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去孵化器

EP57 | 你也能复制的路径:大厂积累 → 找到杠杆 → 兼职起步 → 全职跃迁

出海去第 45 场直播,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社区老朋友、刚刚在小红书大赛中获奖的 Alex。Alex 是海外红人营销 AI Agent 平台 CrowdCore 的创始人,在此之前经历 3 次创业,融过千万投资并成功退出。这次直播我们聊聊 Alex 这些年工作和创业的多次身份转换,AI 时代来临后,切入海外红人营销领域的思考过程和实现路径,如何打造 influencer-native 的产品,以及回国参加小红书大赛获奖后,对于国内出海需求的新发现。

----

本期节目探讨了 Alex 从多次职业身份转换到 AI 时代切入海外红人营销领域的思考与实践。Alex 分享了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创业的经历,强调了在创业过程中找到问题并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工作中通过抓大放小来平衡工作和创业。他提到,在北美创业可以选择暂停学业,并分享了在硅谷的经历如何开阔眼界。Alex 还强调了在工作和学习中找到杠杆,以及勇于 say no 的重要性,并以自身经历为例,说明了如何通过管理上司的期望来获得更多自由时间。在 AI 时代,Alex 认为不应过于关注终局,而应关注如何利用 AI 提升效率,并强调了数据飞轮的重要性,以及选择赛道时应考虑降维打击的可能性。节目最后,Alex 分享了回国后发现的出海需求旺盛,以及对 AI 红人营销平台 CrowdCore 的产品介绍,强调了其为用户节省时间的功能。

Takeaways

  • 在北美,兼职创业是常态,但国内由于 996 工作制,兼职创业更加艰辛。
  • 创业者应学会抓大放小,在工作中找到杠杆,将影响力扩大,从而获得更多闲暇时间探索新事物。
  • 连续创业者更应专注于如何赢得市场,而非仅仅产生创意,因为创意是最廉价的。
  • 创业者应只做踮踮脚尖能够到的事情,避免奋力一跳才能达成的目标,以此降低风险。
  • AI 时代,拥有独特的数据沉淀和用户体验的产品,才能避免被大模型的能力直接覆盖。
  • 现代 AI 公司的护城河不再是静态的算法或 IP,而是前进的方向、速度和数据飞轮的积累。
  • 创业者不应过于终局地思考问题,只需关注未来五年内的财富自由,不必过分担忧 20 年后的 AI 替代。
  • 创业并非线性过程,更像下棋,需要战略性地思考每一步,为更大的目标铺路。
  • 深圳是一个把所有爱好、技能和时间都拿来赚钱的城市,人们非常注重为未来自己当老板而积累。
  • 英语流利、善于公众演讲是技术人员创业的重要杠杆,应有意识地在工作中锻炼这些能力。

Outlines

00:05Alex 的早期创业经历与职业选择

08:00兼职创业的策略与时间管理

17:25工作中利用杠杆平衡工作与创业

25:02出海去社区介绍

37:09AI 时代创业的思考路径与降维打击

42:20AI 时代的产品策略与护城河

53:23AI 时代的技术与行业认知

1:02:08回国后的新发现与出海需求

1:14:42社交翻译工具的市场需求与场景选择

1:25:17CrowdCore 产品介绍与优惠信息

Q & A

在工作中,如何利用杠杆去平衡工作和开始的创业立场?能否结合过往经历举例说明,为国内大厂上班的人提供一些路径参考?

我现在举个例子,假设我上一段利用了杠杆,可能是我工作当中运用了很多工具,包括有 AI 啊,Copilot 这些。我会把原本花很长时间的工作弄成一个工作流,简化成下次就能很快速做完。但我并不会告诉我的 manager,我还是用了一样的时间,保证达到他期待的就可以了。我自己节省下来的时间,提高效率的时间就是我自己的。如果你每天需要大量开会,你可能就要决定什么会议参加,什么会议不参加。包括这一点,还有包括你怎么样能够去管理你的注意力,因为你在开会的时候很长,浪费的时间很多。如果你分散注意力了,可能就需要一些总结的工具辅助你,这样你的注意力可以外延到其他地方,可能边开会边查自己的资料。

如何在工作当中有方向的积累,为未来的创业做准备,避免创业时完全是白纸的状态?

