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的

徐徐

朋友间的思想餐桌,没有干货,只有真诚。 “徐徐的”在不管在中文或是日语里释义都是“迟缓、缓慢”,指速度或节奏缓慢,也指安稳、宽舒。这也是我目前追求的一个生活状态。 这里是一些迟缓的闲聊杂谈,相信仅仅表面的碰撞也有火花产生的痕迹。 谢谢你和我一起“徐徐的”看这个奇妙的世界。 本节目由1%的客观和99%的主观臆断构成,一切吃的喝的皆为浮云,大家听过忘过就好。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更新时间】每周三18点

  1. JUN 27

    #72 六⼗岁的硕士毕业证书:Lili 的再出发

    今天的嘉宾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是朋友——看上去是我们身边最平凡的女性身份。 但在57岁这年,她做了一件极不寻常的事: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全职攻读非虚构创意写作的硕士学位。在两到三年的密集写作训练、60个学分、完成300多页的英文毕业论文后,60岁那年,她穿上学士服,把毕业典礼当作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她叫Lili。 我们今天想聊的,是她为何出发,又为何坚持;是她如何面对年龄、体力、记忆、语言带来的挑战;也是她写作的野心、温柔和犹疑。 如果你曾想过“我是不是太晚了”“我是不是年龄太大了”“我是不是配不上一个新开始”——这期节目,可能会是你心里那个温柔的推一把。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也欢迎订阅、评论和分享给你正在寻找勇气的朋友们。 如果你想和我直接讨论节目内容,也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加入方式请见节目公告栏。 Lili推荐的哥伦比亚大学的阅读书单,也会分享在听友群里!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Lili——一位在60岁时完成哥伦比亚大学非虚构写作硕士学位的女性。她既是母亲、妻子、朋友,也是一个重新出发的学习者。 为什么在60岁选择回到校园?与二十多岁的同学们共处课堂,她是否曾感到不安?面对“年纪大了是不是来不及了”的疑问,她又如何回应? 这一期,我们聊写作,也聊年龄、记忆力、身份认同和女性生命的节奏感。📖 如果你也曾想重新开始,或者只是想静静听一个温柔却坚定的故事,那欢迎一起加入这场与时间和文字的对话。 本期嘉宾Lili 时间线02:04 “60 岁硕士毕业”,听上去就像一则短篇小说的标题。是她一直埋在心底的计划,还是某种突然的转折? 32:32 为什么选择的是非虚构写作?她的经历中最艰难的时刻是什么? 56:32 哥大的训练里面有什么独特之处?读中文系真的没有用吗? 1:05:24 和20多岁的同学如何相处?有没有感受到一些想法上的不同? 1:21:41 60岁了才开始写作来得及吗? 1:27:30 身份、表达与未来 BGM三抖、六筒的歌 しゃろう - lost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节目主播】徐徐:在日电视台民工、美食博主 【更新时间】每周三18点 【收听平台】小宇宙 | Apple|Spotify|网易云|豆瓣|微博 【信件】jojotekipodcast@gmail.com 【制作】Shalala Company

