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生活家

佳音Love聯播網

藝文融入生活,生活因藝文而美麗,歡迎您的收聽,由主持人歐玲瀞為您主持的『藝文生活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EP.196 從山林智慧到文化傳承的生命書寫。邀訪柯作青老師、馬筱鳳老師

    1D AGO

    EP.196 從山林智慧到文化傳承的生命書寫。邀訪柯作青老師、馬筱鳳老師

    《臺灣高山小獵手》系列包括《傳承》、《出草》和《勇氣》三冊,作者馬筱鳳老師以真誠文字與實地訪談記錄,呈現原住民族與自然共生的智慧。這些作品不僅是故事,更是文化的橋樑,帶領大小讀者深入理解土地記憶、自然敬畏與族群價值。筱鳳老師在節目中分享如何從編輯轉型作家,透過作品引導漢族學童認識並欣賞多元文化。小兵出版社總編輯可白老師則強調,書中原住民族的智慧話語,能培養孩子勇氣、韌性與對傳承的理解,同時學習謙卑與團結。這套由編輯用心與作家、插畫家共同完成的系列,成為台灣兒童文學中溫柔卻堅韌的存在,為我們開啟一扇窺見文化深度與心靈力量的窗。 《臺灣高山小獵手》系列,分別以泰雅、排灣、布農少年為主角,描繪他們在山林中學習狩獵與成長的歷程。這些孩子並非為了征服自然,而是學會傾聽、對話並敬天愛地。故事沒有說教,而是透過日常片段傳遞智慧。如書中祖母的叮嚀:「突出來的樹枝常被折斷」、少年獨行黑夜面對恐懼、平地孩子在出草記憶裡看見善良與堅定。可白老師與筱鳳老師對談時,特別強調小兵出版社堅持出版「好書」,即使銷量有限也不放棄。筱鳳老師也分享她透過少年視角與田野調查,將原住民族的文化、自然知識與情感融入故事,出版社特別邀請文化工作者校訂,確保真實與尊重。這套作品讓讀者透過文字走進山林,感受勇氣、謙卑與傳承的力量。 兩位老師在節目中深入探討《台灣高山小獵手》的創作歷程與核心價值,並特別肯定三位插畫家的貢獻。王兮穎以版畫風格細緻呈現原住民服飾之美,徐建國在兒童讀物中恰如其分地描繪狩獵文化,而任華斌則透過專家指導,精準再現生活細節。這些畫面與文字相互輝映,構築出真實而動人的故事場景。筱鳳老師也特別分享,許多偏鄉學童讀後深受感動,不僅更理解原住民文化的智慧與生存技能,也學會面對恐懼、培養獨立自主的勇氣。在資訊更迭迅速的時代,這套作品如同一盞燈火,提醒我們成長源於與土地的對話、在文化中的共鳴與心靈的誠實。它不只是兒童讀物,更是寫給所有渴望理解自身根源、學會堅持良善的大人們。 歡迎鎖定《藝文生活家》,節目將邀請馬筱鳳與可白老師,分別以作者與編輯的角度分享《台灣高山小獵手》系列,這套書以泰雅、排灣、布農少年的視角,描繪他們如何在山林中學習傾聽自然、面對恐懼、理解文化傳承。透過動人的故事與插畫家的巧思,帶領大小讀者看見原住民族的智慧與生命力量。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7bfr2c2hdk0a20x7f7cadi/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52 min
  2. EP.195 繪本的多重宇宙!從書頁走進自然與人生。邀訪小天下系列主編吳雪梨小姐

