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知港覺

劉螢, 鄭立明(明哥), Rti
港知港覺

「洞察港台交融文化,聆聽港人在台聲音」央廣全新PODCAST節目「港知港覺」,提供第一手在台港人的生活、觀察與體驗。從初入台灣的磨合到適應,那種有點痛苦、哭笑不得、無可奈何到逐步適應,酸甜苦辣百味人生,「港知港覺」通通分享給你。 從證件、健保、就醫、就學、工作、生活、烹調飲食等等…,港台地域雖接近,但這差異如何跨過?卻也是這種不同,成了在台港人最珍貴的經驗。 透過在台港人的經驗分享與傳承,讓「港知港覺」融入最在地的台灣生活與文化。 前往>>央廣華語節目粉絲團 | Facebook 聽友來函: kercy@rti.org.tw

  1. 2023/11/27

    【港人創業成功】一趟旅行改變了人生軌跡 文創設計師流星成功在台創業自創品牌

    2015年,對文創設計師流星來說,真是改變人生很重要的一年。這一年,最影響她人生的一件事,就是來台旅遊。 流星說:「那時候我本來計劃來台環島半年,可能挑自己喜歡的不同縣市,各生活半個月到一個月。當時在台北認識了一對夫妻,他們很欣賞我的設計,就找我合作,在他們開的青年旅館樓下,開了一家選品店。」 回頭來看,這家選品店算是流星在創業上的一個失敗經驗,因為沒賺到錢,不過就賺到了很多經驗,而且最重要就是一個創業的機會。流星說:「那時候,這家店是一個很重要的入口。因為對一個外國人來說,不熟悉台灣的文化,找不到一個入口怎麼去開始做一門生意。當時,雖然還沒有做品牌的概念,但是,從選品店也學了很多做生意的經驗。」 以過來人的經驗,流星認為:台灣對文創手作的發展是一個很友善的環境,平常就有很多的市集。另外,很多大企業都有扶植文創手作的項目;很多大品牌大通路,只要符合他們的需求,文創商品是不需要上架費的。而台灣民眾對文創商品也很支持,只要喜歡,台灣人就會買,不一定只買大牌子或名牌商品。相對香港普遍的銷售通路,上架先收上架費,每賣一個商品再另外抽成。這對新起步的文創設計師來說,相對成本就會高很多。 目前,流星自創的兩個文創品牌商品,在全台及海外已經有多達30多個銷售點,而且通路一直在增加中,這也是流星給所有文創新手的建議。流星說:「文創商品,如果你想把它變成越來越有規模的話,不用一開始就先自己去開店,因為放在不同的通路,可以放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但是你自己開店,不可能開到全世界。先做好商品、開拓通路、再開店。」 ⭐2023 央廣 Podcast調查活動-五分鐘填問卷抽大獎! 活動網址:https://2023appsurvey.rti.org.tw/zh

  2. 2023/11/16

    【港人創業成功】創業成功 移民失敗--台灣人的高質素創造利潤 朝令夕改溯及既往讓人心灰意冷

    因為喜歡玩桌遊,而從香港來台開辦桌遊店的小丙,對於來台創業的心得,非常干脆就說出了這八個字:「創業成功 移民失敗」。八個字,兩年多的時間,讓小丙大嘆「有血有淚」。 小丙投資的桌遊店,現正熱烈慶賀2週年,而第二家分店也密鑼緊鼓的籌備中。在別人的一聲聲賀喜中,小丙說:「之前一年多虧的,可能還要很久很久很久才賺得回來。」 一樣的店面,一樣的經營項目,卻能夠轉虧為盈,這樣的轉折也只能歸功於「窮則變,變則通」了。小丙說:「在很窮很窮的時候,想出了24小時營業,晚間自助的模式,才開始有利潤。一開始也很擔心,東西可能會被偷、被破壞、客人喝酒、喧嘩、開派對等等的事情,所以一開始晩上都一直盯緊監控。但很意外,從經營晚間自助開始,一張牌都沒有遺失過,客人玩完,都很乖的關燈關門,維護得很好。」台灣人的高質素,在經營上可以節省了保安與服務上的很多心力與人力成本,的確是有利創業。 然而,台灣對港人投資移民的政策與審批,早讓很多港人老闆心灰意冷。小丙說:「覺得政策有問題,是可以改。但溯及既往,這對之前已經申請,已經投資的人不公平,這跟當初申請的時候說的都不一樣了!」 對於移民台灣,小丙是已經放棄了!但他還是很喜歡台灣,很欣賞台灣人的高質素,很高興在台灣認識了很多朋友。有時間,他還是會到台灣走走的。 ⭐2023 央廣 Podcast調查活動-五分鐘填問卷抽大獎! 活動網址:https://2023appsurvey.rti.org.tw/zh

