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吉象《影视美学》轻松讲解

苏岸艺术考研

轻松讲解《影视美学》 需要更加深入,规范的纸质版背诵资料,可以➕微信:xw521224 或者关注苏岸艺术考研公众号,回复 影视美学 了解,可以直接背诵!

Episodes

  1. EPISODE 1

    2.2电影叙事学

    需要更加深入,书面化的纸质版背诵资料,可以加微信:xw521224 或者关注苏岸艺术考研公众号,回复 影视美学 了解,可以直接背诵!本节主要介绍了电影叙事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对电影研究的贡献。 电影叙事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电影符号学的一个分支,借鉴了文学叙事学的概念和方法,特别是结构主义和普洛普理论。它强调对电影叙事结构的内在性和抽象性研究,关注电影中的功能、角色、语义结构等要素。 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形成与俄国形式主义密切相关。普洛普的《俄国童话形态学》通过分析童话故事的功能和角色,提出了31项功能和七种角色类型,开创了叙事结构的科学研究。列维-斯特劳斯则将结构主义语言学原理应用于神话研究,提出了神话素的概念,通过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分析,揭示了神话的深层结构。 格雷马斯是结构主义叙事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六种角色分类和语义方阵理论,进一步深化了对叙事结构的研究。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话语》则分析了叙事文本与想象世界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顺序、时间和视角三种关系,为电影叙事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电影叙事学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不仅吸收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和文学叙事学的成果,还结合了电影技术因素,推动了电影叙事技巧的发展。它关注电影中的陈述与话语、叙事角度等问题,尤其是叙事角度的多样性,如所知角度、视觉角度和听觉角度等。电影叙事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文本分析和符号学分析,但其局限性在于过于关注文本内部的结构形式,忽视了社会文化背景对电影叙事的影响。

    11 min
  2. EPISODE 2

    2.1电影符号学

    需要更加深入,书面化的纸质版背诵资料,可以加微信:xw521224 或者关注苏岸艺术考研公众号,回复 影视美学 了解,可以直接背诵! 本节主要介绍了电影符号学的诞生、发展及其对电影理论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电影符号学在法国诞生,标志着电影理论从关注电影与现实的关系转向关注电影文本与观影者之间的关系。电影符号学的出现,使电影学研究更加注重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推动了电影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 电影符号学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特别是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索绪尔提出了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等重要概念,这些概念被电影符号学借鉴,用于分析电影作品的结构形式。电影符号学认为,电影是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其符号由影像和声音构成,具有独特的表意功能。 电影符号学分为电影第一符号学和电影第二符号学。电影第一符号学主要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研究电影的符号学特性、符码类别以及电影作品的叙事结构。麦茨的《电影:语言还是言语》是这一阶段的标志性著作,他提出了电影八大组合段理论,试图通过组合关系来分析电影叙事的结构。此外,电影第一符号学还关注电影符码的类别,如象形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等。 然而,电影第一符号学也存在局限性,如过分依赖结构主义语言学,忽视了电影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后,电影符号学出现了分化,一方面发展出电影叙事学,另一方面与精神分析学结合,产生了电影第二符号学,进一步拓展了电影理论的研究视野。

    6 min
  3. EPISODE 3

    1.5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

    需要更加深入,书面化的纸质版背诵资料,可以加微信:xw521224 或者关注苏岸艺术考研公众号,回复 影视美学 了解,可以直接背诵! 现代主义电影的产生与20世纪西方社会的剧烈变化和精神危机密切相关。两次世界大战和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造成了人们的精神空虚和困惑,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如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等为现代主义电影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代主义电影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运动,主张将现代主义美学原则应用于电影创作,追求反传统和表现个人心理。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以法国新浪潮电影和左岸派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电影崛起,成为世界影坛的重要力量。 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是现代主义电影的重要分支。新浪潮电影由戈达尔、特吕弗等年轻导演推动,强调个人风格和反传统叙事,提出了“作者电影”理论,主张导演是影片的作者,应通过作品表达个人见解。左岸派则以雷乃、瓦尔达等为代表,注重心理探索和文学性,善于将现代主义文学手法移植到电影中,其作品常围绕“记忆与遗忘”展开。 欧洲现代派电影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包括瑞典导演伯格曼和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等人的作品。这些影片具有商业性,但与传统商业电影不同,更注重表现人生哲理和主观心理,强调“意识银幕化”,反对传统情节和理性叙事,注重表现作者的“自我”。 共同特征:法国新浪潮、左岸派和欧洲现代派电影都强调反传统叙事,采用时空颠倒、多线交叉等手法,革新电影语言。它们在摄影、音响、色彩等方面进行创新,追求自然纪实风格或表现人物内心世界。这些电影流派受西方现代主义哲学影响,注重表现内心世界和非理性主义,通过意识流、象征等手法展现人物心理和情感。

