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去孵化器

Yucheng L

官网: https://chuhaiqu.club 一人公司,全球增长 出海去孵化器是一个赋能中国 AI/SaaS 创业小微团队和独立开发者出海全球化的新型孵化社区。我们利用 AI 和社区赋能,帮助中国的独立创客实现产品全球化增长,打造适合小微团队的出海软基建。 本播客是出海去孵化器官方播客频道。

  1. EP64 | AI + 电影 = 新机会?从剧本评分系统看开发者如何在影视行业突围

    AUG 11

    EP64 | AI + 电影 = 新机会?从剧本评分系统看开发者如何在影视行业突围

    本期出海去播客直播邀请了跨界 AI 的独立制片人余思晨,探讨 AI 在电影行业的需求和应用。思晨分享了 AI 剧本评分系统的运作经验,并分析了其失败原因,强调了行业对剧本评估工具的真实需求。讨论深入到 AI 如何赋能影视作品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制作,以及 AI 在剧本评估、预算管理和场景设计等方面的应用。此外,还探讨了 AI 在短剧创作中的作用,以及版权问题对 AI 技术在影视行业应用的影响,强调了 AI 技术在影视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行业从业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如果你喜欢这档播客,并想结识主理人和其他对这档播客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加入听友群。 本期精华 04:18AI 剧本评分系统的运作与失败分析09:30影视作品制作流程与 AI 赋能的需求点17:47AI 剧本评估系统的价值与市场需求分析26:19AI 技术在剧本筛选中的应用与出海去社区介绍34:05科幻大片与 AI 结合的原因及应用场景42:28AI 生成视频在影视行业的应用与版权问题50:30AI 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与需求分析58:03AI 在短剧创作中的应用与短剧的特点1:04:21短剧的起源与发展及总结----关于我们: 出海去( www.chuhaiqu.club )是一个赋能独立创客、一人公司和小微团队的新型社区孵化器,帮独立创客打造全球化一人公司。 欢迎大家加入会员社区,与千位航海者并肩,用 50 场实战课拆解真实出海路径。40 小时沙盘推演产品定位与冷启动策略,三年沉淀的避坑知识库常驻手边。当你的项目驶向新海域,这里总有前哨的灯塔亮着。立刻扫图中二维码加入👇

    1h 12m
  2. EP63 | 3 个方法帮你在 AI 出海中找到高付费的蓝海市场

    AUG 6

    EP63 | 3 个方法帮你在 AI 出海中找到高付费的蓝海市场

    本期出海去播客讨论如何在红海中寻找蓝海,即垂直市场的出海机会挖掘。苏熊分享了垂直市场的底层逻辑、思维模型和具体机会,强调小众需求不等于小营收,以及大厂盲区理论,即小市场是大厂因成本而不愿进入的领域,却是独立开发者和小团队的机会。 如果你喜欢这档播客,并想结识主理人和其他对这档播客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加入听友群。 本期精华 02:25垂直市场机会的真实性探讨04:15学习路线与产品化思维07:09垂直市场的底层逻辑:大厂盲区与需求密度09:15大厂盲区理论与独立开发者的机会12:57技术人员的产品设计陷阱与少即是多原则15:22MVP 与产品思路17:44垂直市场的三层思维模型:微观、中观、宏观21:00数据分析与用户反馈的重要性23:40宏观层面与市场细分27:23实战环节:海王 to do list 的管理器29:30市场分析与规模计算31:35市场调研工具与报告分析35:00用户画像与核心痛点45:00成功垂直产品 DNA47:01定价原理与策略52:00精准营销渠道54:13需求分析与总结59:22常见陷阱与避坑指南 ----关于我们: 出海去( www.chuhaiqu.club )是一个赋能独立创客、一人公司和小微团队的新型社区孵化器,帮独立创客打造全球化一人公司。 欢迎大家加入会员社区,与千位航海者并肩,用 50 场实战课拆解真实出海路径。40 小时沙盘推演产品定位与冷启动策略,三年沉淀的避坑知识库常驻手边。当你的项目驶向新海域,这里总有前哨的灯塔亮着。立刻扫图中二维码加入👇

