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ghtly Open

老柴
Slightly Open

Slightly Open是一档由三位独立自由的女性创立的播客,一场用“赤诚与本真”向内探索的“思想实验”,探讨当代女性的身份认知、情感体验、自我看见与疗愈,以此获得成长、获得智慧、获得自由。 她们用前半生翻越第一座山,在职场上确立自己;而此时专注于第二座山,脱下身份标签、思考存在的意义,倾听内心的声音,穿越生活表面的相似,感受细微之处的灵光乍现,画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的样子。

  1. Slightly Open 162|茶人立春:上一次感觉飘飘欲仙是什么时候

    قبل ٣ أيام

    Slightly Open 162|茶人立春:上一次感觉飘飘欲仙是什么时候

    Slight Open挖了很久的“向内探索”,聊了身份、关系、成长与疗愈,但有时候,聊得太深,也会觉得疲惫。于是我们想回到生活本身:吃一顿饭,泡一杯茶,坐下来发个呆。 “好好生活系列”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心情下开始的。我们想去找那些身上特别有“活人味”的人——他们懂得怎么煮一锅汤、怎么摆一张桌、怎么把日子过得有点意思。不是为了效率,不是为了成功,就是为了“活着”,好好地、慢慢地、真切地。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选择如何度过时光,也把“美”变成日常可以抵达的状态。 这些人可能是茶人、厨人、做陶的、插花的、也可能只是懂得傍晚什么时候最适合晒太阳。我们不一定会问他们人生观,但我们会问他们,怎么炒一盘好吃的菜,怎么选一张舒服的椅子。 于是这一期我们来到一个充满茶香、夕阳与天际线的空间——「chan lab」,与主理人立春对谈,作为“好好生活系列”的开篇。立春是茶人,也是料理人、器物收藏者。我们聊了她如何从法务跨界到茶人、从厨艺走入花艺,那些看似无用的兴趣,看似漫无目的的积累,如何最终串联成人生的主轴。在三小时的深度共振中,我们也一起喝下那些关于美学、秩序与日常的答案。 时间轴 01:00|茶香中的落日开场:「chan lab」是一个什么样的空间?三位主持人与立春围坐一炉,天际线与茶香。 01:47|将空间变成自己与朋友的“客厅”,容纳生活的各种状态。 05:13|“我们被很漂亮的东西包围着”:聊聊“好好生活”系列的开启和如何理解“好好生活”。 07:05|关于什么是“好好生活”的快问快答环节,立春分享她的生活哲学和几个小伙伴对“好好生活“的理解。 ① 你最珍视的一个生活小习惯是什么?② 最近一次让你“心生敬畏”的瞬间?③ 如果只能保留一种感官,你选哪一个?④一句始终提醒自己的座右铭?⑤想送听众一件“生活小物”,选什么? 16:31|立春的自我介绍:“我更像一个连接者”,从茶、花、食物到器物收藏,构建一个多维生活美学系统。 19:54|“看似漫无目的的积累,都在这一刻爆发”,成为生命当中的一部分。 22:57|对茶的喜爱从收藏器物开始。12年学茶、藏器、布席之路。 26:06|“我想做一只茶杯,盛下每一个人的悲欢”:她谈空间里的人与物如何互相感应,茶席成了她的创作。 27:24|如何判断一个茶是不是好茶?香味、汤感、茶气、回甘。 32:43|关于茶儿时记忆,老板的大茶桌带来的距离感。 41:54|茶的复兴: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接近茶? 47:10|中国的茶道:道法自然。喝茶的门槛是不是很高?仪式与茶汤之间的平衡。 52:08|立春最深刻的喝茶体验是什么?第一次喝“北斗”,灵魂飞出体外,在上空观察自己的那种飘飘欲仙的感受。 56:55|从法务到茶人:为何选择“茶人”作为最愿意被看见的身份?找到心流的自然流淌状态。“每一次出茶,都是一次入定。”1:02:38|什么让我们完全沉浸?上一次你感觉飘飘欲仙是什么时候? 1:05:30|小白入门需要什么泡器?立春茶集在服务什么样的人群? 1:24:31|喝茶如何搭配茶点? 1:30:12|立春的审美哲学?“我想把自己隐去,像泼墨山水画里的小亭子”:美的终极,是“我不在场”。 1:38:13|“我没有目标,我的目标只是超越日常审美的框架“,一个‘不我’的状态”:在花艺、茶席与食物中不断练习超越自我边界。 1:50:13|和朋友一起包养深山老茶树是怎样的体验?“岁隐”的故事和带着惜物的态度来品茶 本期电影、展览推荐: 《日日是好日》 十和田美术馆 本期思考:你有没有一个“看起来没用”的兴趣,它是否已经默默变成了你的生活主线? 关于立春 立春茶集主理人、chán lab主理人、天开茶寮主理人、小原流花道准教授、料理创作人。立春于十二前开始个人茶学体系探索和实践,习茶十余年,走访中国茶产区,并深入走访东亚茶文化区域,与世界茶文化圈层广泛交流,以开阔的事业重新观察中国茶,并意在影响更多当下语境。所创立的“立春茶集”品牌,致力于甄选具有“思辨精神、科学筑基、美学养成、匠人手作”之茶品,展现中国茶的当代探索和体验。同时兼修小原流花道,并取得准教授资格,为多家空间花艺顾问。自小研究食物相关理论与实践,收藏千余本原版菜谱书并应用于以中国风土和现代法餐技术基底表达料理。学生时期遂父母意愿主修金融,目前在企业负责法务工作,一直认为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更能驱动内心深处的能量,践行美学的部分更深有感触。 立春多次策划恢复于茶之根本而衍生出的风雅集会、仪轨。定期举办主题茶会雅集,茶品及茶器品鉴赏玩、文化交流茶集茶会,深耕生活体察领域,以沉浸式的体验来品味跨越时空、送达至今的品茗文化。立春茶席系列主题茶会,意在创建一个以品鉴与主题内容分享相结合的茶会方式,融合当下文化语汇,以沉浸式体验中国古老的茶文化。汇聚百余款茶类珍品及收藏级老茶的茶会雅集,将布施在一次次的茶席雅集之间,去感受茶与食的互融与平衡,体味茶席间泡制、器物、赏玩、插花、氛围营造等美学流动。 关于立春更多的信息和课程的了解,欢迎在小地瓜关注@立春(小地瓜号:li_chun)

