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電力公司

昱麟Jacky
學霸電力公司

《學霸電力公司》是一個訪談型Podcast節目,輕鬆且愉快的聊聊資優生與學霸除了成績以外的各個面向,這裡不會教你如何考上頂大,而是分享「電神」們在榜單以外的有趣事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JUN 22

    EP23|建中為何是第一志願?從日治時期到戰後的教育變遷,建中甚至有一度是太保學校?紅樓銘上的賀校長究竟是何方神聖?

    「赫赫黌宇 髦士三千 薰陶入座 恐後爭先 大而化之 賀公是瞻 金石貞固 永記年年——紅樓銘」 本集請建中歷史莊德仁老師講述建中的校史與當時教育歷史脈絡,像是建中在日治時期的時候,從國語學校第四附屬學校,到後來的臺北州立臺北第一中學校(北一中),再到戰後時期改成建國中學的整個過程,也解釋了為何其他縣市都是叫一中、二中,唯有台北市例外。 其中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建中有一段時間被稱作太保學校,因為本省外省的衝突嚴重,因此各自成群結幫,像是著名的十三太保,校內也時不時發生械鬥事件,甚至嚴重到拿刀互砍,聽校友回憶,那時候的操場有時還能看到血跡,有名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就是發生在這時期。 除了上面提到的,本集也提到許多關於賀翊新校長,建中入口處紅樓上面刻的紅樓銘就是在說他,他是建中在任期間最久的校長,擔任兩任共十七年。許多建中有名的文化就是在他擔任校長期間推動的,如自由的校風、開放的校園、建中青年,那時候建中甚至有十幾個出入口可以自由進出,賀校長對於學生、老師、制度都有一套獨特的看法與做法。 我印象很深刻關於賀校長的故事就是,有一位數學老師因為補習班課多,常遲到,學生向校長反映這件事情,校長反問學生老師教得如何?學生都肯定老師的教學,因此賀校長便在老師上課的班級等他,等遲到的老師進到教室後,賀校長便上前對他一鞠躬,握住他的手說:「謝謝您。」從此這位老師就不再遲到了。整個過程沒有責備和懲罰,只有尊重和肯定。 本集重點: 1. 日治時期到戰後學校的變更 2. 賀校長對建中的貢獻 3. 建中為何是第一志願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h 9m
  2. 10/13/2024

    EP22 | 四肢萎縮卻選擇滑板飛向天空!不設限、不妥協,挑戰極限並克服一切!

