 欢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您的喜爱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为您提供走心的教育资讯

    6 min
  4. 11/28/2017

    神话传说 茶和盐的故事(藏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

    神话传说 茶和盐的故事(藏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茶和盐的故事》(根据《美梅措与文顿巴(叙事诗) 》——取材自西藏民间故事《茶和盐的故事》改编),这是一个藏族爱情故事。主要流传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世代结冤的两个土司,分住在大河两岸。东土司家有一个儿子,西土司家有一个姑娘,他俩在长期放牧生活中建立了纯洁的爱情,西土司派人用毒箭射死了东土司的儿子,自己的女儿愤怒地跳进焚烧情人的烈火,以身殉情。当两人的骨灰合在一起团聚时,西土司强行分开埋在两处;当他俩变成两支花一起开放时,西土司把花活活地折断;当他俩变成两只鸟一起啼鸣时,西土司又把鸟活活地打死。在顽固凶残的封建势力面前,这对情人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故土,男主人公逃到藏北草原的湖中变成盐,女主人公逃到中原的山上变成茶。这样,当人们喝酥油茶的时候,这对情人又能悄悄地相会,再也没有人能把他们分开了。 神话传说041 茶和盐的故事来自语文社区00:0004:59 点击上方绿标听“娓娓学语文” 【娓娓老师:小语资深教师、教学能手......; 全国现场课例比赛特等奖获得者; 市大型活动及庆典晚会主持人......】 家长3分钟阅读 一、故事梗概 流传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故事,说在一条大河的东西两岸,各住着一个部落。原先,两个部落的人通过长长的溜索桥自由来往。可是,自从两个部落发生了械斗之后,两岸的人再也没有往来。   不知过了多少代,河东部落是一个女土司当权,她生有三子一女,女儿叫美梅措。河西岸的土司有个儿子叫文顿巴。文顿巴从小就在河西岸放牛羊,美梅措也在河东边放羊。时光一年一年过去了,他俩天天隔河相见,并热恋上对方。从此,他们常常把牛羊从浅水处赶过对岸,两人在草地上相互倾诉衷肠,并互赠了定情物。   可是,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美梅措在洗手时,露出文顿巴给她的手镯,女仆告诉了女土司。女土司便叫来美梅措讯问,知道是对岸冤家土司的儿子爱上了自己的女儿,女土司便暗设毒计,要杀死文顿巴。她先让大儿子用毒箭去射杀,大儿子不忍心杀妹妹的情人;又让二儿子去,二儿子见文顿巴那么英俊,也不忍心下手;女土司又让三儿子去,三儿子架不住母亲的恐吓,便用毒箭射死了文顿巴。   美梅措得知文顿巴的死讯,不顾一切来到部落,纵身跳入焚烧文顿巴的火堆,两位恋人死到了一起。   女土司把两人的骨灰分开,埋在了河的两岸。过了不久,埋美梅措的地方,长出了一珠大红花;埋文顿巴的地方长出了一朵大黄花,两朵花隔河相望,犹如一对情人互诉情话。女土司便叫人把花砍了。第二年两个地方又长出了两棵树,树上各有一只小鸟在鸣啼,犹如隔河互诉衷情。女土司又叫人把树砍了。   美梅措便和文顿巴商量,一个到羌塘变成了盐湖中的盐,一个到内地变成了茶叶,这样就永远不能分离了。   藏族人离不开茶和盐。喝着茶,便会想起这对忠贞不渝的恋人。 二、 美梅措与文顿巴(叙事诗) ——取材自西藏民间故事《茶和盐的故事》    让我们   永远在一起,   像酥油茶里的   盐和茶——   永远不分离。   ——藏族民歌   藏族和汉族   永远在一起,   像酥油茶里的盐和茶   永远不分离。   ——藏族新民歌 (一)   冰冷的溜索悬在深沉的大河,   水像无情的刀、将两岸分割。   “辖”部落在河东,(注)   “怒”部落在西坡。(注)   本来,溜索是友好的彩虹,   是两岸的情谊精心将它搭设:   如今像毒蛇巨蟒横江而卧,   再没人敢放心通过。   哪朝哪代谁也忆不起,   哪年哪月谁又能记得。   传说是一次遥远的械斗,留下了不息的   烽火,   也许只是一场误会,或者一个不经意的   口角。   从此两岸不相往来,   “辖”、“怒”部落世代交恶:   河东河西的狗遇上都要咬架,   河西河东的牛碰上都要顶角。   两岸的崖壁刻满了仇杀的誓言,   河水每天都呜咽着低沉的葬歌。   这里的土地不用犁铧耕耘,   战马的铁蹄将仇恨耕播。   到晚年男人们大多没有健全的肢体,   许多次拼杀使他们四肢残缺。   再美的女子也得不到男人的青昧,   因为汉子们追求的是铁马金戈。 (二)   大河阻止不了春风的脚步,   雪山挡不住高飞的天鹅。   