    ٢ من الساعات
  2. Slightly Open 161|从买手店到片场:行不行,事儿上见 (SO x 申申)

    ١٥ يونيو

    Slightly Open 161|从买手店到片场:行不行,事儿上见 (SO x 申申)

    从 IBM 战略咨询到中国原创设计概念店BNC 薄荷糯米葱主理人,再到电影《番薯浇米》、《世间有她》、电视剧《围猎》制片人,申申(小红书:@制片人-申申)用“螃蟹式”横向跳跃走出了自己的职业折线:挑好老板、挑好战场,回到人生最重要的地方。陪伴外公走完生命的最后半年后,她把“先选人再选事”写进人生优先级,用制片人身份把导演的理想变成银幕现实,在持续的兵荒马乱中输出秩序。本期她和我们聊了聊她的—— ·       跨界轨迹:咨询×零售×影视,“螃蟹式”搭建秩序,开放创造。 ·       买手店初心:为中国原创设计师修前端跑道的 BNC 实践 ·       制片人 = 项目经理 + 风险管家:从剧本开发到融资、拍摄、发行全链路操盘 ·       人生稳定器:事件不稳定冷静拆解;情绪不稳定用瑜伽、潜水、好好吃饭完成自我对话 ·       好好生活哲学:一碗认真的泡面、与朋友沉浸吃饭、把时间还给具体日常 � 时间轴(Time | 要点 | 金句) 00:00:41|开场自我介绍:斜杠制片人申申登场 00:02:13|职场启蒙:好老板就是护城河。“我要挑一个好老板,是我找工作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00:06:13|朋友视角下的申申:一群“散漫女友”里“最靠谱的存在” 00:10:38|审计、艺术、心理学、商业管理,当年看似毫无关联的主课,当申申走上制片人之路时发现“你学过东⻄其实⼀个没落下,⼀个真的是⼀个没落下,现在都能⽤上。” 00:14:30|年轻战略顾问申申的无尽追问:我说的到底对不对,这个事情到底成不成? 00:18:30|加入薄荷糯米葱,在洪晃和苏芒之间,申申选择了零售。 00:19:04| 慢慢长大,慢慢自洽:我们事儿上见吧。“我到底能⼲成什么样,我⾃⼰⼼⾥有数就⾏。” 00:23:41|事业的第三个拐点,送走外公后,人生优先级重排: “我可以先选择人,再选择事儿”  00:24:51 |用制片人身份把导演的理想变成银幕现实,“制片人是把梦想落地的人,也是‘被艺术搞’的人” 00:33:52| 双向选择的制片处女作《番薯浇米》:闽南文化与生死课题。它是⼀个该更早的去真正⾯对的事情,然后你才更知道应该怎么活。 00:55:34|“月亮场景”拆解法:把不可能变成清单。先论证该不该拍,再拆解分几步拍:月亮什么时候圆、天气好不好、人在不在……剧本状态的导演手里的那把沙,这一路,漏掉了多少。 00:58:48 | 制片人能力手册:沟通能力、解决能力、洞察细节的能力。 01:07:44|关于好好生活,申申的看见:请先看到意义。蔻蔻的不再做时间的贫穷者。薇薇:向具体⽽微的⽣活⾥去。 01:28:21|说说我们各自快速回到稳态的工具箱吧。 01:41:35|在小红书搜“制片人申申”继续提问——欢迎来“事儿上见” � 本期书影音 • 电影《番薯浇米》(导演 叶谦,申申制片)• 蔡崇达《命运》——闽南生死观 � 本期思考 ·       当外部世界永远混乱,你的“人生稳定器”是什么?写下三个能立刻让你安下来的小动作,今晚就去做。 Slightly Open 由薇薇、Coco(@Wang蔻蔻)和老柴共同主持我们在这里持续分享我们的成长、困惑、观察与感受也欢迎关注我们在小红书的同名账号!

