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财经有深度

雪球·财经有深度

精选6300万投资者的在线交流社区-雪球站内的优质干货内容, 解读热门个股、热点事件,分享投资理念、方法技巧。 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一起探索投资的智慧。 上雪球App,和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 多空观点尽收眼底,陪你踏上财富滚雪球之路。

  1. 2784.好公司,永远买不够

    12 HR. AGO

    2784.好公司,永远买不够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好公司,永远买不够,来自菜头日记。 你们知道,菜头最近一年特别钟爱石油。 目前虽然已经加仓到了第一重仓股,但是一想到每买60股海油的股票,就能获得每年不低于一桶石油的生意,这时候,就总是嫌股数不够多。 巴菲特老爷爷说,企业的经营业务越简单易懂越好,按照这个标准,A股也有很多这样的公司。 比如贵州茅台,买高粱酿酒,酿好了放几年卖出去赚钱,很简单; 比如长江电力,筹钱修水电站,修好以后卖电还钱,多出来的钱分给股东,也很简单; 再比如中国神华和陕西煤业,主要就是采矿挖煤,卖煤发电赚钱,偶尔投点化工之类的扶贫项目对主营业务也无伤大雅,同样容易理解。 这样的公司还有很多,中国海洋石油也是其中之一,顾名思义,海油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海里抽石油,顺带抽一些天然气,然后把这些东西简单加工之后装桶装船装管道卖掉,业务同样简单易懂。 业务简单了,公司价值计算起来就相对比较容易,比如中国海洋石油就可以用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来计算其中的价值。 先来看中国海洋石油2022年到2027年的产量及计划产量: 2023年,每70股海油拥有每年1桶油生意的所有权,两年以后,根据公司年初的产能计划,今年的产量计划中间值是7.7亿桶。 按照中海油475亿总股本计算,2025年中国海油每股年均含油量为7.70/475,也就是说,只要你拥有61.7股中国海油的股份,公司每年就有一桶油的生意永久性归你所有了,后面每年需要的股份越来越少。 换句话说,2025年中国海油每股的含油量,比2023年增加了13.5%,妥妥的成长公司好么。 60股中国海油每年换一桶石油,按照5%的增长率,第二年换1.05桶,第三年换1.1桶,依此类推,这个生意划算吗? 这个生意与中国海油的股价无关,与油价短期的波动无关,只与你愿不愿意以当前的股价买60股中国海油换一桶油的生意有关。 好理解吧。投资是不是很有意思,股权思维是不是很神奇。对,就是这样。 换句话说,你用现在的价格买入60股中国海洋石油的股票,不仅相当于中国海洋石油每年有一桶油的生意永久性归你了,并且10年以后你拥有的权益可能就变成2桶了。 中国海油的业务非常简单,就是国家给了一个垄断牌照,公司不断在全世界的海里抽石油和天然气卖,现在每年权益产油量7.7亿桶左右,自然增长率大约5%(按照当前的持续性资本开支计算)。 假设2025年海油的权益当量是计划的中间值7.7亿桶,相当于62股海油就可以获得1桶石油所有权,也就是说,以当前的价格买海油一桶石油的所有权,A股需要1668元,港股需要1056元,无论未来股价如何,长期看只需要确定花这么多钱买海油每年一桶油的生意是否值得,与其他无关。 中国海洋石油当前平均桶油开采成本大约是28美金,你只需要考虑的是,花这么些钱,换取永久性获得中国海油每年给你一桶油的利润的权益,并且每年还可以增值5%,到底值不值? 至于股价涨跌,就没有那么重要了,跌到1块钱还是涨到100块钱,都改变不了你用60股获得一桶油的生意的这个本质。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有足够多的钱,买够足够多的股份之后,中国海洋石油在南海和全世界很多地方的钻井平台,就世世代代归你所有了: 拥有这么好的资产,是不是很惬意。