    1h 10m
  3. EP62 | 3 大门槛 + 3 条破解之路:To B 创业者的行业突围指南

    JUN 29

    EP62 | 3 大门槛 + 3 条破解之路:To B 创业者的行业突围指南

    出海去 AI 主题系列直播,帮助 AI 创业者找到垂直市场的需求。每一期,我们邀请一位行业专家,和 AI 创业者、开发者展开一场跨界对话: 🌱 行业真实的问题是什么?⚙️ 哪些需求能被 AI 工具或 Agent 有效解决?🤝 行业 know-how 如何成为 AI 创业的护城河? 这是非常具体的行业案例,也是一种可以迁移的创业方法论。我们希望借由这次系列直播,帮助更多 AI 创业者了解一个行业如何被 AI 加持,寻找真正可落地的创业方向。 👤 嘉宾:ZHAO,B 端产品经理,互链时空创始成员,工作 10 年横跨工程、地产、金融、汽车和能源 5 个行业。 🌐 世界互联网远没到下半场,To B 创业正当时。 当习惯线上叫车、点评找店,煤炭行业还在线下蹲车、靠口口相传找客户。ToB 数字化推进缓慢,背后是三个现实:谁也不服谁、用户太下沉、行业有门槛。 但机会依然巨大,关键在于打法: ✅ 不做平台,做连接器 ✅ UX 对 B 端不是不重要,而是太重要 ✅ 从一个客户出发,打磨出能服务 12 万企业的标准产品 📺 这场直播,我们聊聊如何真正打开 To B 互联网的大门。 ---- 本期出海去播客是 AI 垂直市场系列直播,邀请互链时空的联合创始人兼 B 端产品经理 Zhao,探讨 To B 互联网的创业机会。Zhao 分享了 To B 互联网的定义,案例,以及三大门槛:用户下沉、行业知识难、自建平台多,并提出了相应的破解之道,包括重视用户体验、先做好私有化再奔向互联网、不做平台做连接器。此外,还探讨了 AI 在 To B 领域的应用,如纸质单据识别、仓库 AI 哨兵、企业 AI 大脑等。最后,强调了 To B 互联网不仅能帮助企业增长,更能改善从业者的工作和生活,呼吁关注这些行业中人们的需求和期望。 Takeaways To B 互联网不仅仅是为大公司做私有化部署,而是让决策链条长和交易金额大的业务在线化。 当前 To B 互联网的拉通程度极低,类似于 1890 年的加利福尼亚西部淘金热或 2000 年的中国电商,存在巨大机会。 能源行业寻找拉货车辆仍然需要线下蹲车,获取店铺信息仍靠口口相传,反映出行业数字化程度低的现状。 To B 互联网存在三大门槛:用户下沉,行业知识难,自建平台多,阻碍了大厂高举高打深入 To B 互联网。 破解用户下沉门槛的关键在于重视用户体验(UX),降低用户满足需求的成本,尤其是在用户多使用微信等交互简单的应用场景下。 To B 企业用户需要 AI 大脑来处理文书工作,但目前缺少交互简单、零门槛上手的 AI 产品。 能源行业纸质单据的 AI 识别需求尚未被真正满足,通用大模型虽能达到 90% 以上的识别率,但用户无法接受 95%-98% 的准确率,仍需人工复核。 能源行业的仓库需要 AI 哨兵,但现有的周界防范相机存在误报问题,缺乏针对行业个性化需求的定制化。 能源行业内部对于同一事物存在多种称谓,如集运站有多种叫法,导致业务沟通摩擦和困扰。 提升 AI 纸单识别率的最大难点在于缺乏行业专用数据集和训练量,用户担心泄露商业秘密而不愿提供数据。Outlines 00:05出海去播客介绍与 AI 垂直市场系列直播开场02:15To B 互联网的定义与案例04:14To B 互联网的巨大机会与行业现状07:18To B 互联网的三大门槛08:10To B 互联网门槛的具体案例12:14破解 To B 互联网三大门槛的三个观点13:07破解用户下沉门槛:重视用户体验16:42破解行业知识难门槛:服务好一家企业用户20:18破解自建平台多门槛:做连接器25:18AI 在 To B 领域可以解决的问题26:37AI 识别纸质单据的需求与挑战31:45AI 哨兵在仓库中的需求与挑战34:01企业需要 AI 大脑的需求与挑战37:11出海去介绍与 To B 行业用户体验的讨论41:16To B 行业的用户教育与标准化问题44:36纸质单据识别准确率与 AI 改造的决心48:45纸质单据识别的评测标准与数据集52:20To B 行业的营销与销售链条54:30To B 互联网产品的营销和销售打法57:03联系出海去与 To B 互联网市场的感受1:00:29AI 向善Q & A 为什么能源这样非常重的大 B 行业,在用户体验上不重视这个事情?还是说当这个行业过于重,过于垂直,过于集中的时候,在他们现在的最佳实践里面,用户体验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还是用吴军产品方法论这本书的作者吴军老师的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就是会有一些人依然认为 UX 也好,UI 也好,交互也好,是在给产品涂脂抹粉。它是一个属于 2C 公司才需要的东西,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的。那么 To B 作为一个更加冰冷一些的商业世界,我们谈效益,我们谈成本利润收入的时候,大家就会自然的认为这个 UX 并不是重要的事情。 To B 这个行业是不是还涉及到一些原始的用户教育问题?那这个用户教育的问题,是不是目前当我们去撕开 To B 互联网这个口当中最大的障碍或最大障碍之一? 是的,用户教育或者叫用这个行业内,用互联网行业更专一点的一个词说叫启发用户心智是吧?这个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非常非常难的一个事情。我个人的感受是你很难在一到两年的时间里,把一个完全没有互联网渗入的一个行业给它快速的提升上来。它是一个需要三到五年才能,你见到那个苗从地里长出来的一个事情。 如何把纸单识别的准确度提升到能够让最终的使用者,真正相信的程度? 我对这个事情的观点是乐观的,我认为它是值得 AI 创业者们去探索的。因为首先,有需求。有一位用户他跟我讲过这个事情,他只是一家小公司,但是他需要一位员工每个月把所有的时间放在处理纸质单据上,放在录入纸质单据到系统里这件事情上。那么这一个人的用人成本至少是在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吧,那至少是将近一万块的一个成本。如果他的业务量更大的话,那就是需要更多的人来专职做这件事情。那就是一万乘以 N。 2B 的企业用户跟企业用户之间,他们是否互通? 他们确实在互通,而且他们互通的这个程度非常严重,就是如果大家都在一个区域,都在一个城市的话,你用什么东西了,老板们互相之间一定会知道,你用我没用这不行。 企业用户之间的互通,更多的是出于竞争关系,还是出于大家分享? 竞争。就是如果这东西一开始只有你在用,大家都没有,那我要看一看。如果大家都在用,我还不用,那我一定要用。 如何切入到头几个客户里面? 这个地方就涉及到一个打法的一个选择上。其实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这种 To B 互联网产品的营销和销售打法上,大概可以分成三种吧。对,就是第一种是我先从大 B 做起,第二种是我先从小 B 做起,然后相关的组合就是我做大 B 的话可能要先从线下做起,我做小 B 的话可能要先从线上做起。 阿里云它所提供的这个纸单 AI 识别工具,为什么在能源行业里完全用不了? 第一个就是,目前你就拿比方说阿里云它所提供的这个纸单 AI 识别工具,它是有非常多的这种限制和约束条件的。第一个,它需要你预设模板。预设模板的意思就是你这张单据长什么样子的,你要提前预设好,好让我去识别你。第二个,它对于手写的识别能力极差。 为什么海康的界限防范相机在能源行业的仓库里也用不了? 因为他老搞这种狼来了的事情。他没有针对行业的个性化需要去做优化。你把那个海康的挂上去之后,他天天他给你报。有个人有个车有个什么东西从哪过他都会给你报。那么需要报吗?其实是并不需要报的。因为至少在能源行业里,这个仓库里有车,有人有大车,小车去过去,通过去路过是一个非常非常正常的事情。 为什么企业里现在没有 AI 产品能够帮助处理文书工作? 因为缺少一个在宣发上,只给在产品形态上足够简单。一个盒子,像机顶盒一样的盒子,或者一个像机箱一样的一个盒子,交互特别简单,让完全没有任何 IT 知识的普通用户,能够零门槛上手的一个,把大量的文档喂给他,然后就能让他帮你写点东西,帮你找点文档的那么一个 AI。 标准化在 To B 行业中有多重要? 标准化这一块,他其实非常像是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需要建立统一的度量,衡是统一的语言。举一个例子吧,就是在大宗,就是在能源行业里面,刚刚提到的这个集运站,其实有人把它称作集运站,有人把它称作煤厂,有人把它称作厂站,有人把它称作输运站,叫什么的都有。实际上就导致行业里内部的人,他在聊业务的时候,互相之间的摩擦跟困扰都是非常大的。彼此不知道互相在说什么。 ----关于我们: 出海去( www.chuhaiqu.club )是一个赋能独立创客、一人公司和小微团队的新型社区孵化器,帮独立创客打造全球化一人公司。 欢迎大家加入会员社区,与千位航海者并肩,用 50 场实战课拆解真实出海路径。40 小时沙盘推演产品定位与冷启动策略,三年沉淀的避坑知识库常驻手边。当你的项目驶向新海域,这里总有前哨的灯塔亮着。立刻扫图中二维码加入👇

