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哥講經丨廣東話哲學、書籍分享

讀物農莊 Anybooks Farm
牛哥講經丨廣東話哲學、書籍分享
牛哥講經會員專屬內容

立即收聽《牛哥解經》、《西哲幼稚園》、《生活雜談》!(支持牛某製作不同內容)

٣ أيام مجانًا، ثم ‏٩٫٩٩ ‏$/شهر

牛哥講經,用廣東話詮釋經典畀你聽。 🐂🐂🐂🐂🐂 夜晚瞓唔著就睇書,睇書就記錄下所思所想。主要睇哲學、政治、歷史。 香港人,就用香港話講經。每星期開講。 Instagram: @cowgortalk YouTube:讀物農莊 Anybooks Farm Patreon: patreon.com/cowgortalk 文字版:cowgortalk.wordpress.com 如果對會員podcast (牛哥解經、西哲幼稚園、生活雜談)有興趣,記得成為Patreon會員;或者參加到Spotify 嘅Paid Subscriber: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cowgortalk/subscribe 可以去https://open.spotify.com/show/6arTIDfqLrebjBvibr811k?si=c52990eb056a4dbe 睇睇會員podcast嘅主題! 期待你嘅加入!

  1. 《哲學與宗教全史》共讀(1):何謂哲學、何謂宗教?思考仲有咩現代意義?日本大學校長解釋時間、馴化同宗教嘅關係丨得閒讀書會(14)丨〈序言〉〈第一章,宗教誕生之前〉

    قبل ٥ ساعات

    《哲學與宗教全史》共讀(1):何謂哲學、何謂宗教?思考仲有咩現代意義?日本大學校長解釋時間、馴化同宗教嘅關係丨得閒讀書會(14)丨〈序言〉〈第一章,宗教誕生之前〉

    有一個男人坐咗喺一塊岩石之上,右手手踭支撐喺左邊大髀,微微低着頭,右手手背抵住下巴。呢一個係羅丹好出名嘅雕刻作品《沉思者》。呢一個人到底喺度諗緊啲乜嘢呢?據講,羅單本人係將呢一座雕像命名為《詩人》,但係喺佢死咗之後,呢個作品就被稱為沉思者,因為重新鑄造呢一座雕像嘅工匠盧第耶認為一個雕像正喺度沉思。思考,係人類一個重要嘅特徵。法國哲學家巴斯卡就講過:「人類是會思考的蘆葦。」相比起好多動物,人類並唔高大,亦都冇尖牙利爪,唔擅長爬樹,跑得又唔快,更加唔可以喺水入邊生活。即使係咁樣,人類仍然能夠成為地球上面嘅霸主,正正係因為人懂得思考。思考,以致人類征服自然、創造文明、產生文化。但係,幸福同埋唔幸福亦都接踵而來——因為人可以思考真理,亦都可以思考虛無。無論人身處係邊一個時代,佢都總會思考。當中,有少數具有卓越思考能力嘅人,創造世界、人生、死後世界等等嘅抽象概念,並以此作為人生意義寄托。《哲學與宗教全史》嘅作者出口治明表示:「大致上來說,我認為這就是哲學與宗教逐漸形成的過程。」依家,我哋就從作者嘅人生經歷開始,睇下佢點睇哲學同宗教對佢個人嘅影響。本集章節:00:00 開講序言07:57 哲學與商場(現實) 21:35 何謂哲學、何謂宗教?用字典回答 46:16 現代回答 50:58 哲學、宗教仲有咩用? 第一章,宗教誕生之前 01:04:40 思考時間 01:34:49 馴化與宗教逢星期三夜晚九點直播(如有字幕,字幕由ai生成,我無時間檢查,如有需要,自行取用)閱讀材料:《哲學與宗教全史》🐮 Follow IG:https://www.instagram.com/cowgortalk🐂 加入讀物農莊,一齊閱讀,一齊討論!https://www.patreon.com/cowgortalk【文稿可於Patreon免費閱讀】成為頻道會員並獲得福利: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i3xQE-WhlKsu9l1cqzEQw/join【聽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show/0yFR7YK...🎧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3Cknf1m🎧 KKBOX:https://bit.ly/3RneS9t

    ٢ س ٤١ د
  2. 牛哥解經(26):細讀心經(2)——心經之融相即性觀,解「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句丨印順法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

    قبل ٤ أيام - المشتركون فقط

    牛哥解經(26):細讀心經(2)——心經之融相即性觀,解「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句丨印順法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