    ١ س ٤٤ د
  3. Slightly Open 160|从央企总部到中东战区:一个北大女生的逆向人生

    ٣ يونيو

    Slightly Open 160|从央企总部到中东战区:一个北大女生的逆向人生

    她是北大法国文学和社会学双学位毕业生,裸辞央企工作,选择走入战火与难民营之间的人道救援现场。在国际组织的岗位上,她选择最少人走的路——战区前线;与胡塞武装谈判,在玻璃震碎的伊拉克北部深夜应对空袭。这不是一部剧集,这是她的真实人生。本期我们邀请好友赵雅婷,聊聊从理想到现实的激跃,以及如何被极端远方的经历重新塑造,如何选择一个值得过的人生。 �时间轴: 00:27|初见雅婷:一个不太像“i人”的、爱裸辞的“天才少女” 04:00|从国企到国际组织:一次次选择“裸辞”的人。讲述自己因“不想要什么”而一次次跳脱体制的经历。“通过这种行为逼自己探索生活的可能性。” 06:55|梦境与现实:学文学、去战地。过上了柴梦想的“另外一种人生”。 08:09|体制内的荒诞日常:高考补习、背书与标签身份“你是北大的?那就给我孩子补课吧。” 年轻的她困惑于得到北京户口之后得到的现实。 13:45|“上班如上坟”,小伙伴们各自裸辞的经历。第一次出逃:“我不能接受我的价值卡在了高考那个瞬间。”  19:02|开启国际组织生涯,从纽约到中东:职场的分岔口,主动选择战区。“别人选丹麦,我选中东。” 23:00|中东战区的女性身份挑战:被漠视,“似乎女性不应该存活在这样的社会里”“我们的一把手是女性,跟政府交涉时,他们却只跟男性二把手说话。” 25:24|也门难民营:从好莱坞明星打卡点到真正理解难民世界“世界第二大难民营容纳8.5万人,就像一个被围墙阻隔的城市”,接近性决定它成了明星慈善打卡点。“有些孩子出生在难民营,之后从未离开过” 28:38|看待世界的方式改变:眼中的世界地图按照冲突危机地区重新排列“我们的工作是由政治问题导致的,但是我们的工作不是政治性的。” 32:48|战区生涯对心力和心智的消耗:伊拉克北部战区的日常高频空袭、头盔、防弹衣,警报声。每天都要跑安全屋,“报平安”、“报位置”,空袭一周两三次。 40:29|难民工作的日常:装甲车通勤和吃到一年半前的烟台苹果作为陕西人买不到一瓶醋,到回国在超市旋转跳跃,用食物衡量人间烟火的得失。 45:32|父母的态度转变:“去战区?!!为啥不能开个淘宝店?”从抗拒到理解,从怀疑到信任 52:15|疫情封锁在伊拉克8个月:最难的是什么?从孤岛到“云喝酒”求生存,与同事线上开party、搜罗方便面与酒。 58:14|《Friends》里的也门梗:也门是一个怎样的国家?“I will send my love, from 15 Yemen Road, Yemen”. 1:02:25|伊拉克到也门到利比亚:为什么再一次选择裸辞?“一个人上山下乡也得有个头啊” 1:07:51|这不是理想主义,而是极端现实的磨砺:对下线的想象没有现实可怕。“和心理医生无法解释从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 1:10:30|世界是立体的:全球还有1.2亿难民人口,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1:14:15|拿着一根与世界的Type D接口:令人疲惫的直男世界观 “不想被别人‘消费’我的工作”。 1:18:50|人生的下一站:瑜伽老师的养成之路和去日内瓦读博、“赚白人的钱” 1:29:01|极端远方如何塑造了自己?——更好的认识自己1:32:18|人生选择的单一坐标:框架的单一导致存在性茫然“我们忙着看别人在干什么,很少关注自己想要什么”。“内观:这个世界由你的内心出发”。 1:36:18|当下追求的状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照顾好自己内生的念头,懂得去理解自己和更好的保护自己” 1:38:17|父母生活态度的影响:“这个世界在fit in她的设计。她的生活不为外界的改变而改变”。 1:42:06|苏轼和加缪: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1:44:32|最后一个问题:“你现在过的是自己所能选择的最好的生活吗?”“不能说最好,但是值得过的生活”。 结尾预告:敬请关注的Slightly Open即将启动的“好好生活”系列,期待雅婷尼泊尔归来返场,和大家聊聊瑜伽。 �本期书影音推荐: 加缪和延伸的法国文学与社会学相关经典 《Friends》(特别是 Chandler 的“我去也门了”的梗) �本期思考: 你的人生选择,是基于你“真正想要什么”,还是“别人都说这是好的”?

