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叨叨

Monie & Lanyi

两个女孩在美术馆的聊天

  1. 22 DE JUN.

    真实小孟哥——在互联网大厂做艺术的ADHD患者

    本期节目邀请到了宇宙快乐亚军——小孟哥!我们一起聊聊他绝决的艺术转行以及对艺术媒体行业的观察。 能量炮弹小孟哥拥有职场界的“王炸组合”身份,白天互联网大厂高密度“纺织”,半夜自媒体高频产出,他真的需要睡眠吗? 以及快乐亚军也有不开心的那几个月,对,所以他不是冠军,一起听听他怎么确诊了ADHD以及如何对抗焦虑情绪! --时间轴-- 02:14 和小孟哥的艺术结缘 05:37 小孟哥的激情离职 16:12 关于艺术圈里的“登味”思考 21:28 最讨厌的艺术展大吐槽,考验情商的时候到了 24:50 “大厂+自媒体”的职业配置,喜提工作狂人模式 30:45 随机抓住一个高能量小孟哥吓退低能量的i人 32:10 快乐亚军的快乐秘籍大公开 35:22 ADHD确诊全过程 45:55 到底还爱不爱艺术,要不要转行? --提到的艺术家-- Doreen Chan --找到小孟哥-- 小红书主页: @真实小孟哥 B站主页: @奥格斯特本人 抖音主页(哦呦,有两个账号呢): @augusttt15 @孟哥 播客节目: @蚊子叮叮 --Tangle玩具视频版-- 小孟哥视频 欢迎大家搜索yishudaodao,添加小助手的微信,加入我们的“聊天室”,我们听友群的朋友越来越多啦,兰奕和Monie在群里等大家哦! --关于《艺术叨叨》-- 2020&2022年苹果年度编辑推荐播客,一档在上海和伦敦艺术行业工作的Monie和兰奕创办的艺术类聊天节目。 欢迎大家来微博和小红书 @艺术叨叨 了解我们更多!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Spotify、网易云音乐等泛用型客户端订阅收听《艺术叨叨》

    50min
  2. 04/12/2024

    对话陈维:既然噩梦不可避免,那祝你好梦常有

    走进上海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的展览“系统之梦”,仿佛踏入一场沉静的梦境,梦中有好运、有“故障”、有难解的情绪、有都市的夜晚思考... "在系统的时间里,我们面对蓝光,咀嚼着数字..." 艺术家陈维擅长运用舞台装置和情景再造的手法进行创作,由此产出影像作品,构建其独特的叙事性。本期节目,我们与陈维一同探讨其作品背后的灵感来源,聊聊在“数字化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是如何被互联网塑造并改变的,我们到底是主动还是被动地“逃避”到某个“安全区”? --时间轴-- 01:02 展览“系统之梦”简介 01:53 作品中呈现了怎样的“好梦”? 05:46 球类主题的拍摄 11:14 静态作品的舞台制作搭建过程与思考 14:24 作品中人物的缺失,反而会将观众注意力转到背景故事上 18:31 欢宴或散场之后的寂静场景 20:35 大田秀则画廊展览“今夜无眠”与“系统之梦”有哪些内容呼应? 23:56 屏幕使用的时间铺满了日常生活,人们沟通交流方式正在发生改变 28:05 时间是被不断规范的 30:50 对于互联网同质化现象的警惕 41:20 声音艺术与视觉艺术的不同 43:27 生活新课题:直面线下聊天时偶尔的尴尬  --提到的作品图-- 好梦, 2024, 展览现场, ©️上海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 好梦, 2024, 展览现场, ©️上海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 故障(系统中的繁星), 2024, 展览现场, ©️上海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 粉色の球 Pink Bobble | 150cm X 120cm | Archival Inkjet Print | 2021 ©️陈维 舞池(蓝) Dance Hall (Blueness) |150 X 187.5cm | Archival Inkjet Print | 2013 ©️陈维 舞池(珠) Dance Hall (Pearls) | 150cm X 187.5cm | Archival Inkjet Print | 2013 ©️陈维 折叠床之光 Light of Folding Bed | 140cm X 182cm  | Archival Inkjet Print | 2009 ©️陈维 --节目中提到的内容-- 上海Fotografiska展览“系统之梦” 陈维近期展览 陈维播客 mixer 小红书账号指路:陈维CHEN WEI --陈维简介-- 陈维,1980年出生于浙江,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他的艺术创作始于杭州,最初从事实验音乐与声音艺术的创作与表演,而后转向影像及装置的创作。 作为活跃于今天国际艺术舞台的中生代艺术家,陈维的影像因其观念性的拍摄,细密的舞台制作和剧场化的建构而广为人知。通过介于真实与虚构,世界和梦境之间的这层特殊维度,呈现出当代社会的错综现实与心理状态。 近年来,他更多的将工作延伸至展览现场,不断地运用影像、声音和装置等多种媒介,以情境再访的方式,重塑叙事图像的可能性。 节目剪辑:JustPod 孙称   欢迎大家搜索yishudaodao,添加小助手的微信,加入我们的“聊天室”,我们听友群的朋友越来越多啦,兰奕和Monie在群里等大家哦!   --关于《艺术叨叨》-- 2020&2022年苹果年度编辑推荐播客,一档在上海和伦敦艺术行业工作的Monie和兰奕创办的艺术类聊天节目。 欢迎大家来微博 @艺术叨叨 了解我们更多!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App等泛用型客户端订阅收听《艺术叨叨》