    1h 7m
  4. EP61 | 8 个月的工作,AI 能缩短到几周?垂直行业 ESG 创业窗口期已到

    JUN 13

    EP61 | 8 个月的工作,AI 能缩短到几周?垂直行业 ESG 创业窗口期已到

    在过去的两年里,通用大模型不断地刷新我们的认知,另一方面,对我们来说,有价值的 AI 创业,往往不是在技术最前沿,而是发生在某个我们未曾深入了解的行业之中。 我们决定启动一个系列直播,主题是「帮助 AI 创业者找到垂直市场的需求」。 每一期,我们邀请一位行业专家,和 AI 创业者、开发者展开一场跨界对话:🌱 行业真实的问题是什么?⚙️ 哪些需求能被 AI 工具或 Agent 有效解决?🤝 行业 know-how 如何成为 AI 创业的护城河? 首期直播,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有着 10 年 ESG 咨询从业经验的杨名兄,我们以 ESG 行业为例,不是因为你必须了解 ESG,而是帮助我们理解一个事情:为什么有些行业里的问题,通用型 AI 工具始终无法有效解决? 比如 ESG 报告,如果直接交给 ChatGPT,结果可能泛泛而谈,缺乏专业性,但如果结合企业内部数据、行业标准、专家知识,就有可能打造更精准的 AI 工具或 Agent。 这是一次非常具体的行业案例,也是一种可以迁移的创业方法论:🔍 发现真实行业需求,🛠 思考哪些问题适合做 AI 工具,🤝 与行业专家共建解决方案。 这正是 AI Agent 与行业专家结合的机会点,我们希望借由这次系列直播,帮助更多 AI 创业者了解一个行业如何被 AI 加持,寻找真正可落地的创业方向。 ---- 本期出海去直播以系列直播的形式启动,旨在帮助 AI 创业者找到垂直市场的需求。主持人邀请了 ESG 咨询专家杨名,以 ESG 行业为例,探讨了行业真实问题以及 AI 或 AI Agents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杨名分享了 ESG 与 AI 结合的切入点,并介绍了 ESG 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产业图谱,他指出 ESG 报告的信息披露是最大的入口,并展示了自己用 Cursor 和 Trae 手搓的产品原型,详细讲解了报告编写的逻辑和 AI 在其中的应用。双方还讨论了交互方式的重要性以及 AI 时代 B 端产品的发展趋势,强调了人机协同和场景交互的重要性。 Takeaways 强制要求披露 ESG 报告的企业越来越多,特别是上市公司,但部分报告不允许外包第三方,必须由企业内部完成。 ESG 报告编写价格可在 15 万到 200 万之间,耗时数月,反映出效率低下的问题。 ESG 报告的信息披露是最大的信息入口,未来在经营决策判断、公司战略评估和校准以及内部风控方面有很大的想象力。 欧洲的 ESG 标准相比美国来说是最领先的,香港已经完成了强制性披露的立法工作。 关键议题是 ESG 报告中一个可潜在量化的重要点,能够让信息披露方和受众第一时间关注到企业最重要议题。 传统的 B 端软件交互不够好是因为用户被迫使用,但 AI 时代,B 端产品应像 C 端产品一样注重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 行业专家在尝试将 AI 应用于本行业时,最需要的是具备 Agent 开发能力且有一定经验的全栈工程师。 报告编写分为调研、交付和规划三个动作,初步调研阶段 AI 已经能够扮演较强的角色,快速完成行业、企业和标准的信息采集。 关键议题的区分能够让利益相关方第一时间关注到企业哪些议题是最重要的,因此应该是一个单独的模块。 交互方式对于报告编写至关重要,画布式的交互性更适合大篇幅报告的编写,因为其基于结构化的内容进行拆解,且每个模块的内容都需要人工确认。Outlines 00:05出海去播客介绍与 AI 创业直播系列启动01:25ESG 行业与 AI 结合的契机04:16ESG 概念介绍与发展历程06:18全球 ESG 发展趋势07:58ESG 产业的需求维度10:30ESG 行业痛点分析12:50ESG 领域切入点:信息披露17:14ESG 报告编写逻辑与 AI 的角色20:01结合 AI 能力后的 ESG 报告编写24:37AI 在 ESG 报告中的用户体验与市场匹配28:01出海去社区介绍30:02出海去孵化器与直播间专属优惠30:53ESG 报告 AI 产品原型演示38:51AI 对非技术人员的加持40:10AI 应用中的场景与交互43:06垂直市场专家所需人才46:03B 端产品中的交互设计49:38B 端产品交互设计的重要性52:55AI 时代 B 端产品的竞争55:04垂直领域与 AI 结合的机会1:01:13总结与感谢Q & A 在用户体验上,什么样的交互形式更适合 ESG 报告? 我认为画布的形式会比较合适。画布会基于结构化的内容进行拆解,拆解完之后,每一部分每一个模块的内容都需要由人工进行确认,甚至每一个模块的内容它需要由企业内部给出内部的信息。然后由内部的信息进行加工之后,放到相应的模块当中,还要确定这个模块里面的内容和某些标准是匹配在一起的。所以跨步的一个交互方式会比较契合在报告编写,特别是在大篇幅的报告编写过程当中。 如何理解 “画布” 这种形式更有利于将报告结构化,并最终生成一个完整的报告? 是的,我的理解是每个模块需要单独由咨询师或用户来对内容进行确认,而不是完全由 AI 来完成。画布形式确实能把报告结构化地呈现出来,而且每一个模块都可以单独进行报告的生成、编辑和确认。 对于垂直市场的领域专家而言,希望有什么样的 AI 行业专家能够帮助补齐短板? 从我假设去做这个产品来说,我可能对于行业的 knowhow,对于产品有构思,甚至有一定的实现能力。那我可能需要相对更底层一点,它内在的一个交互逻辑,我们需要从产品角度来去考虑,从技术角度能够去实现。所以通过这个角度来说,具备能够对于 agent 有开发能力,可能会是我比较需求的。当然不是说那种大量的去搞算法,或者说是有非常非常强的这样技术能力,我觉得在应用测还达不到,我们要去找一个什么算法科学家的人来去做这样的事情。更多的,比如说一个全站的工程师相对有一定的资深的经验,我觉得就已经足以了。 为什么在产品中设计直接录音的功能? 在我们过去的场景里边,拿着电脑,要不停地看着屏幕有哪些问题,要跟客户去问,然后就要做录音。那既然要做录音这个动作,为什么不能把录音文本实时的就演出来?我把我的 insight 放到文本里边去,它能进行结构化的编辑,我能去看它的结果怎么样。 为什么以前的 B 端产品不太注重交互? 以前大家做 2B 的软件的时候,觉得交互不重要,是因为大家在忍。我在制造业企业里面去推数字化,大量的这样的一些企业界的什么 ERP, MAS,但交互就是不合理的。就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但这个 gap 明明是可以通过更好的交互来去解决的。为什么一定要让社会中?因为我们当时在去培训基层的人去使用的时候的工作量投入太多了。但他明明要用到的你一个页面当中十个功能点,他明明只用一个。为什么不能识别出来?类似于这种,而且我认为交互它本身不是为了交互而交互,它一定是解决某个功能需求点。这样开始说为什么要用画布这种形式一样。是因为只有画布这种形式它能够把一个报告非常结构化地呈现出来,而且每一个模块单独进行报告的生成和编辑和确认。 ----关于我们: 出海去( www.chuhaiqu.club )是一个赋能独立创客、一人公司和小微团队的新型社区孵化器,帮独立创客打造全球化一人公司。 欢迎大家加入会员社区,与千位航海者并肩,用 50 场实战课拆解真实出海路径。40 小时沙盘推演产品定位与冷启动策略,三年沉淀的避坑知识库常驻手边。当你的项目驶向新海域,这里总有前哨的灯塔亮着。立刻扫图中二维码加入👇