爱情从来就没有禁区,   谁又能将男女的情爱封锁?   这里曾发生过一个动人的故事,   因为感人至深变成了一个传说。   世代相传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   到我这里却成了一支古老的情歌。   我用诗的韵律给这支歌谱曲,   为的是让它感到未来的生活。   让我把溜索当做大河的琴弦吧,   且听我慢慢唱来,轻轻弹拨…… (三)   寺庙的粉墙刷了一遍又一遍,   牧人的帐篷补了又补,换了又换。   草原上不知更替了多少个春秋,   “辖”部落轮到一位女土司当权。   山里的母狼生性够狠了吧,   比不上女土司狂暴凶残;   林中的花蛇够毒了吧,   比不上女土司手段阴险。   她的生命靠吸吮仇恨维持,   毒汁在她血液里飞溅。   心里藏着一把不卷刃的钢刀,   为了一场口角,宁愿挑起一场血战。   女土司生有四个孩子,   一个女娃,三个儿男。   三个儿子三条猛虎,   一个女娃貌似天仙。   女儿名叫美梅措,   高挑的身材,月亮般笑脸。   天鹅般温柔,   格桑花般娇艳。   她还有花鹿一般活泼的性格:   美丽、善良、天真、烂漫……   她淡漠世代传承的仇恨,   她轻蔑母亲残暴的威严。   她像山鹰自由地飞翔,   生活对她从来就没有界限。   她爱上了“怒”部落的牧人文顿巴   ——一位英俊善良的青年。 (四)   美梅措从小放羊沿着河走,   文顿巴幼年牧马常在对岸;   黎明之中两人不约而同出门,   又随着夕阳一齐下山。   文顿巴骑马爱吹牧笛,   美梅措放羊常打响鞭。   文顿巴的笛声能使白云陶醉,   美梅措的响鞭能让流泉更欢。   美梅措熟悉对岸的马群,   能数出马驹身上的条斑。   文顿巴最了解河东的羊群,   听声音能把羊羔分辨。   她佩服文顿巴调理马儿勤谨,   他羡慕美梅措照看羊群精干。   歌声含着少女的柔情飞过大河,   笛声揉和少年的爱恋飘过对岸。   不知道羊羔换过几身绒毛,   不记得马驹几曾将牙齿增添。   美丽的草原年年都邀来春风,   少男少女雏燕般羽翼丰满。   高翘的鼻子下面是洁白的牙齿,   十八根长辫披在坚挺的胸前。   美梅措跟在羊群后面身姿轻盈,   像仙女驾着白云从天上下凡。   文顿巴的发髻上已系上红缨,   高昂着头就象雄鸡的红冠。   少年已长成雄壮魁武的牧马人,   扬鞭催马就像疾风闪电。   少男少女的生活美好而又悠闲,   爱情的羽翼在春风中逐渐丰满。   放牧就是这样快乐,   它能把相爱的心儿紧紧牵连。  (五) (文顿巴的歌)   “河西岸的草儿哟,青青!   你的羊羔能否到这边的草坪?   河东岸的草儿哟,嫩嫩!   我的马儿去吃点青草行不行?” (美梅措的歌)   “河西岸的草儿哟,青青!   我的羊儿到那边一定高兴!   河东岸的草儿哟,嫩嫩,   你的马儿吃了一定好膘情!” (文顿巴的歌)   “风摇铜铃哟,我的笛声,   玉敲金钟哟,你的歌声;   我的笛声哟,阿妹,   能否永远伴随你的歌声?” (美梅措的歌)   “你的笛声哟,才是玉敲金钟,   我的歌声哟,只是风摇铜铃。   我的铜铃哟,阿哥, 愿意永远伴随你的金钟!” (文顿巴的歌)   “两个唐古里的糌粑(注)合起吃,好吗?   两个锅里的茶水合起来烧,行不行?   金手镯和银戒指可以交换吗?   长腰带和花靴子能否互相赠送?” (美梅措的歌)   “一个人吃糌粑,没有味!   合起吃,味才浓!   两个人喝茶多亲热,   自个儿独饮真扫兴!” (文顿巴的歌)   “我每天牧马来到东山坡,   不只是为了唱几支牧歌:   我想看看河东岸,   有没有我想念的美梅措!” (美梅措的歌)   “我每天在河西岸放羊,   不是为了看看河水波浪。   我是想听听河那边,   心上人儿的歌唱!” (文顿巴的歌)   “阿哥西岸牧马,   阿妹东岸放羊;   我们约会在河边,   马儿、羊儿都知道。’ (美梅措的歌)   “阿哥林里观星, 阿妹林里赏月;   我们约会在林中,   月亮,星星都知道。” (文顿巴的歌)   “星星要走了,月亮来送行;   月亮要走了,阿妹来送行;   阿妹要走了,阿哥来送行!   阿妹哟,明天早点来对歌行不行?” (美梅措的歌)   “有遮风雨的山岩,

    5 min

About

娓娓老师: 小语高级教师 省级优秀教师 教师资格证考官 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全国现场课例特等奖获得者 省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获得者 这是以亲子伴读为主题的免费学习社区! 拥有“娓娓学语文”“娓娓讲故事”“娓娓读拼音”三大名牌栏目! 除了跟名师学课文,还可以听故事、猜谜语、对对联、学成语...... 2岁开始就可以听睡前亲子故事啦^_^ ——娓娓学语文开始啦!语文从未如此有趣!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