    48min
  3. 26/11/2024

    瑞士特辑:湖光山色与艺术之旅

    本期节目,Lanyi和Monie将与大家分享她们夏日的瑞士旅行。从卢塞恩到苏黎世,从山川湖泊的自然美景到城市间穿梭的艺术探索,特别感谢瑞士国家旅游局对本次行程的支持和精心安排,让我们在这趟旅程中不仅看到世界顶级的艺术收藏脉络,也感受到艺术与自然交织带给人的魅力。 --时间轴-- 00:00 启程前的瑞士印象与对本次旅行的期待 02:31 在卢塞恩与熟悉的艺术家乌戈·罗迪纳作品在他的故土重逢 10:53 罗森加特收藏馆:毕加索与夏加尔的大师藏品 14:19 瑞士秒针背后的设计哲学——苏黎世设计博物馆 26:35 在苏黎世城市漂流的夏日惊喜 30:41 苏黎世美术馆如何通过展览讨论争议性话题 37:41 巴塞尔建筑小径漫步:歌德堂的建筑哲学 44:11 皮拉图斯山:体验云端酒店 51:08 下一次的瑞士之旅即将提上日程! --节目中提到的内容-- 卢塞恩 KKL艺术中心展览:乌戈·罗迪纳(Ugo Rondinone):Cry Me a River 卢塞恩 罗森加特收藏馆 苏黎世设计博物馆 苏黎世国家美术馆展览The Bührle Collection 巴塞尔歌德堂   节目剪辑:JustPod 孙称   欢迎大家搜索yishudaodao,添加小助手的微信,加入我们的“聊天室”,我们听友群的朋友越来越多啦,兰奕和Monie在群里等大家哦!   --关于《艺术叨叨》-- 2020&2022年苹果年度编辑推荐播客,一档在上海和伦敦艺术行业工作的Monie和兰奕创办的艺术类聊天节目。 欢迎大家来微博 @艺术叨叨 了解我们更多!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App等泛用型客户端订阅收听《艺术叨叨》

    1h
  4. 13/08/2024

    在丹麦做艺术家:刘诗园的“有所谓”和“无所谓”