    ١ س ٤٩ د
  4. Slightly Open 159|情商不高也能人见人爱吗?

    ٢٣ مايو

    Slightly Open 159|情商不高也能人见人爱吗?

    本期Slightly Open我们聊了聊,“情商不高是否能人见人爱”。大家结合自身经历探讨真实自我与社交关系的关联。薇薇以 “不擅长察言观色却拥有好人缘” 为例,提出 “真诚做自己”“高能量感染他人” 也能收获很好的人气;老柴和 Coco 则从情商的多元定义(如自我觉察、情绪托举能力),反思 “人见人爱” 是否是必要追求。话题延伸至女性对 “被认可”的焦虑、年龄增长带来的心态转变,以及如何面对负面评价,最终认为 “自我接纳”比 “讨好他人”更重要。 时间轴: 00:04 本期话题缘起:薇薇被朋友要求分享 “人见人爱的秘诀”,但自认为 “情商不高”,那么 “真实做自己能否被接纳”, “人见人爱”是否是年轻人才在乎的议题呢? 02:30 来自老柴、Coco和乔乔的观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商表现 05:11 “人见人爱”的定义:是否与情商正相关?是否为 “好词”,互联网语境下聊此话题是否有风险 06:37 三人分享 “渴望人见人爱”的童年经历:老柴因 “老师家孩子”身份被孤立,渴望友情;薇薇、Coco 则曾通过 “成绩”“自信”获取认可,随年龄增长逐渐放下 “必须被所有人喜欢”的执念 11:20 以 “养老群”为例, “人见人爱”的核心是 “真实”与 “贡献”:不势利、始终做自己,主动为集体付出(如为茶取名 “岁隐”),用高能量好奇心感染他人 16:10 老柴眼中薇薇的“人见人爱”:相处轻松无压力、高能量好奇心;Coco 补充 “真诚承认错误、自信张扬”的感染力,认为其 “谁不跟我做朋友是遗憾”的宣言 21:27 “情商不仅是察言观色,更是自我能量的托举”:当自己状态饱满时,无需刻意迎合,自然能感染他人。对比 “刻意讨好”与 “真实做自己”的社交成本,后者更可持续 27:38 “人见人爱的现实局限”:老柴曾因工作冲突直面负评价,意识到 “人见人爱是妄念”;Coco 认为 “被部分人讨厌是常态”,关键在于 “自我认可”而非 “他人评价” 35:10 女性对 “人见人爱”的敏感:害怕被小团体排斥,探讨 “性吸引力”与 “社交认可”的区别,自嘲青春期曾在意 “男生是否喜欢自己”,现因 “自我接纳”而释然 38:06 “被女性朋友割席”的经历,反思 “在意的人不喜欢自己”的冲击。Coco 认为 “直面负评价需安全感”,理性上知 “评价与自身无关”,感性上仍难消化恶意 50:30 ChatGPT 对情商的定义(能力模型、混合模型等),分析三人情商特点:薇薇 “自我觉察与行动一致”,老柴 “情绪安抚与留白能力”,Coco “敏感与反思”,强调情商维度的多元性 53:23  “人见人爱的更高境界”:自我接纳>他人认可,分享面对负评价的态度,探讨 “雄心壮志”与 “生命充盈感”的关系,也许后者才是我们的终极追求 01:10:50 放下执念,真实生活 欢迎关注Slightly Open。这是三位女性的一个小型谈话节目,薇薇,Coco(@Wang蔻蔻)和老柴(@老柴)。也欢迎关注我们的小红书同名账号! 本期书籍:《被讨厌的勇气》 本期思考:你认同“人见人爱是妄念”吗?还是认为“被多数人喜欢”仍有其现实意义?为什么?欢迎大家留言告诉我们。

    ١ س ٢٠ د
  5. Slightly Open 158|你的缺点是什么?