    AUG 28

    EP.195 繪本的多重宇宙!從書頁走進自然與人生。邀訪小天下系列主編吳雪梨小姐

    榮獲凱迪克金牌獎的《獅子與老鼠》雖是無字書,卻透過細緻的繪畫和富含隱喻的畫面,生動詮釋了「即使是弱小也能成為重要朋友」的主題,並在15週年紀念版中加入了作者的兩句創作初衷。編輯認為,這本書之所以能獲獎,正是因為作者即使是處理一個傳統故事,也能以非常獨特的方式呈現,展現了繪本的無窮魅力。而改編自真實故事的《星期六的圖書館》,則講述哥倫比亞一位清潔隊員如何將垃圾車變成行動圖書館,為偏鄉孩童開啟閱讀世界,呼應了「天堂猶如一座圖書館」的理念,展現書籍如何拓展生命的可能性。它的影響力不僅限於知識傳遞,更在於其精神上的啟迪、想像力的拓展,以及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實質幫助,這些都使其成為改變個人與社群的重要力量。 在都市化快速發展下,兒童與自然的距離逐漸拉遠,如何協助孩子重建與自然的連結成為重要課題。兒童自然教育強調從生活周遭出發,即使在都市環境,也能透過觀察腳邊的小花小草展開學習。《我家附近的野花》引導孩子從日常發現植物,透過特寫繪圖、細節比較與生活故事,培養觀察與記錄的能力。《荷花池的生態》則將視野拓展至完整生態系統,結合荷花、水生生物與鳥類,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這些書籍不僅是自然教育的媒介,更幫助都市孩子培養對生態的理解、探索與熱愛。而《家有125》則透過一個家庭與一隻貓咪的成長故事,深刻地觸及了生命的開始與結束、責任感以及面對失去的課題。 《兩隻松鼠一座橋》透過兩隻被河流阻隔的松鼠展開故事,牠們因渴望分享花朵與水果而尋求幫助。森林中的動物們紛紛伸出援手,使松鼠明白「幫助並非理所當然」,而是應該心存感恩,並以回禮回報。作品傳達合作、分享與互助的價值,也映照人類社會的情感交流與信任。《蘇西在超市的一天》則以單親媽媽女兒蘇西的視角,描繪她在超市的獨立探險。孩子觀察顧客與店員的百態,呈現「人生百態」的多樣面貌。雖然成人讀來帶點辛酸,但蘇西展現了同理心與成長,體貼媽媽辛勞,甚至主動準備晚餐。書中「我不在這裡哦」的敘事手法營造遊戲感,使閱讀輕鬆有趣。兩本繪本分別聚焦合作感恩、生活觀察與自我追尋,共同勾勒出兒童成長中重要的價值養分。 本集節目特別邀請小天下資深編輯 吳雪梨小姐,帶我們走進繪本的多重宇宙:從榮獲凱迪克金牌獎的經典無字書 《獅子與老鼠》,感受「看似渺小者,也能成為關鍵幫助」的深刻寓意;再到改編自真實故事的 《星期六的圖書館》,見證一本書如何為偏鄉孩子開啟閱讀天堂。我們也將談到在都市化時代特別重要的兒童自然教育,包括 《我家附近的野花》 與 《荷花池的生態》,如何引導孩子觀察腳邊小花小草,重新與生態建立連結; 在《家有125》中,透過家庭與寵物的故事觸碰生命的責任與告別。最後,更不能錯過 《兩隻松鼠一座橋》 與 《蘇西在超市的一天》,帶來合作、感恩與人生百態的動人故事。歡迎收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7bfr2c2hdk0a20x7f7cadi/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hr
  3. EP.194 原來父愛藏在舊錢包裡。邀訪小宇宙文化副總編輯楊于璇小姐

    AUG 21

    EP.194 原來父愛藏在舊錢包裡。邀訪小宇宙文化副總編輯楊于璇小姐

    陳志金(ICU阿金)醫師的繪本《爸爸的錢包:微薄卻滿藏著愛》源自於他與父親真實的生命經歷,細膩描繪了父子從疏離到理解的心路轉折。原文最初分享於社交平台,引起小宇宙出版社編輯團隊的共鳴,認為極具畫面感與情感價值,適合改編為繪本。 這是阿金醫師首度跨足繪本創作,他不僅提供童年居家格局手繪圖與珍貴照片,還細心補充文化細節,使作品更具真實與溫度。插畫家詹廸薾以細膩筆觸捕捉無聲情感,並將母親的照片融入畫中,讓記憶更為完整。出版社牽線下的三方合作,營造出兼具真摯情感與在地文化的圖像世界,讓這本繪本不僅展現父子之愛,也讓讀者窺見跨越時空的家族記憶與馬來西亞的文化風情。 本繪本在文化細節的考究上極為嚴謹,如同拍攝一部時代劇般,既確保真實性,也喚起馬來西亞讀者的深切共鳴。這份嚴謹不僅讓作品擁有電影般的運鏡感與時代氛圍,更展現出前瞻性:在全球化語境中,《爸爸的錢包:微薄卻滿藏著愛》為繪本如何融入跨文化細節、兼顧真實與藝術開創了典範,也為未來更多跨地域的繪本創作提供了可參照的模式與靈感。 本集節目邀請小宇宙文化副總編輯分享:《爸爸的錢包:微薄卻滿藏著愛》,帶您走進阿金醫師動人的真實故事,感受父愛深藏不露的溫度與插畫家詮釋文化細節的魅力。歡迎收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7bfr2c2hdk0a20x7f7cadi/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52 min
  4. EP.193 深海藍的秘密—聆聽生命的另一種頻率。邀訪李如青老師

