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Bonjour~ 朋友寄了一张⽣⽇卡⽚给我,画家是20年代开始就在巴黎相当活跃的藤⽥嗣治(Léonard Foujita)。我的这位朋友很有意思,每年都会寄⼀张有关⾹⽔的卡⽚给我,这张卡⽚呢,实际上是1928年藤⽥替⼀家公司画的⾹⽔⼴告,⼴告⽂案只写了⼀句话:“Mon seul ami”,中⽂就是“我唯⼀的朋友”,sweet……
1921年的巴黎,战后复兴
上周见⾯的时候,我提到⾹⽔史的重要分界年:1921年——从这⼀年开始,⾹⽔历史开始分为⾹奈⼉五号之前和之后的历史。
实际上,今天持久的“经典”中,有许多实际上是在1920年代创造的,⽐如有1925年的Guerlain的Shalimar,还有1927年的Lanvin的Arpege,在这些⾹⽔⾥⾯,其中最出⾊、最常被⼈们提及的,就是⾹奈⼉五号⾹⽔。
要知道,每⼀款⾹⽔的诞⽣,都有着特定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20年代的⾹⽔市场之所以会如此蓬勃发展,这和欧洲当时的享乐主义和新⼥性主义有关。
经过了第⼀次世界⼤战后,战争的痛苦记忆导致了⼈们⼴泛的转变,尤其在哲学和对⽣存的态度上。⼈们开始希望能够享受当下的快乐,⽽不⽤关⼼未来。中⽂不是有句名⾔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愁来明⽇愁”,当时的欧洲就是这种⼼态,⼤家想摆脱社会法规的束缚,所以新的奢侈的趋势、⽣活⽅式和时尚就这么产⽣了。
在法国,1920年代被称为“疯狂的年代”(Les Annees Folle)。这个时期,⼥⼈们开始穿上舒服的⾐服,⾃由地表达着新⼥性主义,同时她们也希望能通过⾹⽔来定义⾃⼰。
你有没有听过⼀个词叫“flapper girl”?她们代表⾃由、时髦、奔放的⼥孩形象:⽩天还是⾝着⽇装的舒雅⼥⼦,晚上便换上亮⽚流苏舞裙,留着俏⽪短发Bob头,画上烟熏妆,叼着长管烟,出⼊爵⼠酒吧,她们快乐跳舞与放胆追爱。你看过影⽚《了不起的盖茨⽐》(The Great Gatsby)吗?⾥头⼥性的穿着服饰和⽣活态度就是“flapper”。有趣的是,写《了不起的盖茨⽐》的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F. Scott Fitzgerald),他的太太泽尔达(Zelda Sayre)在现实⽣活中,就是⼀个活⽣⽣“flapper girl”的代表。
菲茨杰拉德与妻子(1921)
同样在1921年,菲茨杰拉德带着他的flapper太太来到巴黎,当时的巴黎是欧洲⽂化经济的中⼼。菲茨杰拉德把20年代定义成⼀个“奇迹的时代”,⼀个挥⾦如⼟的时代,⼀个艺术的时代。所以在第⼀次世界⼤战后,美国“迷失的⼀代”(Lost Generation),像是海明威(Hemingway)和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都来到了巴黎。
除了美国⼈,来⾃其它国家的⼀群优秀的作家和艺术家也都来到巴黎,开始现代艺术的创作,包括写《尤利西斯》(Ulysses)爱尔兰现代主义作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还有中国画家常⽟当时也在巴黎学艺术。
你知道吗,⼈们对于20年代的巴黎有⼀种美得不能再美的赞美:“怎么会有这么⼤度的胸怀去容下这样⼀群⼈,并且接纳异国的⽂化思想!”
是的,这就是巴黎!在这样⾃由的创作氛围下,巴黎画派、⽴体画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荷兰风格派与德国包豪斯学派的艺术家,纷纷出现在艺术赞助⼈创⽴的⽂化沙龙、咖啡厅和私⼈聚会,他们集体构成了繁荣、多样化的现代主义的艺术氛围。艺术中的现代主义有“去旧⾰新”的意思,指的是拒绝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探索⼯业时代、现实⽣活中的问题,同时也将对过去的拒绝与实验结合在⼀起,展现出⼀种“现代的氛围”。
现在,请允许我第三次讲“1921年”,因为,1921年实在太有意思了——这⼀年,假⼩⼦服装设计师可可·⾹奈⼉在她的寓所举办⼀场圣诞晚宴。
据说,⾹奈⼉的餐宴可是巴黎⼈最想参加的局之⼀,因为她的餐宴充满了巴黎“最闪闪发光,最著名和最有趣的智慧”,所以可以想象,这些宾客都是世界级的上流权贵与⽂艺⼈⼠。那⼀晚,西班⽛画家毕加索(Picasso)也被香奈儿邀请,他们的友谊从此开始。
花园街27号的⽂艺圣地