    ١٥ مايو

    Slightly Open 158|你的缺点是什么?

    别急着回答——当我们聊“缺点”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聊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太熟悉优点的那一套了:成长叙事、成就标签、自我激励……但“你的缺点是什么”这句简单的问题,却可能让你愣住、刺痛、迟疑,甚至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认真回答过。这一期,我们三个从一个朋友的提问出发,把话题从原定内容临时拉到这片更私人、更难以触碰的领域。我们尝试彼此诚实,不自夸、不圆场、不轻易转移。我们聊了那些看上去“社会不鼓励你去承认的特质”:目的性强、懒惰、脆弱、逃避冲突、情绪易崩、太骄傲、不够共情、不动如山……是缺点,还是只是性格的另一面?我们也尝试厘清,“缺点”到底该怎么定义:是阻碍成长?是影响他人?是你想改却改不了的部分?是你不愿意承认却总在反复上演的模式?是亟待修正的错误,还是未被驯服的生命力? 很少看见缺点的底色是什么?对抗缺点,还是在对抗他者的评判?欢迎你一边听,一边和我们一起照见那个更真实、更复杂的自己。 时间轴: ·       01:11 “你的缺点是什么?”Coco被朋友问住,开始深挖 ·       02:54 小时候的“学生手册式”缺点与不真诚的自省经验 ·       04:35 薇薇对“缺点”一词的抗拒:从小被规训的负面评价与职场中的不真诚回答 ·06:18 薇薇:我们不是三角形被迫磨成方形,而是各自独特的异形拼图 ·07:20 小时候那些高频标签:粗心大意、交头接耳、小团体 ·08:58 面试里的“套路式缺点” vs 真诚表达 ·10:16 话锋一转:我们是不是更擅长总结优点而回避面对缺点? ·11:28 老柴剖析:我的“懒惰”、“怂”和“意志力薄弱” ·13:47 我们对“懒惰”的定义为何如此不同?记得区分“阻碍成长的短板”与“未被理解的独特性”。 ·17:08 女性是否更容易自我反省?“三省吾身”的性别议题 ·17:58 事情做不好≠缺点?Coco谈“反省”与“缺点”的区别 ·21:00 Coco的三大缺点:虚荣、敏感、骄傲 ·22:38 美化 vs 呈现,真实表达的“失控与控制”之间 ·23:45“高敏感”是负担,还是礼物? ·24:45 “我说不得”带来的朋友压力与自我防御机制 ·26:48 “托举的能力”与能量输出:端水大师的自我察觉 ·28:55 第三个缺点:过度骄傲——笔直的膝盖与无法低头的代价 ·30:27缺点的定义是什么?“是否阻碍自己/他人”是重要标准 ·33:22 薇薇自述:“我不敏感,也不擅长共情”——是缺点,还是局限? ·34:07 “有限性不是缺点,是特质”——每个人的盲区不同 ·35:20 “骄傲”这个模糊词:从董姐姐到职场评价 ·37:35被否定的“元气满满”是否会刺伤他人? ·40:04 老柴“岿然不动”的另一面:“兴趣以外的事,推不动我” ·42:43 “删掉不记得的人”:社交清理是否不够礼貌? ·44:23 薇薇的缺点回忆杀:被打低分的“情绪崩溃” ·46:02 领导力与韧性:你崩了,整个团队也会乱 ·47:55柴:人生最勇敢的事,是带着‘缺点’活得理直气壮 ·01:12:32 三人互评“缺点”:发散性思维、过度美化、敏感与回避的碰撞 ·01:23:41 关于“狂喜时刻”的探讨:目标导向 VS 漫游人生的价值选择 本期思考: 你会如何定义自己的缺点?它是你想改却还没改掉的那个部分,还是你始终在逃避面对的那个自我角落?我们如何在不自我攻击的前提下,诚实地接住自己那一面?你曾被他人定义的“缺点”真正伤害过吗?它后来如何重塑了你的自我认知?如果某个“缺点”突然消失,你会失去什么意想不到的能力? 欢迎关注: Slightly Open|由薇薇、Coco(@Wang蔻蔻)和老柴共同主持我们在这里持续分享我们的成长、困惑、观察与感受也欢迎关注我们在小红书的同名账号!