    今次,我哋要睇「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句(我哋簡稱為不異即是句),印順稱之為「融相即性觀──加行」。 而下一句,「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滅。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句(我哋簡稱為六不無色句),印順就稱之為「泯相證性觀──正證」。 福嚴佛學院講師釋長慈喺講解印順呢部心經講記時表示,《心經》裡面最核心嘅部分,就係「融相即性觀——加行」與「泯相證性觀——正證」。而所謂「融相即性觀」,釋長慈解釋到:「「融」可以理解為銷融,就是銷融性跟相的相離隔別而明性相之相即,也就是性相相即觀。」(「2014年印順導師思想巡迴講座暨座談會」講稿) 而「融相即性觀——加行」當中嘅「加行」,就係加行觀,依我理解就大概係工夫。釋長慈表示:「所說的加行觀就是觀察一切法的緣起,依緣起而觀空,然後觀空不壞緣起。」佛法嘅工夫就係觀法嘅緣起,依緣起觀空,但又唔係要以空嚟cancel法或者緣起。而「不異即是」句係「六不無色」句嘅前方便,亦即係要由「不異即是」句,慢慢引進到「六不無色」句。 今次,我哋就睇睇「不異即是」句點樣呈現「融相即性觀」。但你記住唔好只聽呢集,因為「不異即是」句同「六不無色」句,關係非常緊密。 舍利子:點解《心經》要問舍利子?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不異嘅意思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是,其實有回應其他宗派嘅意味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明白以上道理,就明白呢句意思 小結:講講點解「不異即是」句係前方便

    ٤٨ من الدقائق
  3. 社會心理學家:「社群媒體對女孩的傷害大於男孩」,女性更容易沉迷社交平台!?原因在於天生嘅性別傾向丨有文有路(13)丨《失控的焦慮世代》

    قبل ٥ أيام

    社會心理學家:「社群媒體對女孩的傷害大於男孩」,女性更容易沉迷社交平台!?原因在於天生嘅性別傾向丨有文有路(13)丨《失控的焦慮世代》

    上兩集,我哋提到社交平台令整體青少年更易陷入「內化型障礙」(internalizing disorders),亦即係焦慮、抑鬱,以及社交平台滿足唔到一個理想童年所需要嘅親身遊玩。其實,從更小嘅角度講,社交平台對兩性嘅影響各有不同,而社會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Jonathan Haidt)喺《失控的焦慮世代》指出:「社群媒體對女孩的傷害大於男孩。」原因在於,雖然男女心理上喺好多方面上非常相似,但係有一啲事實上嘅性別差異「是跨文化與跨時代的普遍現象。」——人類內心普遍存在住兩套動機或目標,分別係自主性(agency)同共融性(communion),而研究發現,男性傾向專注喺自主性,而女性傾向專注喺共融性,呢個傾向嘅不同,導致社交平台對兩性嘅影響有所唔同。今集,係有文有路嘅第13集,有文有路,文化方見道,我哋會藉由了解共融性,理解社交平台對女性嘅損害。依家,我哋先由社交平台危害女性嘅數據開始入手。本集章節:00:00 開講01:44 社交媒體危害女性之證據07:50 自主與共融11:44 第一個負面影響🐮 Follow IG:https://www.instagram.com/cowgortalk🐂 加入讀物農莊,一齊閱讀,一齊討論!https://www.patreon.com/cowgortalk【文稿可於Patreon免費閱讀】成為頻道會員並獲得福利: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i3xQE-WhlKsu9l1cqzEQw/join【聽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show/0yFR7YK...🎧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3Cknf1m🎧 KKBOX:https://bit.ly/3RneS9t

    ٢٤ من الدقائق
  4. 《連結》共讀(1):《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最新作:AI係人類至今最危險嘅發明!?——「如果智人真係咁有智慧,點解咁鍾意走上自我毀滅嘅道路?」丨得閒讀書會(13)丨〈開場白〉

    ١ يوليو

    《連結》共讀(1):《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最新作:AI係人類至今最危險嘅發明!?——「如果智人真係咁有智慧,點解咁鍾意走上自我毀滅嘅道路?」丨得閒讀書會(13)丨〈開場白〉