    艺术家刘诗园的个展“回文窃语”目前正在上海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展出,呈现了艺术家从早期跨度到最新创作的5个系列作品,其中包括早期作品《与摄影的对话》、摄影/数码作品系列《A Shaking We》和《几乎像螺纹钢》、最新摄影作品《冷血动物》和影片《为了我没拍的图片,为了我没读的故事》。 与摄影的对话,2012© 刘诗园,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A Shaking We No.1, 2018© 刘诗园,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几乎像螺纹钢 No. 3, 2018© 刘诗园,图片由艺术家和谭雅·博纳达画廊提供 冷血动物 No.2, 2022© 刘诗园,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为了我没拍的照片,为了我没读的故事,2020© 刘诗园,图片由艺术家和谭雅·博纳达画廊提供 刘诗园与我们分享了她在丹麦哥本哈根的艺术创作和日常生活,我们也逐渐理解了她关于“平等”的摄影理念,更加能体会到堆垒的“像素式”作品背后所代表的理念与艺术哲学。 在丹麦的观察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刘诗园的艺术创作?她又是怎样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艺术表达?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时间轴-- 01:31 展览“回文窃语”简介 05:33 刘诗园是e人还是i人?  10:57 是什么契机移居到丹麦生活的? 13:35 丹麦的社会福利是怎样的?税收有多高? 15:56 在丹麦看垃圾车的人居然是研究生毕业的帅哥! 18:46 在丹麦生活还会继续“卷”吗? 22:57 用两个词来形容丹麦——“有所谓”和“无所谓” 26:39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新解读 29:55 影像作品《为了我没拍的照片,为了我没读的故事》创作思路 41:38 在系列作品《几乎像螺纹一样》中,如何筛选心仪图像? 42:28 不规则的装裱是怎样想到的? 46:12 舍不得删除“废片” 48:32 对世界的探索是无尽的 --节目中提到的内容-- Fotografiska展览“回文窃语” 北京UCCA展览“寒夜” 《丹麦一年:追寻幸福生活的秘密》 --关于艺术家-- 刘诗园,现生活和工作在中国北京与丹麦哥本哈根。1985 年出生于中国北京。2009 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艺术系获得学士学位,2012 年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摄影系获得硕士学位。 节目剪辑:JustPod 孙称   欢迎大家搜索yishudaodao,添加小助手的微信,加入我们的“聊天室”,我们听友群的朋友越来越多啦,兰奕和Monie在群里等大家哦!   --关于《艺术叨叨》-- 2020&2022年苹果年度编辑推荐播客,一档在上海和伦敦艺术行业工作的Monie和兰奕创办的艺术类聊天节目。 欢迎大家来微博 @艺术叨叨 了解我们更多!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App等泛用型客户端订阅收听《艺术叨叨》

    54min
  5. 04/07/2024

    艺术的印记:与M+策展人共探希克藏品展

    本期节目我们有幸邀请到了香港M+博物馆的策展人武漠,一起聊聊希克藏品展。通过与策展人的对话,我们将探寻展览幕后的筹备工作,以及未来的展览计划。 2012年,来自瑞士的艺术藏家乌利·希克(Uli Sigg)将1500多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捐赠给M+博物馆。2021年,随着M+博物馆的盛大开幕,观众们也终于有机会一饱眼福。 目前,M+希克藏品展计划举办三场:首场“M+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展览已结束,第二场“M+希克藏品:别传”正在展出中,展览从“消亡”“满则溢”“非此即彼”“暗涌”四个主题和维度去探讨在中国九十年代急速转型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艺术家对文化身分的思考及对新时代的困惑。 除了关于策展理念的讨论,我们也进一步关注到了展览呈现的用心之处:例如亮点作品的陈列方式、展签信息的撰写、多元的公共活动、作品尺度的善意提醒等等。   --时间轴-- 01:08 希克是谁?为什么他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如此重要?  06:39 如何梳理如此庞大体量的希克藏品?  12:18 在香港M+博物馆看展的独特共情感受  15:20 展览“别传”的策展思路与上次展览的区别 25:11 孙原&彭禹作品《老人院》的深度解读  33:28 希克藏品的新思路以及作品潜力 35:17 作品的报批与审查是否遇到过棘手的难题? 38:54 展签的撰写与考量,如何避免“动词大词”? 44:02 展期内值得期待的公共活动 --嘉宾介绍-- 武漠,于香港中文大学获中国艺术史博士学位,M+希克策展人。她的写作见载于多种媒体与学术刊物,包括《中国当代艺术研究》,《艺术新闻(中文版)》,《LEAP艺术界》,《艺术论坛》中文网,《艺术:典藏国际版》和《燃点》等。   --关于M+博物馆-- M+是位于香港西九文化区的视觉文化博物馆,致力于收藏、展示与诠释二十及二十一世纪的视觉艺术、设计及建筑、流动影像,以及香港视觉文化。我们冀以香港中西荟萃的历史特色为基础,从身处的斯时此地出发,为二十一世纪亚洲创立一座别树一帜的新型博物馆。   --节目中提到的内容-- 展览“M+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 展览“M+希克藏品:别传” 《凌迟考:一张历史照片的回音》陈界仁 《老人院》孙原&彭禹 节目剪辑:JustPod 孙称   欢迎大家搜索yishudaodao,添加小助手的微信,加入我们的“聊天室”,我们听友群的朋友越来越多啦,兰奕和Monie在群里等大家哦!   --关于《艺术叨叨》-- 2020&2022年苹果年度编辑推荐播客,一档在上海和伦敦艺术行业工作的Monie和兰奕创办的艺术类聊天节目。 欢迎大家来微博 @艺术叨叨 了解我们更多!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App等泛用型客户端订阅收听《艺术叨叨》