    ١ س ٤٠ د
  6. Slightly Open 157|更年期更好(SO x Qiaoqiao x 李婷)

    ٦ مايو

    Slightly Open 157|更年期更好(SO x Qiaoqiao x 李婷)

    围绝经期/更年期是什么?它是如何到来的?如何识别它?会不会被经历一个猝不及防、感受强烈的时刻? 更年期典型症状,有几个刺激的长名单:伤春悲秋、梦醒时分、盗汗潮热、头痛、脑雾、小便失禁、欲望紊乱、腰围增加、骑着野马穿越草原… 为什么对于一部分女性来说,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和以上症状却没有意识到这是更年期? 如何更好的度过更年期?从看见、认识它的存在开始,从自我关怀开始。识别伴随它的男权叙事与污名化,对抗更年期羞耻。 这一期播客,邀请听众和我们一起,站在女性第一人称视角,重新定义这个生理过程:围绝经期/更年期是女性第二个青春期,它既是一个剧烈震荡,也是一种身心重构;它既是危机,也是生命中的转机。 它是女性生命过程里必然经历的范式转变,伴随大脑神经系统的重启和心理能量复苏,让女性从雌竞赛道切换到智慧赛道。一个破茧成蝶的蜕变过程。更年期“更”好,你的人生才能更好。 自我关怀,把更年期活成一个大型觉醒现场吧。 时间轴:03:39 猝不及防地,四十出头更年期的症状悄悄来袭05:34 看见和认识更年期的存在和它给我们带来的身体挑战本身是有意义的05:55 探索围绝经期/更年期这个话题中引入一个男性视角非常有意义10:12围绝经期/更年期是如何到来的?如何识别它?有没有一个特殊的、感受强烈的时刻?14:02更年期一些典型症状:盗汗、潮热、入睡困难、早醒、心悸、精力水平下降、月经量和周期变化等等。观察周围,是不是围绝经期/更年期的到来普遍提前了?这和过去把更年期用停经来标的有关。17:52我们会和女儿专门讲解经期的知识,但很少和母亲认真探讨更年期。19:33为什么对于一部分女性来说,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和症状却没有意识到这是在经历更年期23:36姐姐的更年期从来不是从姐姐本人那里听到的,男性如何谈论身边女性的更年期?27:54对更年期的污名化:当更年期成为一个形容词和家庭与职场中对正在经历更年期的女性的攻击31:23给家庭成员开个更年期说明会33:11围绝经期/更年期的医学定义:从相邻两次以上月经周期规律改变(延长或缩短)开始,到绝经的12个月之后。同时以激素六项的水平为参照。38:13围绝经期和更年期这两个定义的差别是什么?围绝经期强调它的过程;更年期强调身心所经历的蜕变。44:35站在第一人称的视角重新定义这个生理过程。47:23安利《炙热的你》、《更年期更好》这两本书。不要外包给AI,看书的过程是深度的看见自己、与自己连接的过程,只有知道身体发生了什么,才有“更”的更好的可能50:46更年期这个过程对几个小伙伴最难的部分和最不接纳自己的部分分别是什么?56:19更年期红利之一:荷尔蒙剧变带来“掀桌子的勇气”和“出走的决心”57:14 更年期带来的种种内在恐惧:衰老;体力、精力的下降和生育能力的丧失。生命状态开始走下坡路的丧失感。1:02:38 男性有更年期吗?男性的衰老困境有什么不同?1:11:25 男性的范式转变:从英雄到智慧老人的过渡;女性的范式转变:祖母假说。祖母在族群中的特殊地位,从雌竞赛道换到智慧赛道。一个蜕变的过程。1:17:38 一个关于更年期症状的长名单:伤春悲秋、梦醒时分、潮热来袭、头痛、脑雾、小便失禁、欲望紊乱、腰围增加、骑着野马穿越草原…1:23:02 如何应对?面对排山倒海的负面情绪,首先记得——求助、求助、求助!1:26:21 其他应对方式:激素补充疗法、运动和减少工作量。更年期本来可以成为一张好用的牌,学会善用它。1:28:51 更年期的两个羞耻:一个是求助羞耻,特别是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独立女性而言—;另一个是话题羞耻,不敢和耻于和身边的人分享。1:35:29 很多中老年女性默默的凋谢是因为找不到支持系统和求助对象1:36:22 话题羞耻背后的原因,面对对方因为处境不同而无法共情,以至于无法得到托举与安慰,反而被反噬和伤害的风险。1:42:43 男性不被理解,大概率不会带来自我和自尊的贬损感;女性则有可能自我攻击、自我补刀。因此女性特别需要建立第一人称叙事,为自己高举这个话题。1:46:06 如何看待激素补充治疗和围绕它的争议。1:54:02 更年期是女性的第二个青春期,它既是一个剧烈震荡,也是一种重构;它既是危机,也是生命中的转机。更年期“更”好,你的人生才能更好。1:55:46 养成记录经期的习惯。1:58:04 更年期在公共视野和人际环境中依然是陌生和禁忌的话题 ,究其原因,是由男权父权的叙事语境导致。它对更年期和正在经历更年期的女性的三化:病化、罪化、丑化。1:59:36 关于这个话题的两本书:《服美役》和《自我关怀的力量》。所谓美,并非一个天然的概念,而由一个权力体系精心打造出来让女性服役的概念;除了对抗环境、掀桌子以外,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自我关怀。 欢迎关注Slightly Open。这是三位女性的一个小型谈话节目,薇薇,Coco(@Wang蔻蔻)和老柴(@老柴)。也欢迎关注我们的小红书同名账号! 本期书籍:《炙热的你》、《更年期更好》、《服美役》、《自我关怀的力量》 本期纪录片:《看不见的更年期》 本期思考:你如何看待更年期?对你来说这个过程里最难的部分和最不接纳自己的部分是什么?