    1h 5m
  5. EP60 | 他放弃百万美金机会,选择在大理重启人生

    JUN 3

    EP60 | 他放弃百万美金机会,选择在大理重启人生

    出海去第 48 场直播,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从北美到大理的出海创业者 Tim。从红杉投资的创业公司 CEO 到游牧大理的出海践行者,从连轴数年的忙碌到止语内观的闭关,我们听 Tim 聊他的人生旅程,体验神圣的静默,这对于容易焦虑 burn out 的独立开发者有着更加特别的启迪,这场直播我们不谈钱,只谈心。 ---- 本期出海去播客邀请了从北美到大理的创业者 Tim,一同探讨 Tim 的个人职业生涯,从 19 岁时对人生方向的第一次把握,到北美求学创业,再到回国后的数字游民生活以及参与内观的体验。Tim 分享了在创业过程中经历的内心挣扎和转变,以及对创业初心的重新认识,强调了在 AI 时代保持本真和追求个人价值的重要性。 Takeaways 创业的原始初心是体验,宏大的愿景是后来为了交代而杜撰出来的。 创业者容易将创业工具化,成为满足客户需求和对投资人负责的工具,从而失去自我。 内观的核心在于静默,通过静下来才能看清表面的浮沫,感知到深层的水是什么样子。 人生意义在于尽可能接触广阔的世界,但旅居式创业需要平衡远程团队管理和深入探索当地人文。 创业是从对体验多样性的探索,到不得不做的事情,再到可以被享受的过程的转变。 很多人在公司取得的成就,可能是平台的力量大于自身的力量。 人生就像来到一个游乐场,可以选择加入别人建好的设施,也可以自己搭建。 AI 时代,人应该更多直面自己生而为人的本身,而不是被工具属性异化。 创业是你直面世界的方式,而不是被包裹在温室里。 即使与人发生冲突,也可以继续合作,不必非要分道扬镳。Outlines 02:15Tim 的早期人生里程碑与创业动机07:11从商科转 AI 到 Wayfair 的经历及与宇成的再次交集12:32Rflow 产品发展方向的内部决策分歧15:16出海去会员介绍与创业初心20:25团队磨合失败与从北美到大理的转折23:38回国后的探索与选择大理的原因29:01大理的旅居状态与创业的撕裂感35:26从魂不守舍到接触内观38:20内观的体验与意义42:28对内观的理解与神圣的静默48:01内观对独立开发者与创始人的意义55:02找到初心与与世界和解1:00:02想象十天不说话后的状态1:04:55沟通的重要性与团队合作1:11:39AI 时代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展望1:17:24总结与结束语Q & A Q: 出海去社区是什么?加入出海去会员能获得哪些服务?A: 出海去是一个赋能独立开发者和小团队孵化独立出海项目的新型社区。加入会员可以参与每周一场的内部嘉宾分享会,学习出海必备的实战课程,与上千位校友交流,在论坛知识库中查找经验,并提交孵化申请,开始产品的加速增长旅程。 Q: Tim 人生中第一个重大的里程碑事件是什么?A: Tim 人生中第一个重大的里程碑事件是 19 岁高考摸底考失利后,决定回到父亲老家的县城学校,和那里的学生一起努力拼搏,相当于第一次自己掌握了人生方向盘。 Q: Tim 在大学本科毕业时遇到了什么困境?他是如何解决的?A: Tim 在大学本科毕业时,虽然在校内创办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但他意识到这个行业比较偏西洋产业,难以养活自己和团队。面对前途的迷茫,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两个星期,梳理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决定继续创业,并选择去学习一门技术。 Q: Tim 如何定义自己活着的意义?A: Tim 认为自己活着的意义有三点:一是更多地了解世界的真相;二是尽可能多地获得各种不同的体验,不枉此生;三是给这个世界做出一些表现正面的贡献,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 Q: Tim 和宇成在 Wayfair 是如何认识的?A: 宇成回忆说,他们是在阿尔法公社的创始人徐三清去波士顿演讲时认识的,当时两人都在场,一聊发现都是 Wayfair 的员工。 Q: Artflow 这款产品是如何诞生的?它有什么特点?A: Artflow 是 Tim 和他的波兰合伙人一起尝试的,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够从文字生成头像的工具,比 Midjourney 早九个月。产品推出后意外走红,一度日活接近十万。 Q: 宇成加入 Artflow 团队的契机是什么?A: 宇成加入 Artflow 团队的契机是,他加入了 Artflow 的 Discord 社区,看到了很多用户真正使用该工具并提供反馈,觉得这个数据飞轮可以建立起来,看到了希望。 Q: 在打造 Artflow 的 video studio 功能时,团队内部出现了什么分歧?A: 团队在打造 Rflow 的 video studio 功能时,宇成提出以渐进的方式,逐步增加难度,而另一位合伙人 Andy 则坚持一步到位,一次性加入所有功能,导致产品开发周期过长。 Q: Tim 创业的原始初心是什么?A: Tim 创业的原始初心是想淋漓尽致地体验创业到底是什么感受。他想知道如何有效获得反馈,以及如何真正高效地验证市场匹配。 Q: Tim 为什么会从 Wayfair 辞职?A: Tim 在 Wayfair 做的项目是他很喜欢的,但项目即将上线时突然被公司战略收缩而砍掉。这件事让他意识到,不能把事情的主动权放在别人手里,所以他决定出来创业,自己说了算。 Q: Tim 回国后主要探索了哪三件事?A: Tim 回国后主要探索了三件事:一是个人层面,探索对多样性的追求和创业能否结合;二是团队层面,探索打造一个 100% 远程甚至全球团队的可能性;三是行业层面,探索能否用 AI 赋能一些人,将之前不可触及的服务变得更加可规模化。 Q: 大理吸引 Tim 的地方是什么?A: 大理与其他地方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一种社区的氛围,不排外,有很多来自五湖四海、各个国家的新大理移民,他们带着各种新鲜的视角和不同的技能。这种大家庭的感觉很吸引 Tim。 Q: Tim 在数字游民旅居创业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A: Tim 在旅居之上叠加创业,尤其是在进行偏硬核的创业时,发现自己很难兼顾远程团队和客户的管理,以及深入探索当地的人和事,与他们产生深度连接。这种被撕裂的感觉让他感到 burnout。 Q: 什么是内观?A: 内观是一种古老的印度冥想技巧,旨在通过观察呼吸和身体感受,来培养对当下体验的觉知。它通常包括为期十天的密集静修,期间参与者保持沉默,避免任何形式的干扰,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 Q: 参加内观对 Tim 产生了哪些改变?A: 参加内观让 Tim 放下了对自我价值的执念,意识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很多成就都源于幸运。同时,他开始接受自己的脆弱和情绪,将创业视为一种爱好,而不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Q: Tim 如何理解 “神圣的静默”?A: Tim 认为 “神圣的静默” 是内观的本质,它需要人静下来,就像水一样,只有当水面平静时,才能看清表面的浮沫,并最终看到水的真实面貌。静默是所有这些思考发生的前提。 Q: Tim 认为内观对于独立开发者有什么样的力量?A: Tim 认为内观可以帮助独立开发者放下执念,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创业目标,将创业视为一种爱好和自我表达的方式,而不是被结果推着走。 ----关于我们: 出海去( www.chuhaiqu.club )是一个赋能独立创客、一人公司和小微团队的新型社区孵化器,帮独立创客打造全球化一人公司。 欢迎大家加入会员社区,与千位航海者并肩,用 50 场实战课拆解真实出海路径。40 小时沙盘推演产品定位与冷启动策略,三年沉淀的避坑知识库常驻手边。当你的项目驶向新海域,这里总有前哨的灯塔亮着。立刻扫图中二维码加入👇

    1h 19m
  6. EP59 | 别让好点子卡在“部署地狱”!