    4 min
  2. 2783.科技、资本市场都开始变好了

    1 DAY AGO

    2783.科技、资本市场都开始变好了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科技、资本市场都开始变好了,来自TopView_。 最近,感觉一切都在慢慢回来了。无论是科技、消费市场,还是经济政策,都让人嗅到了久违的希望气息。 先说去年那架六代机吧。当美国的六代机还在PPT上玩“大家来找茬”的时候,咱们的六代机已经完成首飞了!三台发动机的配置让网友们直呼:“这哪是战斗机?分明是空中窜天猴!”全频段隐身技术更是让雷达看了沉默,F-35看了流泪。可以说,在这一领域,我们已经跟美国拉开了代差,不再是追赶者,而是领跑者。 再看AI领域,DeepSeek横空出世,直接让OpenAI连夜改PPT。这个被戏称为“算法界的拼多多”的新贵,用区区557万美元的成本,造出了能对标GPT-4的大模型。硅谷那些大佬们还在为千亿参数内耗时,DeepSeek却实现了“参数膨胀,成本缩水”。这不仅是对美国算力垄断的一次现实挑战,更是用智力打败了算力的经典案例。虽然我们没有英伟达那样的顶级硬件,但AI应用并不落后! 再说消费市场,哪吒电影单一市场票房直接飙到120亿,远超第二名,并且大概率能冲到160亿,甚至冲击全球总票房前三。这不仅证明了国内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也说明只要端上好产品,消费者还是愿意买单的。 更不用提早已雄霸全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了。无论是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还是国产电动车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的强大竞争力。未来几年,电动车产业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周高层举办的座谈会上,马云、马化腾、雷军、任正非等一众大佬悉数到场,尤其是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和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这样的新生代力量,也让这场会议充满了看点。而马云的现身,更是直接引爆全网,照片疯传,热度堪比顶流明星。 在这些背景下,资本市场也开始回暖。AI科技类股票率先起飞,传媒板块紧随其后,港股中概股更是持续大涨。虽然股市没有去年9月底那么疯狂,但现在很多人收益早就创新高了。 某著名大空头经济学家最近发表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言论。他提到: 自去年9月底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对冲性政策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尽管货币政策同步发力形成配合,但由于实体经济改善信号尚未显现,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各期限利率同步调整下行。然而,进入2025年1-2月,随着市场逐步消化政策影响,收益率曲线开始分化:短端收益率回升,而长端收益率因经济复苏动能不明朗延续下行趋势。直到春节开市后的关键时点——2月6日,长端收益率出现趋势性拐点,同期权益市场同步企稳反弹。 用大白话说就是:经济底部已经形成,并且过去了。 不仅仅是股市,楼市也传来好消息。黄奇帆近日表示,2025年中国房地产将止跌回稳。他一口气甩出了五个关键指标,证明中国房地产已经跌得“鼻青脸肿”:建筑量、一手房销售、房价、土地批租量、融资能力,四个指标直接腰斩,一个接近腰斩。 用黄市长的话说,这是“20年来最严重的调整”。 不过,黄奇帆也安慰大家:中国的房地产没有美国次贷危机的“高杠杆基因”,也没有日本房地产泡沫崩盘后的“长期拖累基因”。为了拯救房地产,政府祭出了一招“大杀器”——大规模收购房地产库存。预计未来几年,国家会拿出几万亿甚至十几万亿来购买库存房产,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 黄市长还指出,2020年中国家庭收入需要23-30年才能买一套房,而现在房价已经跌回到2014-2015年的水平,收入比缩小到了10-20年。按照他的预测,未来10年房价不会大幅上涨,但随着GDP翻番和人均收入提升,房价与收入比将进一步缩小到8-10年,接近国际合理水平。 再看数据,70城数据显示,其中北京、上海、厦门、成都、深圳这5个城市已经连续4个月环比为正。无论是不是超跌反弹,至少对经济而言,一线城市转向大概率就是快稳住了,楼市不再是拖累项了。 是不是有种“一切都回来了”的感觉? 即便本轮A股又跌回去了,我相信这只是暂时的调整。未来,市场会通过不断震荡+上涨的方式,最终形成1-3年的慢牛行情。

    5 min
  3. 2782.京东上线外卖和打车,对美团的以攻代守?