    ٢ س ٥ د
  7. Slightly Open 156|(SO x 大米)养生这事不要等病了才聊

    ٢٤ أبريل

    Slightly Open 156|(SO x 大米)养生这事不要等病了才聊

    本期Slightly Open跟大家聊的是,女性养生专场!说来奇怪,我们的节目四年来聊了非常多心灵、情感、职场的建设,却鲜少提到身体的保养。我们也一直守着知名养生品牌“羽心堂”的联合创始人、身体力行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得很好的宝藏好友大米,却从未想过邀请她来跟大家讲讲该如何养生。直到这个春天,我们三个的身体各自开始报警,才亡羊补牢般地邀请来大米。 这期节目当中,你将听到:我们和大米对于养生的理解、从品牌角度看到的当代职业女性的健康困扰、对于减肥、妇科、衰老等问题的一手建议。思考在生命的长度之上,如何活出生命的宽度。 当然,本期节目还有一个SO史上最大福利。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体验到“羽心堂”的产品,本期嘉宾大米特别为大家准备了100份“羽心堂玫瑰花冠王”试饮装。欢迎大家积极留言,获取方式见评论区。 时间轴: 00:27 大米是谁?羽心堂联合创始人,Coco的宝藏女友、心灵抚慰和身体健康的哆啦A梦 03:39 为什么聊养生?养生这个话题是父母的专属吗?我们的身体出了什么状况? 07:15 我们谈及养生,是因为希望自己过得好,还是你需要它? 13:00 “羽心堂”是什么?大米为什么会创立它 14:18 “身体不是一天不好的,也不会一天就变得好起来” 21:46 从“羽心堂”的大数据来看,目前最受欢迎、卖的最好的养生产品是什么? 26:06 当前职业女性关于健康的三大焦虑——减肥、妇科问题与衰老问题 28:20 关于中医和西医的不同看法和个体经验。 33:04 成长过程中,“钢铁意志”、“轻伤不下火线”和“女生不能太娇气”的塑造对我们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7:30 职场人的“职业工具化”,家庭主妇的“美德”要求,对我们的身体是一种什么样的影响? 43:12 我们真的了解自己的身体嘛?我们是否把自己的健康数据都很好地储存、备份和呈现? 47:09 创业大概是一个最不养生的人生选择,大米以创业来回应创业本身带来的健康困扰。作为创业者,创立“羽心堂”后,大米本人会对自己的健康是否有系统性关照?从睡眠管理,到该吃什么,该如何锻炼,大米分享她的经验。 67:58 分别从减肥、妇科(比如痛经)、衰老(比如白发)问问大米的建议(详细信息请看文末彩蛋) 75:44 “我创业的第一天就设置了姨妈假”,也建议每位女性给自己放姨妈假。 84:37“精油站在一起会互相说话”,学会正确使用精油 90:04 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系统性问题 100:20 在生命的长度之上,如何活出生命的宽度? 104:35 日本人的长寿秘密:少吃、量少。对身体,要省着点用。 108:13 大米带来的超级福利时间! 欢迎关注Slightly Open。这是三位女性的一个小型谈话节目,薇薇,Coco(@Wang蔻蔻)和老柴(@老柴)。也欢迎关注我们的小红书同名账号! 本期书籍:《炙热的你》、《怎样过好更年期》、《科学减肥法》、《超越百岁》 本期思考:欢迎有任何关于养生的分享、问题或建议都留言给我们! 本期彩蛋:薇薇本期学习笔记总结 1.预防: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遗传风险 ·了解、筛查家族遗传病史 ·如果条件允许,找一个了解自己健康情况的家庭医生 ·iPhone Health App里及时更新健康数据 ·定期体检 2. 睡眠管理 ·自律、早睡 ·晚上8点以后尽可能不看手机 3.  饮食管理 ·地中海饮食,多样性,多吃鱼+蔬菜+碳水+发酵食品 ·少吃、量少。 ·沙拉和生冷食物太阳下山前吃 ·西红柿炒蛋吃多了也会寒凉 ·食材和烹饪方式。食材尽可能当季有机,烹饪方式越简单越好,少吃热油爆炒 ·生姜、蒜、每天10颗以内的花生。 ·早上空腹喝200毫升醋。 ·基因检测:先天营养能力评估,了解自己的身体对各类食物的反应 4. 日常养生 ·玫瑰花+陈皮水可以多搞 (玫瑰花疏肝,陈皮水行气) ·多晒太阳,补维生素D,伸懒腰 ·正确用精油 ·吃一些黑色谷物(白发与肾气的损耗有关) 5. 妇科、姨妈以及更年期管理 ·养成每小时站起来换卫生巾的习惯 ·痛经贴应该贴在后背“八髎穴”

