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好好玩

知識好好玩

由鏡文學旗下聲音平台「鏡好聽」製播。 知識是什麼?知識是永無止盡的好奇心,是在假設與驗證間的來回探索,人們為何會傷心?大腦藏著甚麼秘密?說著不同話語為何代表相同的事?《知識好好玩》帶您與哲學、心理學、大腦、物理、性別、語言學等各領域專家,一起挖掘現象背後的原理,用最有趣的方式,把複雜困難的知識說給您聽。 《知識好好玩》已企劃推出以下節目 #動物好好玩 #戒不了的癮 #哲學好好玩 #性別好好玩 #大腦好好玩 #物理好好玩 #語言好好玩 #犯罪心理學大解析 #科學月台 。 跟著烏賊達人清大生科系焦傳金教授一起了解動物的感官有哪些「異於常人」之處?讓紀金慶教授以簡明生動的方式解析深奧的哲學經典,帶著大家跟著哲學家班雅明,思索與拆解現代性的核心概念,除此之外還有更多豐富精彩的知識等你來聽! 收聽更多「鏡好聽」精彩節目 | 官網:http://mirrorvoice.com.tw | App: 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1. 14 DE OUT.

    從亞馬遜雨林到舞台:巴西農民運動如何啟發藝術共創?ft.石雅如【李承宗|表演藝術心理話EP18】

    歐洲劇場大師米洛勞的新作《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即將在兩廳院上演。這部聚焦巴西亞馬遜雨林附近農民抗爭的作品,將遠在南美的「無土地農民運動」(MST)這場重要社會運動帶到台灣觀眾眼前。   MST是如何對抗資本主義的?他們從被視為「暴民」到獲得國際認可,背後有什麼故事?為什麼連跨國企業都對他們忌憚三分?MST堅持土地共有、生態農業和食物捐贈,他們的理念如何挑戰了現代農業的遊戲規則?對藝術工作者有什麼啟發?藝術家是否也能跨界合作,將藝術能量化為滋養社會的土壤?本集邀請到拉美文化專家石雅如教授,帶我們走進巴西,一起來深入了解這場改變世界的農民革命!   來賓介紹 石雅如:慈濟大學外文系教授,西班牙Salamanca大學伊比利美洲人類學博士,著有《拉丁美洲觀察:原住民族權利、新自由主義經濟、認同與轉型正義》等書。   本集重點: 03:44 50%土地掌握在1%的人手上!巴西土地問題的歷史根源 06:55 縝密的組織方式讓決策更有效率,MST是怎麼運作的? 14:35 以掃除文盲為主!MST怎麼辦教育? 16:53 是英雄還是暴民?被既得利益者醜化要面對的事 21:35 形象扭轉的契機:來自一場在亞馬遜雨林的悲慘屠殺 23:26 MST的全球化進程:從本地抗爭到國際影響力 36:21 向農民學習!MST給藝術創作的啟發   【本節目由國家兩廳院企劃製作、鏡好聽錄製播出】 錄音剪輯:劉寶苓  攝影:國家兩廳院提供   🎧現在就下載《鏡好聽》APP,有貼心收藏、追蹤、分享功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ㅤ|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ㅤ|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subscription ㅤ|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ㅤ|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ㅤ|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40min
  2. 「我沒有說我想變成女生」你不知道的,台灣跨性別者故事 ft.王孝勇【李佩雯|不只是女性主義 S03EP10】

