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来园杂记

侯雪千Phoenix
追来园杂记

大家好!歡迎來到《追來園雜記》。「追來園」是我的書房,我希望在這裡跟大家一起探索、思考這個複雜的世界。

Episodes

  1. FEB 14

    09.《左传》里的武侠世界:原来孔子也是武学世家

    前两天去看了徐克的新《射雕》,激励到我开始更努力地写自己的武侠小说。今天接着“武侠”这个话题,聊一聊最近在《左传》里面看到的一些具有武侠色彩的精彩片段。 00:17 新《射雕》观后感与武侠的未来 02:35 《左传》武功第一人:弑君豪勇南宫万 15:15  孔子也是武学世家:“有力如虎”叔梁纥 20:26  《左传》中最酷的一对侠客:张骼&辅躒 莊公十二年經傳: 《春秋》經文 秋八月甲午,宋萬弒其君捷及其大夫仇牧。十月,宋萬出奔陳。 《左傳》傳文 十二年秋,宋萬弒閔公於蒙澤。遇仇牧於門,批而殺之。遇大宰督於東宮之西,又殺之。立子遊。羣公子奔蕭。公子禦說奔亳。南宮牛、猛獲帥師圍亳。 冬十月,蕭叔大心及戴、武、宣、穆、莊之族以曹師伐之。殺南宮牛於師,殺子游於宋,立桓公。猛獲奔衛。南宮萬奔陳,以乘車輦其母,一日而至。 宋人請猛獲於衛,衛人慾勿與,石祁子曰:『不可。天下之惡一也,惡於宋而保於我,保之何補?得一夫而失一國,與惡而棄好,非謀也。』衛人歸之。亦請南宮萬於陳,以賂。陳人使婦人飲之酒,而以犀革裹之。比及宋手足皆見。宋人皆醢之。 襄公十年經傳: 《春秋》經文 夏.五月.甲午.遂滅偪陽.公至自會.楚公子貞.鄭公孫輒.帥師伐宋.晉師伐秦. 《左傳》傳文 晉荀偃.士匄.請伐偪陽而封宋向戌焉.荀罃曰.城小而固.勝之不武.弗勝為笑.固請.丙寅.圍之.弗克.孟氏之臣秦堇父.輦重如役.偪陽人啟門.諸侯之士門焉.縣門發.郰人紇抉之.以出門者.狄虒彌建大車之輪.而蒙之以甲.以為櫓.左執之.右拔戟.以成一隊.孟獻子曰.詩所謂有力如虎者也. 襄公二十四年經傳: 《春秋》經文 冬.楚子.蔡侯.陳侯.許男.伐鄭.公至自會.陳鍼宜咎出奔楚.叔孫豹如京師.大饑. 《左傳》傳文 冬.楚子伐鄭以救齊.門于東門.次于棘澤.諸侯還救鄭.晉侯使張骼.輔躒.致楚師.求御于鄭.鄭人卜宛射犬吉.子大叔戒之曰.大國之人.不可與也.對曰無有眾寡.其上一也.大叔曰.不然.部婁無松柏.二子在幄.坐射犬于外.既食而後食之.使御廣車而行.已皆乘乘車.將及楚師.而後從之乘.皆踞轉而鼓琴.近不告而馳之.皆取冑於櫜而冑.入壘皆下.搏人以投.收禽挾囚.弗待而出.皆超乘.抽弓而射.既免.復踞轉而鼓琴.曰.公孫同乘.兄弟也.故再不謀.對曰.曩者志入而已.今則怯也.皆笑曰.公孫之亟也. 夜梦,并引苏轼 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 计功当毕春秋馀,今乃粗及桓庄初。  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 我生纷纷婴百缘,气固多习独此偏。  弃书事君四十年,仕不顾留书绕缠。 自视汝与丘孰贤,《易》韦三绝丘犹然,如我当以犀革编。 视频/互动平台 哔哩哔哩:侯雪千Phoenix 微博@侯雪千Phoenix YouTube:PhoenixHou

    35 min
  2. 12/15/2024

    07. 读白居易《与元九书》:好的文学能否带来好的政治?