    46min
  6. 14/06/2024

    杉本博司:时间的思考者与提问者

    【本期福利】展览门票5张!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留言互动! 艺术家杉本博司的展览“无尽的刹那”目前正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此次展览也是艺术家在中国首个重要机构个展。6月23日,展览即将闭幕。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UCCA策展人,也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张南昭(Neil Zhang)、牛津大学东亚摄影博士汪逸玮来与我们一起聊聊杉本博司的创作,从早期在纽约的艺术实践,到知名摄影系列作品“海景”“剧场”“放电场”“透视画馆”等。 “人类因为拥有时间意识,所以有余力去理解万物的因果”,杉本博司通过艺术语言表达了对时间、生命、死亡等存在主题的思考,也由此引发了观者对于感知世界的反思。 --时间轴-- 01:13 UCCA展览“杉本博司:无尽的刹那”简介  03:45 早期⽣活:艺术家前往美国前在⽇本的⽣活及成⻓背景 12:54 职业初期:艺术家在美国求学并开启职业⽣涯,对摄影媒介的思考 15:17 重要系列:海景、剧场、佛之海的创作过程 20:16 展览标题蕴含着哪些思考? 31:22 佛教对于杉本博司的影响 40:36 杉本博司在东亚摄影史的地位 42:43 文献资料对于艺术展览呈现的影响 46:17 观众对于展览的反馈  --嘉宾介绍-- 张南昭(Neil Zhang),UCCA策展人,2020年加入UCCA。曾策划的展览包括 “沉静的响雷”(2021)、“黄锐:抽象之道”(2021)、张如怡:低声细语(2022)、王凝慧:触之可觉(2023)、杉本博司:无尽的刹那(2024),梁好:步虚(2024),以及联合策划了首届沙特阿拉伯迪里耶双年展 “摸着石头过河”(2021)。张南昭曾先后就读于罗德岛艺术学院、布朗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方向及兴趣主要涵盖以佛教为主的宗教在后现代框架下的分析,前现代东亚视觉文化以及当代艺术,并翻译了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Bernard Faure所著的《顿法的意欲——禅的文化批判》等学术著作。 汪逸玮(Ellen),现居伦敦,专注于摄影史和艺术理论的研究,目前在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进行关于当代日本摄影书出版的研究。 --节目中提到的内容-- 杉本博司中国首次重要机构个展,“无尽的刹那”现场全记录 与时间对峙的人,杉本博司 《直到长出青苔》,杉本博司 欢迎大家搜索yishudaodao,添加小助手的微信,加入我们的“聊天室”,我们听友群的朋友越来越多啦,兰奕和Monie在群里等大家哦! --关于《艺术叨叨》-- 2020&2022年苹果年度编辑推荐播客,一档在上海和伦敦艺术行业工作的Monie和兰奕创办的艺术类聊天节目。 欢迎大家来微博 @艺术叨叨 了解我们更多!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App等泛用型客户端订阅收听《艺术叨叨》