    AUG 20

    EP.193 深海藍的秘密—聆聽生命的另一種頻率。邀訪李如青老師

    金鼎獎作家李如青老師的繪本《深海之生‧深海之聲》,靈感源於一位潛水教練友人的親身經歷,以及他對「52赫茲鯨魚」——這種從未被人類親眼見過的神祕海洋生物的好奇與著迷。他希望透過創作,帶領讀者在不完美的答案中,體會那份廣闊而多層次的美感。這本作品不僅採用了有別於以往的雙面書形式,節目中他也分享了自己對孤獨與寂寞的獨特見解:孤獨是一種主動選擇,能讓人更清晰地看見自己。李如青老師的創作常呈現宏大的場景,因為在他眼中,世界本就如此遼闊,讓他在創作時能全然沉浸並與主題共鳴。他坦言:自己選擇的主題往往是對自身的投射,藉由創作去尋找曾經的自己。 故事源於1989年被發現的一隻發出52赫茲頻率的鯨魚,因聲音獨特而無法與同類溝通,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李如青老師將牠的「生命」(生)與獨特的「聲音」(聲)相連結,進一步探討溝通的本質。他認為「聲音」只是表層的訊號,而「音」才是真正能被心靈接收並留存的頻率,它構成了生命的重要旋律,也引發人們對「理解」的深層思考。書中的插畫結合拼圖、古文明遺跡等無解的符號,不是為了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激發讀者的好奇與探問,鼓勵他們主動探索、尋找屬於自己的回應,因為那才是最深刻的生命體驗。本書的藍色調亦是一大挑戰,需要純粹卻富有層次的藍,為此他多次重畫,直到找到那份「深海的深藍」。與另一部作品《旗魚王》相比,《深海之生‧深海之聲》更往內心深處探尋,用鯨魚「52赫茲」的孤獨歷程,比喻人類對未知與不可掌控事物的探索。 在如青老師看來,有些事物最好不要被找到,就如同那隻52赫茲鯨魚。「找不到」反而是最美的答案。這種狀態保留了事物的美好與神祕,也映照了人生中不確定與無解的面向。他進一步分享自己對生命的理解:生命的「生」,指的是生物的基本條件與固定特徵;而生命的「命」,則是由經歷、情感、喜怒哀樂等變數交織而成。雖然「生」有其範疇,但「命」卻充滿不可測的幸運、不幸與悲歡離合,恰如人類在生命中面對的可預期與不可預測課題。他也指出,即便科技再先進,面對生命的本質與深層體驗,依然存在無法觸及之處。最終,他希望讀者能從這本作品中感受到:「你並不孤獨」。 本集邀請金鼎獎作家 李如青老師,分享他的新作《深海之生‧深海之聲》。這本繪本以深邃的藍色調為基底,營造出如深海般的靜謐與廣闊,引領讀者進入一段關於溝通、理解與孤獨的探索之旅。作品帶出生命中那些沒有標準答案的課題,也讓我們思考:什麼樣的聲音,才能真正被聽見與理解?跟著我們一同潛入深海,在那悠遠的 52 赫茲頻率裡,聆聽生命深處的聲音。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7bfr2c2hdk0a20x7f7cadi/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9 min
  5. EP.192 從小小視角看見大大世界。邀訪道聲童書編輯 于以柔與王芝寧小姐