    2 DAYS AGO

    2782.京东上线外卖和打车,对美团的以攻代守?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京东上线外卖和打车,对美团的以攻代守?来自港美王老板。 京东最近宣布上线了外卖,又推出了app内的聚合打车业务。围绕这几块业务,京东到底想做什么?谈谈个人的看法: 首先是外卖。京东上线外卖频道,在说明了已经强调了,是:“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这就侧面说明了,在商家的规模、数量、丰富度上,不和美团比拼。我理解这样切入,有几重考虑: 首先这些品质商家的客单价高,如果接入到京东,会带来不错的流水。其次,这批商家的扣点,因为客单高,在其他平台的扣点金额也会高。所以,京东宣布免佣金,吸引力更大。最后是京东的用户群,和品质商家的重合度高。 对美团的影响:京东的外卖,目的并不是抢美团外卖的份额。 抢用户的消费场景、粘性和频次,比如刚上线的聚合网约车业务。打车业务本身,不管短期、中期和长期,肯定无法带来利润。但是对于京东来说,用户在app上打车,就贡献了一次打开率,京东的战略价值就达到了。这个角度,类似美团的单车业务,对美团app的意义。 京东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本地的即时零售。打开京东的首页,“秒送”频道已经放在了一级入口。秒送的类目,包括超市、奶茶、药品、生鲜等。这里面的商铺,主要是周围3公里为主。京东的秒送,直接PK的是美团一揽子业务。所以,外卖和网约车聚合,更像是京东的“提频”和“促活”,真正的主战场是本地的即时零售。 而京东重点把即时零售作为主战场,也很容易理解: 美团即使零售进攻猛烈,长期会影响京东的电商份额。过去半年,美团密集上线了“闪电仓”业务,并且,美团对外披露的数据看,前置仓的增速非常快。而前置仓的商品供给,主要是实物商品,比如3c数据线、食品快消等。这些都是京东的优势类目。 对于闪电仓,从美团的策略看,目前主要是开城、跑模型,一旦模型转正,必然会全国铺开。闪动仓和美团的即时零售,虽然并不知道模型能否跑通,但京东作为传统的B to C,必须进行进攻,代替防守。 也就是说:不管美团的业务进展如何,京东必须跟进。 达达前一阵私有化,本质上就是为了配合京东的闪动和自家的即时零售战略。 对美团的影响:短期看不出来,股价上,我觉得肯定有一些压力和影响。美团2025年到现在只上涨了9.7%。远远落后于恒生科技和中概的KWEB。市场对美团的担忧,我觉得主要是外卖的放缓,其次是即时零售,目前又有新的挑战者。不管京东的牌打出来如何,对美团都有一些影响。这个影响不是外卖,而是即时零售这个大盘子。 而如果美团的即时零售,从集团里去掉,在1万亿市值中,影响是可见的。 对京东,我觉得算中性。目前仍然看不清京东能否拿下本地的即时零售业务。从履约上,我觉得达达的能力,过去确实比美团弱。未来能否和美团提高到一样的能力,得持续观察。达达私有化,并入集团,也没有业绩的压力,主要看集团怎么投入。 京东以守代攻,留给美团的,需要在规模上和模型上,跑的更快,目前看,两家的这场游戏,对自身都重要。