    MAY 25

    EP59 | 别让好点子卡在“部署地狱”!

    出海去孵化器联合一键部署平台 ClawCloud Run 举行特别直播活动,我们将一起聊聊 ClawCloud Run 如何为 AI 时代的创作者解决最后一公里,产品的初心理念,云端部署的未来,以及最热门的 AI Coding IDE 的结合等诸多话题,还有 ClawCloud Run 的独家直播福利和现场 hands-on。 本次直播的后半部分有 ClawCloud Run 的负责人现场演示环节,大家可以在微信视频号和哔哩哔哩的「出海去孵化器」官方账号观看视频回放。 ---- 本期出海去播客是由出海去社区联合一键部署平台 ClawCloud Run 举行的直播活动,主要讨论 ClawCloud Run 如何帮助 AI 时代的创作者解决应用部署的难题。ClawCloud Run 产品负责人 Alan 介绍了该平台旨在降低开发者应用部署门槛,通过整合云和 PaaS 服务,提供一键部署的模板,尤其适合缺乏运维经验的独立开发者和中小团队。讨论还深入探讨了 ClawCloud Run 在 AI Coding 工具结合、AI Agents 生态发展以及云端部署的未来等方面的作用,并与 Vercel、Supabase 等平台进行了对比,突显其在前后端兼容和持久化存储方面的优势。此外,直播还分享了 ClawCloud Run 的实际操作演示,展示了如何通过该平台快速部署 Dify、WordPress 等应用,并提供了针对独立开发者和企业用户的不同解决方案及优惠措施。 Takeaways ClawCloud Run 通过整合云和 PaaS 服务,并集成了一百多款应用的模板到 App Store,旨在降低中小创业团队应用部署的门槛,解决他们缺乏运维人员的问题。 ClawCloud Run 的定价在行业内属于最低档,并提供每月 5 美元的永久免费额度,降低了独立开发者和小型团队的起步成本。 ClawCloud Run 的数据库产品直接集成了备份功能,支持多副本,并可按周或按天备份数据库,减少了开发者在运维方面的负担。 与 Versio 和 Netify 等前端托管平台以及 Supabase 和 Firebase 等后端服务不同,ClawCloud Run 既能处理前端也能处理后端,并兼容传统应用,适用于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ClawCloud Run 通过 App Store 集成了 Dify, n8n, LobeChat, FastGPT 等 AI 应用,帮助企业快速体验和使用 AI 工具。 ClawCloud Run 的 DevBox 产品解决了 AI Coding 工具(如 Cursor)生成的代码难以快速分享和部署的问题,通过生成网址和一键部署功能,打通了 AI Coding 的最后一公里。 ClawCloud Run 的用户数在发布后突破十万,并且还在快速增长,表明其产品和服务受到了市场的认可。 ClawCloud Run 的 DevBox 允许开发者通过 action 按钮一键连接到 Cursor 等 IDE,所有代码都在服务器上运行,避免了在本地安装过多组件和环境不一致的问题。Outlines 00:41ClawCloud Run 产品介绍及定位04:03ClawCloud Run 的产品初心06:17为独立开发者推荐的部署平台08:09数据存储与备份建议10:40ClawCloud Run 在备份方面的优化12:32ClawCloud Run 的定价与免费额度14:15ClawCloud Run 的免费额度是否足以支持独立开发者起步17:12AI Coding 工具与 ClawCloud Run 的结合20:16ClawCloud Run 与 Vercel、Supabase 的区别24:36ClawCloud Run 如何帮助企业用户28:12ClawCloud Run 的产品优势总结及直播福利介绍32:34ClawCloud Run 控制台演示:App Store 应用一键部署37:53ClawCloud Run App Store template 提交流程42:53ClawCloud Run DevBox 产品演示47:26ClawCloud Run DevBox 代码部署演示52:00ClawCloud Run DevBox 功能细节57:33听众互动及 ClawCloud Run 优惠政策1:02:15直播总结及未来展望Q & A Q: 出海去社区是什么?它为独立开发者和小团队提供哪些服务?A: 出海去是一个为赋能独立开发者和小团队孵化独立出海项目的新型社区。它提供每周一次的内部嘉宾分享会,出海必备的实战课程,一个与上千位校友交流的社区,以及一个包含沉淀经验的论坛知识库。学习后,开发者可以提交孵化申请,开始产品的加速增长旅程。 Q: ClawCloud Run 产品的核心定位是什么?它主要解决开发者在应用部署方面的哪些痛点?A: ClawCloud Run 是一个云原生应用部署平台,其核心定位是降低开发者应用部署的门槛。它主要解决中小创业团队在没有专业运维人员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地将应用程序部署到互联网云服务器上的问题。该平台整合了云和 PaaS 服务,并提供了一百多款应用的模板到 App Store,降低了对开源项目感兴趣但缺乏部署能力的企业的使用门槛。 Q: ClawCloud Run 最初的产品方向是什么?是什么促使他们转型到现在的应用部署平台?A: ClawCloud 刚开始和很多云服务厂商一样,专注于卖算力,提供虚拟机。但他们听到了用户的反馈,用户希望能够更快速地部署 CMS 工具或体验 AI 工具,而不需要学习 Linux 运维、配置防火墙和负载均衡等复杂操作。这促使 ClawCloud 转型,开发了现在这款产品,旨在降低应用部署成本,让企业更快地体验和使用应用,而不是将过多精力放在运维层面。 Q: 对于资金和运维经验有限的独立开发者,ClawCloud Run 推荐使用哪些平台进行应用部署?A: 除了 ClawCloud Run 之外,还推荐使用 Cloudflare,它提供免费的 CDN 和零信任安全功能,适合保护 Web 业务的安全。对于存储需求,推荐使用成熟的对象存储平台,并强调要勤于备份和进行备份恢复演练。 Q: ClawCloud Run 在支持数据备份方面有哪些特色功能?A: ClawCloud Run 在数据库产品功能上直接集成了备份功能,支持多副本,可以快速搭建三副本的 MySQL 或 PG。还开放了按周或按天备份数据库产品的功能。此外,容器产品也计划通过 App Launchpad 的备份功能,提供更好的备份产品体验。 Q: ClawCloud Run 的定价策略如何?独立开发者是否可以免费使用该产品起步?A: ClawCloud Run 的定价在行业内属于较低水平,并提供每月 5 美元的永久免费额度。对于独立开发者或小型产品,这个额度足以支持起步阶段的需求。但如果用户量上来后,可以升级到更高的套餐。 Q: ClawCloud Run 如何与 AI Coding 工具结合?它在 AI 开发链条中扮演什么角色?A: ClawCloud Run 通过 App Store 集成了 Dify, n8n, LobeChat, FastGPT 等 AI 应用,帮助开发者快速部署和体验这些工具。此外,通过 DevBox 产品,可以解决 AI Coding 工具(如 Cursor)生成的代码如何快速分享和部署的问题,提供从代码到互联网产品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 Q: ClawCloud Run 与 Vercel, Netlify, Supabase, Firebase 等平台有哪些区别?A: Vercel 和 Netlify 专注于前端托管,Supabase 和 Firebase 专注于后端服务。ClawCloud Run 既能做前端的活,又能做后端的活,兼容性更好,可以部署 WordPress 等传统应用,并能很好地支持 AI 聊天等需要后端技术设施架构的应用。 Q: ClawCloud Run 如何帮助企业用户,特别是那些对 IT 感兴趣但缺乏 IT 能力的企业?A: 对于这类企业,ClawCloud Run 通过 App Store 提供易于部署的 AI 工具,满足他们快速体验 AI 应用的需求。对于有出海需求的企业,可以使用 Apple Launchpad 和设置库快速上线应用。对于大型企业,提供基于 K8s 的工具,降低运维压力,并可定制高配置的算力资源。 Q: 如何向 ClawCloud Run 的 App Store 提交 template?A: 可以在 ClawCloud 的 run template 仓库中找到相关信息。编写 template 需要将元信息写好,定义流程,并配置镜像名字和配置等。ClawCloud 团队也欢迎用户投稿 template,并提供专门的同学来帮助编写模板。 Q: 在使用 Cursor 等 AI Coding 工具后,如何使用 ClawCloud Run 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A: 通过 ClawCloud Run 的 DevBox,可以直接生成一个网址分享给朋友,展示运行结果。应用开发完上线后,可以在 DevBox 点击 release 功能,部署和发布应用并绑定域名。 Q: 使用 ClawCloud Run 的 DevBox 进行开发,有哪些优势?A: 使用 DevBox 可以直接连接 VS Code 等常用 IDE 进行开发,所有代码都在 DevBox 服务器上运行,而不是在本地,避免了本地环境配置的复杂性。此外,还可以使用定时关机功能节省成本。 Q: 如果在使用 ClawCloud Run 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或者有定制化需求,应该如何寻求帮助?A: 可以通过出海去社区或直接联系 ClawCloud 团队,他们会安排专门的同学来提供帮助。 Q: ClawCloud Run 为出海去的客户提供什么专属优惠?A: 作为出海去伙伴的客户,充值 ClawCloud Run 账户可以获得膨胀金,充值越多,膨胀越多。例如,充值 1000 美金,可以额外获得 200 美金。 ----关于我们: 出海去( www.chuhaiqu.club )是一个赋能独立创客、一人公司和小微团队的新型社区孵化器,帮独立创客打造全球化一人公司。 欢迎大家加入会员社区,与千位航海者并肩,用 50 场实战课拆解真实出海路径。40 小时沙盘推演产品定位与冷启动策略,三年沉淀的避坑知识库常驻手边。当你的项目驶向新海域,这里总有前哨的灯塔亮着。立刻扫图中二维码加入👇