    AUG 20

    EP.192 從小小視角看見大大世界。邀訪道聲童書編輯 于以柔與王芝寧小姐

    《小跳蚤西奧》是一部充滿創意與教育意涵的繪本,主角西奧雖然體型微小,卻懷抱著成為探險家的夢想,透過獨立規劃與實踐,一步步展開壯闊旅程。這樣的故事設定,不僅激勵孩子認識自我、建立信心,也契合社會情緒學習(SEL)中「自我覺察」與「自我管理」的概念。書中從跳蚤的微觀視角切入,讓讀者重新認識獅子這一龐然大物的每個細節,培養孩子批判性思維與多元視角,甚至引發「對跳蚤而言,什麼才是寵物?」的哲思。繪本中的圖像更暗藏豐富細節:如西奧與爺爺其實居住在猴子身上、蚊子吸血後形成的腫包成為山丘等趣味場景,不僅增添閱讀樂趣,也培養孩子觀察力與圖像解讀能力。這本書不只是探險故事,更是打開孩子心智與視野的重要媒介。 《愛抱怨的小人兒》是一部來自法國的療癒系繪本,榮獲「好書大家讀」推薦。故事講述一位總愛抱怨的小人兒,對生活中的瑣事如電線桿、垃圾桶、太陽和樹木都充滿不滿,甚至大聲驅趕它們,直到一切從他眼前消失。他起初覺得清靜,卻漸漸感到空虛與不安,最終開始反思並懷念起那些原本被他抱怨的事物,學會轉念與欣賞。繪本靈感來自北美原住民說唱文化,強調感恩與珍惜。書中透過簡約卻深具意象的插畫和藍黃主色調,描繪小人心境的變化,隨著他的情緒轉折,畫面從深藍的孤寂轉為溫暖的金黃。角色造型與畫風充滿象徵性,搭配多樣字體與譯者巧思,更豐富了閱讀層次。這本書不僅適合孩子,也能啟發成人,引導我們面對負面情緒時,透過改變視角、重新連結日常中的美好,找到心靈的出口與復原的力量。 《小貓塔布斯》改編自1894年紐西蘭史地芬島上的真實事件,一隻名叫塔布斯的家貓,意外導致一種不會飛的稀有鳥類——史地芬島鷦鷯的滅絕。這個看似無辜的行為,卻引發全球對外來物種與原生生態衝突的反思。繪本巧妙地從貓的視角切入,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呈現複雜的生態議題,如野生動物餵食、流浪貓問題和鳥類「窗殺」。其類木刻版畫的風格搭配粗黑線條與懷舊色彩,營造歷史感,也忠實還原19世紀的自然觀察情境。透過圖文並置與充滿情緒的動物描繪,讀者既能投入故事,又能被引導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這本書挑戰將嚴肅議題轉化為兒童閱讀素材,卻也成為讓孩子認識環境倫理的珍貴起點。 《對你的愛一直都在》則以深情柔美的筆調,呈現母親寫給女兒的八封信,傳遞無私的愛與人生智慧。每封信都是一則短篇故事,書中文字簡潔卻深刻,適合親子共讀,也能作為成長禮物送給摯愛之人。插畫以粉彩色調為主,佐以光影微光,營造出夢幻與溫暖交織的氛圍。其閱讀節奏溫柔,適合夜晚靜心閱讀,也鼓勵讀者從文字中汲取力量,培養情感表達與生活感知力。 藝文生活家節目邀請道聲童書編輯于以柔與王芝寧小姐,帶來一場溫柔而深刻的繪本之旅。從《小跳蚤西奧》的微觀冒險中,看見渺小也能成就壯闊夢想;從《愛抱怨的小人兒》學會轉念,重新連結日常中那些原以為微不足道的美好;由《小貓塔布斯》的真實歷史改編故事中,凝視人與自然共處的倫理難題;最後,《對你的愛一直都在》如同深夜一盞燈,引領我們感受愛的恆常與溫度。歡迎收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7bfr2c2hdk0a20x7f7cadi/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0 min
  6. EP.191 讓閱讀成為跨年齡、跨物種的重要連結。邀訪遠流PICTOPIA繪本書系主編 蔡亞霖先生

