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下午,由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指导、南岸至尚美术馆主办的“时代新‘器’象——岭南传统工艺设计展”在广州天河公园东北门许钦松艺术空间开幕。
这场展览,汇聚了8位扎根岭南的青年艺术家创作的20多件精品力作,不仅是传统工艺与当代创意的深度对话,更是岭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的生动实践。
本次展览通过“器以载道”“光韵天成”“文脉相承”“生生不息”四个章节,展示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参展艺术家运用榫卯、大漆、广彩、金属、珐琅、竹编等传统工艺,创作出既承载深厚文化内涵,又充满当代气息的艺术作品。
展览入选“2024-2025年度广东省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持续至10月12日。
焕新传统工艺
漫步展厅,每件作品都是传统工艺与当代审美的诗意融合,让古韵与新潮在匠心之中交相辉映,生动诉说着“器物有灵,生于大地,成于匠心”的内涵。
艺术家张小川将中国建筑营造的榫卯技术融入可穿戴首饰设计,从“大空间”到“小器物”,用精巧构思诠释着远古智慧的当代活力。
吴青峰从传统造纸“抄纸”过程中感悟“无常与无形”,以纤维韧性结合竹编制技艺,赋予作品自然哲思;卓莹在笔触细密的定格动画中重新定义自然大地与人类共处的法则。
金松辉以常见金属材料为基底,融入机械加工与电子信息技术,让传统材料在科技赋能下绽放新彩;李瀛龙勇于走出“有胎珐琅”的稳定性与确定性,不断挑战材料和技法极限。
吴永强以极致的规范探寻材料语言边界,追求物我交融;田林涛从题材上突破,以广彩作为媒介记录当下;梁杏媚巧用大漆工艺,为衰败凋零的植物种子注入“新生”,让自然之美在匠心呵护下永续传承。
让艺术走进大众
开展当天上午,展览迎来了首批观众——包括自闭症儿童在内的20多位儿童,他们在非遗传承人周承杰的指导下体验广彩绘制,用稚嫩笔触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中国美协顾问、广东省文联原主席许钦松表示,许钦松艺术空间自创办以来,始终以“服务大众、普及艺术”为宗旨,既为市民提供高水平艺术展览,也开设多元艺术教育课程,让艺术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工艺美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是融入生活的文化基因。”许钦松强调,推动传统工艺传承,不仅要守护技艺本身,更要让其回归生活、服务人民,在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院沃土育匠心
展览学术指导、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指出,本次参展的8位艺术家均与广州美术学院有着深厚渊源,他们的创作既扎根传统工艺土壤,又兼具国际视野与实验精神,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前瞻性探索。
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表示,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始终为师生搭建优质的教学科研平台,正是这片“沃土”孕育出了一批批兼具匠心与创新精神的创作者,才有了今日展览中这些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精品力作。
从大漆、珐琅等传统技艺的创新表达,到数字技术与传统材料的跨界融合;从对“榫卯”“广彩”等文化符号的当代诠释,到对“自强不息”“万物并育”等民族精神的艺术转译,展览中的每一件作品,都在诉说着岭南工艺的守正创新之道。
文 | 记者 李娇娇 朱绍杰
图 | 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