    跟大家一起来重温一下中国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封书信:白居易写给元稹的《与元九书》。信中不但探讨了白乐天的文学理论,还有与他的文学理论配套的政治思想,乃至他对自古至唐诗歌流变的看法,也聊了他自己的人生观和诗歌哲学。其中不少内容至今引人深思。 原文过长,就不放在这里了,但是播客中引用的诗句都可以在下面找到👇🏻 📖 时间轴|目录 00:43 中国古代的散文与书信 02:04 白居易是谁?他为什么火到外国? 04:04 《与元九书》的创作背景 06:15 书信的开头:对元稹各种自谦、各种客气。 10:24《诗经》为何是最高的文学?诗如何将万物联系在一起? 18:28 诗为什么能够带来好的政治?“采诗官”到底多重要! 24:02白居易眼中的中国诗歌史:一部“六义”逐渐衰败的历史 32:01白居易竟连李白、杜甫都看不上? 34:56被贬官员兼诗人的real talk 39:00白居易的人生观与诗歌的关系:讽喻以兼济,闲适以独善 43:40晚年白乐天在苏杭&洛阳的生活与诗风 48:12结尾,白居易的大唐史诗《七德舞》 《開龍門八節石灘詩二首》 鐵鑿金錘殷若雷,八灘九石劍棱摧。竹篙桂楫飛如箭, 百筏千艘魚貫來。振錫導師憑衆力,揮金退傅施家財。 他時相逐四方去,莫慮塵沙路不開。 七十三翁旦暮身,誓開險路作通津。夜舟過此無傾覆, 朝脛從今免苦辛。十里叱灘變河漢,八寒陰獄化陽春。 我身雖歿心長在,暗施慈悲與後人。 《遊城南十六首。遣興》 斷送一生惟有酒,尋思百計不如閒。 莫憂世事兼身事,須著人間比夢間。 《七德舞》 七德舞,七德歌,傳自武德至元和。 元和小臣白居易, 觀舞聽歌知樂意,樂終稽首陳其事: 太宗十八舉義兵,白旄黃鉞定兩京。 擒充戮竇四海清,二十有四功業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遺骸散帛收,饑人賣子分金贖。 魏徵夢見子夜泣,張謹哀聞辰日哭。 怨女三千放出宮,死囚四百來歸獄。 剪須燒藥賜功臣,李績嗚咽思殺身。 含血吮創撫戰士,思摩奮呼乞效死。 則知不獨善戰善乘時,以心感人人心歸。 爾來一百九十載,天下至今歌舞之。 歌七德,舞七德,聖人有作垂無極。 豈徒耀神武,豈徒誇聖文。 太宗意在陳王業,王業艱難示子孫。 视频/互动平台 哔哩哔哩:侯雪千Phoenix 微博@侯雪千Phoenix YouTube:PhoenixHou