    「小時候我會覺得說,我身體不方便,我能安穩過一輩子,有個工作,有溫飽就好,但我之後就問自己說,為甚麼我要設限自己呢?假如我不設限,生活會不會更好玩一點?誰會想到肌肉萎縮的人可以去練滑板?與其跟自己說做不到就放棄,不如一步步鋪路。腳好痛我可以綁起來,手好痛我可以買繃帶,一步步走,一步步解決。」 今天邀請到的來賓我的建中學弟顧文凱Kevin,顧文凱自幼罹患罕見疾病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病變(CMT),四肢肌肉萎縮,只剩右小拇指能發力,並需要以輪椅代步,到國小的時候,視神經也跟著退化,需要用視覺輔具來上課。但是顧文凱並沒有因此選擇一個妥協的人生,反而選擇挑戰和克服,其中我最佩服文凱的部分是他在運動方面的努力。 「運動的方面我會把能嘗試的都嘗試看看。嘗試過比較不方便的像是羽球,因為電動輪椅有0.5秒的延遲,所以很難打到球,但是也有能克服的像是桌球,雖然我手不方便握球拍,握了用力揮會飛掉,我就想有甚麼方式可以克服,就想到用彈性繃帶綁在手腕上面能比較穩住球拍,並用手背的方式來揮,雖然會有一個角度打不太到,但是練習久了,也是能跟同學來回很多下。」 「身障滑板的部分,我則花了快半年來研究要怎麼克服,從一開始完全沒保護,發現才滑十分鐘,手就完全流血了,之後就開始研究有甚麼方式可以讓我不再那麼痛,一開始是用手套,但發現CP值太低了,每次都要換新的,就開始換成繃帶,但是繃帶不夠厚,我就買那種補沙發的牛皮,一次剪一小塊貼在有繃帶的地方。甚至有一次我把女生的內衣剪破,拿出裡面的海綿墊片,裝到爸爸的摩托車袖套裡面,就是為了能克服不舒服的問題。我就是每次哪裡有痛,我就會研究各種方式,讓自己不要那麼痛或是不方便。」 聽到這裡的時候,我是非常佩服和不可置信的,因為假如我是文凱,我可能頂多嘗試一兩個月就宣布放棄,去做一些其他比較輕鬆並適合我的運動,但是顧文凱沒有這樣的打算,儘管會流血和不舒服,但還是會凌晨四點到凌晨六點爬起來,就為了去提前搶場地練習滑板,並且嘗試再嘗試,克服再克服,最重要的是,樂在其中並享受著。 除了運動方面,文凱在其他方面也做足了努力,在建中高二的時候創立新的社團Minecraft研究社,高三時申請上台大財金系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企管,並且嘗試創業,創立了自己的線上家教平台。而在這之中,我特別想額外提到的是文凱父母的努力,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聽到文凱父親對文凱說的一句話。「要幹嘛我都會支持,如果是想做但只是因為手腳不方便而做不到的,我就當你的手腳,幫你去做。」 文凱的父母們非常的偉大,像是爸爸會凌晨起來載文凱去滑滑板,並且幫忙穿戴護具與綁繃帶,媽媽則是一開始很反對文凱從事這項極限運動,會擔憂會害怕,但是還是會支持並凌晨起床跟著過去運動。更不用提到小時候那段帶著文凱到處求醫數年卻連得到甚麼病都不知道,並被告知小孩可能活超過不了一年的那種艱難與痛苦,而這些他們都與文凱一起度過了。 本集重點: 1. 身障運動會遇到的困難 2. 學習與社交上的不便與克服 3. 父母的偉大付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h 2m
  3. 06/02/2024

    EP21 | 建中校長是如何駕馭建中自由校風的?教育的本質是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成為爸媽心目中想要的樣子。

    「不要一直用自己過去的經歷來說服小孩選哪條路比較好或是選哪條路非常不好,雖然出發點是好的,想讓小孩少走一點歪路,但你跟小孩子是完全不同的個體,興趣不同、能力不同、時空背景也不同,況且走哪條路不會遇到挫折的、不會走歪路的?就算選錯了有如何?一切都有轉圜的餘地。」 「尤其是在選類組、大學科系的時候最常發生,當然可以分享並提供意見,但不要很強硬地要求,一直想要孩子走上你想要、你認為好的道路,那孩子甚麼時候才可以自己做決定?而這道路究竟是對他來說是好的還是對你來說好的?」 這集訪問到的來賓是前建中校長徐建國校長,在我就讀建中期間,完全沒有機會跟校長私底下聊一個小時,所以對於校長的印象都停留在每天會在校門口跟我揮手的人,這集會深度地聊校長從國小、國中、高中老師、行政、校長,一路在教育界深耕的故事。 校長處理過非常多家長和學生之間的爭執,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這一句,「教育的本質是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成為爸媽心目中想要的樣子。」這句話在選科系期間最有感,校長見證過無數因為孩子不想讀醫學系或特定科系而發生家庭革命,覺得非常遺憾,也希望能透過這集能幫到一些家長和學生們。 而校長也提到許多建中的老故事,像是學生們如何一步步爭取中午期間可以到外面吃飯,從一開始限制外出證的數量,到後來慢慢增加能出去的名額,到現在完全地開放,還有像是爭取不要穿制服之類的有趣故事,現在建中生習以為常的日常其實是過去學長們努力爭取的成果。 最後,校長跟家長們提到,「多給孩子一點成長、選擇、嘗試錯誤的空間,雖然我們都希望他們能少走歪路,但越愛他不是應該讓他能有更多嘗試的空間嗎?為他們提供更多不同體驗、探索、學習的機會,最後讓他們自己做決定,我想這對孩子會是更好的安排。」 本集重點: 1. 建中的老故事 2. 教育的本質是甚麼? 3. 家長和學生的矛盾如何解決? 4. 給家長和學生們的建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55 min
  4. 05/12/2024