    AUG 2

    EP.191 讓閱讀成為跨年齡、跨物種的重要連結。邀訪遠流PICTOPIA繪本書系主編 蔡亞霖先生

    《獅子萊奧的夢想配送》是一則關於夢想與現實生活平衡的溫暖故事,這本書不僅能向小朋友解釋什麼是夢想,也讓已經社會化的大人們思考:在工作之餘,到底是什麼讓自己有動力繼續前進?什麼東西能激發內心的熱情?《有隻狗狗愛讀書》講述一隻名叫汪汪的狗狗,在小主人丹尼成長學習的過程中,悄悄愛上閱讀的故事,汪汪的學習歷程,象徵了孩子在日常中潛移默化的成長。似乎也提醒了我們,閱讀不只是知識的吸收,更是一種陪伴、理解與支持的表現。 《喵咪找新家》講述一隻從小住在紙箱裡的流浪貓,隨著長大,紙箱變得擁擠,牠便開始尋找新家,不僅巧妙融入了貓咪喜歡紙箱的習性,也象徵了我們在人生不同階段中,對「歸屬感」與「自我理解」的探索。《歡迎光臨我們的小鎮》則以幽默奇想的方式描繪一個人與動物和平共處的世界。兩本繪本背後皆體現了作者想「建構出一個小朋友眼中的世界」的創作初心。正如編輯所說,好的繪本能讓大人與孩子在同一個基準點上對話,找回內心那個未曾遺忘的孩子。 在本集藝文生活家節目,邀請遠流PICTOPIA繪本書系主編蔡亞霖先生分享:​《獅子萊奧的夢想配送》、《有隻狗狗愛讀書》、《喵咪找新家》、《歡迎光臨我們的小鎮》,一起在空中聆聽亞霖主編聊聊圖像中的夢想與溫度,看獅子如何配送理想、狗狗如何擁抱書香、喵咪如何找到心安之所,以及那座人與動物共築的小鎮,如何讓人重拾對生活的嚮往與期待。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7bfr2c2hdk0a20x7f7cadi/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9 min
  7. EP.190 不只是童書:荷蘭國民作家的動物寓言故事。邀訪小天下編輯郭育植小姐

    JUL 24

    EP.190 不只是童書:荷蘭國民作家的動物寓言故事。邀訪小天下編輯郭育植小姐

    《刺蝟的願望》是一本由荷蘭國民作家敦.德勒根 (Toon Tellegen) 所創作的兒童小說。這本書的內容富含深刻的寓意與反思,卻超越了兒童文學的範疇,對成人讀者同樣具有重要的啟發性。書中許多情節描繪的生活經驗是大人們會遇到的,因此,成人讀者的反饋甚至可能比兒童更多。它被譽為一部「動物的寓言小說」,能帶給讀者許多提醒與反思。透過刺蝟這個角色,故事生動地詮釋了人類常見的焦慮、自我懷疑以及對社交的渴望和恐懼。它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內心世界中那些反覆掙扎的念頭,以及如何在簡單的連結中找到滿足和自我接納。 《草蜢的幸福雜貨店》是該系列中的第二本書。故事主角是一隻名叫「草蜢」的動物,他開了一間號稱「無所不賣」的雜貨店。然而有三樣東西他拒絕販售:星星、月亮和太陽。故事將透過情節發展,逐步揭示他背後不賣的理由。店裡所賣的商品設定極為特別,有些是具象的,有些則是抽象。作品的核心主題是探討人們心中最迫切、或是一直縈繞心頭未解的困擾。每一篇短小的故事都是一個切面,映照出人類形形色色的渴望與需求,以及滿足這些需求的複雜性與代價。讀者透過草蜢的雜貨店,不僅看見了各種奇特的交易,更得以反思內心深處真正的願望和人際關係的本質。 《藏在心底的願望》這本書中,作者描繪了63種動物內心的期盼。這些動物的願望有時並沒有很明確或具體地被寫出來,它們可能只是模糊的想法、當下的一種感覺,或是一種衝動。這反映了人類心智中願望和記憶的複雜性,也讓讀者得以反思自身當下的處境和情感。這些作品充分展現了作者「異於常人的同理心」,他能夠看見並理解我們平常習以為常的事物中,隱藏著的細微情感和內心想法。這種深入角色內心、體察其細微情感的能力,不僅使故事充滿人性的深度和廣度,也展現了動物寓言式小說發展的趨勢。 本集節目邀請小天下編輯 郭育植小姐介紹荷蘭國民作家敦.德勒根的系列作品:《刺蝟的願望》、《草蜢的幸福雜貨店》及《藏在心底的願望》。這些書透過擬人化動物,深刻描繪多樣且複雜的內心世界:從焦慮到渴望,映照出人類情感與掙扎,作品兼具幽默與反思,跨越年齡層讓大人小孩皆能產生共鳴。歡迎收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7bfr2c2hdk0a20x7f7cadi/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6 min
  8. EP.189 打開繪本的門,照見情緒、陰影與歷史的光。邀訪小典藏主編簡庭棻小姐