  3. 2023/10/29

    【名人細語台港】高齡90能文能武又會唱 台灣詠春之父盧文錦的為與不為

    在台灣,說到詠春拳,自然而然就會想到盧文錦師父。盧文錦師父是武術家葉問的外甥,有「台灣詠春之父」之稱。1975年,從少校退伍後開設武館,也成為台灣正式公開教授詠春的第一人。 從1975年到現在,盧師父出過書、拍過電影;幫調查局寫過教材,做過教官;上過很多很多的節目受訪;也被國內外媒體拍攝報導過無數次。對於各種的關注,盧師父是樂觀其成,盡量配合,但前提是「既然教功夫就要教好」。盧師父說:「我從不做廣告,但邀約就自己找上門。1975年,我第一個上的節目,就是白嘉莉主持的銀河璇宮。同樣1975年底,當時很紅的男演員何宗道,因為像李小龍,一年拍很多戲,我跟他拍對手戲、教他功夫,票房也非常好。但我不入電影行,就是本著《既然教功夫就要教好》」。 讓詠春街知巷聞的葉問系列電影是從2008年開始上映。但盧師父的詠春拳館,可說是從1975年設館之後,就一直步步高升。1975年,就有留尼旺以及馬達加斯加的西方人來台向盧師父拜師學藝。其後,盧師父曾受邀到法國、德國、美國、紐西蘭等十多個國家地區講學教拳,而不遠千里專程從國外來台向盧師父拜師學拳的外籍學生,更是數不勝數。對於功夫的推廣,盧師父一向是儘力而為,但不管國外如何盛情禮遇,盧師父本人還是選擇以台灣為根基。盧師父說:「汶萊國王對我非常非常禮遇,在汶萊教學,簡直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功夫是華人的,沒有,他們才嚮往;有了,就不一定珍惜。」 今年,盧師父已經高齡90,或者一般人對盧師父的認識就只有詠春拳,但盧師父的粵曲跟書法都非常非常厲害啊! 直到現在,盧師父依然每天教拳鍛練,書法寫得行雲流水;粵曲的詞曲就像刻在心上一樣,一個人就是一個曲社,能唱會演。對盧師父來說,功夫就是反應,是順應力學順應物理學的自然而然;功夫也是華人修身養性的一種修練,有內涵有涵養,所以當然要讀書,內外兼修,能文能武才會相得益彰。

  4. 2023/10/12

    【名人細語台港】台港職場應對大不同 台灣人講話超婉轉反而讓人抓不準摸不透?!

    電訪: 企業管理講師方滿階 台灣人講話,總是「不好意思」、「麻煩你」、「謝謝」掛嘴邊,再加上講話的婉轉,一般應對,的確是你好我好,非常怡人好相處。但職場上,講話太婉轉太多禮,有時候的確會讓人混淆的。(還是只有外地人才會搞不清楚混淆呢?) 譬如職場上,明明交派工作任務,又總是「你可不可以?」「方不方便?」「有空的時候,可不可以幫忙...」以這樣為開場。被交派的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可以「不可以」、「不方便」、「有空再做呢」? 從香港來台,曾經在美商、科技電子業、學校等都任職過,也曾為很多CEO及高階管理人上過課的企業管理講師方滿階老師說:「台灣人說話是很婉轉客氣的,所以老闆說的好,到底只是口頭禪還是真的“好”?基本上,從KPI、結果導向來理解,對老闆的心意才會捉得比較準。」 具體來說,老闆分公司的大老闆,也有直屬的小老闆,位階不同,KPI的目標是不同的。公司大老闆的心,方滿階老師老實的說:「平常就很少跟大老闆相處的話,大老闆的心也不用試著去揣摩,沒相處沒瞭解,是一定抓不準的。而小老闆的心意就比較有可能掌握,從老闆交待的事,要想這件事的目的,老闆想要的是甚麼效果、甚麼目標? 想辦法達到這件事的目的,這就會是老闆想要的結果,老闆的心意。」

关于

「洞察港台交融文化,聆聽港人在台聲音」央廣全新PODCAST節目「港知港覺」,提供第一手在台港人的生活、觀察與體驗。從初入台灣的磨合到適應,那種有點痛苦、哭笑不得、無可奈何到逐步適應,酸甜苦辣百味人生,「港知港覺」通通分享給你。 從證件、健保、就醫、就學、工作、生活、烹調飲食等等…,港台地域雖接近,但這差異如何跨過?卻也是這種不同,成了在台港人最珍貴的經驗。 透過在台港人的經驗分享與傳承,讓「港知港覺」融入最在地的台灣生活與文化。 前往>>央廣華語節目粉絲團 | Facebook 聽友來函: kercy@rti.org.tw

若要收听包含儿童不宜内容的单集,请登录。

关注此节目的最新内容

登录或注册,以关注节目、存储单集,并获取最新更新。

选择国家或地区

非洲、中东和印度

亚太地区

欧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美国和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