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临近年终,各大平台和门户陆续评选出了各自的年度播客榜单。各个播放平台的用户个人全年收听数据报告,这几天也在陆续发布。年度播客榜单和全年收听报告,两者我原本是打算归到一篇文章来写,这样的榜单有数据支撑可能更有说服力。不过,“喜马拉雅”的收听报告估计要等到31号或者1月才出,那时发布我的年度榜单似乎就有些晚了。另外,说是“年度榜单”,实际主要是按照我近期的想法、喜好和收听习惯来评选(这点后面会细说),所以全年的收听数据反倒不太重要。还有一点是这两部分内容放在一起,对读者阅读和我自己写作的压力都徒增不小,分开算是利人利己。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我这一年收听播客的时间特点,那就是“九月之前平均每天收听八个小时,九月之后平均每天收听一个小时”。了解此背景对理解下文十分重要,所以写在前面。
评选一份我的“年度播客榜单”,这其实我在今年年中写专栏写得文思枯竭的时候就曾想过。但那时我每天的播客收听时长确实太长,播客节目听得既多又杂,还会时不时地关注及尝试一些新出的或者没听过的播客,有时甚至会有播客节目荒,为了填补无聊随便地找节目听。节目听得越多,对于评选而言,反而越不容易。毕竟大多数播客每周只更新一期,一期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在我一天听的节目里只占七八分之一,在我一周听的节目里只占几十分之一。这就像让一个饭量极大的人评价一块精致小巧的点心,即使再美味也很难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这个想法即使很想落实,但以那个时候的情况只好是放弃。
到后面没时间听播客了,这个想法才变得可实行。每天只有一个小时听播客,也就是一天只能听一期节目,可能还听不完。不仅如此,这一个小时的收听还是被拆分成两段的,睡前的半小时到底能听多久完全是取决于当天睡眠情况。但也正是因为收听播客的时间变得非常有限,我必须对听哪个播客的哪期节目作出选择,并且不能再选择上浪费太多时间。这本身就是在筛选了。我在“喜马拉雅”订阅的播客数一直保持在平台上限的五百个左右,如果要从这开始筛选那会非常难。好在“喜马拉雅”还有个“听更新”的功能,可以特别设置关注追更三十个播客。这个功能虽然我之前就有在使用,不过这次才是发挥了它的最大效用。我九月之后收听的节目几乎都是来自这三十个播客,这份“听更新”列表可以说就是我的年度播客榜单的入围名单。
还有一些话
这份入围名单以90后播客居多、以未盈利的独立播客为主、类型上主要是生活聊天类播客,这些分析内容就都放到下一篇吧。这里想说的是,名单里的大多数播客都会在下面提名或获得某一奖项。如果没有出现在下面,那可能是我最近听着比较无感,以后有一定概率被其他播客替换。当然,包括已经被替换掉的一些播客,在列表存在过的这些播客每个我都听过不少期,在这里我还是感谢你们陪伴我度过的时光。对了,“年度最佳播客”被放在了最后,所以记得一定要看到最后,不要轻易放弃。
最后还有一点,虽然这是颁奖是“年度榜单”,但我这人比较喜欢挑毛病,并且又是“播客评论”专栏,所以可能会在正面评价之外指出些许负面的问题,我相信各位应该是不会介意的。
好了,下面公布2020“播客评论”年度播客榜单的入围名单和具体奖项。
年度·常更常听播客
“常更常听奖”,顾名思义,获得这个奖的是每周都会更新、更新我都会听的播客。这个奖项可以说是最朴实无华的,但也是最值得放第一位的。对于这个奖项和获奖播客,“陪伴”或许还不够形容,“首选”才是最贴切的词。
“本味话馆”
两个北京男孩聊动漫和电影的播客,选题上喜欢超级英雄和正在上映的影视作品。在我取关“黑水公园”后,“本味话馆”很好地代替了这个原本的位置和功能。虽然在专业性和娱乐性上,“本味话馆”还有一定距离,但亲切和诚恳是最难得的品质。
“钱粮胡同”