    1 DE OUT.

    「我沒有說我想變成女生」你不知道的,台灣跨性別者故事 ft.王孝勇【李佩雯|不只是女性主義 S03EP10】

    **本集05:56處主持人口誤「所謂的LGBTQ的社群裡頭」,應改為「所謂的LGB的社群裡頭」   在 2024 年五月底,台灣出現首例跨性別男性免術換證高等法院判勝訴,跨性別的議題受到愈來愈多關注,但其實,台灣早在 1950 年代就陸續有跨性別者的討論,並且獲得了許多正面支持。 本集節目主持人是李佩雯,來賓為靜宜大學大眾傳播系的特聘教授王孝勇,他用「語藝學」的角度討論跨性別,也就是更著重於文本,包含第一人稱敘事,或新聞媒體的報導。   本集談論了 1950 年代台灣第一個接受性別重製手術的「謝尖順事件」,他為何會「被變性」成為國家大外宣的素材?而同時期的「人妖曾秋煌」又為何頻頻被媒體貼上各種負面標籤?此外,包含 1980 年代「珍」的故事,第一個出櫃的跨性別者,如何取得了大眾的同情?    我們一直認為跨性別是西方的概念,但從這些台灣在地的案例來看,就知道性別平等也是很在地的社會關懷。    本集重點:    01:39 台灣免術換證成功案例!其實同溫層不一定認同?  06:14 語藝學是什麼?新聞媒體如何報導跨性別?  10:26 被變性的「謝尖順事件」,如何成為國家宣傳工具?  21:29「人妖」曾秋煌:同個年代,為何不斷貼上負面標籤框架?  28:36 珍的故事:我是女生,有陰莖是我的缺陷  34:00 跨性別不是西方的概念,台灣早就走在很前面了  37:34 跟教授聊性別:對免術換證的看法?   【本集節目是由女學會與鏡好聽共同製作播出的《不只是女性主義》】   本集主持人:李佩雯 製作人:羅筱薔  錄音師:謝佩妤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subscription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43min
  3. 24 DE SET.

    超越人類視角的盲點:什麼是「分子女性主義」?ft.張君玫【劉文|不只是女性主義 S03EP09】

    近幾年學界與藝術圈紛紛討論「人類世」的概念,也就是人類作為世界多元萬物的一種,卻過度宰制這這片土地與星球,並且延伸出各種問題。這個概念影響了我們對於女性主義的想法,人們開始反思,如果不從人類的角度,還有什麼其他的視角可以重塑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本集節目主持人為劉文,來賓是東吳大學社會系的張君玫教授,她提出「分子女性主義」的概念,也就是人類的身體其實存在很多微生物,我們早就已經具有多重視角的疊加,因此,我們有沒有可能像一個分子一樣去思考、從不同感官去看見不同,以及最重要的,尊重彼此的界線?    那麼對她而言,共生跟批判共存,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想像呢?    本集重點:    01:34 我們之所以能知道一隻狗的觀點,是因為可以了解牠的身體  09:37 超越人類視角的盲點:什麼是「分子女性主義」?  13:24 結合跟自然科學的知識,對於女性主義是重要的  17:52「病毒世」如何翻轉人類既有對於身體的界線的想像?  27:28 共生跟批判共存,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想像?  30:08 跟教授聊性別:如何避免只談性騷擾,不談性高潮?   【本集節目是由女學會與鏡好聽共同製作播出的《不只是女性主義》】 每週三上線全新一集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本集主持人:劉文 製作人:羅筱薔  錄音師:謝佩妤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subscription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34min
  4. 爸爸請育嬰假好難?男子氣概的限制和他們的育兒困境 ft.王舒芸【李佩雯|不只是女性主義 S03EP08】

    17 DE SET.

    爸爸請育嬰假好難?男子氣概的限制和他們的育兒困境 ft.王舒芸【李佩雯|不只是女性主義 S03EP08】

    隨著社會勞動市場變化,愈來愈多女性加入職場,雙薪家庭的比例也跟著提高。然而,女性仍然負擔孩子主要照顧者的責任;那麼爸爸去哪兒了?他們又有哪一些沒有被看見的難題?    本集節目主持人是李佩雯,來賓為中正社會福利系的副教授王舒芸,她研究包含育嬰假、雙薪家庭親職、單親爸爸的困境等等,她提到,即使年輕世代男性已經更樂意參與育兒,但台灣整體文化的環境對父職仍然不太友善。    譬如,他們一方面被要求家務平等分工,但職場上仍維持陽剛競爭的風氣,讓他們進退兩難。本集也聊到,身為一個社會福利研究者,她理想中的家庭樣貌會是什麼?    本集重點:    04:33 選擇性育兒角色:爸爸是打卡制,媽媽是責任制  09:44 新手爸爸的困境與靜默育兒  15:58 不被支持的家庭主夫們:男子氣概的限制  18:47 爸爸要請育嬰假為什麼很困難?  27:23 單親爸爸:如果向人求助,就不符合男子氣概  29:51 身為社會福利研究者,你認為的理想家庭樣貌是?  35:51 跟教授聊性別:發現自己是父權結構下的受害者,如何調適?   【本集節目是由女學會與鏡好聽共同製作播出的《不只是女性主義》】 每週三上線全新一集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本集主持人:李佩雯 製作人:羅筱薔  錄音師:謝佩妤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subscription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39min
  5. 你以為的男英雄,其實是女戰士?女性主義改變考古學的事 ft.江芝華【方念萱|不只是女性主義S03EP07】