    EP20 | 畢業即負債三千萬!為甚麼自己沒有做錯甚麼,卻注定為上一代的過錯受罰?除了抱怨,我還有甚麼可以努力的?《這輩子賺多少才夠》

    「你不要出聲音喔,萬一出聲音,可能明天就看不到媽媽了。」 這集我們訪問的是黃士豪Will,Will是台南一中畢業、成功大學學士、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管理碩士,現任新加坡金融教育科技新創 GoodWhale 共同創辦人暨 CEO,推廣財務學習是基本人權,最近有一本新書這《這輩子賺多少才夠》,這集會從財務的角度去看教育。 小時候Will的家境是非常不好的,爸爸沉迷於賭博,欠下一大筆債務,因此Will常常需要隨著媽媽和另外兩個小孩四處搬家、躲債,而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半夜熟睡中的Will聽到一大群摩托車和叫囂的聲音,伴隨著「蹦!」的一聲,整塊玻璃碎成滿地,而這時候,Will的姊姊趕緊叫他們不要發出聲音,因為一旦發出聲音,可能就會再也見不到媽媽。 而明早起來的時候,Will目睹正在清理碎玻璃的媽嗎,流著淚、別開臉,不想讓小孩看到脆弱的那面,成了Will一輩子都忘不掉的畫面,而這時候Will在心中默默發誓,一定要認真讀書,因為讀書是少數能讓他翻身的機會,且未來絕對要改變這種狀況。 接著Will就一路讀很好的學校,但在大四的時候,面臨了一個非常兩難的局面,一方面是一直在工地工作的父親,身體出了很大的狀況,需要一大筆醫療費,對還有一堆債務、每個月入不敷出的家裡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另一方面是好不容易申請到英國碩士,但卻得因為家裡的事情考慮要不要放棄,去走一個相對穩健的公務員路。 「家人朋友希望我考公務員,但我卻認為所有的努力都付出一炬,為甚麼一路上我比別人付出多那麼多,卻在這時候需要放棄? 為甚麼自己沒有做錯甚麼,卻注定為上一代的過錯受罰?」 最後Will做了一個計算,在未來十年內,公務員能賺到的錢的總和,與英國碩士讀一年學費全部自己出,接著九年能賺到的錢相比,何者賺到的錢比較多還有何者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Will選擇了後者。 但是選了之後,去英國的狀況不像是想像中的那麼光鮮亮麗留學生活,Will連買書的錢都付不起,甚至剛住進宿舍的第一天,附近就發生命案,這時候Will開始懷疑自己究竟是不是做對的選擇,負面情緒不斷湧上來,一直問自己究竟是不是做對的選擇? 而就在這時,Will拿起一張白紙,開始寫下五個目標,像是學好英文、有個好工作、有個漂亮的國外履歷之類的等等,開始問自己,「我還能做甚麼?」頓時,所有的不安、惶恐、焦慮、退縮都消失不見,剩下的就只剩下,「要達成這些目標,我有甚麼可以努力的?」 正當大家認為Will 人生開始要一帆風順,苦完也差不多要甘了,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Will 畢業即負債三千萬,甚至需要與許多高利貸交手,因此Will很懂得在窮的時候如何管理財務,這些精采內容都會在本集的podcast和Will的新書中提到,大家趕緊去聽去看! 在《這輩子賺多少才夠》這本書中,Will不只是談論財務管理,更多的是追求人生的整體性,我看過許多的理財書都有那種銅臭味,但Will的這本絲毫沒有讓我有那種感覺,反而會提醒讀者們說,「錢只能解決錢帶來的問題,錢絕對不是越多越快樂,錢只能解決沒有錢帶來的不快樂。」 本集重點: 1.財務學習是基本人權 2.負債三千萬還清 3.錢只能解決錢帶來的問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57 min
  5. 05/05/2024

    EP19 | 你總會找到伯樂,如果你是良駒的話!建中資優班老師、特教組前組長、生奧帶隊老師,資優學生有特別難帶嗎?