    4 min
  4. 2781.2025年1月宏观数据点评和银行同业存单分析

    3 DAYS AGO

    2781.2025年1月宏观数据点评和银行同业存单分析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2025年1月宏观数据点评和银行同业存单分析,来自ice_招行谷子地。 1月中国恰逢元旦和春节,两节期间受春节假日临近、企业员工集中返乡等因素影响,中国的PMI指数季节性回落,特别是制造业受影响更大。春节期间的物价指数也是出现明显反弹,这也是每年都有的现象。今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可能需要结合前2个月的数据观察。 PMI数据: 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受到春节影响比上月下滑1个百分点到49.1%。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服务业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2%和50.3%,相比上一个月分别下降2%和1.7%。综合PMI指数50.1%也出现环比显著下滑。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对于我们这个非常注重家族亲情的民族,每到春节除了交通运输商旅等必要的服务业外,几乎所有制造业都会停摆1到2周。所以,每年春节所在的月份PMI指数都会很糟糕,但是春节后的一个月往往会有大幅反弹。让我们继续期待2月份和3月份的PMI数据吧。 CPI数据: 2025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0.5%,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4%。食品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3.8%,非食品价格上涨0.5%。 从8个分类看交通通信的同比负增长显著收敛,环比更是出现了1.7%的反弹。油价出现阶段性环比反弹,拉长时间看油价在底部横盘的时间已经比较长,同比降幅最近几个月持续收窄。PPI这边同比下跌2.3%跌幅和上个月持平,环比看PPI本月下降0.2%。 对于这个CPI数据,我是难以乐观的。因为,这里面存在春节月份的错位问题。去年春节在2月份,今年是在1月底。通常春节所在的月份CPI都有环比明显提升,比如2025年1月CPI环比提升0.7%,2024年2月CPI环比上升1%。但是,在春节后物价通常会出现环比显著回落,比如2024年3月份环比下降1%。 今年和去年的春节错位可能会让2月份的CPI数据非常难看。2024年2月份CPI环比上升1%,今年2月份预期环比下降0.7%,这样两者差距就有1.7%。我们可以预期2025年2月份的CPI可能是-1.2%左右。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8.52万亿同比增长7%,增速比上月下滑0.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112.45万亿,同比增长0.4%。 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0.77万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上月下降0.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环比增加443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环比减少497亿元,中长期贷款环比增加4935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约4.7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4万亿,中长期贷款增加约3.46万亿元,票据环比5149亿元。 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306.55万亿元,同比增长5.8%,环比增加4.32万亿,其中住户存款1月增加5.52万亿,非金融企业存款1月环比减少2060亿,非银行金融企业1月减少1.11万亿,财政存款1月增加3324亿。 1月份的金融统计数据延续了上个月的亮点: 第一个就是M1和M2的增速剪刀差继续收窄。M1增速同比由下降转为上涨,环比反弹0.4%。而M2同比增速下滑0.5%。两者之间的剪刀差收窄了0.9%,至6.4%。 