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第三届“亦雅・中国现代水印版画作品展”在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开展。
展览展出来自全国22个省份69个市区的82件作品,其中包含10件获奖作品。
水印版画是中国版画艺术体系中极具文化辨识度的重要门类。在数字图像主导视觉生产、快餐式审美盛行的当下,水印版画坚守“纤维吸饱水、时间留晕痕”的创作方式,这种对材料特性的尊重、对创作过程的敬畏显得尤为珍贵。
此次展览不仅是对前两届“亦雅”品牌学术脉络的延续,更以多元创作实践,呈现水印版画这一古老技艺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鲜活生命力。
从创作语言来看,参展作品呈现出两类风格:一类作品聚焦水印版画的“技艺本体”,以精细的刻工、层次丰富的晕染,强化其“形式美”与“视觉张力”,展现这一技艺在细节表达上的独特优势;另一类作品则突破“技艺展示”的局限,将个人情感、文化思考融入创作,通过符号化、叙事性的表达,赋予水印版画“思想深度”与“文化隐喻”,实现从“技艺载体”到“观念媒介”的跨越。
水印木刻自诞生之初,便以“纸水相融、刀韵共生”的独特语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视觉载体。
它发轫于民间实用美术,后在文人书斋中完成审美升华,雕版的“刻”与水墨的“晕”形成辩证统一,既记录山河岁时的自然之美,也承载人间悲欢的情感温度,堪称一部“以版为媒”的流动文化史。
本次展览入选作品具有广泛的地域分布,深度融入地域文化基因。北方创作者的作品常带雄浑厚重之气,南方创作者则偏爱清雅灵动之韵。
不同地域的民俗符号、自然景观、文化记忆通过水印语言得以呈现,构建起“地域文化与水印艺术”的关联研究样本。
据悉,展览期间还将同步举办小型学术研讨活动,进一步推动水印版画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展览持续至10月17日。
文|记者 李娇娇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