    10 DE SET.

    你以為的男英雄,其實是女戰士?女性主義改變考古學的事 ft.江芝華【方念萱|不只是女性主義S03EP07】

    「男狩獵,女採集」是我們似乎很熟悉的傳統性別分工,但當女性主義進入考古學後,卻改變了研究結果?    本集主持人是方念萱,來賓為台大人類學系副教授江芝華,她指出,考古學就是透過物質去討論過去的社會、人的樣態,然而,當考古學家帶著當代的濾鏡去看過去,就容易誤讀訊息。譬如,馬雅文明金字塔中的女性角色發現,或者在 2017 年的瑞典,透過 DNA 檢測原來古墓裡的是女戰士而非男戰士。    我們怎麼詮釋過去,這個詮釋,也會影響現在。透過女性主義進入考古學,我們會發現,人類社會,包含性別角色,都沒有所謂理所當然、自然而然的事。    本集重點:    01:37 女性主義進入考古學?別再用當代的眼光解釋過去  06:13 什麼是考古學?我們發明物,但物也控制著我們  12:19 馬雅文明金字塔中的女性角色發現  15:55 是維京女戰士!2017 年一個 DNA 研究,打破多年的性別假設  19:17 「男狩獵,女採集」以及「男性氣概」的重新詮釋 27:49 「在田野女人當男人用」考古田野現場的性別不友善  34:19 跟教授聊性別:如何定義性別?所謂「女性」是根據生理還是心理狀態?   【本集節目是由女學會與鏡好聽共同製作播出的《不只是女性主義》】 每週三上線全新一集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本集主持人:方念萱 製作人:羅筱薔  錄音師:謝佩妤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subscription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39min
  6. 「我是原住民,但我的母語是台語」在當代原民性的定義是什麼? ft.林果葶【劉文|不只是女性主義 S03EP06】

    3 DE SET.

    「我是原住民,但我的母語是台語」在當代原民性的定義是什麼? ft.林果葶【劉文|不只是女性主義 S03EP06】

    2024 年第 35 屆金曲獎由原住民歌手巴奈奪得「最佳台語專輯」、布農族女孩 Makav 真愛獲得「最佳新人獎」引起眾人討論,顯示這個世代對於所謂「原民性」的開放想像。    本集主持人為劉文,來賓是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系的助理教授林果葶,他長期研究當代原住民音樂流行創作,以及這些創作者在社群平台上如何展演自我、跟粉絲互動。他觀察到,他們一方面要透過一些方式讓大眾認可自己是原住民,一方面又得讓自己「不那麼原住民」以吸引更多人關注。    原民性是什麼?一定要有原住民的血統、經常回部落,會講祖語嗎?女性原民創作者會特別強調自己的性別嗎?他們又要如何去滿足傳統跟當代的原民文化呢?    本集重點:    01:52 怎麼看原住民歌手巴奈奪得今年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  06:39 原民性是什麼?一定要有原住民血統嗎?  10:15 要特別強調自己是「女性」原民創作者嗎?  17:57 「我們 Adju」:阿嘟文化成為一種原民性的展演  24:22 一個回部落寫出勇士舞歌舞的女性:戴曉君  29:39 跟教授聊性別:如何有效跟不同立場的人討論性別?   【本集節目是由女學會與鏡好聽共同製作播出的《不只是女性主義》】 每週三上線全新一集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本集主持人:劉文 製作人:羅筱薔  錄音師:謝佩妤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subscription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35min
  7. 一起搖擺,讓我們更緊密!節奏感如何影響你的大腦 ft.蔡振家【李承宗|表演藝術心理話EP17】