第二个亮点是住户部门贷款增量稳定增加。1月零售贷款环比增量0.44万亿比12月零售贷款环比增量0.35万亿多0.09万亿。1月份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0.49万亿环比12月份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0.3万亿多了0.16万亿。 第三个亮点是贷款和社融数据增长都超市场预期。可能有人会说M2增速同比并不高啊。这是因为去年下半年货币体系扩张乏力带来的后遗症。按照目前的情况2025年全年的M2增速会逐渐提升。 1月份同业存单的利率整体表现为利率出现探底反弹的走势,利率曲线扁平化依旧。3月存期的同业存单利率,月初大幅低开于1.5%,随后持续反弹,节前收在1.7%,全月利率反弹8bps。12月存期的同业存单低开于1.53%,之后大幅反弹节前收于1.74%,全月反弹13bps。去年12月底的长短利率倒挂问题消除。 本月五家银行中,招行再次放弃发行同业存单,各家银行的发行久期有所拉长。加权久期最短的是平安银行8.31个月,最长的是民生银行11.65个月。 在发行量方面,本月5家监控银行的同业存单发行总量环比全面回落,共计发行同业存单1960.3亿。本月,招行3个月后再度回归0发行。本月浦发银行发行量最多,共发行810.2亿。 1月份,5家银行新发的加权同业存单利率1.64%比11月份的1.69%下降了5bps,第8个月低于2%,创下4年来的低点仅仅高于2020年5月的1.55%。发行成本最高的是浦发银行1.67%,平安银行的成本最低是1.55%。 最近国内的金融情况有点奇怪,去年年底就喊着要降息,要降息。12月份没等到,1月份又落空了。2月份到目前为止存款降息一点动静都没有。马上开会在即,央行是在两会前献礼还是两会后落实降息不得而知。从1月份的同业存单利率上行看,似乎2月份降息的概率在下降。

    7 min
  5. 2780.红利与科技,统一还是对立?

    4 DAYS AGO

    2780.红利与科技,统一还是对立?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聪明海外资金已经布局了港股,来自朱酒。 年初以来,科技股被DeepSeek带动,表现强势,而红利股整体上比较低迷,有些时段甚至成了科技股的血包,走出相反方向,跷跷板效应明显。 我在年初对2025年市场的整体方向,判断为“红利搭台,科技轮动”,红利板块决定了市场的下限,而科技板块则决定了市场的上限。 924叠加长期资本,市场底部清晰,3000-3100区域很坚实;而基本面和整体节奏把控决定了,市场的上限并不会很高,具体看3月份会议的指引吧。 这种环境中,红利股最大的利好就是下跌,高股息是会随着跌幅而增加的,这对长期资本,尤其是受困于国债收益率连续走低的险资来说,无异于大利好。无论是红利股还是红利ETF,只要股息率超过4%,业绩不出现负增长,在当前环境中根本无需多虑。 而科技股的弹性大,一旦有火爆题材,随时都可能出现爆发。但市场上限会是一个明显的压制,尤其是在消费还需要时间来完成复苏的大背景下,这些题材(包括DeepSeek概念股)很难在短期内给相关企业带来明显收益。 DeepSeek是提升效率的,但如果消费这个天花板不突破,科技股就不会有明显的扩饼过程,只能是此消彼长的分饼状态,形成存量之间的竞争,这自然会加快轮动的速度。 从历史经验来看,科技股天然就是炒家集中的地方,各领几年甚至几个月的风骚。除非像苹果、微软那样进化成消费股,否则长期持有的结果,大部分都是在反复坐过山车,一旦持有的公司像英特尔那样被技术迭代拍在沙滩上,持有者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科技股会一直是热点,但你所持有的科技股未必会一直热下去,甚至大概率只能热一个周期,然后开始等待下一个浪潮,期间不知道会沉寂多少年。 我给大家的建议是,除非真正的行业内人士,普通投资者投资科技股,哪怕付出了不少研究精力,也尽量以ETF为主,个股一定要慎重。做高弹性板块,不思进先思退,只要不踩雷,平均收益都不少。过于贪心,孤注一掷,反而容易陷入巨亏的大坑。 2025年,DeepSeek概念只是一个开端,后面还会有不同的热点出现,这个轮动节奏是做科技股的关键,有能力的可以随市场调整,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在市场还热的时候适可而止,不去赚最后的那个铜板,才是更好的选择。 除了科技板块内部有轮动效应,科技和红利之间也会有轮动表现,尤其是当科技大涨,吸血红利股的时候,适当换仓低吸红利,也是一个稳健的选择。 从大的方向来说,红利和科技之间有跷跷板效应,但总体上还是受益于924和长期资本的支持,呈现共同上行趋势的。红利稳,科技变化快,有能力的投资者可以轮动,没有把握就老老实实做自己最熟悉的板块,别追涨杀跌就好。