    51 min
  3. 11/06/2024

    06. 韩餐中的《尚书》《论语》:儒家文化如何影响韩国饮食

    韩式生鱼片来自中国吗?竟然有韩餐来源于《尚书》? 上次聊了韩式中餐,这次继续来聊聊中国对半岛饮食文化的影响🍺🍜我们将从三个层面来展开: 一是朝鲜知识分子和料理人复刻出来的中国菜谱,然后这些菜肴在半岛逐渐发展。典型的例子是韩国泥鳅汤。 二是由于朝鲜时代对汉文化的深层内化,使得他们得以用本土化的方式将儒家文化的内核用菜肴体现出来,如“先浓汤”和“荡平菜” 三则是由于朝鲜王朝独尊儒术的政策,后期被附会上儒家概念并借此发展的,如韩式生鱼片和肉脍拌饭。 目录下面👇🏻还有图片哦! 📖 时间轴|目录 01:41 中国文化影响韩国饮食的三种形态:复刻、启发、附会 04:19 朝鲜半岛“鳅鱼汤”与中国名菜“貂蝉汤圆”“泥鳅钻豆腐”的渊源 10:23 韩国名菜“先农汤”与先农坛祭祀 & 先浓汤由来的诸假说 15:01 多彩的凉拌粉皮“荡平菜”与《尚书》的关系 18:46 回头思考中餐中的“外来人”:罗汉上素 21:33 韩式生鱼片与《论语》中孔子的“脍不厌细” 22:52中国古代的吃生鱼文化:华佗医陈登 | 王维《洛阳女儿行》和白居易《轻肥》 27:19 朝鲜使臣在北京吃生鱼被中国人笑话 29:24 各文化中吃生鱼的习俗:日本刺身、赫哲族塔拉哈、秘鲁人的Ceviche 33:23 各文化中吃生肉的习俗:法国牛肉塔塔、埃塞俄比亚Kifto、泰国Koi、日本马肉刺身等 鰍魚湯 vs 泥鳅钻豆腐 先农汤 荡平菜 韩式生鱼片(膾|鱠) 塔拉哈 Ceviche 肉脍拌饭 📚索引 “식탁 위의 한국사”(《饭桌上的韩国史》) by 주영하 (Ju Yongha) 東漢應劭《風俗通義》:祝阿(今山東齊河縣祝阿鎮)不食生魚。 《後漢書·卷八十二下·方術列傳下》:廣陵太守陳登,忽患匈中煩懣,面赤,不食。佗樁之,曰:“府君胃中有蟲,欲成內疽,腥物所為也。”即作湯二升,再服,須臾,吐出三升許蟲,頭赤而動,半身猶是生魚膾,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後三儙當發,遇良醫可救。”登至期疾動,時佗不在,遂死。” 李睟光《芝峰類說》十九篇:古人以膾炙爲美。故論語曰膾不厭細。孟子曰膾炙哉。今中朝人不食膾。雖乾肉必煮而食之。見我國人食膾。莫不恠笑。蓋食性以時而變矣。 張從正《儒門事親》:又如北方貴人,愛食乳酪、牛酥、羊生、魚膾、鹿脯、豬臘、海味甘肥之物 《儀禮-公食大夫禮》:炙南醢以西,牛胾、醢、牛鮨 陶厓《東國歲時記》 视频/互动平台 哔哩哔哩:侯雪千Phoenix 微博@侯雪千Phoenix YouTube:PhoenixHou

    38 min
  4. 10/13/2024

    05. 中世纪杀个英国贵族赔多少钱?从英国的“春秋战国”到《冰海战记》里的欧洲

    英国修道院和尚怎么剃头?为什么英国“大一百”longhundred是120? 今天我们回到丘吉尔的《英语民族史》(A Historyof the English Speaking Peoples),接着聊一聊盎格鲁萨克逊占领下的不列颠。我们会聊到新来的这些日耳曼蛮族是如何赶跑岛上的凯尔特先民的,还有罗马的修道院传统如何在这里和凯尔特的修道院传统碰撞,以及被赶跑的不列颠人在法国重新建立的“布列塔尼”。 我们还会聊到丹麦的维京人对英国的入侵和占领,并结合着丘吉尔对这段历史的讲述重温一下我最喜欢的动漫之一的《冰海战记》! 目录下面👇🏻还有图片哦! 📖 时间轴|目录 03:17 日耳曼人杀人赔抵命钱(weregild)的传统 vs 藏民的 “赔命价” &人命价格表 07:20 盎格鲁萨克逊人一先令(shilling)的价值:Kent一头牛或者别的地方一只羊 09:29 肯特国王Ethelbert和盎格鲁人皈依基督教 12:27 凯尔特的基督教传统vs罗马基督教传统(如何计算复活节 & 僧侣如何剃度等问题) 16:43 凯尔特不列颠人的流亡:威尔士、法国布列塔尼、和伊比利亚半岛 18:43 英国的“春秋战国”:七王国(Heptarchy)的形成 24:24 维京海盗大时代的开启:圣岛Lindisfarne遭受劫掠 28:25 维京海盗团伙的经营模式 31:04 丹麦占领区(danelaw)的形成& 英语中的十二进制和二十进制 36:28 结尾 罗马僧侣与凯尔特僧侣的剃度差异 七亡国Heptarchy时代的盎格鲁萨克逊诸王国 九世纪末的盎格鲁萨克逊英国与丹麦英国 视频/互动平台 哔哩哔哩:侯雪千Phoenix 微博@侯雪千Phoenix YouTube:PhoenixHou