    「Never give up!每個困難都有一個點要去突破,那個點可能會在某個時間,你要做的就是堅持下去,但也是要找到貴人,走錯方向時也要有人來點醒你。你總會找到伯樂,如果你是良駒的話。」 這集訪問到的來賓是建中的周麗芬老師,周麗芬老師是我在建中科學班時候的生物老師,老師教學超過二十五年,在建中教超過十年,也在建中擔任過特教組組長,在資優教育深耕多年。我最敬佩周麗芬老師的一點是對待學生的用心程度,不論我在課業或專題上有任何遇到困難的點,周麗芬老師都會不留餘力的幫助和提供建議。 在科展方面,周麗芬老師指導超過四十件作品,許多也都獲得良好的成績,在老師帶領的學生們,有的非常熱衷於做實驗,能整個月都請公假待在實驗室,甚至直接睡在中研院的;有的專題專業程度不輸研究生,厲害到老師要請那方面的專家來協助;有的遇到專題撞牆期,透過堅持努力不懈,不斷修正方向,最終嚐到努力後的果實。 在競賽方面,老師是建中校內生物能競的培訓老師,也曾是國際生奧的高中帶隊老師,在這之中老師遇過許多對生物非常熱忱、實力也很好的學生們,像是有精巧的手能把動物解剖的很完美的、顯微鏡細胞繪圖能繪地如藝術品般或是生物大學原文書讀的透徹且筆記深入且完整的建中生們。在每個獎牌背後,代表的不只是得獎學生,還有背後教導、支持他們的老師。 在行政方面,老師在建中擔任特教組組長時,需要處理數資、科學班行政上面的事情,對於只要負責上課和考試的我來說,真的沒想到原來行政有那麼多事情要做!數資科學的入學考、成發、海外交流、不同校之間的交流、服務學習、課程設計、科學班的資格考等等,都是身為學生的我很難想像到的。 在資優教育方面,除了上面說到的資優老師、資優行政,周麗芬老師還是資優家長,因此在資優教育上有非常多看法和見解,這集聊到許多老師認為台灣資優教育可以改善的地方還有給資優學生和家長們許多很好的建議,大家趕快聽起來吧! 本集重點: 資優學生有什麼特點?  競賽和專題上學生的故事。  對於資優教育的看法和見解。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7 min
  6. 04/28/2024

    EP18 | 分科滿分榜首讀書方式與考試心態!如何面對下風期?我們是否該過個追求期望值的人生?

