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r 30 min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 143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 Education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學長,大家下午好。
  我們《群書治要36O》的課程,談到「為政」的「綱紀」,二百五十九句是上一次談到的經句。今天我們要進入二百六十句,「綱紀」,綱舉目張,綱常。所以在「綱紀」所提到的經句,可以說是為政當中,不變重要的原理原則,動了綱常可能國家就不安定。從上一次的經句:
  【是故古之聖王未有不尊師也。尊師則不論貴賤貧富矣。】
  這是重要的綱常,因為德行是做人的大根大本,而孝親尊師是德行之大根大本。所以只要忽略了孝親尊師,人德行就不穩固了,就會做出違反倫理道德的行為,家庭、國家就必亂了。我們在這個大時代當中,孝親尊師這樣的風氣,遠遠不如一百年前,甚至於比起三、五十年那就差的非常遠。師長有強調,整個文化要復興可能得要三到五代的人,尤其這個教化,「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所以文化復興不能急。「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不能求立竿見影,因為已經忽略那麼多代了,我們首先放下對他人的要求,不要求別人行道。所以師長講「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從我心做起。」面對他人的五倫八德沒有做到位,不只不見他們的過,都是期許自己:我要把五倫八德落實給他看,從內心的和諧做起,不要求別人就不對立。不然我們只要見人過,自己已經跟人對立了,那不止不能復興文化,可能我們就以身謗法,自己的心行就跟經典不相應了。
  所以夫子一些教誨,我們要常常銘記在心,「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正己,要求自己,不要求他人,不然我們不止不能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反而招來別人的埋怨,自己還沒有做好就要求他人。正己不求於人的態度,落實在《群書治要36O》的每一句當中,這個心態對了,這個經句才能真正利益自己。心態錯了,這個經句,反而變成指責、要求別人的一個工具就不好。比方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看到尊師,可不能去要求別人尊師,得要自己做出來。「自重而後人重,自敬而後人敬」,自己真正犧牲奉獻,展現師道的精神,自然贏得別人的尊敬。「君子不重則不威」,自己懂得穩重,懂得師道從我做起,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為人師,行為世範」,自重自有威儀。「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這個師道就從自己的態度,慢慢可以復興起來。
  師如此,當父母的亦如此,父母一言一行都給孩子做最好的榜樣,這是真正的慈愛。領導者都能做到以身作則,上行就下效了。看每句經句,只要是從正己去落實,這個心態正確了才能入道,不然句句可能都變成傲慢、見人過的,一個助緣就不好了。我們很冷靜來看,我們學傳統文化三年、五年,很可能三年、五年之後,反而看別人過更嚴重,三、五年前剛接觸的時候還很謙退,因為懂的還沒有那麼多,所以要很冷靜。孟子講的「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真實的學問在心地的功夫,謙卑退了,傲慢增長了,再學二十年還是退。一真一切真,學聖教是恢復真心;這個心偏掉,一切就偏掉,一妄一切都妄了。好,那我們以正確的心態接著來看下面的句子,二百六十句:
  【湯曰。何謂臣而不臣。對曰。君之所不名臣者四。諸父臣而不名。諸兄臣而不名。先王之臣。臣而不名。盛德之士。臣而不名。是謂大順也。】
  這個句子我們體會到,聖賢的學問離不開倫常的大道,「人無倫外之人,學無倫外之學」,這一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學長,大家下午好。
  我們《群書治要36O》的課程,談到「為政」的「綱紀」,二百五十九句是上一次談到的經句。今天我們要進入二百六十句,「綱紀」,綱舉目張,綱常。所以在「綱紀」所提到的經句,可以說是為政當中,不變重要的原理原則,動了綱常可能國家就不安定。從上一次的經句:
  【是故古之聖王未有不尊師也。尊師則不論貴賤貧富矣。】
  這是重要的綱常,因為德行是做人的大根大本,而孝親尊師是德行之大根大本。所以只要忽略了孝親尊師,人德行就不穩固了,就會做出違反倫理道德的行為,家庭、國家就必亂了。我們在這個大時代當中,孝親尊師這樣的風氣,遠遠不如一百年前,甚至於比起三、五十年那就差的非常遠。師長有強調,整個文化要復興可能得要三到五代的人,尤其這個教化,「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所以文化復興不能急。「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不能求立竿見影,因為已經忽略那麼多代了,我們首先放下對他人的要求,不要求別人行道。所以師長講「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從我心做起。」面對他人的五倫八德沒有做到位,不只不見他們的過,都是期許自己:我要把五倫八德落實給他看,從內心的和諧做起,不要求別人就不對立。不然我們只要見人過,自己已經跟人對立了,那不止不能復興文化,可能我們就以身謗法,自己的心行就跟經典不相應了。
  所以夫子一些教誨,我們要常常銘記在心,「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正己,要求自己,不要求他人,不然我們不止不能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反而招來別人的埋怨,自己還沒有做好就要求他人。正己不求於人的態度,落實在《群書治要36O》的每一句當中,這個心態對了,這個經句才能真正利益自己。心態錯了,這個經句,反而變成指責、要求別人的一個工具就不好。比方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看到尊師,可不能去要求別人尊師,得要自己做出來。「自重而後人重,自敬而後人敬」,自己真正犧牲奉獻,展現師道的精神,自然贏得別人的尊敬。「君子不重則不威」,自己懂得穩重,懂得師道從我做起,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為人師,行為世範」,自重自有威儀。「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這個師道就從自己的態度,慢慢可以復興起來。
  師如此,當父母的亦如此,父母一言一行都給孩子做最好的榜樣,這是真正的慈愛。領導者都能做到以身作則,上行就下效了。看每句經句,只要是從正己去落實,這個心態正確了才能入道,不然句句可能都變成傲慢、見人過的,一個助緣就不好了。我們很冷靜來看,我們學傳統文化三年、五年,很可能三年、五年之後,反而看別人過更嚴重,三、五年前剛接觸的時候還很謙退,因為懂的還沒有那麼多,所以要很冷靜。孟子講的「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真實的學問在心地的功夫,謙卑退了,傲慢增長了,再學二十年還是退。一真一切真,學聖教是恢復真心;這個心偏掉,一切就偏掉,一妄一切都妄了。好,那我們以正確的心態接著來看下面的句子,二百六十句:
  【湯曰。何謂臣而不臣。對曰。君之所不名臣者四。諸父臣而不名。諸兄臣而不名。先王之臣。臣而不名。盛德之士。臣而不名。是謂大順也。】
  這個句子我們體會到,聖賢的學問離不開倫常的大道,「人無倫外之人,學無倫外之學」,這一

1 hr 30 min

Top Podcasts In Education

The Mel Robbins Podcast
Mel Robbins
The Jordan B. Peterson Podcast
Dr. Jordan B. Peterson
Mick Unplugged
Mick Hunt
Law of Attraction SECRETS
Natasha Graziano
School Business Insider
John Brucato
Digital Social Hour
Sean Ke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