    1h 9m
  7. EP58 | Gap 不等于浪费,反脆弱的人才能把不确定变成机会

    MAY 24

    EP58 | Gap 不等于浪费,反脆弱的人才能把不确定变成机会

    出海去第 46 场直播,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 10 万中文推特粉丝的知名产品设计师 Bear Liu,他也是一名获奖播客主播和高效阅读的实践者。这次直播,我们将一起探讨在不确定的时代中,如何跳出去「反脆弱」,不错过新的可能性。聊聊 35 岁危机的争议,中外环境对此的差异,以及在这个年纪重新学习雅思的心路。以 Figma Config 2025 为契机,讨论在 AI 时代下,设计不再只是产品过程的一部分,而是逐渐走向整个过程的核心。 ---- 本期出海去播客探讨了在不确定的时代中,如何通过提升 “反脆弱性” 来应对职业和生活中的挑战。内容涵盖了 35 岁职场危机、中外环境差异、学习英语的心路历程,以及 AI 时代设计师的角色转变等多个方面。嘉宾分享了个人职业经历和心得,强调拥抱不确定性,并鼓励独立开发者重视个人品牌建设和多方面能力提升。节目还讨论了 Figma 大会对设计行业的影响,以及 AI 时代设计师如何保持竞争力。 Takeaways 即使在国外,社会安全网看似更厚,但人们的危机感和脆弱性可能比国内更强,因为国内的人在韧性上更具优势。 职业发展中,除了专业技能,商务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团队能力等软技能对于提升个人的反脆弱性至关重要。 塔勒布的书中建议拿出预算的 10% 来尝试正常情况下不会做的事情,以此拥抱不确定性,增加应对风险的能力。 英语学习的初期阶段缺乏及时反馈,但坚持下去会形成飞轮效应,使工作、娱乐都成为练习和提升的机会。 35 岁学习雅思的经历表明,年龄只是一个幻象,重要的是明确目标对自己的意义,并找到可行的路径。 独立开发者需要对整个产品负责,设计是其中一环,关键在于如何通过视觉化方式更准确地传递产品信息,而非深入研究设计软件的具体功能。 AI 时代,设计师的护城河都在崩塌,需要拥抱不确定性,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将 AI 转化为优势。 坚持做播客的关键在于对事物保持好奇心,并乐于与人交流,过程本身就是目的,最终结果是副产品。 产品设计师需要为商业结果负责,通过设计提高转化率,实现商业目的,但也要避免过度关注数据而忽略产品质量。 微软解雇了负责 AI 部门的 VP,表明之前的逻辑可能会被挑战,个人应提升反脆弱性,不要将命运绑定在固定系统上。Outlines 00:05出海去播客介绍与直播预告02:16Bear 大狗熊的职业经历与离职决定07:08反脆弱性的概念与重要性15:5435 岁危机争议与国内外差异25:34个人品牌的重要性与 35 岁重新学习雅思的经历32:04学习英语的心路历程与方法41:35独立开发与社群的重要性50:10出海去会员权益介绍与播客制作心得1:01:09播客制作的内驱力与独立开发者对设计的态度1:11:32Figma 大会对设计的影响与独立开发者的选择1:19:32设计学习资源推荐与个人品牌的重要性1:28:41AI 时代设计师的护城河与反脆弱性1:35:05设计师的业务要求与直播总结Q & A Q: Bear 大狗熊在来新西兰之前,在国内有哪些职业经历?A: 在 2016 年来到新西兰之前,Bear 大狗熊在国内传统的职场工作过,也出来自己创业,做过一些产品,做过一些外包服务,以及网站 app 等项目。他曾进入一家很传统的企业做设计,做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带团队并管理项目,但几年后出现了职业倦怠,想要接触外面的技术和变化。 Q: 什么是 “反脆弱性”,它与韧性和脆弱性有何不同?A: 反脆弱性是指在不确定性增加时,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反而越强。它与韧性(强调强度和确定性,如好好学习以获得更好工作机会)和脆弱性(如经济状态差导致无法承担风险)不同。反脆弱性不是提高确定性,而是利用不确定性来获得更好的优势和机会。 Q: 如何提升个人的 “反脆弱性”?A: 提升反脆弱性意味着不要将自己的命运绑定在一个固定的系统上,例如一家公司、一种收入模式或一种职业路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让自己能够接受不确定性,并将其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机会。例如,将收入的一小部分用于投资自己的生意或项目,增加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Q: 国内的 “35 岁危机” 在国外是否同样明显?为什么?A: 国内的 “35 岁危机” 在国外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明显。在国外,生活方式和工作是不同的,允许更多样化的选择,例如不结婚、独身、或者转换职业赛道。而在亚洲文化中,从众心理更强,需要按照既定好的道路一步一步往下走。 Q: 在国外生活的人是否比国内的人更脆弱?为什么?A: 在国外生活的人可能因为有充分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反而比国内的人更脆弱一些。他们可能更习惯于月光,不会去考虑积累或储蓄。因此,在面对挫折、失败或压力时,可能会有更大的挑战。 Q: Bear 大狗熊在 34 岁准备雅思考试的动机是什么?A: Bear 大狗熊在 34 岁准备雅思考试是因为当时新西兰的签证政策对年龄有要求,35 岁是提交签证申请的一个卡点。因此,他需要在 34 岁提交申请,而提交申请需要雅思成绩。 Q: Bear 大狗熊认为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A: Bear 大狗熊认为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因素是明确学习英语对自己的意义。需要将英语学习视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一旦想清楚英语的重要性,解决学习技巧方面的问题就变得相对容易。 Q: 为什么说英语学习是一个飞轮效应?A: 英语学习初期非常艰难,进步缓慢且没有及时反馈,容易放弃。但当达到一定程度后,英语学习会变成一个自动自发的飞轮,在工作、娱乐中都在练习和提升,形成良性循环,甚至停不下来。 Q: 独立开发者在产品设计上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A: 独立开发者需要对整个产品负责,设计是产品开发中的一个环节。设计应该能够将抽象的解决方案用具象的视觉化方式让用户容易理解,清晰地传递产品的卖点。开发者需要了解设计的基本原理,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产品。 Q: Figma 大会后推出的新功能对设计师有哪些影响?A: Figma 推出的新功能,例如 Figma Sites,真正赋能设计师,使设计师可以精确控制网站呈现的效果和交互,缩短了产品验证的周期。设计师可以快速探索想法,精确控制 UI 界面,并快速上线验证效果。 Q: Bear 大狗熊向独立开发者推荐哪本书籍,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设计?A: Bear 大狗熊推荐《Refactoring UI》,这本书实用性强,没有大而空的原理,更多的是具体的实践指导,例如页面标题和正文的行间距设置等,能够帮助开发者更好地掌握设计 sense。 Q: 在 AI 时代,设计师是否还有护城河?A: 在 AI 时代,所有的护城河都在崩塌。过去设计师可能依赖于写作 prompt 的技巧,或者个人的美学基础和品味,但这些都可能被 AI 超越。最终,设计师需要站在海中央去面对,拥抱不确定性,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 Q: 创业公司对设计师提出更多业务上的要求,例如增长驱动的设计,这种现象是否常见?A: 这种现象对于产品设计师来说很常见。产品设计师需要了解具体的产品和 metrics,为实现商业目的负责。他们需要验证设计是否能够带来更好的转化,争取其他团队的支持。但过度关注数据也可能弱化对产品品质的追求。 Q: Bear 大狗熊认为坚持做播客的核心心法是什么?A: Bear 大狗熊认为坚持做播客的核心心法是好奇心,即对别人的故事、经验、技巧,以及对自己某些方面的学习和探索感兴趣,并将这些内容分享出来。 Q: 为什么说 “过程本身就是目的” 对于做播客很重要?A: 重要的是做播客的过程本身对你来说是有帮助和促进作用的,最终的目的(例如赚钱)是一个 byproduct,是辅助的、随之而来的。如果初心是关注最终的目的,反而不一定能够做到理想的状态。 Q: 独立开发者如何应对产品开发过程中缺乏及时反馈的问题?A: 独立开发者可以关注具体的人的反馈,例如与同伴或不同行业的人交流,获得情绪上的支持。此外,也可以加入社群,与其他人交流,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支持。 Q: 为什么个人品牌建设对于独立开发者很重要?A: 个人品牌建设对于独立开发者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从被 PUA 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独立性和独特性。在人力资源昂贵的国家,个人品牌可以帮助独立开发者更好地推销自己。 Q: Bear 大狗熊认为在 30-40 岁这个阶段,最值得推荐的一本书是什么?A: Bear 大狗熊推荐《牧羊少年奇幻之旅》(The Alchemist),这本书讲述了一个预言故事,能够帮助人们在人生中找到方向。 ----关于我们: 出海去( www.chuhaiqu.club )是一个赋能独立创客、一人公司和小微团队的新型社区孵化器,帮独立创客打造全球化一人公司。 欢迎大家加入会员社区,与千位航海者并肩,用 50 场实战课拆解真实出海路径。40 小时沙盘推演产品定位与冷启动策略,三年沉淀的避坑知识库常驻手边。当你的项目驶向新海域,这里总有前哨的灯塔亮着。立刻扫图中二维码加入👇