    10 min
  4. EPISODE 4

    1.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

    需要更加深入,书面化的纸质版背诵资料,可以加微信:xw521224 或者关注苏岸艺术考研公众号,回复 影视美学 了解,可以直接背诵! 本节主要介绍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纪实美学的发展及其理论基础。 20世纪40年代中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兴起,其核心是纪实性电影美学观,强调真实地再现生活,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反对戏剧化和虚假的电影风格。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如《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偷自行车的人》等,通过实景拍摄、非职业演员和简单叙事结构,展现了战后意大利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关怀。这一运动的美学主张对后来的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纪实性电影美学的先驱包括苏联的维尔托夫和美国的弗拉哈迪,他们强调电影的照相性和记录功能,注重运用长镜头和景深镜头来表现真实。20世纪30年代,英国纪录电影学派继承了这一传统,强调纪录片的创造性和艺术加工,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奠定了基础。 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和德国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进一步系统化了纪实性电影美学观。巴赞提出电影影像本体论,强调电影的客观性和揭示真实的能力,认为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应当不断向现实靠拢。克拉考尔则提出“物质现实复原论”,认为电影的本质是照相的外延,其基本特性是记录和揭示物质现实,强调电影的客观记录功能。 尽管巴赞和克拉考尔的理论强调了电影的纪实性和逼真性,但也存在缺陷,如过分强调记录功能而忽视主观因素和艺术创造性。他们的理论在推动电影纪实美学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电影本质和艺术功能的进一步思考。

    8 min
  5. EPISODE 5

    1.3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

    需要更加深入,书面化的纸质版背诵资料,可以加微信:xw521224 或者关注苏岸艺术考研公众号,回复 影视美学 了解,可以直接背诵! 本节主要介绍了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的发展及其演变。 20世纪30年代,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好莱坞电影进入戏剧化时期,形成了经典好莱坞叙事风格,以戏剧冲突律为基础,强调情节的因果链和线性结构,追求戏剧性、类型化人物和唯美主义审美倾向。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如《魂断蓝桥》《卡萨布兰卡》等,通过戏剧化的手段吸引观众,成为好莱坞电影的典型特征。 好莱坞类型电影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其产生源于商业利益和对观众审美心理的把握。类型电影通过规范化的创作模式,满足观众对熟悉故事和新奇体验的双重需求。西部片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类型电影之一,经历了经典西部片、成年西部片、心理西部片等发展阶段,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价值观。其他类型如喜剧片、犯罪片等也各具特色,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好莱坞经历了从旧好莱坞到新好莱坞的转变。新好莱坞电影受到欧洲电影的影响,突破了旧好莱坞的戏剧化美学观,强调真实感和纪实性,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背景。新好莱坞的导演们如斯坦利·库布里克、弗朗西斯·科波拉等,既继承了好莱坞的传统,又吸收了欧洲电影的创新手法,推动了电影艺术的发展。同时,他们善于运用高科技手段,使电影在视觉和听觉上更具吸引力,开启了好莱坞的第二个辉煌时期。

    6 min
  6. EPISODE 6

    1.2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

    需要更加深入,书面化的纸质版背诵资料,可以加微信:xw521224 或者关注苏岸艺术考研公众号,回复 影视美学 了解,可以直接背诵!本节主要介绍了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及其美学理论的发展。蒙太奇作为电影的核心表现形式,经历了从技术手段到艺术手法再到美学思维的升华过程。 格里菲斯奠定了蒙太奇的基础,其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通过平行剪辑、快速交叉剪接等手法,开创了电影叙事的新模式。然而,蒙太奇理论的系统化和深化是由苏联电影人完成的。 苏联蒙太奇学派分为三个阶段:维尔托夫和库里肖夫的奠基阶段、爱森斯坦的高峰阶段、普多夫金的完成阶段。维尔托夫主张实况拍摄,强调蒙太奇作为分析生活的工具;库里肖夫通过实验,证明了镜头组合能够产生新的含义,提出了“库里肖夫效应”。爱森斯坦将蒙太奇上升到哲学美学高度,提出理性蒙太奇理论,强调通过画面冲突产生思想,并在《战舰波将金号》中成功运用蒙太奇手法,创造出强烈的心理冲击。普多夫金则更注重蒙太奇的叙事功能和情感感染力,提出对比、平行、隐喻、交叉、复现等五种蒙太奇类型,其理论对好莱坞和苏联情节剧电影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在蒙太奇的理解上存在分歧,但他们的理论和实践都极大地推动了电影艺术的发展。然而,过分夸大蒙太奇的作用,如爱森斯坦的“理性电影”理论,也导致了一些创作上的失败。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理论和实践,不仅奠定了电影美学的基础,也为后来的电影创作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11 min
  7. EPISODE 7

    1.1早期电影美学理论

    需要更加深入,书面化的纸质版背诵资料,可以加微信:xw521224 或者关注苏岸艺术考研公众号,回复 影视美学 了解,可以直接背诵!本节主要介绍了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的发展及其重要人物和流派。电影和电视作为年轻的“姊妹艺术”,在诞生初期并未被重视,但早期电影艺术家和理论家的探索为电影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德国心理学家闵斯特堡从电影心理学角度论证电影是一门艺术,分析了观众感知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认为电影艺术存在于观众心理之中。格式塔心理学家阿恩海姆则从视觉表现手段出发,驳斥了电影只是机械记录现实的观点,但因偏爱无声电影而拒绝技术进步,其观点存在局限。 巴拉兹是第一位系统探讨电影文化和美学的学者,他提出电影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新的文化,强调电影对人类感受能力的拓展和视觉文化的重塑,并对有声电影的潜力持积极态度,呼吁重视电影教育。 20世纪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运动受现代主义美学思潮影响,试图摆脱商业化倾向,探索新的电影表现形式。先锋派电影向绘画、音乐和文学学习,发展出印象派电影、抽象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等流派,强调画面造型、节奏和内心世界的表达,但因过于追求形式而缺乏感染力,最终衰落。尽管如此,先锋派电影在电影语言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对后来的电影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8 min

About

轻松讲解《影视美学》 需要更加深入,规范的纸质版背诵资料,可以➕微信:xw521224 或者关注苏岸艺术考研公众号,回复 影视美学 了解,可以直接背诵!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