我从文化与艺术来谈香水,这其实并不容易,因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借助谈⾹⽔诞⽣的重要时刻、那时候周遭的社会⽓氛和艺术风格,或许可以成为我们真实能够感觉⾹⽔的⼀种途径,而毕加索就是⾹⽔⽂化绕不开的⼀个⼤⼈物,不相信?那你可以继续听我往下讲——
1921年,毕加索和⾹奈⼉见⾯的时候,他已经在巴黎闯出名⽓了,和⾹奈⼉⼀样,他也很喜欢结交朋友,特别喜欢和作家与诗⼈混在⼀起,因为他认为这样才能在兴趣和专业上产⽣互补,⽽且这些圈外的朋友可以给他不同的视野与建议,帮助他来完成作品,同时也提供了⼀种国际观,将他的作品推⼴到世界其他的地⽅。
但毕加索的艺术之路并不是⼀开始就顺风顺⽔的。早在1904年,毕加索刚从西班⽛搬到巴黎发展他的艺术⽣涯。那时的他还只是⼀个在巴黎的艺术⼤海⾥挣扎的艺术家,只能靠卖画维⽣,他最常出没的地⽅,就是位于巴黎第六区的花园街27号(27 rue de Fleurus)。这个地⽅是画家、作家聚集的⽂艺圣地,就是在这⾥,毕加索遇到了他的贵⼈,也是花园街27号的主⼈,美国⽂学⼀代教母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
格特鲁德·斯泰因(1934)
斯泰因体态丰满,侃侃⽽谈时常常有⼀种⽓吞⼭河的⽓概,但是她的内⼼却温柔得像⼤地之母。她像教导⼉⼦⼀样教导海明威写作,那时的海明威还是⼀个抱着作家梦的战地记者呢!⽽她的⽂化沙龙出⼊的都是⽇后响叮当的艺术⼤师,名单⼀打开来,夸张⼀点的说,可以绕地球⼀圈!斯泰因家到处挂满壁画的景象,花园街27号就是绘画作品的展⽰厅:布拉克(Braque),德兰(Derain),雷诺阿(Renoir),塞尚(Cézanne),⾼更(Gauguin),马蒂斯(Matisse)…… 当然,还有毕加索。
当时巴黎的沙龙与咖啡聚会,其实就是⼀个“sounding board”,充满了激发创作的灵感。⽂艺创作者们都知道,如果你在尝试构思⼀些新的想法,可以与你的好友围在⼀起⾃由⾃在地聊天讨论,你会因此和他们产⽣共鸣和激荡。说到这⾥... 我在想,⾹奈⼉五号⾹⽔是不是也是在这样沙龙的氛围下激荡出创意的呢?虽然⽆法向⾹奈⼉求证,不过,你可以跟我⼀起想象:
⾹奈⼉和朋友们在沙龙熬夜聚会后,踏着夜幕的星光⾛回住处丽兹酒店,⽉亮像刚刚告别的沙龙⼥主⼈米西亚(Misia)⼀样,跳上钢琴弹着静静的⽉光。她换上拖鞋,从口袋摸索出⼏张⼩纸⽚,这些纸⽚上记下好友们天马⾏空的点⼦。⾹奈⼉坐着、看着,重温好友们留在纸⽚上⾯的创意热情:
第⼀张纸沾了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铅笔味,他写下:“房屋应该是⽣活的宝库。” ⾹奈⼉摸摸⾝上的珍珠项链,想着:“嗯~ 那么⼥⼈拥有的宝库是什么?⼥⼈味,不是么?”
第⼆张纸沾了魅⼒诗⼈尚·考克多 (Jean Cocteau)的墨⽔味,他写下:“真正的诗⼈不会卖弄诗意,就像园丁不会刻意喷洒⾹⽓在玫瑰上。” ⾹奈⼉点点头,⼼⾥嘀咕着:“是呀,哪个⼥⼈会让⾃⼰闻起来是⼀朵花啊?⼥⼈闻起来就应该像⾃⼰,属于⾃⼰的⼀种⼥⼈味。”
第三张纸沾了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的铅笔味,他写下:“⿐⼦会嗅闻,它懂得选择。所以艺术家只是有⼀个懂得嗅闻松露的猪⿐⼦。” ⾹奈⼉哈哈⼤笑,想着:“真亏⽂质彬彬的Stravinsky会说这么接地⽓的话,是呀,了解原材料的特性,才是设计的第⼀步,就像我选择用Jersey一样... 对了,什么⽓味代表现代⼥性的⼥⼈味呢?”
第四张纸沾了画家毕加索的油墨, 他写下:“⽴体主义可不是你可以掌握的现实。 它更像是⼀种⾹⽔,在你的⾯前,在⾝后,在侧⾯。它⽆处不在,所以你不太知道它来⾃于何⽅。” ⾹奈⼉莞尔⼀笑,听见⾃⼰内⼼的OS说: “Voila, 可不是嘛~ ⾹⽔本⾝就是艺术。作为⼀种抽象的艺术,那... 该怎么表现呢?”
这些点⼦好像是沙漏⾥⽩⾊的沙,细细摩擦彼此。⾹奈⼉看着晨雾的星光,认真地想:“那,我能不能在花⾹中诠释出⼀种抽象迷⼈的⼥⼈味?能不能在实验室⾥创作出⼀⾸⾹⽔现代诗?”⾹奈⼉再次⾯临⼀个创意转折点……
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我想,每个艺术家在他们的艺术⽣涯中都⼀定有⼀个转折点。对Chanel来说,Jersey的成功是她的转折点;⽽对于毕加索来说,他的转折点就是《⼿捧花篮的⼩⼥孩》。
1908年的毕加
信息
- 节目
- 频道
-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3日 UTC 03:59
- 长度27 分钟
- 分级儿童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