    30 DE AGO.

    一起搖擺,讓我們更緊密!節奏感如何影響你的大腦 ft.蔡振家【李承宗|表演藝術心理話EP17】

    為什麼聽到節奏鮮明的音樂,會讓我們忍不住想跟著擺動?為什麼同步的節奏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它又怎樣改善自閉症、閱讀障礙,甚至提升大腦功能?   本集邀請到音樂認知心理學專家、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的蔡振家教授,來談談節奏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節奏感對於人類在學習上、社交上的影響外,也會聊聊動物是如何感受節奏的。   來賓介紹  蔡振家:台大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德國柏林洪堡大學音樂學博士   本集重點: 03:02 越同步越團結,為什麼節奏感對團體關係有幫助? 08:04 節奏感其實是腦補的能力?節奏感跟語言的關係 12:10 大象節奏感超好!動物的節奏感 17:28 「低頻」就像打地基!低頻如何決定聲音的節奏 21:20 為什麼「點頭」比「拍手」更能跟上拍子? 26:08 節奏的文化意涵:以巴西音樂人Gilberto Gil為例 31:09 看譜能力≠音樂能力,重新認識樂譜在音樂學習中的角色 32:27 音樂訓練是全腦運動!它如何幫助特殊需求孩子突破學習障礙?   【本節目由國家兩廳院企劃製作、鏡好聽錄製播出】 錄音:謝佩妤 剪輯:劉寶苓  攝影:國家兩廳院提供   🎧現在就下載《鏡好聽》APP,有貼心收藏、追蹤、分享功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ㅤ|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ㅤ|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subscription ㅤ|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ㅤ|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ㅤ|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45min
  8. 找到那些被消失的名字們:什麼是女性主義音樂學?ft.潘莉敏【方念萱|不只是女性主義 S03EP05】

    27 DE AGO.

    找到那些被消失的名字們:什麼是女性主義音樂學?ft.潘莉敏【方念萱|不只是女性主義 S03EP05】

    若以學習人口來看,女性學音樂的比例似乎比較高,但是整個音樂史的紀錄卻還是以男性為主。當女性主義研究介入音樂這個領域後,會有什麼樣不同的發現?    本集節目主持人為方念萱,來賓是北藝大音樂學院的助理教授潘莉敏,她指出,一直以來歷史學都比較看重視覺檔案,但音樂作品也可以當作史料的其中一種,尤其是經常被忽略的女性音樂家們。    她在這些研究資料裡看到什麼精彩的故事?台灣眾多的軍中進行曲,其實都源自第一位女性作曲家賴孫德芳?長期被媒體稱為「女暴君」的女性指揮家郭美貞,其實有許多沒有被看見的樣子?    本集重點:    05:57 在音樂史上,這些重要的女性名字消失了  12:08 音樂家需要區分性別嗎?  15:12 女性主義音樂學是什麼?  21:34 台灣第一位女性作曲家賴孫德芳的研究故事  26:47 她不只是暴君台灣:女性指揮家郭美貞  36:50 跟教授聊性別:女性從事性工作是性解放還是強化被   【本集節目是由女學會與鏡好聽共同製作播出的《不只是女性主義》】 每週三上線全新一集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本集主持人:方念萱 製作人:羅筱薔  錄音師:謝佩妤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subscription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41min
4,4
de 5
34 avaliações

Sobre

由鏡文學旗下聲音平台「鏡好聽」製播。 知識是什麼?知識是永無止盡的好奇心,是在假設與驗證間的來回探索,人們為何會傷心?大腦藏著甚麼秘密?說著不同話語為何代表相同的事?《知識好好玩》帶您與哲學、心理學、大腦、物理、性別、語言學等各領域專家,一起挖掘現象背後的原理,用最有趣的方式,把複雜困難的知識說給您聽。 《知識好好玩》已企劃推出以下節目 #動物好好玩 #戒不了的癮 #哲學好好玩 #性別好好玩 #大腦好好玩 #物理好好玩 #語言好好玩 #犯罪心理學大解析 #科學月台 。 跟著烏賊達人清大生科系焦傳金教授一起了解動物的感官有哪些「異於常人」之處?讓紀金慶教授以簡明生動的方式解析深奧的哲學經典,帶著大家跟著哲學家班雅明,思索與拆解現代性的核心概念,除此之外還有更多豐富精彩的知識等你來聽! 收聽更多「鏡好聽」精彩節目 | 官網:http://mirrorvoice.com.tw | App: 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Para ouvir episódios explícitos, inicie sessão.

Fique por dentro deste podcast

Inicie sessão ou crie uma conta para seguir podcasts, salvar episódios e receber as atualizações mais recentes.

Selecionar um país ou região

África, Oriente Médio e Índia

Ásia‑Pacífico

Europa

América Latina e Caribe

Estados Unidos e Canad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