    4 min
  6. 2779.聪明海外资金已经布局了港股

    5 DAYS AGO

    2779.聪明海外资金已经布局了港股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聪明海外资金已经布局了港股,来自润哥。 一、跨年行情中的港股异动 2025年开年以来,港股市场呈现显著的结构性行情。尤其是恒生科技指数和科技龙头企业表现亮眼,涨幅显著。恒生科技指数在2月14日大涨超5%,创下年内新高。 这样的场面让人感觉似曾相识。我们可以回顾一下24年9月的行情,当时恒指在9月11到23日累计上涨9.8%,之后带动A股在9月24日开启补涨行情。港股市场的特点,是对全球经济形势、地缘政治和美元汇率等外部因素高度敏感。本轮港股上涨行情可以看成是24年9月行情的重演,首先在港股上演外资驱动上涨,港股市场的走强会增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这种信心将传导至A股市场,推动A股市场的整体上涨。 二、聪明钱的战略转移 根据第一性原则,股票是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折现。股票的价值取决于其所代表的企业未来能够产生的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 经过多年上涨,美股尤其是美股龙头七姐妹,股价已经远远脱离了价值,进入讲故事炒概念的阶段。 人间清醒巴菲特自2023年Q3开始连续减持苹果(累计减持1.12亿股),至2024年1月已清仓台积电等科技持仓;对比美股科技股的高市盈率,港股科技板块存在显著估值差。先知先觉的资金从去年就知道美股已经见顶,开始逃离美股,转战全球资本的估值洼地:中国A股和港股。 三、全球资本版图重构 全球主权基金配置中,中国资产占比从2021年6.2%降至2023年3.8%的历史低位。这样的数据相较于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显然是不匹配的。反映出当前全球资本对中国市场的配置显著低估。尽管中国经济长期表现出强劲,在工业领域和全球供应链占据重要市场地位,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近年来我们经历了一系列文化科技领域的突破事件,比如黑神话悟空、抖音出海、国产飞机、小红书对账、deepseek的横空出世、哪吒2征战海外……这一桩桩一件件,将推动中国叙事逻辑迎来认知拐点。 就拿抖音海外版来说,方方面面都体现一个“卷”字,推荐算法非常精准、全球化与本地化深度融合、精准营销地推、不断优化用户体验,让老外觉得非常好用。再举几个数据:苹果单季度研发支出(73亿美元)不及字节跳动(82亿美元); 特斯拉全球用户数据积累仅为蔚小理联盟的四分之一;小红书3天推出翻译软件,惊呆了对面网友。价值判断标准正在发生根本转变,这是一个漫长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8年前特朗普就职演讲频繁提及对抗中国,而今年不说了。美国人终于可以认清现实,关注内部问题。特朗普政府以及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关闭国际开发署,减少歪曲抹黑中国的经费,会让美国人能够拨开迷雾,看到更真实的中国。未来,随着“睁眼看中国”运动的推进,中国资产在全球资本市场的配置比例将会逐步回升。 四、科技赛道现在上车还来得及吗 本轮上涨,就是我之前预测的印证,美国有科技七姐妹,港股也有我国的科技龙头,可惜科技股不是我的能力圈,我也没有提前布局科技股,所以,完美的错过了。不过我坚信股票价值是企业自由现金流的折现。科技赚的是钱,周期行业赚到也是钱。 我今年最看好的是美元贬值相关股票,通胀受益行业将有亮眼表现。港股是全球估值的洼地,就像9月11到9月23日那样,A股低迷,港股持续上涨,最终,港股带动A股的上涨,一枝独秀不是春,最终人民币资产重估,牛市来临,各个板块也要轮动,马上就到年报季了,业绩好的周期股也会有很好的表现,我持有的股票也会有上涨表现。