    「人生中,總會遇到運氣不好的時候:明明感覺每個選擇、每個動作都已經是最好的了,結果出來卻不如預期。而如果是連續的運氣不好,那大家不僅不會覺得那是運氣不好,而是不夠努力、或是努力的方向不對。事實上,這就好像打撲克會遇到的下風期,連續運氣不好的機率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這麼低。而面對的方法絕對不是向下沉淪,自暴自棄,而是更堅定地做好每個決策,並繼續朝正確的方向邁進。」 今天這集邀到的來賓是分科滿分榜首王培軒,這集應觀眾要求,我與王培軒會細聊如何讀書、考試、寫錯題本,以及經歷學測的失敗後,如何調整長期準備考試的心態。 王培軒在物理、化學科的準備方法是找一本講義有涵蓋到全部考試範圍的內容,把那本讀到精、讀到什麼知識在哪一頁都能大概知道,每個觀念都要搞懂;而我的準備方式是大概讀過一輪之後,開始大量刷題,從題目中去找漏洞,接著讀那些漏洞的章節,讀完之後再繼續刷題,再找一次漏洞這樣的循環方式。 至於數學這科王培軒認為了解基本觀念之後,要懂得看到題目之後去跟觀念聯想。而我為了要讓自己能聯想到,在做錯題本的時候,會用中文字去寫為什麼要聯想到這個觀念,而不是單純把算式抄上去,有時候我數學錯題本中文字甚至比數學還多。 至於面對考試的失敗,王培軒認為有時候真的就只是單純運氣不好,也許有可以檢討的地方,但絕對不能因此而陷入自我懷疑的惡性循環,保持自信才能迎向更多的挑戰。心態方面我則是會把目標切的很小,像是模擬考的時候,我不會只把目標訂「英文十五級分」這樣很難分析這次讀書成效如何,你只會有完成度100趴和完成度0趴,我會更傾向於把目標定成「克漏字錯兩題以內」「閱讀測驗錯二題以內」「作文16分以上」「每週都有四天花在英文三個小時」類似這種比較細的目標,這樣考試結束之後,我才能更去分析到底我這次準備成效如何。 接著我會合併使用七三法則,假如這次考五科,每科都有5-6個目標,我就會要求自己努力達成裡面的七成,不會要求自己一定要全部達成才可,這樣心態比較健康。這次達成之後!下一次就可以把每個小木標變難一點點,從錯兩題變錯一題,或是把七三法則變成八二法則,不斷地進步。 最後聊到的撲克與人生。最近很流行德州撲克,於是我們朋友之間也有一起體驗其中的樂趣。有趣的是,在覆盤牌局、人生的時候,總會有幾個時刻你再來一次還是會做相同決策,因為是當下看來最好的決策。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明明決策沒有錯,最終因為時運不濟導致結果不佳的時候,我們總是會責怪自己決策做錯、把錯全攬在自身身上,而這往往會陷入一個死局,無法跳脫與進步的窘境,如何跳脫這樣的心態是我們一輩子的課題。 本集重點: 1. 分科各科讀書方式 2. 長期考試心態調整 3. 撲克與人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2 min
  7. 04/07/2024

    EP17 | 科學班退班轉文組,再從文組轉回理組?翻到了最終頁的下一頁,童話已經完結,世上只剩慘淡的空白。

    「翻到了最終頁的下一頁,童話已經完結,世上只剩慘淡的空白。」 這集來賓是我國中數理資優班、建中科學班的同學陳聖文,國三那年我們一起認真備戰科學班,也都順利考上,但拼了那麼久,結果陳聖文讀了一年之後卻毅然決然的轉出科學班,去讀文組,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其實是很錯愕也很不解的。 「或許是許多資優生的通病吧,因為能力好、事情也都可以做的不賴,自然而然就會想挑戰更高一階、更有挑戰性的事情,可能是科展、科學班、競賽,對於當時的我來說也是如此,不是因為我多有熱誠,而只是單純因為我做得到,我做這件事情很有成就感,剛好身邊的人也鼓勵我這麼做,所以我做。」 「但拼了那麼多,進來卻發現這不是我想要的,可能是把目標太神化了,認為考進建中科學班會多麼美滿、會多開心,認為會像是童話故事般,有個幸福快樂的結局,但事實並非如此,那個空虛感是很強烈的。而當我把成就感從科學中抽離之後,我發現我根本沒那麼喜歡科學。」 陳聖文轉到文組之後,開始找到了他的熱誠,我很印象深刻的是在模擬聯合國時,陳聖文教學時和在台上時的那種眼神,那種對知識的渴望與分享知識時的激動,是我幾乎沒在他科學班時看過的。 之後陳聖文大學應屆89級分(滿分90級分)就讀台大外文,進去之後卻發現與自己所想的環境截然不同,加上種種原因,讓他選擇再從文組轉出,轉到理組,如此曲折的高中理組轉文組,大學再從文組轉回理組,而我也很好奇究竟他為什麼要繞這一大圈。 「我在這之中做的每個決定,在當下來看都是最好的決定,如果我沒有繞這一大圈,我整個人可能對生活就會沒有動力和熱誠,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渾渾噩噩過日子。」 這集聊到許多轉組、轉科系、選科系的話題,陳聖文認為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實力」,不只是考試上的實力,更多的是軟實力,像是寫作能力、思辨能力、邏輯等等,陳聖文能不斷地轉來轉去就是因為本身實力夠,在未來轉跑道上有更多的選擇空間。 最後陳聖文也各給文組和理組同學們建議,像是文組同學們可以多學習程式語言,因為可以訓練邏輯還有程式語言本身就像是對電腦講話,如何讓電腦懂你想要做什麼;理組同學這是可以多多接觸哲學,因為世界上幾乎所有問題到最後都會變成哲學問題,可以用不同角度切入問題。 本集重點: 科學班退班轉文組  選科系  是熱誠還是成就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2 min
  8. 03/24/2024