    1h 36m
  2. JUN 20

    #71 我们为何会互相伤害?—— 关于⼥性的厌⼥情结

    本期我们将讨论“女性为何会厌⼥”这⼀现象。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性攻击⼥性,或在⽇常⽣活中经历来⾃同性的微妙排斥时常常会感到困惑和受伤。 我们今天的讨论不是为了审判任何⼀位被认为“更厌⼥”的⼥性,更不是要制造新的对⽴。恰恰相反,我们希望通过深⼊的剖析,去理解这背后更⼤、更隐形的社会结构与⽂化机制。我们的⽭头永远不是指向⼥性同伴,⽽是那个训练我们互相伤害、彼此隔绝的⽗权社会。 延伸阅读1.《Down Girl: The Logic of Misogyny》作者:Kate Manne出版年份:2017推荐理由:对「厌女机制」本质的分析中文译本:《不只是厭女:為什麼越「文明」的世界,厭女的力量越強大?拆解當今最精密的父權敘事》日语译本:《ひれふせ、女たち:ミソジニーの論理》 核心论点:Kate Manne主张厌女(misogyny)并不是个体的憎恶情绪或性格缺陷,而是一种社会机制,用于维护父权秩序中的性别规范。她将其定义为惩罚不符合性别期待的女性的系统手段,尤其是那些不「顺从」、不「取悦」的女性。 关键概念:・「好女人」与「坏女人」机制:前者是顺从的、支持男性利益的女性;后者是拒绝屈从的女性,通常成为攻击目标。・「配给资源」逻辑:女人的情感劳动、关怀和性资源被视为男性的「应得物」,不愿付出就会受到社会性惩罚。・厌女不是仇恨,而是社会控制:它是一种纪律化机制,让女性「回到她们的位置」。 与职场/日常的连接:・在职场中,不愿意当「办公室妈妈」或拒绝承担额外情绪劳动的女性,常常被视为「不合群」「难相处」。・日常生活中,女性在社交媒体、家庭角色、恋爱关系中稍微展现自主性,就可能遭遇微妙或明显的社会排斥。 2.《The Aftermath of Feminism : Gender, Culture and Social Change》作者:Angela McRobbie出版年份:2009推荐理由:揭示了「厌女机制」如何在「自由」与「平等」包装下继续运作中文译本:暂无日语翻译(仅有序言章节):《フェミニズムの余波 : イントロダクション : フェミニズムと引き換えに》核心论点:McRobbie讨论了在新自由主义背景下的「后女性主义文化」,她指出女性主义被消费文化挪用后,女性被鼓励「选择自由」地服从压迫,比如自愿追求完美身体、全能母亲、或是「自由择偶」。 关键概念:・「后女性主义感知」(Post-feminist sensibility):一种貌似女性已经平等的幻觉,实则消解女性主义的批判力量。・「双重剥夺」:一方面声称女性已经获得自由与机会,另一方面隐性地重申父权价值。・「自我负责的个体」叙事:女性被教导若未成功,是自身不够努力,而非结构性不公。 与职场/日常的连接:・职场强调「努力就能成功」,但女性常在晋升、薪酬、育儿安排中面对隐性壁垒,却被归咎为「自己不够自信」。・社交媒体上「女力」标签泛滥,但背后常是用「成功女性」的榜样故事来压迫更多普通女性。 3.《Lean In: Women, Work, and the Will to Lead》作者:Sheryl Sandberg出版年份:2013推荐理由:本书可以被视作是「被新自由主义吸收的女性主义」的一个代表案例中文译本:《向前一步:女性,工作及领导意志》日语译本:《LEAN IN(リーン・イン):女性、仕事、リーダーへの意欲》 核心论点:Facebook前首席运营官Sheryl Sandberg鼓励女性「向前一步」,主动争取领导地位,挑战职场中的性别不平等。但她的观点也被广泛批评为忽视了结构性障碍和阶级差异。 关键概念:・「坐上桌子」(Sit at the table):女性应更积极表达意见,争取权力席位。・「内心障碍」论:Sandberg强调女性往往被自我怀疑所限制,需要突破心理障碍。・「女力」励志话语:鼓励女性「平衡一切」,但无视照护劳动的分配不公。 与职场/日常的连接:・职场中,Sandberg的观点被企业主用来宣传「多样性」,但往往未提供真正的结构改革或支持系统(如托育、平等薪资)。・在日常生活中,「Lean In」逻辑很容易变成要求女性「又强又美又能干」,加重自我责备与焦虑。 4.《Empowered: Popular Feminism and Popular Misogyny》作者:Sarah Banet-Weiser出版年份:2018推荐理由:本书深刻揭示了“流行女性主义”如何与“流行厌女症”共存并相互强化,是理解当代媒体、社群平台与性别权力博弈的关键著作。中文译本:暂无日语翻译(仅有序言):エンパワード : ポピュラー ・ フェミニズム ト ポピュラー ・ ミソジニー : イントロダクションシリーズ特集(第3回)継承・救済・当事者性シリーズ トクシュウ(ダイ3カイ)ケイショウ ・ キュウサイ ・ トウジシャセイ 核心论点:Sarah Banet-Weiser指出,近年来“女权主义”成为一种可见的、时尚的、甚至可消费的文化话语,越来越多女性高调主张 empowerment。然而,这种“流行女性主义”(popular feminism)常常被市场、品牌与社交媒体吸收,并与“流行厌女症”(popular misogyny)共构成一种复杂的文化张力场。换言之,在女性看似“被鼓励发声”的同时,针对女性的性别暴力、性羞辱和骚扰却依然无所不在,甚至变本加厉。两者并非对立面,而是彼此共生。 本期嘉宾大狗博⼠:社会学博士课程在读。长期关注“⼥性的性”与社会建构等议题。 周三: ⻓期观察⼥性关系与网络舆论的播客主、⽂化观察者。 ⼩熊: 厌⼥情结的亲历者。 时间线03:14 从⼀个⽣蚝说起:到底什么是“厌⼥”? 17:44 服美役和雌竞会让人更加“厌⼥”吗? 35:26 传统⾏业⾥的“⽼师之变” 1:13:55 旅游现场,被女人打断 1:18:50 我们是害怕做⼥⼈,还是害怕做‘他者’? 1:32:48 从“⻨琳现象”到没有男⼈的社会 BGM三抖、六筒的歌 Diamonds And Ice - Day Dreaming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节目主播】徐徐:在日电视台民工、美食博主 【更新时间】每周三18点 【收听平台】小宇宙 | Apple|Spotify|网易云|豆瓣|微博 【信件】jojotekipodcast@gmail.com 【制作】Shalala Company