    5 min
  7. 2778.标准石油和IBM两个投资案例的启示

    6 DAYS AGO

    2778.标准石油和IBM两个投资案例的启示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标准石油和IBM两个投资案例的启示。来自闲来一坐s话投资。 美国的金融学教授杰里米·西格尔在《股线长线法宝》一书中,提到了标准石油和IBM两个公司的投资案例,颇给人以投资的启示。 西格尔在书中说道: 设想一下,假如你穿越回到了1950年,刚去世的叔叔给你刚出生的女儿留下了1万美元遗产。这笔钱有严格的使用条件:你只能用这笔钱来买入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如今名为埃克森美孚),或是另一家规模小得多但很有发展前景的新经济公司,名为I B M。同时,你还被要求把所有的分红再投入进去,长期持有不动,只有当2010年你的女儿60岁时才能使用。 你应该买哪家公司呢? 为了帮你做决策,假设有一个能帮人实现愿意的灯神出现了,告诉你未来60年这两家公司的真实年收入、盈利、分红增长率,以及科技行业和能源行业的市值变化。此外,灯神还会告诉你,I B M将在两年内发明出第一台商用电脑,将在未来20年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成为科技行业领军企业。1950年,没有人会预料到I B M会有如此惊人的增长。 在华尔街专家选股时常用的增长指标里,每一项IBM都远远超过了标准石油公司。每股盈利的增长是华尔街最喜欢的选股指标,IBM的每股盈利增长率在60年的时间里,每年超过标准石油3%以上。并且在这期间,石油行业的市场占比大幅萎缩。1950年,石油公司在美股中的总占比大约为20%,到2010年,占比降至只有10%左右,同时科技行业的占比则提升到了之前的6倍以上。 有了这些信息,相信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IBM,这个决定看起来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然而,这个选择却是错误的。2010年,女儿打开账户,看到账户里躺着市值近1500万美元的I B M股票可能会很开心,但是如果当初买的是标准石油公司,那么这个账户里躺着的将是超过3300万美元的股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家公司在60年里都跑赢了市场,假如当初投资的是一个市值加权的指数基金,那么账户里的资产只有不到500万美元。 为什么结果是这样呢? 确实,1950年之后不久,IBM的表现要比标准石油公司好得多,但人们对IBM新产品的追捧,使公司估值大幅度上升。虽然这60年间IBM仍然在高速增长,但投资者为此支付了过高的溢价,买得太贵了。 标准石油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只有IBM的一半左右,但股息率则比IBM高出2.04%,所以,在分红再投资的情况下,投资者最终积累下来的股票份额,将达到最初买入份额的11.87倍,而同样是分红再投资,IBM积累下来的股票份额只有最初买入的3.63倍。虽然标准石油公司的股价上涨幅度比IBM低了不到2%,但它更高的分红收益率帮它成为长期赢家。 看到这两个投资案例,我抚卷深思,认为它给我们投资人的启示是十分深刻的。 1、长期主义的眼光 投资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投资的规划要长远。然而,在我们这个市场上,究竟又有多少人真正具有长期主义的眼光呢?我观察到的事实是着实不多,不要说要着眼于未来十年八年,可能大多数人连未来五年的眼光都没有,他们所要的是快速获取股价上涨的财富。 投资真正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而自己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往往不具备长期主义的眼光。不难想象,在不少年份I B M的股价上涨幅度是大于标准石油公司的,但是60年下来,差距就拉开了。虽然,60年的时间周期,对于我们投资人来讲是过长了些,因为一个人即使是从20岁开始投资,60年过去了,他就80岁的高龄了,所以,对于很多的投资人来讲,这个时间周期是有点长。但是这个事例也告诉我们,投资要尽量往长远看,比如看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以这样的长期主义眼光去甄选投资标的,有时我们反而会更容易看清投资的真谛,正所谓“近的迷茫,远的清楚”。 2、股权思维先生与股价思维先生的分野 股权思维先生与股价思维先生的分野,就在于你究竟是以获取优质股权为目的,还是以获取短期的股价上涨为目的,从这一点上,就完全可以看出来了。 我观察到的事实是,市场上绝大多数人深入骨髓的并不是股权思维,虽然他们表面上总是这样说,甚至心里自己也是如此认为,但实际上他们骨子里还是股价思维,因为他们买入投资标的之后,最企盼的就是股价上涨再上涨。 但在我个人看来,买入之后总是盼着股价上涨是不正确的。因为股权思维先生是以获取优质股权的“量”为最终目的,因为决定我们人生财富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量”,而不是一时上涨的“价”。因为就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讲,我们投资的资金是不断流入市场的,即便后续没有资金了,还完全可以分红再投资,而若股价涨太快太高了,就如同I B M最终胜不过标准石油公司一样,对于我们获取更多优质股权来讲,只能是一种长期的伤害。 3、分红再投资的重要性 标准石油公司之所以成为长期赢家,主要是两点,一是估值差距,二是股息高,而这两点是相关联着的。所以,投资组合中要有一些分红率高、股息率高的品种,这对于我们个人投资者来讲,是十分必要的。 在投资的早期,我对一家公司分红与否并不是太在意的,但是投资时间越长,我反而更意识到其中的重要性,因为分红再投资本身就是一种复利。公司的股价掉下来,我完全还可以利用分红再投资,其股价低迷时间越久,将来积攒的股份会越来越多。而若它们的股价上涨太高太快了,反倒不好办了。想通了这一点,对其股价一时下跌,还有何惧哉? 4、萎缩的行业未必不出长牛股 投资还是要讲究一些辩证法的。标准石油公司之所以不被看好,主要原因还是这个行业是萎缩的,所以造成了其长期估值较低。西格尔在书中,还披露了一个数据,就是自1926年至2021年美股表现最好的股票是菲利普·莫里斯,如今的公司名称为奥驰亚集团。它九十五年时间的年收益率为16.02%。如此长的时间,居然保持如此高的年化收益! 多年来,菲利普·莫里斯经历了一系列针对香烟制造商的联邦和州的诉讼案,损失了近1000亿美元,濒临破产。这使得它的股价持续低迷了近10年。不过,公司还是有持续的现金流进账,也坚持进行分红。低迷的股价使股东可以用分红的钱,继续买入更多便宜的份额。逐渐地,对坚持持有的投资者来说,他们持有的股票变成了一堆黄金。 其实不只是菲利普·莫里斯,对于整个烟草行业来说,表现都很不错。从1990年至2014年底,投资到整个股市的1美元平均能获得9.6%的年收益率,但投资到烟草行业的1美元同期能获得14.6%的年收益率,是市场整体的160倍以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此我想到了中国白酒,长期关注研究白酒行业的投资者知道,就整个产量而言,中国白酒的产量是萎缩的,但就我个人的私心来讲,我企盼着茅台未来成为“中国的菲利普·莫里斯”。但投资这东西,就如同自己一个人踽踽地在时光隧道中穿行,并依靠自己的独特认知,能够依稀看到未来若明若暗的丝丝光亮,进而引导着自己坚定前行。

