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集邀請到林雅萍 YP教練來擔任受訪嘉賓,YP教練在行銷傳播領域深耕20年,卻因緣際會進入心理諮商所學習,又一腳踏上教練之路,目前擁有PCC教練資格,並創立教練品牌-「教練未來」。結合品牌思惟、心理學與教練專業,YP教練擅長用創意思考對話協助客戶回到本質探索,引發深度覺察、創造個人最大價值。
在本集的主題中,YP教練從我們日常經常會有的情緒反應出發,來聊聊當你遇到任何事情總是被說很冷靜,你自己也總是習慣迴避情緒時,那究竟是一種自我保護?還是自我麻木?她也分享了一些實際案例,讓大家從了解情緒隔離、應對情緒隔離、辨識情緒到擁抱情緒,來協助自己提高與自我及他人的連結,以提昇個人的幸福感、關係品質,甚至對身心健康都有長遠益處。
🎧 本集聆聽重點:
1️⃣ 什麼是情緒隔離?
情緒隔離(Emotional isolation)是一種與自身感受失去連結,或難以真實表達內在感受的狀態;就像隔著一層毛玻璃在看情緒,雖然情緒存在,但選擇假裝情緒不存在或不去面對。
2️⃣ 如何區分健康與不健康的情緒隔離?
情緒隔離可作為心理防衛機制,短期內在緊急情況下有保護作用。健康的隔離是暫時性、有目的且具彈性的情緒調節能力,當狀況解除後仍能面對及處理情緒。然而,若成為長期、僵化、不自覺的模式,持續壓抑跟否認情緒,藉以逃避所有不適感受,則是不健康的警訊。
3️⃣ 為什麼會形成情緒隔離?
情緒隔離的形成是複雜的生存策略,常與早年經驗、創傷、家庭文化及個人特質有關。例如,幼時情緒被忽略或懲罰、經歷重大創傷超負荷、家庭不習慣談論感受,以及社會文化期望等,都可能導致這種模式。
4️⃣ 如何觀察情緒隔離?
想了解自己是否有情緒隔離傾向,可透過觀察自身反應。例如,面對強烈情緒時的應對方式、是否常感覺麻木或「沒感覺」、他人是否覺得你過於理性或有距離感,以及是否難以表達內在感受或迴避衝突等,都是重要的線索。
5️⃣ 如何應對情緒隔離?
應對情緒隔離需要耐心和刻意練習。首先,若症狀嚴重應尋求專業治療。輕微者可從允許自己感受情緒開始,學習命名感受,連結身體反應。接著,逐步向信任的對象表達真實感受,並培養自我關懷,溫柔的對待自己,並重新連結「感覺」。
練習辨識情緒與感覺連結並不是要成為一個容易暴走的人,而是為了更清晰地認識自己與更真誠地表達自己。當你可以跟自己更靠近,也就能對他人更真誠對內、對外都可以發展出更健康和諧的關係。
主持人:胡燕 Ann教練
https://reurl.cc/5DV2bM
來賓:林雅萍 YP教練
https://reurl.cc/VYlZGZ
https://www.futureshapingcoach.com/
ICF Taiwan
https://icftaiwan.or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Informações
- Podcast
- FrequênciaDuas vezes/semana
- Publicado22 de maio de 2025 às 13:45 UTC
- Duração39min
- Temporada4
- Episódio10
- ClassificaçãoLiv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