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送秋波

EP27(下集) 痛苦不堪又难舍难分的病态亲密关系--创伤型链接

🤩 欢迎添加 xiaoxixi-777 加入我们的听友群 / 预约咨询:qiubo54321

📚 本期内容:关于亲密关系中的创伤型链接在网络上有许多的相关内容,虽有一定的科谱作用,但是大多比较概括和简略,本期内容中,邱波老师和她的好友莫澜,从更细腻详尽的视角来解析《亲密关系中的创伤型链接》,长达两期(上下集)130分钟的内容,足以让深陷病态亲密关系的人们了解自己所困的迷题到底是什么,如何获得离开的动力,敬请收听吧!

本期嘉宾:莫澜,资深媒体人,一位灵魂发光的、思想深刻的女性,心理学爱好者,邱波老师的闺蜜;

----  本期 Shownotes ----

1. **创伤性链接的定义与形成机制**

- 创伤性链接是亲密关系中反复虐待导致的荷尔蒙依恋现象,表现为受虐者对施虐者的矛盾依赖。

- 核心机理:施虐者通过“甜枣(奖励)与巴掌(惩罚)”交替的无规律行为,引发受害者大脑中催产素(愉悦)与皮质醇(压力)的激素紊乱,形成类似成瘾的依恋。

- 类比高桥效应:在情绪混乱中将激素波动误认为“爱”,导致对虐待关系的病态迷恋。

2. **施虐行为的具体表现**

- **显性虐待**:家暴、反复出轨、贬低打压、情感控制。

- **隐性虐待**:冷暴力、胁迫性沉默、条件性情绪价值(仅当受害者顺从时给予关爱)。

- 关键特征:虐待与“关爱”成对出现,受害者难以向外界清晰描述伤害。

3. **受虐者的心理状态与危害**

- 自我怀疑:逐渐丧失主体性,将施虐者理想化为“完美主宰”。

- 社会关系蔓延:可能将顺从模式复制到职场或社交中,尤其遇到高控制型他人时。

- 长期后果:心理腿“断裂”,表现为无法独立决策、恐惧分离,甚至为施虐者辩护。

4. **施虐者与受虐者的互动模式**

- **施虐者特质**:高自恋(NPD倾向)、强控制欲,将伴侣工具化,否认对方独立性。

- **受虐者潜在特征**:原生家庭中习得的“讨好-服从”模式,或曾为“血包体质”(通过被需要感获得价值)。

- 互虐案例:如“金钱供养+暴力出轨”关系,双方通过不同形式互相剥夺主体性。

5. **识别与干预建议**

- **预警信号**:关系中持续自我否定、为对方行为合理化、外人评价与自我感受严重割裂。

- **脱离路径**:

- 建立认知:通过心理学知识明确创伤性链接的机制;

- 构建支持系统:亲友或专业咨询师协助;

- 主动动机:权衡“割舍好处”与“终结长期伤害”的利弊;

- 预防复发:通过咨询重建主体性,避免进入新循环。

6. **特殊讨论:隐性与显性虐待的差异**

- 显性虐待(如家暴)易识别但伤害直接;隐性虐待(如情感操控)更难举证且危害持久,常导致受害者多年后才意识到问题。

- 文化背景:传统家庭中隐性情感虐待更普遍,可能与代际创伤相关。

关注我们:

《暗送秋波》官方小红书:暗送秋波_Official

《暗送秋波》官方微博:暗送秋波_Podcast

🎵 其它音频平台:网易云音乐、Apple Podcast、QQ音乐、喜马拉雅

🙋‍♀ 邱波老师小红书、抖音、视频号:心理咨询师邱波

🙋‍♀ 雨萌小红书:今天恰芭乐

🙋‍♀ 莫澜视频号:莫聊艺术;喜玛拉雅FM:主播莫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