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給我的詩

詩人 導演鴻鴻訪 詩人陳滅談 "低沉的民歌—阿藍與馬若"

來賓:陳滅/詩人
香港詩人馬若和鄧阿藍同為七〇年代重要詩人,曾合著詩集《兩種習作在交流》,筆調幽靜,卻反映了社會底層的現實,寫出屬於工人、失業者和社會邊緣的民歌。兩人曾一同出現在許鞍華電影《詩》當中,回應詩的問題。馬若說:「寫山水未必跟山水有關,寫政治未必跟政治有關。我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可能跟那件事是無關的,只是我用山水來寄託自己的心。」而鄧阿藍也曾說過:「當世界上,仲有這麼多弱勢嘅群眾,點可以安心寫唯美嘅詩?」

節目邀約《兩種習作在交流》的編者及詩人陳滅,闡述阿藍和馬若的詩與歌,回顧香港重要的底層書寫,理解詩與現實的關聯。

鄧阿藍,早年曾參加端風文社活動而展開寫作。1973年獲第二屆青年文學獎新詩高級組獎項,詩作曾於《70年代雙週刊》、《秋螢詩雙月刊》、《中國學生周報》、《大拇指》、《詩風》、《素葉文學》、《新穗詩刊》、《香港文學》、《星島日報》等發表,並在《工人周報》、《年青人周報》、《星島日報》等撰寫專欄。曾任職工廠工人、巴士司機,1984至1988年間兼讀澳門東亞大學公開學院文史學系課程並獲頒文學士學位。1998年出版《一首低沉的民歌》詩集。

馬若,作品見於《十人詩選》、《兩種習作在交流》,亦寫散文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