    1h 55m
  3. JUN 4

    #70 Let Me Hear Your Song(去动物园吧,去聆听长臂猿的歌声吧)

    今天我们要讲述一个几乎被历史遗忘,却依然在时间深处发出微弱声音的生命故事——关于一只名叫“アイク(Ike)”的长臂猿。 在群马县草津町的一家民营热带动物园里,住着一只1968年出生的长臂猿——アイク(Ike)。アイク的高龄令人惊叹。他日复一日地蜷缩在一个说不上宽敞的笼子中,静静地望着人来人往。大多数日本游客为他的高寿感到动容,而来自欧美的游客却会皱起眉头,低声道出“可怜”的评价。 但当有人询问它的来历时,园长却给出了这样一句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 “アイクはね、米軍の生物兵器研究所で飼われていたんだよ。”“它啊,曾被饲养在美军的生物兵器研究所里。” 这句回答,成为了揭开アイク多舛命运的起点。我们随后得知,アイク曾在美军驻日的“406细菌部队”中被圈养——一个源自二战后对旧日本军“731部队”实验数据的接管与延续的机构。在那里,大量实验动物被用于细菌战研究,并以极高的频率被“消耗”与焚毁。アイク或许是唯一“幸存”的个体,却也因此背负了不能归类的身份:他既不是标准实验体,也不是有记录的宠物,更不是普通展示动物。 有人说,他是“在日ボルネオ猿”——在异国生活了大半生,早已回不去原生森林的生物。他还会唱他出生地的歌吗?他是否还能听懂,或记得那些属于热带雨林的语言? 一只从东南亚雨林被捕捉的猿类,辗转成为实验动物,再作为“被转赠的宠物”留在日本,如今孤身老去的个体生命,牵引出一段跨越冷战、殖民和动物伦理的真实故事。 今天我们也会特别提到这段故事所启发的摄影展《Let Me Hear Your Song》,由杨一乐企划,将于6月12日(周四)至6月23日(周一)在东京的229空间举行。展览以アイク为线索,透过摄影与叙述,尝试描绘一个“被困住的生命”如何在历史缝隙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你或许会在她的作品中,听见アイク的歌声,也听见我们自己——那些无法归类、被困住却依旧渴望表达的声音。 长臂猿复健设施的捐款方式:www.gibbonproject.org 内容注释 11:36 非“麻风病”,是“疟疾” 15:42 美军的细菌研究所名为Fort Detrick 16:30 情报来源-中嶋啓明 著 【朝鮮戦争における米軍の細菌戦被害の実態─現地調査報告】 17:15 2001年美国炭疽菌事件 40:58 此处提到的美国动物园界泰斗为William Conway 41:13 口误,加州秃鹰 1:10:06 出自旭山动物园园长 坂东元 1:10:41 美国女哲学家Cora Diamond 本期嘉宾 杨杨(杨一乐)(ins @kononekome) 时间线 05:20 和长臂猿IKE的相遇 11:25 IKE的过去:从马来西亚到泰国到日本 29:36 IKE的家庭生活 35:13 东西方对动物伦理的不同认知 1:16:16 那些被救助的动物们 1:31:00 为什么想呈现这个项目 BGM Waltzing In The Rain 泰国动物园里长臂猿的歌(录音:杨杨)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节目主播】徐徐:在日电视台民工、美食博主 【更新时间】每周三18点 【收听平台】小宇宙 | Apple|Spotify|网易云|豆瓣|微博 【信件】jojotekipodcast@gmail.com 【制作】Shalala Company