一半节目聊金融,一半节目聊生活。如果说“本味话馆”在内容上取代了“黑水公园”,“钱粮胡同”则是在风格和娱乐效果上接近“黑水公园”,可以看成是生活和金融版的“黑水公园”。“钱粮胡同”今年的绝大部分节目我都比较喜欢,只是九月到十一月聊了多期蚂蚁金服,内容过于硬核且话题有重复,让我有些难以消化。
“京城春典”
适合90后听的京味播客,既有北京播客的味道,又不会有年龄代沟。节目选题多取材于身边的社会现象,因此每期都自带话题性。我曾一度担心主播们因为年纪有限,节目做久了会无事可聊,现在看来他们的阅历还是足够丰富的。
“差点儿FM”
去年就关注的播客,听过好几次都没听下去,到今年才又正式开始听。初听觉得节目风格太过吵闹,很难接受。后来习惯了节目的搭档组合和风格氛围,倒也没那么抗拒,活跃的风格和节目效果都算是到了我能接受的上限。近期推出的南美系列付费节目虽然没听,看着应该挺有意思的。
年度·常更常听播客 提名奖
“发发大王”
我对“发发大王”的节目是喜欢的。“发发大王”没入选的原因有是一部分节目是私密付费节目,免费节目里我也不是全部都听,会有选择地听。
“脏事儿”
“脏事儿”我也是比较喜欢的,今年更新的节目很多我都听了。“脏事儿”没入选的原因是节目有一定模式化。另外,“脏事儿”节目节奏较快,单期时长相对较短,我喜欢多期一起听,那样听得比较爽快。
年度·创意创新播客
“创意创新奖”可以分为内容创意和形式创新两个方面。2020年出现的新播客数量虽然很多,但是能在内容或者形式上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其实并不多,更不要说能够在这两个方面持续创意创新的节目。我个人是对播客的创意创新比较在意,所以这个奖项是我很期待的一个奖。
“路人抓马”
可能是今年最大黑马的独立播客。“路人抓马”主要是节目内容上的创意,从第一期介绍节目名称及两位主播关系开始就有表现。小到节目里的一些奇妙比喻,大到一期节目的选题策划,“路人抓马”经常给我创意的惊喜。不过这个播客并不完美,因为节目的语速较快,对我来说结构化的节目(即有提前设计流程的聊天)比非结构化的节目(即没有节目流程的灵魂天)听起来更轻松、有主题。两个女生做出一档爆款独立播客,这没有让我很惊讶,因为只要够“抓马”谁都是能火的,而要保持“路人”则要困难得多。
“二十一世纪男孩”
没有每期都在创新,但至少是尝试最多的播客。“二十一世纪男孩”模仿“基本无害”做过原声纪录节目,做过连续录制十天新闻谈话的十日谈,做过旅行过程中纪录原声并且录制reaction反馈的节目。虽然听众不多,这些尝试也不是都在坚持,但只是实验节目的形式创新,在我看来就是相当了不起。
年度·创意创新播客 提名奖
“屠龙学院”
“屠龙学院”确切说是不算是完全创新,只是将一部电影通过拉片做成了好几期节目。我喜欢等一部电影都聊完后再一起听,所以对我来说相当是是一部电影做一期超长拉片节目,介于这种形式不多见,也能称为创新吧。
年度·真诚聊天播客
原本并不应该存在的一个奖,但我发现很多播客都是重视节目效果大于真诚聊天,而真诚的聊天甚至越来越少见。能真诚聊天的播客,因此需要被授予这样一份肯定,用以证明节目效果在播客节目里永远不是第一位。除了不把节目效果放第一位,我所认为的真诚聊天,话题肯定是细微的、现实的、与人切身相关的。倒不是说大播客都不聊这些话题,而是他们节目做得久了,这些话题很多早已都聊过了。所以,我观察到的真诚聊天播客主要都是新成立的小播客。
“小满电台”
三五好友、偶感而发的酒馆聊天。或许是因为播客主理人在小城市出生、到大城市打拼过、学过美术、开过酒馆,既讲文艺又看现实,才有了这个播客的纪实聊天风格。其实节目就是朋友聊天本来的样子,只是听播客听到这样的很少,所以听“小满电台”才觉得不一样。
“浓度播客”
三个90后好朋友的闲暇聊天。因为三个人足够熟、聊的话题也足够小,所以聊得真实。作为真诚聊天的小播客,我原先对节目内容没报很高期望,不过七夕独白和记忆深刻的歌词两期节目给我很大感触。
年度·真诚聊天播客 提名奖
“正经扯淡”
其他标准都符合,只是两个月没有更新了
“友的聊”
部分节目的选题比较大,部分节目的内容和我有些代沟。
“Real女博士”
基本符合真诚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