    EP16 | 在你眼中晦暗的自己,可能是其他人生命中的光!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定義屬於自己的成功!

    「我那時候學測申請做備審時,第一份是做北醫藥學系的,做了好幾天,等到最後要完稿的時候,我卻深夜直接大爆哭,隔天早上跟爸媽說,北醫臨藥我不會填的,我不寫備審了。」 「因為我感覺我在欺騙自己,我沒有誠實面對自己到底喜歡什麼,不管未來藥學系比心理系穩定多少,那不是我想要的未來。在大家眼中看起來再幸福、再成功的生活,如果不是我想要的,那就不是我的幸福、不是我的成功。」 這集邀請到的來賓是乙烯學姊,目前就讀政大心理輔教育,在IG上有個五萬多粉的讀書帳號,也在許多分享筆記的軟體上幫助到許多莘莘學子。乙烯學姊高中就讀北一女數資,但學測考的不甚理想加上選擇的科系不是大家心目中好的科系,使學姊受到許多外界的質疑與嘲笑。 「北一女數資讀政大心理?那筆記肯定賣不出去。」「北一女數資不就應該要讀台大或是醫學系嗎?」儘管學姊本來就沒有要賣筆記而是純分享,卻還是要受這種譏諷,被不斷提醒「應該要怎樣」或是「那樣比較幸福、比較成功」。 學姊一開始也是緊緊咬著沒上台大這點不放,但在之後學會調適自身心態並學會如何面對他人眼光,放下那些標籤告訴你的應該,走在「自己定義」的幸福選擇上。 「在你眼中晦暗的自己,可能是其他人生命中的光。」 「要相信自己有創造幸福的能力。」 學姊在大學期間認輔許多個案還有參加教育部舉辦的數位學伴計畫,陪伴偏鄉的學生,一般人可能認為這種活動就是在「幫助」他們,上對下的那種幫助,但學姊認為我們給孩子的,有時候不比他們給我們的多。 像是乙烯學姊正值低潮期的時候,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覺得自己很差,但是在教導數位學伴的過程中,小學伴卻如此喜歡自己,甚至還對著學姊說,「謝謝老師,讓我喜歡上數學。」明明自己都沒那麼喜歡數學,但如此晦暗的自己,卻成為了別人眼中的光。 這讓學姊今後決定,不只要成為別人生命中的光。也要成為自己生命中的光! 「不是有問題的人,而是遇到問題的人。」 許多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都會認為自己不好,認為問題出在自己身上,但是是我們遇到了問題,而不是我們是問題本身。給失足的你、給沒有自信的你、給找不到目標的你,乙烯學姊在最後給出了許多建議和鼓勵,大家記得收聽喔! 本集重點: 放下那些標籤告訴你的應該  認輔和數位學伴  給⋯⋯的你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2 min

Ratings & Reviews

3
out of 5
2 Ratings

About

《學霸電力公司》是一個訪談型Podcast節目,輕鬆且愉快的聊聊資優生與學霸除了成績以外的各個面向,這裡不會教你如何考上頂大,而是分享「電神」們在榜單以外的有趣事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You Might Also Like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