    50min
  7. 21/05/2024

    何谓“处处是外人”:聊聊本届威尼斯双年展

    4月底,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盛大开幕,今年的主题是Foreigners Everywhere(处处是外人)。 我们在开幕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火速请到了本期嘉宾@Mint米特(小红书:Mint米特),来与我们分享今年威双的亮点展馆与艺术作品。 小小apology整理和剪辑的时间有点长,今天才发布,幸好威双展期很长,一直会持续到11月底。如果有出行计划的朋友们,记得带上这期节目哦~ --时间轴-- 01:41 为什么威尼斯双年展在艺术界如此重要? 10:02 威尼斯双年展最早居然也是有艺术买卖的?为何现在禁止销售行为而更注重学术探讨? 14:51 对于主题Foreigners Everywhere的解读 21:00 金狮奖得主——澳大利亚馆,呈现了怎样的作品? 22:59 购票攻略:今年新增了入岛门票! 26:58 交通攻略:记得有2欧的船票啊! 37:33 埃及馆——用舞台剧表现殖民历史创伤 38:56 德国馆——记得戴口罩 41:45 瑞士馆——拥有六个乳房的LGBTQ艺术家作品 45:51 威双“平行展”概念大纠正,别再搞混淆了 54:26 住宿攻略:如果可以一定一定要提前预定啊! 63:23 威尼斯画派的作品是怎么被炒起来的?木板画如何演变成了帆布画? --相关阅读-- “双年展,威尼斯自己的迪士尼” 身份问题与超越身份:来自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的回应 ARTFORUM采访|阿奇·摩尔谈在澳大利亚馆转化历史创伤 ARC 展评|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谁说了算? 欢迎大家搜索yishudaodao,添加小助手的微信,加入我们的“聊天室”,我们听友群的朋友越来越多啦,兰奕和Monie在群里等大家哦! --关于《艺术叨叨》-- 2020&2022年苹果年度编辑推荐播客,一档在上海和伦敦艺术行业工作的Monie和兰奕创办的艺术类聊天节目。 欢迎大家来微博 @艺术叨叨 了解我们更多!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App等泛用型客户端订阅收听《艺术叨叨》

    1h6min
  8. 07/05/2024

    1111XXXX:艺术市场的泡沫爆了吗?

    在全球经济下行趋势下的今天,艺术市场也遭受了巨大的挑战,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小熊(小红书@1111XXXX)回到艺术叨叨,从一级市场到二级拍卖市场,和我们聊聊经济寒冬下的艺术市场变化。 --时间轴-- 01:25 小熊的职业update:从艺术顾问到艺术基金负责人 03:20 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看一级市场表现 09:45 拍卖结果如何直观反映艺术市场趋势 13:00 新老藏家分别如何应对艺术市场寒冬 15:45 如何获得艺术圈洞察:被嫌弃的中国藏家的一生 17:35 西方藏家为什么很少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作品 24:00 中国年轻藏家的有画像及收藏背后的心理动机 31:26 从大藏家传记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35:00 为何艺术顾问总会卷入艺术犯罪案件 38:40 小红书在艺术行业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节目中提到的内容-- 往期节目:巴黎艺术品顾问1111XXXX手把手教学:除了钱,入门收藏还需要…… artnet文章:价格风向标丨一篇看尽香港巴塞尔卖了什么,多少钱 artnet文章:“这不是软着陆”:全球当代艺术暴跌到底了吗? 1111XXX辣文:被嫌弃的中国藏家的一生 纪录片《消失的莱昂纳多》 欢迎大家搜索yishudaodao,添加小助手的微信,加入我们的“聊天室”,我们听友群的朋友越来越多啦,兰奕和Monie在群里等大家哦! --关于《艺术叨叨》-- 2020&2022年苹果年度编辑推荐播客,一档在上海和伦敦艺术行业工作的Monie和兰奕创办的艺术类聊天节目。 欢迎大家来微博 @艺术叨叨 了解我们更多!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App等泛用型客户端订阅收听《艺术叨叨》

    42min
4,2
de 5
22 avaliações

Sobre

两个女孩在美术馆的聊天

Você também pode gostar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