    原片:https://youtube.com/live/R7-wvhTSIxA 人類將自己呢個物種命名為智人(Homo sapiens),亦即係有智慧嘅人類。呢一個命名蘊含住濃厚嘅理性主義嘅樂觀,當我哋回望過去十萬年,我哋會發現智人的確發明、發現、征服過嘅事物,係罄(音:hing3)竹難書,此等智慧,非常偉大,但智力唔單單具有創造力,仲有破壞力。 而人類破壞力之大,唔單單係可以消滅一個地方嘅人,甚至係消滅所有人類、地球上嘅一切生靈。當人類經過一二戰嘅洗禮、冷戰出現,令各國儲備足以完完整整咁樣毁滅地球嘅末日武器,當冷戰稍稍降溫,人類又面臨岌岌可危嘅生態崩潰邊緣,但人並無直面問題,十個煲九個蓋,於是仲去整多個煲,反而創造出一個可能會反過嚟奴役人或者消滅人嘅新技術——人工智能(AI)。 哈拉瑞嘅問題係:「要是我們智人真的那麼聰明、有智慧,為什麼這麼愛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 哈拉瑞邀請我哋從更加深入層次去思索呢個問題。人類累積咗大批嘅資訊,內容從DNA嘅分子到遙遠嘅星系都無所不包,但係我哋似乎仲未有辦法去回答生命當中最大嘅問題 我哋究竟係邊個?我哋應該要追求啲乜嘢?乜嘢先係美好嘅生活?我哋應該點樣過上美好嘅生活呢? 當我哋冷靜落嚟去思考嘅時候,我哋會發現自己雖然掌握好大量嘅資訊,但係依然好似遠古嘅祖先一樣,容易受到幻想同埋錯覺嘅迷惑,群眾嘅理性係可能會消失,最近嘅例子就係納粹主義同史大林主義。 因而,我哋可以問嘅問題係「為什麼人類那麼會積攢資訊與能力,但在智慧的累積上,卻又如此差強人意?」 00:00 開講 10:30 兩個寓言 20:25 網絡與力量 32:21 「天真的資訊觀」 40:30 「天真的資訊觀」之流行 45:33 「天真的資訊觀」之願景 53:40 鐵幕之落,矽幕升起 1:20:18 民粹主義與資訊

    ١ س ٥٦ د
  5. 【faker書單】睡眠的秘密6:睡眠革命——「從樹梢到地面的睡眠革命,是讓智人能夠攀升到演化金字塔頂端的關鍵催化劑。」丨生活雜談EP31丨《為什麼要睡覺》

    ٢٨ يونيو - المشتركون فقط

    【faker書單】睡眠的秘密6:睡眠革命——「從樹梢到地面的睡眠革命,是讓智人能夠攀升到演化金字塔頂端的關鍵催化劑。」丨生活雜談EP31丨《為什麼要睡覺》

    上集嘅《睡眠的秘密》系列,我哋提到, 睡眠係整個動物界普遍共有嘅特徵, 只係唔同動物之間對瞓覺都好唔同, 包括佢哋嘅睡眠時間長度、 睡眠形式( 半腦定係全腦瞓覺?)、 睡眠模式( 一段式、 二段式、 多段式) 咁人類嘅睡眠有無咩係獨特之處呢?  答案係有嘅, 相比起舊世界同新世界嘅馬騮、 以及唔同嘅大猿( 黑猩猩、 紅毛猩猩、 大猩猩), 人類睡眠嘅特徵在於:  人瞓覺嘅總時數比起其他嘅靈長類明顯短得多。 因為其他靈長類多數要瞓夠10到15個鐘, 而人類只需要瞓八個鐘。  喺人類嘅睡眠時間當中, 有20到25%嘅快速動眼睡眠, 亦即係發夢嘅階段。 但係其他靈長類平均只有9%。  所以我哋可以話, 人類擁有 較短嘅睡眠時間, 但係較長嘅發夢時間。 人類算係好唔懶嘅靈長類 作者認為,了解到人類同其他靈長類睡眠差異, 亦都可以幫助我哋了解從猿猴到人、 從樹上到地上嘅演化。作者表示:「我提出一個理論:從樹梢到地面的睡眠革命,是讓智人能夠攀升到演化金字塔頂端的關鍵催化劑。」 今集有以下部分: 從樹瞓到落地 社會文化複雜程度 有智慧嘅認知能力(創造力) 良性循環

    ٢٥ من الدقائق
  6. 人類生而玩樂?Z世代童年大崩潰,就係因為玩樂不足,淪為免費「童工」——碌IG同捉伊人對童年成長有好大分別!丨有文有路(12)丨《失控的焦慮世代》

