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财经有深度

2971.阿里巴巴的半年报表现如何?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阿里巴巴的半年报表现如何?来自anack价值投资。

8月29日,阿里巴巴召开了季度财报电话会。说实话,我已经很久没看到阿里交出这样一份让人眼前一亮的成绩单了。总收入2477亿元,同比增长10%;云业务加速增长到26%;淘宝APP月活用户涨了25%——这些数字背后,藏着一个正在慢慢找回节奏的阿里。

更重要的是,与拼多多死缠烂打许久后,阿里似乎终于想明白自己要往哪走了。未来战略把所有业务梳理成两大块:一个是“AI+云”的技术平台,另一个是融合了购物和生活服务的大消费平台。这条路子,看起来是对了。

首先,我们看看云业务的表现。

阿里云第二个季度表现相当抢眼,收入334亿元,同比增长26%,创了三年来新高。最关键的是,AI相关收入已经连续8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占到云业务外部收入的20%以上。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阿里云不再只是靠卖服务器和存储空间赚钱了,AI真的开始贡献真金白银了。

会议中提到,现在不只是互联网公司在用阿里的AI服务,很多传统企业也开始入场。车企在用AI改进设计,教育机构在用它开发智能教学系统,连媒体公司都在用AI生成内容。这些客户可能不像科技公司那样财大气粗,但他们需求稳定,正在成为阿里云的新增长点。这一点其实我是有预见性的,最早一篇分析阿里的文章中我就提过,中国所有的云平台公司中只有阿里和腾讯具备软件基因,这有这两家能够理解硬件是为软件服务的,而腾讯对云平台的战略始终不高;目前来看阿里还是第一梯队。

还有个消息值得注意——阿里自己研发的AI推理芯片已经出来了,这次是中国本土企业生产的,这款芯片走的是务实路线:既兼容英伟达的CUDA,又在悄悄布局自己的技术体系。

其次,聊聊大家关心的关于淘宝闪购的业务。

要说这个季度最让人惊喜的,非淘宝闪购莫属。这个4月底才上线的业务,简直像极了一匹黑马:日订单峰值1.2亿单,月活用户3亿,带动淘宝APP整体月活增长了25%。

为什么闪购能火?说白了就是抓住了用户的即时需求,这点美团已经做了大量的用户培育工作。点外卖、买生鲜、购药品,这些都是高频需求。用户可能好几天才逛一次淘宝,但每天都要吃饭;靠着饿了么的运力网络和盒马的供应链,闪购把这些需求都接住了。

我现在就每天用淘宝点咖啡外卖,原因很简单:一来补贴确实很给力,点一杯咖啡的成本比我自己做一杯还低;二来不用单独再下一个APP,淘宝上顺带就解决了。想必很多人跟我一样懒,能在一个APP里解决的事,绝对不下第二个。

再来看看阿里关于会员体系的业绩。

我认为阿里这季度做了件聪明事,把淘天、饿了么、飞猪整合成了“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这不是简单的组织架构调整,而是实实在在的体验升级。

现在的88VIP会员已经超过5300万,一张卡就能打通淘宝购物、饿了么外卖、飞猪旅行、高德出行。我算过一笔账,光是饿了么每个月送的会员红包,就值回票价了。

盒马接入淘宝闪购后,线上订单破了200万,涨了70%;天猫超市也在从远场电商转向近场闪购,配送速度越来越快。这些变化用户是能切身感受到的。

我们再来聊聊阿里的资本开支。

这个季度阿里砸了386亿元做资本开支,主要投在了AI基础设施和闪购业务上。过去四个季度,他们在AI上已经投入了超过1000亿元。

这么大手笔的投入,短期内肯定会影响利润。这个季度集团经调整息税摊销前利润下降了14%,其中中国电商板块下降了21%。但要是剔除对闪购这些新业务的投入,核心电商其实还在赚钱。

阿里现在账上躺着近500亿美元净现金,确实有烧钱的底气。管理层说了,未来三年还要投3800亿元在云和AI上,再投500亿元在消费领域。看得出来,这次是铁了心要做长期投入了。

最后来看看阿里的国际业务。

国际数字商业第二季度收入增长了19%,更难得的是亏损大幅收窄,快要盈亏平衡了。阿里在国际市场上明显变得更务实了,不再盲目追求规模,而是开始关注增长质量和运营效率。这种转变很明智,毕竟现在的国际环境复杂,能活下来并且活得好,比单纯做大规模更重要。

做个总结。

当然,阿里面临的问题也不少。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家都在AI领域发力;闪购业务虽然增长快,但还没开始赚钱;组织整合后,能不能真正产生“1+1>2”的效果,也还需要时间验证。但我从这份财报中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阿里——更加专注,更加沉稳,更加清楚自己要什么。

从投资角度看,阿里正在变得更有吸引力。传统的电商业务还是很赚钱,为整个集团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云业务在AI驱动下重新加速增长;即时零售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最重要的是,阿里的战略投入开始见到回报了。自研AI芯片、通义大模型、即时零售网络,这些都是在为未来筑墙。市场似乎也意识到了这点,财报发布后股价一天就涨了13%。

阿里的这场转型,让我想起一句话:“静水流深”。表面上看起来平静无波,实则底下暗流涌动。本季度的财报就是最好的证明——没有大声喧哗,只有默默做事。转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战略定力。阿里选择了技术和消费两条路,在我看来,这个选择是对的,技术会改变商业,体验会重塑消费,所以应该给阿里这个26岁的“创业者”多一点时间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