创业真的是一个非常复杂性的工程,你需要让自己站在一个有利的地位上。如果你是一个纯技术的,未来想做 2B 的,避免不了会回到地域性的原理去想,做一个东西有没有人用?总要问一下客户有没有人用吧?那我是不是应该去学会跟客户打交道?是不是应该知道客户在哪里?在工作当中,你很容易能找到同事去问这一点,问他是怎么做的。如果你发现你的缺点了,比如我的英语,并没有说能够非常自如的去做 public speaking,那你可能就需要锻炼自己的交流能力,包括自己的胆量。在工作当中,你要选择一些可以锻炼自己的地方,去 push 自己达到这一点。这些都是提前准备好的 leverage。最重要的点是一定要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积累。

什么样的类型能造成降维打击?

我成功的那些都是选择了一个,我应用了别的领域的知识,然后能够降维到这个行业里面的人。比如我上一次创业,白手起家做到千万美金,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没有什么不可思议。因为这群人是卖票的,在全球,除国内之外,很多都是那些高中可能没上过大学,或者很烂的大学。给他们提供服务的技术人员,也都是那种非常边缘化的,因为工资也非常的低。所以说这些票务平台的技术可能是十年二十年前的那种状况。那么这个时候,我是从一个比较现代化的 tag 转过来以后,你就会发现这里面有非常痛点。这个行业里面的人,他会主动的求着,让你帮他去做功能。

AI 时代来临后,如何看待自己的创业历程和职业历程?最终为什么选择了海外红人营销在 agent 这个领域?

刚开始看到 AI 时代来临的时候,我其实是失去动力的。因为一个人最容易推演未来发生什么,然后看到一个终局。如果看到终局一定是大家都毁灭,或者说可能你不用工作了,你就会丧失所有你现在做事的动力。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 AI 并没有大家讲的那么神奇,它还是有自己的局限的,只是说它现在还在一个大规模迈进的前提下。我清楚经历过几次周期之后,所有的新的技术都会短期之内,人们都会高估他会得到什么,长期又会低估他得到什么。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来说,我们可能就不再专注于创意的产生了,因为创意每个人都有,这是最廉价的事情。我主要是想要知道我怎么能赢,怎么能最终在这个战场里面能够获得胜利。

AI 时代什么样的产品要做?

AI 就是那个海浪。在这个海滩上,有的人在做船,有的人在用那个沙子堆城堡。他们做出来的东西都很精妙。但是当那个涨潮的时候,最终那个沙滩的城堡是要被拍掉的,但是那个船会浮起来。有数据飞轮的东西它是船。你去硬钢模型本身的能力,不做好产品交互,不做好用户积累,不做好数据飞轮,那些东西就是 Zen Castle,你会被更强的浪给拍掉。

AI 时代还有护城河吗?

我觉得是有的,但是现在的认知已经基本等同于金钱,不会有人说出来。这是一个效率问题。你要训练 AI 打败李世石,它是一个命题作文。你要让它去不断地拿素材去训练,它要有一段时间才能超过李世石。你会发现这个通用 agent 就不可能,它最多只是通用,简单 case 是可能的。因为人其实才会有这种创造力,了解复杂的能力,最后创造一个至少是现有阶段最好的 workflow。这个 workflow 是人类的结晶。

AI 时代,被淘汰的产品经理是哪些?

我特别觉得被淘汰的一批人是 AI 产品经理这个角色。如果你不了解这个本身架构的时候,你是不知道这个飞轮从哪里起来的,这就导致你可能浮于表面。

回国之后发现了一些之前在北美没有看到的需求点和想不到的东西,具体是什么?

我们之前做完这个产品的时候,我其实本质上是没有抱太大的希望,特别是在国内,可能我知道这可能是一个趋势,大家会想要出海。我可能更多的期待是一些 D2C 的品牌,一些电商品牌,他们可能想要去出海之类的。真正国内想要做品牌的公司可能也就几百家。但是把我们这个产品放到聚光灯之下去说的时候,就马上突然得到了特别多的反馈,包括后台有很多很多人在试用,线下很多人把我的微信都加爆了,排队希望去做出海。

如果我做了一个 AI 图片生成的网站,如何构建数据飞轮?

AI 生成图片这件事情本身,它就属于一个非常容易受大模型影响的一个事情。如果我们从架构上来说,它就相当于你单次扩大模型回来。这个时候呢,如果说你要去构建数据飞轮的时候,就不是说简单的像 MeJourney 还在早期,它的数据飞轮是你一开始输入,然后给你一些图,然后你选,然后你可以不断的去纠正这个步骤。你需要的是行为数据的飞轮。你的这个 AI 生存图片到底给谁?以前你可能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