    ٢٨ يونيو

    人類生而玩樂?Z世代童年大崩潰,就係因為玩樂不足,淪為免費「童工」——碌IG同捉伊人對童年成長有好大分別!丨有文有路(12)丨《失控的焦慮世代》

    上集,我哋提到《失控的焦慮世代》嘅作者,社會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Jonathan Haidt)藉由研究數據得出Z世代嘅童年經歷2010-2015年間嘅「大重塑」期(智能電話同社交媒體大流行)之後,青年患上內化型障礙(焦慮同抑鬱)嘅比例大增。智能電話、社交媒體大流行同內化型障礙嘅關係到底係咩呢?好直覺嘅回答,就係令青年沉迷 虛擬世界,唔鍾意同人講嘢。但係,社會心理學家得出一個更深刻嘅回答:虛擬世界嘅生活,違反人類童年嘅建立歷程——打機/玩社交平台違反童年需求,但係玩遊戲(例如捉伊人)就合乎童年需求。今集,係有文有路嘅第12集,有文有路,文化方見道。我哋一齊嚟了解下理想童年同現實之間嘅距離。我哋先嚟了解人類童年嘅特點所在先。本集章節:00:00 開講01:37 童年與遊戲 05:29 人生而玩樂 16:31 互動與集體24:25 總結🐮 Follow IG:https://www.instagram.com/cowgortalk🐂 加入讀物農莊,一齊閱讀,一齊討論!https://www.patreon.com/cowgortalk【文稿可於Patreon免費閱讀】成為頻道會員並獲得福利: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i3xQE-WhlKsu9l1cqzEQw/join【聽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show/0yFR7YK...🎧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3Cknf1m🎧 KKBOX:https://bit.ly/3RneS9t

    ٣٠ من الدقائق
  7. 生活雜談EP30(讀書組版)丨《最高學以致用》共讀(2)丨精神科醫生推介,以科學為根基嘅表達術,教你無痛提升表達能力(1):點樣表現出你嘅價值?

    ٢٤ يونيو - المشتركون فقط

    生活雜談EP30(讀書組版)丨《最高學以致用》共讀(2)丨精神科醫生推介,以科學為根基嘅表達術,教你無痛提升表達能力(1):點樣表現出你嘅價值?

    上集,我哋提到《最高學以致用法》呢一本書,依據精神科醫生樺澤紫苑嘅觀點,緊扣住「以科學為本的自我成長輸出法」嘅主題。 核心理念在於:自我成長嘅關鍵並唔係單純嘅關知識輸入,而係透過「輸出」將知識轉化為長期記憶,進而引發真實世界嘅變化。為此,作者從大腦運作機制、具體輸出方法,以及科學化表達技巧等等面向,提供全面的洞察。 而上集提到: 輸出為成長之本 輸出嘅科學基礎與效益 以科學為根基嘅表達術 基本上,我哋可以話要善用自己嘅大腦,就唔能夠淨係得輸入,而係要有意識地將輸入嘅知識轉化為口語或書面表達,輔以定期嘅反饋,咁先可以有效固化記憶、實質地改變現實生活,帶嚟個人成長、效率和幸福感。 上次嘅內容就主要從日常談話、提問,講到更正式嘅寫作同簡報,嘗試以每一個輸出行為作為一次自我提升嘅機會,實踐「輸入3:輸出7」嘅黃金比例。 今次,我哋都會繼續「以科學為根基嘅表達術」,睇下作者點同我哋講有效溝通同人際關係建立嘅關鍵概念或實用技巧。同樣以心理學同腦科學嘅知識,為請求、拒絕、簡報、討論、請教、建立關係、讚美、斥責、道歉、說明、坦承、自我介紹、銷售以及感謝,提供具體建議。 三之十,提問2,適當提問,加深討論深度 三之十一,請託,give and give 三之十二,拒絕1,留低有用時間 三之十三,拒絕2,定出「優先順序」 三之十四,簡報(present),化緊張為動力! 三之十五,討論,事前準備同些少勇氣 三之十六,請教,放心請教 三之十七,建立關係 三之十八,讚美1,讚美使人成長 三之十九,讚美2,莫使人得意忘形嘅讚美法 三之二十,斥責1 三之二十一,斥責2 三之二十二,道歉 三之二十三,說明1,情節記憶 三之二十四,說明2,自信與根據 三之二十五,坦白,更緊密關係 三之二十六,自我介紹,預備30秒版同60秒版 三之二十七,sell嘢,要展現價值 三之二十八,賣嘢2,價值>價格=賣得出 三之二十九,感謝,神奇咒語 本集章節: 00:00 開講 🐮 Follow IG:https://www.instagram.com/cowgortalk 🐂 加入讀物農莊,一齊閱讀,一齊討論! https://www.patreon.com/cowgortalk 【文稿可於Patreon免費閱讀】 成為頻道會員並獲得福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i3xQE-WhlKsu9l1cqzEQw/join 【聽Podcast】 🎧 Apple Podcast: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 🎧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show/0yFR7YK... 🎧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3Cknf1m 🎧 KKBOX:https://bit.ly/3RneS9t

