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班級,經營人生

東宏老師及本班小朋友們

班級經營,是班級的靈魂,是老師愛的具體表現,是孩子願意提升自己的唯一道路。東宏老師曾獲桃園市國小班級經營創意獎第一名,受邀多校分享,對於班級的經營深有心得。他將自己多年來觀察,思索與實作的成果,融合為人生的原則,娓娓道出,願老師與家長們能有所獲。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06/10/2024

    第33集 我們與手機的距離III

    「張修修的不正常人生」"多巴胺的真相" 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cnnjvkpEmk 這一集我想介紹一本書,2022年出版的「拯救手機腦」,作者是瑞典號稱國民心理學家的安得斯‧韓森,書中寫了很多關於手機如何影響人類的實驗,讓我們可以全面性了解手機的危害。 我們要從老祖先說起,說明為什麼手機會讓我們成癮。二十萬年前老祖先的大腦,差不多已經和我們是一樣了,沒有什麼改變,想一想,那些還停留在採集果實、獵殺動物的人居然和AI時代的我們,是用同一顆大腦在處理事情的,各位是不是和我一樣,覺得非常不可思議。是不是很想更新大腦版本呢?但事實是,不可能,就是這樣了。這樣的大腦,被設定生活在50-100人的小聚落裡,一生只會認識200個人,為了存活必須不斷的分心,分散注意力避免被猛獸或另一個人吃掉,他們到死前的最後一口氣,每天想的都是:「現在我該怎麼辦?」負面情緒比正面情緒要有用得多,緊張、憂鬱、壓力、提心吊膽,這些都比幸福感還有用。所以簡單講,我們天生就容易杞人憂天,幸福對存活率沒有幫助。 我們和老祖先的大腦一樣,唯一的目的是增加存活率。哪裡有食物,哪裡有危險,這些新的資訊都會大大增加生存機率,所以我們都被演化成喜歡新奇的資訊。而鼓勵「喜歡某件事」的方法是大腦會產生少量的多巴胺,多巴胺讓人感受到快樂,產生想要繼續下去的慾望,於是就強化了這樣的行為。簡單講,手機成癮就是利用這些演化上原本獎勵的機制,讓我們不斷在新訊息中分泌多巴胺,不斷的小小興奮一下,然後就無法停下來。 不只是新訊息產生快感、還有許多的設計,甚至連出現的秒數,都是依照心理學專家的精心打造,只為了讓你多產生一點多巴胺。 例如通知鈴聲、無止境的下一頁、各種推送功能(例如你才點了某間飯店的網頁,一下子就會收到一大堆其他飯店的資訊)、按讚的設計…等等等。附帶一提的是,你以為你按了讚之後,對方的按讚數就會立刻增加一,你這麼想就太天真了,實際上的運作方式是,電腦會經過計算,分批給予對方增加讚的數目,目的是讓多巴胺分次產生,讓對方更忍不住而經常性的點開網頁,察看按讚的成績。光是這麼單純的一點就充滿了算計,真是夠了。 那些大企業,如IG、推特、臉書、Tiktok,刻意要讓我們手機成癮的唯一的目的就是:投放廣告,獲得利潤。你在上面的每一分鐘,對這些富可敵國的企業們來說,是和黃金等值的。他們想的是你的購買力,而不是如何讓你過得更幸福。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6min
  2. 06/10/2024

