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蓝 | 缓解焦虑 夜听助眠 心理疗愈播客 免

若蓝心身疗愈
浮生若蓝 | 缓解焦虑 夜听助眠 心理疗愈播客 免

通过深度交流,现实生活事件解读,拓展意识边界,提升自我认知的心理疗愈播客,主要关注心理学科普,个人成长,亲密关系,情绪管理,睡眠心理等话题,带给你实用减压的微心理,用心理学调节情绪,睡眠质量和关系和谐。 主播背景 若蓝,坐标浙江 不端不装,灵魂独立,皮囊美丽 喜马连任原创播客点评官 15年心理临床与教研 企业、家庭高级心理顾问 心理咨询及团体心理辅导累计小时5000+ 20年心身健康类实体创业实战经验 曾创办心理技能职业培训学校,大型亚健康养生调理机构,医美机构,母婴心身护理机构 《浮生若蓝》心理疗愈原创播客主理人。案例展示;分析解决 ;

  1. coco带来的警示:你真的有你想象得那么开心吗?

    07/10/2023

    coco带来的警示:你真的有你想象得那么开心吗?

    coco因为抑郁症走了。“抑郁”这个本不可能跟她的形象联系到一起的词语,却夺走了她的生命。这也给了我们警示:你真的有你想象得那么开心吗?外表的强,恰恰代表内心的弱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人,他可能每天笑容满面,好像什么事儿都不叫事儿。还有人特别坚强和有活力,从来不知疲倦。但其实这一类外在特征明显的人,有可能在内心是恰恰相反的人。心理学上有个补偿理论:如果我们内心在某一方面是匮乏的,我们会用相反的外在表现来弥补这个匮乏。比如,内心自卑的人,会对别人点滴的否定及不认可非常敏感,他们会表现出强势的脾气,不允许别人反驳他,一说就炸,脾气非常大。反而内心丰盈自信的人,会不介意别人的贬低,甚至主动谦虚。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的阳光、坚强、向上和正能量,反而有可能他是有过创伤且并没有和解的人,他这样的状态不是用来激励别人,而是用来激励自己——要坚强,不能倒下,就像coco。其实内心的匮乏之处,正是我们特别的敏感脆弱的地方。人的身体很神奇,只要潜意识发现哪里弱,我们就会为了避免被别人发现并攻击自己,进而发展出一副恰恰相反的面具来保护自己。当我们在生活中经历了创伤性事件时,如家人突然去世、事业失败、离婚、被背叛和分手(类似我这儿带着很多的姐妹),我们都会努力蜕变自己,让自己坚强勇敢,可是我们那些没有被处理的创伤和情绪被隐藏起来,一直没有被处理,由量变到质变,慢慢的悄无声息的改变着你的身心,你的情绪大脑的神经网络连接,你以为只是情绪的低落,当积累到足够的负面能量,也许一个偶发的事件就会诱发你的内心那些大大小小陈旧的伤痛,那些曾经熟悉的绝望慢慢笼罩住你,有一天突然不受控制的爆发,这就是抑郁情绪到抑郁症的发展过程,也有可能是coco一路走来的情绪体验,而轻度的抑郁症往重度发展的时候,会有很大的死亡动力,那个时候如果能够求助,被家人看住和陪伴那个关键的阶段,就会好起来,很可惜很多时候因为不了解而贻误了关键时间。希望更多人了解创伤疗愈的重要性。还在扮演坚强的女战士们,若蓝真心的希望你能停下来给自己一点时间,好好关注自己。疗愈那个内在脆弱受伤的小孩。

    19 min
  2. 心理疗愈| 037 王菲的松弛感很好,但我劝你别学!

    12/06/2022

    心理疗愈| 037 王菲的松弛感很好,但我劝你别学!

    最近一段时间,「松弛感」这个词火了。一个本来被用于夸女明星气质、颜值和状态的词,一夜之间从娱乐圈红遍大街小巷,接起了地气,主要源于网上一位博主分享的经历:她偶遇了一家人出门旅行,却因为疏忽导致行李被退回的状况。但这一家子没有陷入暴怒或者互相埋怨的状态,而是心平气和地处理好行李问题,还轻松地讨论落地后的计划。博主被这种松弛的家庭关系震惊了,而评论区也纷纷表达共鸣,以及对「松弛感」的渴望。松弛感穿搭公式松弛感美丽妆容高级的女人要松弛甚至已经蔓延至恋爱中各个口口是道教你“生活不要用力”、“处事不拧巴”......来获得松弛感,精神PUA占一半!「松弛感」虽好,但并不可强求。这个特质的核心,在于「拥有选择的空间」。首先是物质和资源方面,这个比较好理解。拿王菲来举例,作为天后的她,在华语乐坛叱咤风云多年,金钱、地位、实力、名誉应有尽有,这些都是支持她「自我」和「自由」的空间和底气其次是心理方面,在于拥有「允许一切发生」的心理空间。这个心理空间需要有两个重要的构成内容:一个好的内化客体,和好的情绪转换功能。若蓝今天从心理的角度解读松弛感的深层动力来源,希望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16 min
  3. 11/13/2022

    心理疗愈| 035孤独患者上集:在家庭中,你孤独吗?网友:我是一个人长大的心理孤儿!

    这期比较长,分上下集,针对孤独患者和空巢青年的孤独感来源做了深入的心理解读,包括如何消除负面的孤独体验,希望带给个人独立生活或者家庭抚养孩子新的视角和帮助。 “我是一个人长大的。” 感觉,几乎我所有来访者都讲过这么一句话。 这真是让人伤感的一句话。 这句话在微博上也曾引发很多人的共鸣,留言区大量网友表达了共同的心声。 类似的还有:“感觉自己无家可归”、“没人能理解我”、“我能靠的,只有自己”…… 太多的来访者,带着这样的痛苦与孤独来到我的面前。 在他们的内心,有一块无法言说的空缺,始终无人能填满。 长久下来,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活得像个“孤儿”。 或许你也曾有过这样的感觉与体验: 总在关系里,也有一种疏离的感觉,即使是家人; 长期处在内在冲突中:缺爱,但自己也很难爱自己; 对「痛苦的承受力」很强,但对「幸福的享受力」却很弱。 深陷匮乏,又无力走出,对痛苦又来之不拒……这些一点点加剧了“孤儿感”。 努力工作、努力生活,看似过得热热闹闹,只有ta们自己知道:自己内心的某一角,似乎越发地空虚寂寥。 今天若蓝也想和你聊聊成年人的孤独 这种孤独从何而来?是什么制造了“心理孤儿”?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处在病态的孤独状态?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在不依赖社交的前提下,消除这种孤独感呢? 我们又该如何自我疗愈?

    19 min

About

通过深度交流,现实生活事件解读,拓展意识边界,提升自我认知的心理疗愈播客,主要关注心理学科普,个人成长,亲密关系,情绪管理,睡眠心理等话题,带给你实用减压的微心理,用心理学调节情绪,睡眠质量和关系和谐。 主播背景 若蓝,坐标浙江 不端不装,灵魂独立,皮囊美丽 喜马连任原创播客点评官 15年心理临床与教研 企业、家庭高级心理顾问 心理咨询及团体心理辅导累计小时5000+ 20年心身健康类实体创业实战经验 曾创办心理技能职业培训学校,大型亚健康养生调理机构,医美机构,母婴心身护理机构 《浮生若蓝》心理疗愈原创播客主理人。案例展示;分析解决 ;

You Might Also Like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