    1h 42m
  8. EP57 | 你也能复制的路径:大厂积累 → 找到杠杆 → 兼职起步 → 全职跃迁

    MAY 13

    EP57 | 你也能复制的路径:大厂积累 → 找到杠杆 → 兼职起步 → 全职跃迁

    出海去第 45 场直播,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社区老朋友、刚刚在小红书大赛中获奖的 Alex。Alex 是海外红人营销 AI Agent 平台 CrowdCore 的创始人,在此之前经历 3 次创业,融过千万投资并成功退出。这次直播我们聊聊 Alex 这些年工作和创业的多次身份转换,AI 时代来临后,切入海外红人营销领域的思考过程和实现路径,如何打造 influencer-native 的产品,以及回国参加小红书大赛获奖后,对于国内出海需求的新发现。 ---- 本期节目探讨了 Alex 从多次职业身份转换到 AI 时代切入海外红人营销领域的思考与实践。Alex 分享了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创业的经历,强调了在创业过程中找到问题并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工作中通过抓大放小来平衡工作和创业。他提到,在北美创业可以选择暂停学业,并分享了在硅谷的经历如何开阔眼界。Alex 还强调了在工作和学习中找到杠杆,以及勇于 say no 的重要性,并以自身经历为例,说明了如何通过管理上司的期望来获得更多自由时间。在 AI 时代,Alex 认为不应过于关注终局,而应关注如何利用 AI 提升效率,并强调了数据飞轮的重要性,以及选择赛道时应考虑降维打击的可能性。节目最后,Alex 分享了回国后发现的出海需求旺盛,以及对 AI 红人营销平台 CrowdCore 的产品介绍,强调了其为用户节省时间的功能。 Takeaways 在北美,兼职创业是常态,但国内由于 996 工作制,兼职创业更加艰辛。 创业者应学会抓大放小,在工作中找到杠杆,将影响力扩大,从而获得更多闲暇时间探索新事物。 连续创业者更应专注于如何赢得市场,而非仅仅产生创意,因为创意是最廉价的。 创业者应只做踮踮脚尖能够到的事情,避免奋力一跳才能达成的目标,以此降低风险。 AI 时代,拥有独特的数据沉淀和用户体验的产品,才能避免被大模型的能力直接覆盖。 现代 AI 公司的护城河不再是静态的算法或 IP,而是前进的方向、速度和数据飞轮的积累。 创业者不应过于终局地思考问题,只需关注未来五年内的财富自由,不必过分担忧 20 年后的 AI 替代。 创业并非线性过程,更像下棋,需要战略性地思考每一步,为更大的目标铺路。 深圳是一个把所有爱好、技能和时间都拿来赚钱的城市,人们非常注重为未来自己当老板而积累。 英语流利、善于公众演讲是技术人员创业的重要杠杆,应有意识地在工作中锻炼这些能力。Outlines 00:05Alex 的早期创业经历与职业选择08:00兼职创业的策略与时间管理17:25工作中利用杠杆平衡工作与创业25:02出海去社区介绍37:09AI 时代创业的思考路径与降维打击42:20AI 时代的产品策略与护城河53:23AI 时代的技术与行业认知1:02:08回国后的新发现与出海需求1:14:42社交翻译工具的市场需求与场景选择1:25:17CrowdCore 产品介绍与优惠信息Q & A 在工作中,如何利用杠杆去平衡工作和开始的创业立场?能否结合过往经历举例说明,为国内大厂上班的人提供一些路径参考? 我现在举个例子,假设我上一段利用了杠杆,可能是我工作当中运用了很多工具,包括有 AI 啊,Copilot 这些。我会把原本花很长时间的工作弄成一个工作流,简化成下次就能很快速做完。但我并不会告诉我的 manager,我还是用了一样的时间,保证达到他期待的就可以了。我自己节省下来的时间,提高效率的时间就是我自己的。如果你每天需要大量开会,你可能就要决定什么会议参加,什么会议不参加。包括这一点,还有包括你怎么样能够去管理你的注意力,因为你在开会的时候很长,浪费的时间很多。如果你分散注意力了,可能就需要一些总结的工具辅助你,这样你的注意力可以外延到其他地方,可能边开会边查自己的资料。 如何在工作当中有方向的积累,为未来的创业做准备,避免创业时完全是白纸的状态? 创业真的是一个非常复杂性的工程,你需要让自己站在一个有利的地位上。如果你是一个纯技术的,未来想做 2B 的,避免不了会回到地域性的原理去想,做一个东西有没有人用?总要问一下客户有没有人用吧?那我是不是应该去学会跟客户打交道?是不是应该知道客户在哪里?在工作当中,你很容易能找到同事去问这一点,问他是怎么做的。如果你发现你的缺点了,比如我的英语,并没有说能够非常自如的去做 public speaking,那你可能就需要锻炼自己的交流能力,包括自己的胆量。在工作当中,你要选择一些可以锻炼自己的地方,去 push 自己达到这一点。这些都是提前准备好的 leverage。