    第33集 我們與手機的距離III

    「張修修的不正常人生」"多巴胺的真相" 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cnnjvkpEmk 這一集我想介紹一本書,2022年出版的「拯救手機腦」,作者是瑞典號稱國民心理學家的安得斯‧韓森,書中寫了很多關於手機如何影響人類的實驗,讓我們可以全面性了解手機的危害。 我們要從老祖先說起,說明為什麼手機會讓我們成癮。二十萬年前老祖先的大腦,差不多已經和我們是一樣了,沒有什麼改變,想一想,那些還停留在採集果實、獵殺動物的人居然和AI時代的我們,是用同一顆大腦在處理事情的,各位是不是和我一樣,覺得非常不可思議。是不是很想更新大腦版本呢?但事實是,不可能,就是這樣了。這樣的大腦,被設定生活在50-100人的小聚落裡,一生只會認識200個人,為了存活必須不斷的分心,分散注意力避免被猛獸或另一個人吃掉,他們到死前的最後一口氣,每天想的都是:「現在我該怎麼辦?」負面情緒比正面情緒要有用得多,緊張、憂鬱、壓力、提心吊膽,這些都比幸福感還有用。所以簡單講,我們天生就容易杞人憂天,幸福對存活率沒有幫助。 我們和老祖先的大腦一樣,唯一的目的是增加存活率。哪裡有食物,哪裡有危險,這些新的資訊都會大大增加生存機率,所以我們都被演化成喜歡新奇的資訊。而鼓勵「喜歡某件事」的方法是大腦會產生少量的多巴胺,多巴胺讓人感受到快樂,產生想要繼續下去的慾望,於是就強化了這樣的行為。簡單講,手機成癮就是利用這些演化上原本獎勵的機制,讓我們不斷在新訊息中分泌多巴胺,不斷的小小興奮一下,然後就無法停下來。 不只是新訊息產生快感、還有許多的設計,甚至連出現的秒數,都是依照心理學專家的精心打造,只為了讓你多產生一點多巴胺。 例如通知鈴聲、無止境的下一頁、各種推送功能(例如你才點了某間飯店的網頁,一下子就會收到一大堆其他飯店的資訊)、按讚的設計…等等等。附帶一提的是,你以為你按了讚之後,對方的按讚數就會立刻增加一,你這麼想就太天真了,實際上的運作方式是,電腦會經過計算,分批給予對方增加讚的數目,目的是讓多巴胺分次產生,讓對方更忍不住而經常性的點開網頁,察看按讚的成績。光是這麼單純的一點就充滿了算計,真是夠了。 那些大企業,如IG、推特、臉書、Tiktok,刻意要讓我們手機成癮的唯一的目的就是:投放廣告,獲得利潤。你在上面的每一分鐘,對這些富可敵國的企業們來說,是和黃金等值的。他們想的是你的購買力,而不是如何讓你過得更幸福。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6min
  3. 06/10/2024

    第33集 我們與手機的距離III

    推薦短片「張修修的不正常人生」"多巴胺的真相" 這一集我想介紹一本書,2022年出版的「拯救手機腦」,作者是瑞典號稱國民心理學家的安得斯‧韓森,書中寫了很多關於手機如何影響人類的實驗,讓我們可以全面性了解手機的危害。 我們要從老祖先說起,說明為什麼手機會讓我們成癮。二十萬年前老祖先的大腦,差不多已經和我們是一樣了,沒有什麼改變,想一想,那些還停留在採集果實、獵殺動物的人居然和AI時代的我們,是用同一顆大腦在處理事情的,各位是不是和我一樣,覺得非常不可思議。是不是很想更新大腦版本呢?但事實是,不可能,就是這樣了。這樣的大腦,被設定生活在50-100人的小聚落裡,一生只會認識200個人,為了存活必須不斷的分心,分散注意力避免被猛獸或另一個人吃掉,他們到死前的最後一口氣,每天想的都是:「現在我該怎麼辦?」負面情緒比正面情緒要有用得多,緊張、憂鬱、壓力、提心吊膽,這些都比幸福感還有用。所以簡單講,我們天生就容易杞人憂天,幸福對存活率沒有幫助。 我們和老祖先的大腦一樣,唯一的目的是增加存活率。哪裡有食物,哪裡有危險,這些新的資訊都會大大增加生存機率,所以我們都被演化成喜歡新奇的資訊。而鼓勵「喜歡某件事」的方法是大腦會產生少量的多巴胺,多巴胺讓人感受到快樂,產生想要繼續下去的慾望,於是就強化了這樣的行為。簡單講,手機成癮就是利用這些演化上原本獎勵的機制,讓我們不斷在新訊息中分泌多巴胺,不斷的小小興奮一下,然後就無法停下來。 不只是新訊息產生快感、還有許多的設計,甚至連出現的秒數,都是依照心理學專家的精心打造,只為了讓你多產生一點多巴胺。 例如通知鈴聲、無止境的下一頁、各種推送功能(例如你才點了某間飯店的網頁,一下子就會收到一大堆其他飯店的資訊)、按讚的設計…等等等。附帶一提的是,你以為你按了讚之後,對方的按讚數就會立刻增加一,你這麼想就太天真了,實際上的運作方式是,電腦會經過計算,分批給予對方增加讚的數目,目的是讓多巴胺分次產生,讓對方更忍不住而經常性的點開網頁,察看按讚的成績。光是這麼單純的一點就充滿了算計,真是夠了。 那些大企業,如IG、推特、臉書、Tiktok,刻意要讓我們手機成癮的唯一的目的就是:投放廣告,獲得利潤。你在上面的每一分鐘,對這些富可敵國的企業們來說,是和黃金等值的。他們想的是你的購買力,而不是如何讓你過得更幸福。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6min
  4. 22/09/2024

