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音樂[存在之前] https://artists.landr.com/990591921870
如果你問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哲學的目的究竟是什麼?他們會給出同一個答案——為了探究事物的本質,獲得「共相」。這個「共相」不是數據、不是實驗結果,而是一種超越表象、直指存在根源的抽象真理。而這種真理的最高型態,就被後人稱為《形而上學》。但你知道嗎?這部哲學巨著的名字,根本不是亞里斯多德自己取的。他甚至從未使用過「形而上學」這個詞來命名他的作品。真正為這部經典命名的,是亞里斯多德死後兩百年才出生的第11代弟子——安卓尼庫斯。一個名字的誕生,卻影響了整個哲學世界兩千年。
亞里斯多德寫這本書時,原本只叫它「第一哲學」或「神學」,因為它講的是最根本、最普遍、最難懂的問題:萬物為何存在?存在的本質是什麼?所有其他科學與學問都在研究「某類」事物,只有形上學,研究的是「任何事物」與「事物本身」。他不是在問「人為什麼會生病」或「星星怎麼運行」,而是在問「為什麼會有『人』這種東西」和「為什麼宇宙中會有『星星』可以被看見」。這種問題,是世界上最深的問題,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問題,因為太抽象、太難回答、太像夢話。但正因如此,亞里斯多德才說:這是哲學的原點,是所有思考的起點。
如果說柏拉圖相信「理型世界」才是真實,那亞里斯多德的思考路線則完全不同。他從經驗出發、從觀察自然開始,他相信真理就在萬物之中,而不是在某個看不見的世界裡。所以亞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學》其實不是空談玄理,而是一步一步思辨邏輯、分類定義、抽絲剝繭的理性之書。他問「什麼是存在?」「一個東西為什麼會變化?」「第一因是什麼?」這些問題不是空想,而是為了讓我們理解這個世界不只是表面運行,而是有一套深層秩序。正如他所說:「我們希望知道『為什麼』,而不是只是知道『那是什麼』。」
你可能想不到,這本書曾經一度消失。亞里斯多德去世後,為了不讓當時的政權奪走他的思想遺產,手稿被秘密藏起來,整整兩百多年無人知曉。直到漫步學派第11代弟子安卓尼庫斯,才將這批手稿重新整理編排,並將探討存在根源的內容,命名為《形而上學》(Meta-physics),意思是「在自然學(Physics)之後」,因為他把這部手稿放在亞里斯多德自然學後面。這不是說「超自然」,而是指「邏輯上的次序」。但也正是這個名稱,開啟了後世無數哲學家對「存在」的追問旅程。從托馬斯·阿奎納到康德、海德格,再到現代哲學與AI討論,這本書一直在暗暗地影響著每一代思考者。
所以說,《形而上學》不只是一本古書,而是一種治學的態度。柏拉圖代表了理想與理念,亞里斯多德則代表了經驗與邏輯,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相信這個世界值得被理解。而我們作為後人,不一定要學他們怎麼思考,但我們可以學他們為什麼思考。每一次提問「為什麼」,每一次堅持找出真相,其實我們就在走向自己的形上學。哲學從來不是為了炫耀知識,而是為了成為更清醒的人。
#形而上學 #亞里斯多德 #哲學思考 #柏拉圖 #古希臘智慧 #哲學冷知識 #思辨的力量 #宇宙的起點 #第一性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78e39l9h360801y7dumfe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信息
- 节目
-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2日 UTC 02:02
- 长度56 分钟
- 分级儿童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