最重要的点是一定要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积累。 什么样的类型能造成降维打击? 我成功的那些都是选择了一个,我应用了别的领域的知识,然后能够降维到这个行业里面的人。比如我上一次创业,白手起家做到千万美金,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没有什么不可思议。因为这群人是卖票的,在全球,除国内之外,很多都是那些高中可能没上过大学,或者很烂的大学。给他们提供服务的技术人员,也都是那种非常边缘化的,因为工资也非常的低。所以说这些票务平台的技术可能是十年二十年前的那种状况。那么这个时候,我是从一个比较现代化的 tag 转过来以后,你就会发现这里面有非常痛点。这个行业里面的人,他会主动的求着,让你帮他去做功能。 AI 时代来临后,如何看待自己的创业历程和职业历程?最终为什么选择了海外红人营销在 agent 这个领域? 刚开始看到 AI 时代来临的时候,我其实是失去动力的。因为一个人最容易推演未来发生什么,然后看到一个终局。如果看到终局一定是大家都毁灭,或者说可能你不用工作了,你就会丧失所有你现在做事的动力。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 AI 并没有大家讲的那么神奇,它还是有自己的局限的,只是说它现在还在一个大规模迈进的前提下。我清楚经历过几次周期之后,所有的新的技术都会短期之内,人们都会高估他会得到什么,长期又会低估他得到什么。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来说,我们可能就不再专注于创意的产生了,因为创意每个人都有,这是最廉价的事情。我主要是想要知道我怎么能赢,怎么能最终在这个战场里面能够获得胜利。 AI 时代什么样的产品要做? AI 就是那个海浪。在这个海滩上,有的人在做船,有的人在用那个沙子堆城堡。他们做出来的东西都很精妙。但是当那个涨潮的时候,最终那个沙滩的城堡是要被拍掉的,但是那个船会浮起来。有数据飞轮的东西它是船。你去硬钢模型本身的能力,不做好产品交互,不做好用户积累,不做好数据飞轮,那些东西就是 Zen Castle,你会被更强的浪给拍掉。 AI 时代还有护城河吗? 我觉得是有的,但是现在的认知已经基本等同于金钱,不会有人说出来。这是一个效率问题。你要训练 AI 打败李世石,它是一个命题作文。你要让它去不断地拿素材去训练,它要有一段时间才能超过李世石。你会发现这个通用 agent 就不可能,它最多只是通用,简单 case 是可能的。因为人其实才会有这种创造力,了解复杂的能力,最后创造一个至少是现有阶段最好的 workflow。这个 workflow 是人类的结晶。 AI 时代,被淘汰的产品经理是哪些? 我特别觉得被淘汰的一批人是 AI 产品经理这个角色。如果你不了解这个本身架构的时候,你是不知道这个飞轮从哪里起来的,这就导致你可能浮于表面。 回国之后发现了一些之前在北美没有看到的需求点和想不到的东西,具体是什么? 我们之前做完这个产品的时候,我其实本质上是没有抱太大的希望,特别是在国内,可能我知道这可能是一个趋势,大家会想要出海。我可能更多的期待是一些 D2C 的品牌,一些电商品牌,他们可能想要去出海之类的。真正国内想要做品牌的公司可能也就几百家。但是把我们这个产品放到聚光灯之下去说的时候,就马上突然得到了特别多的反馈,包括后台有很多很多人在试用,线下很多人把我的微信都加爆了,排队希望去做出海。 如果我做了一个 AI 图片生成的网站,如何构建数据飞轮? AI 生成图片这件事情本身,它就属于一个非常容易受大模型影响的一个事情。如果我们从架构上来说,它就相当于你单次扩大模型回来。这个时候呢,如果说你要去构建数据飞轮的时候,就不是说简单的像 MeJourney 还在早期,它的数据飞轮是你一开始输入,然后给你一些图,然后你选,然后你可以不断的去纠正这个步骤。你需要的是行为数据的飞轮。你的这个 AI 生存图片到底给谁?以前你可能说我各行各业每个人都可以用,但是你这样的话你就不知道到底给谁,你应该首先当初对做细分。这样的话,你才能因为细分得到他们的行为数据,才会对你接下来的东西有用。 AI 时代来临之后不懂技术,应该怎么整? 首先我们回到人本身,我想象如果我不懂技术的话,我可能用同一套,就是城市的这个框架,我觉得还是一样的。首先呢,你肯定是需要积

    1h 38m

Ratings & Reviews

5
out of 5
2 Ratings

About

官网: https://chuhaiqu.club 一人公司,全球增长 出海去孵化器是一个赋能中国 AI/SaaS 创业小微团队和独立开发者出海全球化的新型孵化社区。我们利用 AI 和社区赋能,帮助中国的独立创客实现产品全球化增长,打造适合小微团队的出海软基建。 本播客是出海去孵化器官方播客频道。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