    JUL 17

    EP.189 打開繪本的門,照見情緒、陰影與歷史的光。邀訪小典藏主編簡庭棻小姐

    *小典藏出版社選書視野廣闊,除了藝術類書籍,也關注情緒、心理等生活面向。《情緒大飯店》是其中備受肯定的繪本作品,以溫柔中性的語氣,描繪每個人心中如同飯店般的情緒空間。我們是「飯店經理」,需要接納來訪的每一位情緒房客:無論是短暫停留的喜悅,還是久居不走的悲傷與焦慮。書中強調情緒沒有好壞之分,重要的是學會認識、理解並妥善照顧。這樣的比喻不僅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感受,也成為親子溝通的橋梁。當孩子能說出「我心裡的飯店現在住著悲傷」,就是被理解的開始。這本書也在EQ教育中廣泛應用,幫助孩子拓展情緒詞彙與表達能力。 *《影子馬戲團》是繼《情緒大飯店》後,作者再次帶領讀者走入心靈深處的詩意之作。作者以童話般的敘事筆觸,引領我們看見「影子」:那個常被忽略、卻如影隨形的內在自我。故事中主角因影子的異常舉動被迫踏上一段內在探索之旅,進入象徵心靈舞台的馬戲團,重新認識那份曾被畏懼的黑暗面。馬戲團的隱喻蘊含勇氣與創造的潛能,提醒我們:有影之處必有光,陰影之中亦藏著天賦與可能。繪本以柔和的色調與富節奏感的語言,引導讀者溫柔地面對內心的陰影與疑問。即便陰影令人不安,它也可能是帶領我們飛向更高處的熱氣球。這本書像是一面溫暖的鏡子,照見我們不完美卻真實的樣子,讓每位讀者都能在探索中找到理解與自由的光。 *《牆外的牆》是小典藏出版中極具歷史重量與情感深度的作品,其誕生源於編輯參與「人權繪本工作坊」的經驗。當時,她在發表會上初次接觸這本書,便感受到它與人權、歷史記憶之間的緊密連結。雖起初聚焦於台灣歷史,但書中「牆」的意象早已超越地域與事件,延展至更普世的生命經驗。無論是荷蘭的安妮之家、柏林圍牆,或奧斯威辛集中營,那些牆後的故事皆在提醒我們:歷史的痛不能被遺忘,而理解與記憶,是前行之路的基石。書中透過小女孩的視角,引領讀者觀看高牆上的裂縫與縫隙裡透出的微光。這些牆不僅代表壓迫,更象徵內心的封閉與恐懼。然而,在灰暗的畫面之後,畫面漸亮,帶出母親所說那個充滿希望的世界。這本書溫柔卻堅定地訴說:歷史曾有高牆,但我們可以走出去,而且還能走向光亮。 在本集節目中,小典藏出版社童書主編 簡庭棻小姐將介紹三本觸動人心的繪本作品,從情緒到陰影,從個人感受走向歷史記憶,歡迎收聽,讓好故事照亮我們生命的每個角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7bfr2c2hdk0a20x7f7cadi/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0 min

About

藝文融入生活,生活因藝文而美麗,歡迎您的收聽,由主持人歐玲瀞為您主持的『藝文生活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