    第32集 我們與手機的距離II

    推薦一部Netflix的紀錄片,片名「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很能夠說明手機或社群媒體對人類的影響,我認為現代人需要看一遍,只花一個多小時就能帶給全家更幸福的生活,這絕對是值得的。 片中提及了,美國10-14歲的女孩2018年的自殺率比2010年增加了151%,自從有智慧型手機的2009年之後,這個統計圖就瞬間上揚。青少年如何打發時間?回家就滑手機,這讓他們更焦慮、更脆弱、更憂鬱。尤其是女生,她們對自己非常沒有自信,對自己的評價建立在別人隨便的點讚或是留言上。這不是美國現象,而是全球現象。 之所以會對手機這麼容易上癮,這是因為臉書、谷歌、IG、Youtube、Tiktok都特別設計,利用人類心理的弱點,不斷的讓大腦釋放出多巴胺。 在影片裡面,被訪問的不是一般的學者,而是各大當紅社群媒體的前開發人員與高階主管,例如前IG的創始員工、推特的工程部資深副總裁、Pinterest(發音pintrist)總裁、臉書營利部門協理、發明谷歌雲端硬碟、臉書粉絲專頁及臉書按讚功能的工程師,這些響噹噹的人物都是因為對這樣瘋狂的發展感到越來越不安,最後選擇聽從內心的聲音而離開了有大好前程的公司。 我最推薦的是影片最後兩分鐘,這些被訪問的人,他們是這樣說的。第一個人說,人類正在快速的走向地獄,除非有奇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2min
  5. 07/09/2024

    第31集 我們與手機的距離

    有一個古老的實驗是這麼告訴我們的:一隻老鼠腦中裝了一個電擊,當他去壓某開關時,電擊會放電然後讓他產生快感,你知道結局是什麼嗎?那隻老鼠什麼都不做,連吃飯也不要,就拼命的在按開關讓自己快樂,最後竟然餓死了。以前看到這個實驗覺得這老鼠真是笨,沒想到多年之後,我們每個人都成了這隻老鼠。手機讓我們的腦袋充滿了多巴胺,所以大家滑得更起勁,追求那個莫名其妙的快樂,但一方面又覺得空虛不已,憂鬱甚至自殺的人數一直不斷上升。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困難,但是比起來,以前只要對付電視就好了,看電視終究會膩總是會累、電視這麼大台也不能躲在自己房間看,那時還沒遇過小朋友通宵看電視的,頂多看到十一點,但現在完全不是這樣了。和手機比起來,電視的危害根本是小巫見大巫。 這一集要我們改變什麼呢?我想,願意聽我節目的聽眾,一定有能力擺脫這個世紀大騙局。不論你原本和手機的距離有多少,都能透過好好的想一想,決定從今天開始,是否要離手機再更遠一些。我們不該把唯一的一次生命,丟到手機黑洞裡面,今天是你往後生命品質最好的一天,你願意浪費在跟你毫不相關的人、事、影片中嗎?或是陪親人朋友好好喝杯茶、在青山綠樹旁看一本好書,平靜又充實的度過呢?作法很簡單,就跟當初的我一樣,把電視或手機放在遠處,用心感覺幾天,然後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你要先改變,孩子才有機會。畢竟孩子不是依照你說的,而是依照你的樣子長大的。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2min
  6. 04/08/2024