    ١ س ٥٩ د
  8. 《槍炮、病菌與鋼鐵》共讀(5):農業挖起之路:休閒狩獵點解會被辛苦務農所取代?澄清農業誤解;狩獵採集比起古代農業仲有優勢?丨得閒讀書會(12)丨〈第六章 下田好,還是打獵好?

    ٢٤ يونيو

    《槍炮、病菌與鋼鐵》共讀(5):農業挖起之路:休閒狩獵點解會被辛苦務農所取代?澄清農業誤解;狩獵採集比起古代農業仲有優勢?丨得閒讀書會(12)丨〈第六章 下田好,還是打獵好?

    原片:https://www.youtube.com/live/LOua2lihdUk?si=xg1d_CNL4h4tLk6y 上集我哋講到農業優勢同起源地。但事實上,農業喺一開始嘅時候,並無之前所提到嘅優勢,之前所提到嘅優勢,更似係農業成熟之後嘅結果。今集,我哋要跟住作者去問。本來呢個地球上嘅所有人都過住狩獵採集嘅生活, 但係點解有人擅自改變, 變成生產糧食? 相信咁樣做嘅人有佢嘅原因, 咁我哋就可以問: 喺新月沃土嘅居民組喺公元前8500百年就開始耕作, 但係氣候、 結構同樣屬於地中海嘅西南歐, 要去到三千年之後先有農民耕作, 點解佢哋時間差咁遠呢?本集章節:開講 00:00 第六章 下田好,還是打獵好? 農狩共存 08:10澄清農業誤解 11:22農業取代狩獵 27:57逢星期三夜晚九點直播(如有字幕,字幕由ai生成,我無時間檢查,如有需要,自行取用)閱讀材料:《槍炮、病菌與鋼鐵》🐮 Follow IG:https://www.instagram.com/cowgortalk🐂 加入讀物農莊,一齊閱讀,一齊討論!https://www.patreon.com/cowgortalk【文稿可於Patreon免費閱讀】【聽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show/0yFR7YK...🎧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3Cknf1m🎧 KKBOX:https://bit.ly/3RneS9t

    ١ س ٣١ د

التقييمات والمراجعات

٥
من ٥
‫٨ من التقييمات‬

حول

牛哥講經,用廣東話詮釋經典畀你聽。 🐂🐂🐂🐂🐂 夜晚瞓唔著就睇書,睇書就記錄下所思所想。主要睇哲學、政治、歷史。 香港人,就用香港話講經。每星期開講。 Instagram: @cowgortalk YouTube:讀物農莊 Anybooks Farm Patreon: patreon.com/cowgortalk 文字版:cowgortalk.wordpress.com 如果對會員podcast (牛哥解經、西哲幼稚園、生活雜談)有興趣,記得成為Patreon會員;或者參加到Spotify 嘅Paid Subscriber: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cowgortalk/subscribe 可以去https://open.spotify.com/show/6arTIDfqLrebjBvibr811k?si=c52990eb056a4dbe 睇睇會員podcast嘅主題! 期待你嘅加入!

قد يعجبك أيضًا

للاستماع إلى حلقات ذات محتوى فاضح، قم بتسجيل الدخول.

اطلع على آخر مستجدات هذا البرنامج

قم بتسجيل الدخول أو التسجيل لمتابعة البرامج وحفظ الحلقات والحصول على آخر التحديثات.

تحديد بلد أو منطقة

أفريقيا والشرق الأوسط، والهند

آسيا والمحيط الهادئ

أوروبا

أمريكا اللاتينية والكاريبي

الولايات المتحدة وكند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