    39 min
  5. 04. 从“唐面”到韩国炸酱面:中餐在朝鲜半岛的百年变迁

    09/30/2024

    04. 从“唐面”到韩国炸酱面:中餐在朝鲜半岛的百年变迁

    韩式炸酱面是韩国人偷去的吗?粉条为什么叫“唐面”? 聊了两期英国历史,今天聊一点轻松地饮食🍺🍜相关的话题。从中日韩从清末到现在,从地缘政治的视角来看中国料理\中餐是如何不断演变,中餐又是如何在朝鲜半岛,尤其是韩国实现了本土化。福建菜和华北地区的炸酱面又是如何因为日本殖民被统一在了韩式中餐的菜单上! 目录下面👇🏻还有图片哦! 📖 时间轴|目录 01:16 介绍本集书目《식탁 위의 한국사》 (《饭桌上的韩国史》) 和它带来的书虫的麻烦:追来园差点变成“蠹园”或者“脉望楼” 03:00 内容梗概:中国对韩国饮食的影响。儒家文化与朝鲜\韩民族的身份认同。 05:53 当代在朝韩的华人移民及历史背景:壬午军乱、甲午战争、清国在朝租借 08:37 最早的在韩华北移民的生存状态及其饮食:饺子&煎饼 11:00 葛亮到底用什么祭河神?中、日、韩的“饺子”和“馒头”:区别与共同点。水饺 vs 包子 vs 扁食 vs 煎饺 16:39 甲午战争战败,清军撤出朝鲜半岛,半岛沦为殖民地后的在韩华人&中餐在首尔(汉阳)的分布:南山、龙山、景福宫。 20:30日本殖民下的朝鲜\韩国:中餐厅都卖些啥?糖醋肉、两张皮、白干儿 24:33 中国粉条(唐面)在韩国:明清交际、杂菜与华夷之辩 29:01 中华料理的绝对王者:炸酱面的诞生。在韩国华人的悲惨命运 &中华料理的成功 1909年日本殖民前夕汉阳(首尔)的中日韩餐厅分布 韩式九州强棒面(ちゃんぽん)可能来自福建地区卤面 📚本期书目 “식탁 위의 한국사”(饭桌上的韩国史) by 주영하 (Ju Yongha) 视频/互动平台 哔哩哔哩:侯雪千Phoenix 微博@侯雪千Phoenix YouTube:PhoenixHou

    46 min
  6. 09/17/2024

    03. 谁才是真正的不列颠人?从罗马行省到萨克逊入侵 | 亚瑟王与布狄卡

    大家好!欢迎来到《追来园杂记》! 从英国回上海两周了,还一直在啃丘吉尔这本《英语民族史》。这次有幸在伦敦亲眼见到了很多在书中提及的历史遗迹,比如罗马城墙和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萨克逊战士的Sutton Hoo头盔。我们今天就继续跟着丘吉尔的《英语民族史》,聊一下罗马治下的不列颠,女王布狄卡领导的反抗,以及罗马人走后英国是如何“盎格鲁萨克逊化”的。 目录下面👇🏻还有图片哦! 📖 目录 01:16 不列颠人在布狄卡的带领下反抗罗马统治 04:52 布狄卡和不列颠人对罗马人的屠杀:人性与正义 08:19 英国历史中对布狄卡形象的再塑造:从维多利亚到当代女性角色 13:48 伦敦崛起成为不列颠的中心 17:48 伦敦市区内的罗马遗迹: 城墙与斗兽场 21:42 英国地名中的罗马元素:Chester, Lancaster, Bath 24:05 不列颠的罗马化:被文明所侵蚀 30:15 罗马帝国的衰落 & 不列颠被抛弃 40:40 引狼入室: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入侵 42:19 从英国地名看早期萨克逊据点: Reading, Hastings, East Ham 47:08 盎格鲁人(Anglos) & 萨克逊人(Saxons) & 朱特人(Jutes), 德国萨克逊地区与丹麦日德兰半岛 49:18 从Guildas到Nennius: 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传说,亚瑟王到底是否确有其人? 52:44 从亚瑟王和布狄卡所见身份认同与土地的关系 55:44 结尾:封建历史 or 韩国饮食? 伦敦塔对面的罗马城墙。红色砖构成的线条清晰可见。 市政厅(Guild Hall)下方的古罗马竞技场 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Sutton Hoo遗迹中萨克逊人的头盔。 伦敦East Ham街上泰米尔人的印度教寺庙入口,为南印度达罗毗荼人的瞿布羅(Gopuram)式建筑。 📚推荐书目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by Edward Gibbon “Agricola" by Tacitus “Germania" by Tacitus 视频/互动平台 哔哩哔哩:侯雪千Phoenix 微博@侯雪千Phoenix YouTube:Phoenix Hou