    1h 52m
  4. MAY 28

    #69 女性原罪②:身体产业的制度困境

    现在你在收听的是《日本性服务劳动的边界与社会的凝视》的第二部分。 上一期我们从抽象层面讨论了性服务是否可以视为一种劳动,以及社会为何总是对这份劳动抱有特殊的凝视。 而在今天的这一期里面,我们则会将视角拉回现实,聊一聊日本性产业所面临的实际困境,包括法律上的灰色地带、从业者缺乏基本劳动保障的现状、制度性的歧视带来的边缘化,以及近年来讨论度逐渐上升的一些议题。 本期我们仍然请到了参与过性服务工作的舌切,以及两位在日的社会学博士,一起从制度与结构的角度出发,尝试理清性产业的困境是如何形成的, 以及又是否存在走出困境的可能路径。 上期节目:#68 女性原罪:论身体的物化与劳动之间的关系 本期嘉宾舌切:《在日女子红灯区漫游指南》和《陪酒女打工日记》作者 S老师:社会学博士。在日从事性教育和性犯罪方向的研究。 M老师:社会学博士课程在读。研究方向为网络和女性主义的关联性。 时间线02:03 性工作者的实际困境&性工作会出现产业链吗? 26:45 性产业的“罪恶"究竟源于概念,还是实践中未完善的制度 ? 27:46 性产业的剥削究竟出现在哪一环? 29:03 讨论性产业的"收纳"功能(家庭暴力、校园暴力、精神问题等) BGM三抖六筒的歌 Social Documentary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节目主播】徐徐:在日电视台民工、美食博主 【更新时间】每周三18点 【收听平台】小宇宙 | Apple|Spotify|网易云|豆瓣|微博 【信件】jojotekipodcast@gmail.com 【制作】Shalala Company

    57 min

Ratings & Reviews

4.5
out of 5
8 Ratings

About

朋友间的思想餐桌,没有干货,只有真诚。 “徐徐的”在不管在中文或是日语里释义都是“迟缓、缓慢”,指速度或节奏缓慢,也指安稳、宽舒。这也是我目前追求的一个生活状态。 这里是一些迟缓的闲聊杂谈,相信仅仅表面的碰撞也有火花产生的痕迹。 谢谢你和我一起“徐徐的”看这个奇妙的世界。 本节目由1%的客观和99%的主观臆断构成,一切吃的喝的皆为浮云,大家听过忘过就好。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更新时间】每周三18点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