    9 min
  8. 2777.这一轮黄金牛市的本质

    FEB 15

    2777.这一轮黄金牛市的本质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这一轮黄金牛市的本质,来自公子豹。 一种货币之所以得到人们认可,本身是否有内在价值并不重要,关键的是能否成为“社会共识”的“记账工具”。而社会共识的形成,主要是源于人们对货币保持相对稀缺性的信任。 如果不满足稀缺性的要求,货币大量被供给出来,购买力会下降,人们的财富就出现了转移。 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时候,纸币的超发是经常会发生的。所以人们会寻求信用更强的货币,来对冲本币的贬值压力。黄金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货币。 黄金价格的起飞,始于70年代以后纸币超发的时代,全球纸币标价的通胀水平的起飞也是开始于这一时期。 黄金是一个零票息的、永续的抗通胀债券。当通胀预期高的时候,黄金作为对抗纸币的货币资产,价值就会提高;当通胀预期低的时候,黄金的价值就会下降。 美国的通胀保值债券于1997年首次发行,设计的初衷就是满足投资者对通胀保护型资产的需求。其本金和利息支付与消费者价格指数挂钩,通胀时本金上调,通缩时本金下调,通过调整本金价值抵消通胀影响,确保实际收益不受物价上涨侵蚀。不同的是,黄金是不付利息的,而且是属于永续的债券。 和抗通胀债券一样,黄金的价格走势和实际利率高度负相关。纸币的利率可以看做是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纸币标价的通胀是持有黄金获得的收益。当经济稳定时,纸币往往不会被超发,纸币的实际利率高,黄金价格承压;当经济面临压力时,纸币往往会被超发,纸币的实际利率降低,黄金价格往往上涨。 黄金定价框架为何失灵了? 从2022年以来,黄金由美元实际利率定价的框架已经不再成立了。因为美元利率大幅抬升,达到了历史上的高位区间。既然纸币可以提供这么高的回报率,黄金这种不能提供实际回报的资产,应该大幅下跌才对。 而黄金的价格不仅没有大跌,反而上涨,甚至创出了历史的新高。 事实上,在2007年之前的几十年里,黄金和美元实际利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也是不成立的,二者甚至没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说,黄金和美元实际利率的相关性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成立,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这种相关性更像是一种巧合。 原因是,由美元实际利率来定价黄金,需要一个前提假设,即美元能够成为全球纸币的重要代表,而这一假设越来越难成立。 因为黄金是和所有纸币来竞争的,任何一个经济体,如果人们对自己的纸币有贬值的担忧时,都会推升黄金的购买需求。黄金价格走势不仅仅决定于美元的基本面,也决定于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的基本面。 2007-2021年这十几年中,黄金和美元的基本面相关性较大,因为这一时期全球化水平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各国经济周期刚好一致,所以美元能代表其他纸币的基本面的变化。 但这一假设在很多时候是不成立的。例如,在全球化程度没那么高的时候,各国经济的分化就很大。再例如,全球各主要大国的经济出现明显分化的时候,有的国家经济基本面偏稳定,居民买黄金的需求偏弱;有的经济体基本面偏弱,居民担心汇率贬值,就会持续产生购金需求,对全球金价有推升作用。 也就是说,可以出现美元基本面并不弱、但其它纸币基本面偏弱、而黄金价格偏强的情形。 在国际信任度下降的背景下,全球经济的分化还会加剧。 2018年之后,越来越多的经济体致力于提高自身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核心技术的保障供给能力。在这种全球百年变局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发生深度重构,居民购买黄金的需求也会趋势性增加。 国际支付结算、储备资产配置中,美元占据主导地位的纸币,是基于各国之间的彼此信任。在彼此信任度相对较低的时代,国际支付和储备依赖更多的是黄金、白银等贵金属。 例如,历史上的贸易顺差大国的官方储备配置主要是黄金、白银,例如早期的西班牙,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一战和二战时期的美国。 二战结束后,各国之间的信任度逐步增加,各国官方储备的配置不再局限于黄金白银,越来越多配置其他纸币标价的资产,尤其是美元,这导致美元在纸币体系中的代表性明显偏强。 随着各国之间的信任度发生变化,各国配置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进而影响黄金的定价。 尤其是2022年,俄罗斯外汇储备被冻结,金额不大,但对全球信用体系的冲击是比较大的。 往前看,各国配置官方外汇储备,不能仅考虑经济因素,例如资产的投资回报率,而是要考虑各国之间的信任关系能否保持长期稳定。 过去三年,美元资产的回报率并不低;但对于很多经济体,需要考虑的不是投资回报率的问题,而是本金将来能否兑现的问题。 基于这些考虑,各国官方储备中配置黄金的比例会不断提高,就像历史上的西班牙、英国、美国等贸易顺差国,会将大部分储备放在黄金上。 各国之间的信任度变化,这个趋势能否改变呢?很难。这也决定了本轮黄金的牛市是长期的、历史性的变化。 本轮黄金的牛市,主要不是经济因素驱动的,即黄金上涨的背后不是美元基本面弱;而是由非经济因素驱动的,背后反映的是,全球货币体系从二战前的多极竞争阶段,进入到二战后的逐步一体化阶段,2022年以后又逐步再度进入到多极竞争的阶段。 总结来说,过去黄金的定价主要体现为美元基本面驱动,但在全球百年变局下,传统的美元基本面的影响因素在弱化,经济分化、信任度变化,带来趋势性的配置黄金的需求,成为黄金价格上涨的重要推动力量。 购金需求:政府和居民 对比2022到2024年和2019到2021年的年均黄金需求增量,全球黄金总需求增长了115.2吨,其中全球央行的购金需求就增长了621.7吨,远远超过需求总量的增长。 居民的消费投资需求、企业的技术用金需求,都出现了下降。 从结构上来看,中国、土耳其、波兰、印度、新加坡、中东经济体、俄罗斯等央行是购金需求的重要来源。 居民购金需求中,印度、土耳其、泰国、美国、中国、俄罗斯、埃及、伊朗等经济体居民购金增量较大。 发达经济体居民购金需求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一方面是受到黄金价格高企的抑制,另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居民有不少的投资选择,例如经济不景气时,可以选择购买债券资产。 央行购金行为是长期的、持续性的,背后反映的是信任基础发生变化后的全球货币体系的重构。

    8 min

Ratings & Reviews

3.9
out of 5
21 Ratings

About

精选6300万投资者的在线交流社区-雪球站内的优质干货内容, 解读热门个股、热点事件,分享投资理念、方法技巧。 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一起探索投资的智慧。 上雪球App,和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 多空观点尽收眼底,陪你踏上财富滚雪球之路。

More From 喜马拉雅

You Might Also Like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