    第29集 全國師鐸獎

    東宏有幸榮獲113年度教育部師鐸獎,所以成為今天我要說主題。這好像和班級經營沒什麼關係啊,我自己都不知道該不該講,也不知道怎麼講這件事,只因為這件事忙好久,佔據了我這一年來許多的腦細胞,總覺得要整理一下才對得起這一年,是這樣單純的想法。不知道對聽眾們可以有怎樣的幫助,或許各位純粹把它當成一個故事來聽會比較適合吧! 雖然說大恩不言謝,但我還是要謝謝所有支持過我的人,沒有你們,我永遠也做不到。謝謝,非常謝謝你們。 …男孩從小寡言沉默,成績墊底,總把十幾分的考卷藏在書包最底部。媽媽請哥哥教他,不久後只見哥哥搖頭說「他就是笨!」 四年級,他遇見了一個老師,對他特別好,對他有信心。於是他開始努力,當全家都在看電視時,他一個人關在房間裡看書,就這樣認真了起來。 五年級,他第一次考了一百分,欣喜若狂地一路跑回家給媽媽看。 這一天,他徹底相信了老師的話。 這是我小學的故事。 如果不是那一天的改變,我不會是現在的我:充實、快樂、滿滿的成就感。 我徹底明白,老師可以影響孩子多深遠! 所以,我立志找到孩子心中的「那朵花」,就像當初的我一樣。 除了愛,我還用了更多的方法:以身作則,創新課程。 每個孩子的內心,絕對都有這朵花,我們應該幫他找到,即使要用一生的時間。 從此,孩子的一生也跟著轉變,就像當初的我一樣。他不會是現在的他,而是充實、快樂、滿滿的成就感,精彩無比。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3min
  7. 12/07/2024

    第28集 以身作則

    說真的,我沒有其他的才能,有的頂多就是願意努力、有一點創意,還有更多的是「以身作則」。例如每週一次的全校升旗典禮好了,我絕對不會跟其他老師聊天,然後要孩子要尊重台上發言的人,注意聽他們說什麼。我很怕學生會質疑我「為什麼老師可以聊天,我們就不行。」即使他們沒講出來,內心也一定會這麼想。所以對我而言這成了很基本的道理,並不值得拿來自誇,但後來我發現好像並不是喔。 每次學生不努力學習,我不會直接說教或是責備,通常我說:我每天早上騎一個小時的腳踏車辛苦的來學校,你覺得是為什麼?此時他們都會低頭,然後比較認真一點了。很神奇的,他們對於我辛苦騎車來學校這件事特別有感覺,不論在何時何地,只要提到老師對他們的好,最多人說的就是騎車來學校教導我們。 其他還有:上課鐘響前1-3分鐘,我會站在講台準備好。因此當我要求他們一聽到鐘聲就得停止遊戲,他們便能做到。鐘響後2分鐘內,我們班就正式上課。(進入上課氣氛)我跟他們說,聚沙成塔,我們鄉下的孩子一分鐘都不能浪費。同學在報告時我也會專心的聽,打掃時我更是最認真的捲起袖子掃地的那一個,不在他們面前滑手機,閱讀時也一起閱讀或改作業,一起跑步、一起做苦差事,也是班上最有禮貌的人:我對他們說話,常會加上「辛苦了」、「要麻煩你了」、「各位同學,不好意思… 」、「請、謝謝、對不起」。絕對尊重他們每個人,拿東西給他們時一定都是兩隻手,不用難聽的詞去罵人,例如我不會說「閉嘴」,而是說「請不要說話」,班規我也會徹底的遵守。 總之,我要給他們「老師比我們還認真」的感覺,如此學生便很容易服從你的領導。對於尊重孩子這一塊,我認為自己做得非常好,這一點我很有把握。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1min

Sobre

班級經營,是班級的靈魂,是老師愛的具體表現,是孩子願意提升自己的唯一道路。東宏老師曾獲桃園市國小班級經營創意獎第一名,受邀多校分享,對於班級的經營深有心得。他將自己多年來觀察,思索與實作的成果,融合為人生的原則,娓娓道出,願老師與家長們能有所獲。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Você também pode gostar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