    58 min
  7. 08/15/2024

    02. 初读丘吉尔《英语民族史》:从欧洲的蛮夷到宪政的开端

    大家好!欢迎来到《追来园杂记》! 其实这个播客发出来的时候我已经在伦敦了。鉴于这是我第一次来英国,而且对英国也不是很了解,我决定在出发之前先读一下丘吉尔的《英语民族史》,一本我从很多年前开始就一直想读的书。奈何最近搬家,加上俗务倥偬,我这套书只读了不到四分之一。 虽然在到达前通晓英国历史的愿望成了泡影,但是终究还是有一些收获和感悟,至少对早期不列颠的社会、罗马对不列颠征服的过程、罗马帝国的龟缩和撒克逊人的入侵等有了粗浅的了解。但更重要的是我在脑海里浮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另外也难免本能地把早期不列颠历史与中国历史相比附,也有一些有趣的感悟。 接下来在英国的时间里我也会边走边读,希望能对英国可以有更深层的认识。 📖 目录 02:44 《英语民族史》与丘吉尔的多重身份:政客、文学家、还是艺术家? 04:08 在丘吉尔身上看到中国古代的封建贵族 06:09 丘吉尔的混血身份 & 战后的英语世界 08:33 为什么是“English-speaking peoples”而不是“English people”或者“English-speaking people” 12:29 丘吉尔的“英国特殊论”:宪政发生在不列颠是必然还是偶然? 14:17 论王权与教权的关系 16:28 罗马龟缩撤走之后,从诸侯割据到诺曼征服。 19:43 Parliament国会的来源 21:33 罗马人眼中的蛮夷:铁器时代不列颠人的丧葬、饮食与样貌 26:14 罗马对不列颠的征服 28:07 不列颠人的游击,堪比欧洲匈奴 📚推荐书目 "Savrola" by Winston Churchill  "The Dream" by Winston Churchill 视频/互动平台 哔哩哔哩:侯雪千Phoenix 微博@侯雪千Phoenix YouTube:Phoenix Hou

    32 min
  8. 07/31/2024

    01. 我的书房“追来园” | 为什么重拾文言文?| 把汉语当成外语来看待

    大家好!欢迎来到《追来园杂记》的第一期播客节目!这一期其实更像一个简单的破冰,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追来园”。追来园其实是我的书房,取自《论语》微子篇中的“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希望能用这句话来激励我自己。 第一期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文言文的学习,其中想要跟大家分享两本书。一本是张中行 先生的《文言津逮》,这本书介绍了文言文的一些基本特性,已经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已经解决方法。对于想要了解或者开始学习文言文的朋友,此书是一个不错的科普小品。 另一部就是王力的《汉语语法史》。这本书系统性的列述了汉语各个语法点的历史流变,从句法到虚词、从周朝到近代,是足以让任何语言爱好者深陷其中的一本著作。 另外我也是第一次尝试播客这个媒体形式,才能有限,绠短汲深,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更多启发。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留言,与我分享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 目录 00:26 追来园杂记的来历、播客介绍 05:40 究竟什么是文言文?古文的形成及定义。 07:49 书面语和口语分化不只是中文独有的现象 10:29 为什么学习文言文? 13:41 张中行 《文言津逮》、作者介绍、时代背景 15:49 古今“文义之间”:“名物度数”、丁忧、夺情 17:54 ”典故探源“(用典、隶事):人名、地名、书名中的典故 20:00 典故已经融入语言,成为俗语、成语、词汇 22:30 学习文言文应从哪些书着手? 25:36 王力《汉语语法史》 31:39 我的文言文阅读历程 📚推荐书目 张中行 《文言津逮》 王力 《古代汉语》 王力 《汉语语法史》 📺 视频/互动平台 哔哩哔哩:侯雪千Phoenix 微博 & 小红书 @侯雪千Phoenix YouTube:Phoenix Hou

    35 min

Ratings & Reviews

5
out of 5
3 Ratings

About

大家好!歡迎來到《追來園雜記》。「追來園」是我的書房,我希望在這裡跟大家一起探索、思考這個複雜的世界。

You Might Also Like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