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场 Way to Cinemas

93. 如此国际化的“影展”,不能我一个人知道|重返潮汕“观潮”

去年夏天,因为对潮汕电影(和美食)的兴趣,我第一次参加了「观潮」,于是它成为了我2024年最喜欢的一个影展/活动,并发过两期播客来介绍。

上个月的新一届「观潮实验室」,我重返汕头,没有了第一年的新鲜感,但对「观潮」产生了许多新的认识,最明显的是:它可能比内地其它节展都要国际化。乍一看看好像有点反直觉,毕竟“潮汕”两个字会让大家联想到许多传统刻板印象。但其实也很好理解:离散的潮汕人及后代遍布全世界,其中不乏电影从业者。所以每年的观潮都会有许多人从国内外特意飞来,或作为嘉宾,或作为参与者,也因此,「观潮」的跨文化交流属性非常强。在汕头一周多,除了看电影、参加沙龙、旁观剧本会、探班拍摄,更参与到了新加坡国际电影节的元老谢福龙、台北电影资料馆的前馆长井迎瑞、导演温仕培、耿军、杨毅恒(马来西亚)、制片人黄茂昌等多位老师的各种活动之中……同时还认识了比如新加坡来的朋友。我很难几句话概括何为观潮,不如再来听我们聊聊——

本期节目再次邀请到了观潮联合发起人陈柏麒,一起聊聊潮汕文化、潮汕电影、策展、和这一年来的变化。

最后,再次推荐关注公众号「观潮Kwan Teo」。

👫👫 话题成员:

柏麒:观潮联合发起人,策展人

陆小鸟:二次来观潮的异乡人

🕙 时间戳

00:00 听几十秒人称“潮汕五条人”的野草寮《轮夜班》

00:48 开场与叙旧:

“我连看电影、主持映后的时间都没有了”

“我的记忆力只剩10年”(03:52)

今年有点“招待不周”?(05:15)

08:27 从零开始认识观潮

13:47 谢福龙与新加坡国际电影节

17:16 马来西亚导演杨毅恒

21:09 如何分组:让神做决定,可能更促进共同创作

29:15 选择学院,为什么不再执着于“潮汕人”?

40:09 潮汕电影发展到什么阶段了?

【走进观潮实验室】

49:25 为什么叫「观潮实验室」

51:25 冯宇老师与观潮的渊源

57:35 编导班导师1:导演温仕培

58:13 修复班导师:散尽家财做修复的井迎瑞(台北电影资料馆前馆长)

64:18 一个暴雨天

66:23 制片班导师:制片人黄茂昌

70:55 表演班导师:演员梁翠珊

75:57 编导班导师2:导演耿军

79:18 ”某种意义上,我在观潮找到了尊严“

81:19 非学员,如何参加观潮?

86:28 “这一刻,我理解了观潮每天晚上的展映思路”

【旅行团】

93:07 何为观潮旅行团

93:58 所谓”潮汕电影百年“

【尾声】

103:35 有关「观潮实验室」与「盛夏观潮」的拆分

122:19 潮汕乐队六甲番的《硬虎》

🪟 封面:

🎵音乐

片头:轮夜班(On Night Shift)· 野草寮(Maye推荐)

片尾:硬虎 · 六甲番(柏麒推荐)

👀  幕后

剪辑&文稿:陆小鸟 汤包

🎤 关于《赶场 Way to Cinemas》

不是在看电影,就是在赶场观影的路上。《赶场 Way to Cinemas》是一档聚焦影展、电影节的播客,会与众多影迷和电影人分享自己的电影故事与经验。

👂收听:

在苹果Podcast、小宇宙、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Spotify、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豆瓣等播客客户端搜索「赶场 Way to Cinem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