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财经有深度

2974.牛市里的大跌,本质是什么?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牛市里的大跌,本质是什么?来自以马内利9999。

在牛市中遇到大跌,确实容易让人慌神,毕竟前几天还在感受赚钱效应,突然的调整会放大焦虑,甚至忍不住想 是不是牛市要结束了。但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理性拆解大跌的本质和该怎么挺住,避免被情绪带着做出追涨杀跌的错误决策。

首先要想清楚:牛市里的大跌,本质是什么?

牛市不是 “只涨不跌”,反而会因为资金热度高、交易活跃,出现更剧烈的短期波动。回顾 A 股过往几轮牛市,比如 2007 年、2015 年、2020 年结构性牛市,哪怕是最核心的上涨阶段,也常会出现单日 3%-5% 的大跌,甚至连续几天的调整 —— 但这些调整大多不是 “牛市终结”,而是:

资金 “获利了结” 的正常回调:前期涨得快的板块,比如新能源、AI、消费,积累了大量盈利盘,一旦有政策风吹草动、业绩不及预期,就会有资金先兑现收益,导致短期下跌;

洗盘筛选筹码,大跌会把心态不稳的 “短期投机者” 洗出去,让筹码集中到更看好长期逻辑的投资者手里,反而为后续上涨夯实基础;

外部因素的短期冲击:比如美联储加息、国际局势波动、突发政策,比如行业监管,这些消息会引发情绪性抛售,但只要不改变 “经济回暖、流动性宽松、企业盈利改善” 的牛市核心逻辑,大跌就是短期扰动。

举个例子:2020年7月,A股在一波快速上涨后,突然出现连续3天的大跌,创业板指3天跌超 10%,当时很多人担心牛市没了,但事后看,这只是牛市中的一次急刹车,后续核心资产仍在延续上涨趋势。

其次,“挺住” 不是硬扛,而是有策略地应对。

“挺住” 不意味着 “不管不顾拿着不动”,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持仓、风险承受能力,做 “有针对性的调整”,核心是避免 “两个极端”:既不恐慌割肉,也不盲目抄底。可以按这 3 步做:

第一步,先 “复盘持仓”,区分 “优质资产” 和 “炒作标的”。

大跌时最该先做的,是看自己手里的股票或者基金为什么跌:

如果是优质资产,比如业绩稳定增长的龙头企业符合政策方向的核心赛道:大跌是因为市场情绪带动,而非公司基本面变差,比如茅台、宁德时代在牛市中也会跌,但长期逻辑没断,这种情况不用慌 , 反而可以看作 “低价加仓的机会”;如果是纯炒作标的:大跌可能是 “泡沫破裂的开始”,比如 2015 年牛市里的 “妖股”,跌下去后再也没回到高点,这种情况反而要趁机减仓,避免后续更大亏损。

简单说:看跌的逻辑比看跌的幅度更重要

第二步,控制仓位和心态,别让波动影响决策。

牛市大跌时,心态崩的根源往往是仓位太重—— 比如满仓甚至加杠杆,一旦下跌,账户浮亏会被放大,进而逼自己割肉保命。

如果你已经满仓:先别慌,看看持仓里有没有 “高波动、高估值” 的标的,若有,可小幅减仓,比如减 10%-20%,腾出部分资金,既能降低风险,也能在后续再跌时有钱补仓;如果你还有闲置资金:别着急 “抄底”,牛市大跌可能会持续 1-2 周,等跌势放缓、情绪平稳后,再分批加仓优质资产,避免“抄在半山腰”;最重要的:别天天盯盘!短期波动会放大情绪,不如把周期拉长 —— 比如每周看一次持仓,聚焦公司业绩有没有变、行业政策有没有改,忽略短期的涨跌噪音。

第三步,记住牛市的核心规律:大跌后往往有修复,别中途下车。

A 股过往牛市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牛市的核心逻辑没破,比如经济复苏货币政策宽松产业政策支持大跌后的修复往往会很快甚至会创新高

比如 2019 年 - 2020 年的结构性牛市,创业板指曾多次出现单日 4% 以上的大跌,但每次大跌后 1-2 个月内,都会重新回到上涨趋势;2007 年牛市中,上证指数也曾有过单日跌 5% 的情况,但后续仍突破了 6000 点。真正在牛市里赚不到钱的人,往往不是没买对股票,而是 在大跌时慌神割肉,然后在反弹时又追高—— 反复操作下来,不仅没赚到钱,还可能亏了本金。

最后一句提醒:牛市里,活下来比赚快钱更重要。

牛市的终点确实会有毁灭性下跌,比如2007年、2015 、年的熊市,但牛市中的大跌和牛市终结有本质区别:前者是上涨中的调整,后者是趋势的逆转,这需要经济、政策、流动性等核心逻辑变化。

在没明确看到牛市终结信号,比如央行连续加息、经济数据大幅下滑、核心板块估值泡沫破裂之前,面对大跌,更该做的是稳住仓位、优化持仓,而不是恐慌离场。

毕竟,牛市真正的盈利,往往来自熬住波动,拿到趋势的后半段——挺过这波大跌,可能就是下一波上涨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