    ١ س ٥١ د
  8. Slightly Open 155|为什么女生总觉得欠别人一个解释?

    ٨ أبريل

    Slightly Open 155|为什么女生总觉得欠别人一个解释?

    有一天,薇薇说:我们聊一聊为什么女生总觉得欠别人一个解释吧?柴和Coco强烈回应,于是,我们拉上了陪着Slightly Open向内看了很多期的心理咨询师乔乔聊了这一期。 我们从“为什么女生老觉得欠别人一个解释”聊开去,细辨了这个议题下,每个人的性别观,场景观,个性观。大声争论:解释有用吗?我们到底有没有不解释的权利?我们为什么越长大越少解释?沿着所谓“清白人生”和“对自己更公平的人生”讨论、再讨论。作为一个生命主体,自发生长出来的价值观才是我们想捍卫的。 关于解释的建议,保持语言塑造我们行为的警醒吧;用不解释,具体的爱自己吧;把选择还给自己,把自由还给自己,把对需求的回应还给自己吧。 时间轴: 为什么女生老觉得欠别人一个解释? 00:02:34  薇薇:相亲觉得不合适需要解释吗?设立边界需要解释吗? 00:05:08  Coco:天选爱解释人。解释让我们的相处更舒服。 00:07:47  乔乔:解释无用。解释是女性避免社会指控的努力。 性别、场景、个性,总觉得被欠一个解释,每个人的归类是怎样的呢? 00:17:39  柴:让我们再厘清一下解释的定义吧。因为自证清白引发的过度解释。“当你过度这样捍卫自己的时候,一定是你内心有一个根基不稳了。” 00:23:10  乔乔:男性心理咨询师的女性视角是怎样炼成的。同样都是底层,男性的底层和女性的底层,遭遇的不同。 00:27:47  薇薇:解释是不是女性的配得感相关?我们在解释,是不是也在正义化我们的诉求?我们到底有没有不解释的自由!? 00:30:51  Coco: 解释会削弱沟通的力量。为什么天选爱解释人,开始选择不解释,越来越频繁的不解释。我们到底解释给谁?哪一个切片的自己是可以承托解释的自己呢? 聊聊清白人生和对自己更公平的人生吧。 00:38:16  乔乔:我们本来就是我们自己剧本里的主角,且是唯一的一个主角。” 00:42:01  柴:灰度是活力,灰度是对自己与他者的宽容。 00:45:46  乔乔:让我们再走的远一些,看看道德的他律怎么变成了女性道德的自律。 00:50:36  柴:对于自我清白的要求,不是说女性作为一个生命主体自发去生长出来的价值观,这才是最可怕或者最值得警惕的事情。 00:51:53  薇:从《还有明天》看去,女性自我认知里似乎性别权利已然平等,其实还有很多深深浅浅的灰色地带,值得拿出来探讨。 聊聊给大家的建议吧。 00:58:33  柴:语言是可以反向塑造我们的,解释也是。试试当你把眼光从投射向自己,变成投向向外界。试试“干了就完”的心态。 01:00:08  Coco:学习放下。不解释也是具体的爱自己。 01:02:24  薇薇:回到自由,记得我们不欠任何人一个解释。串台屠龙节目的经验,回应自己的需求,看见自己的看见。 01:10:12  乔乔:把选择还给自己,把对需求的回应还给自己。 欢迎关注Slightly Open。这是三位女性的一个小型谈话节目,薇薇,Coco(@Wang蔻蔻)和老柴(@老柴)。也欢迎关注我们的小红书同名账号! 本期播客:播客:浪费时间之《是我们选择了语言,还是语言塑造了我们?》 本期电影:《还有明天》、《青木瓜之味》、《性爱自习室》 本期书籍:《自驱型成长》 本期思考:你是一个爱解释的人吗?越长大,你越来越爱解释,还是越来越爱保持沉默?未来还想听到我们和乔乔聊哪些内容?

    ١ س ٢٠ د

التقييمات والمراجعات

٤
من ٥
‫٣ من التقييمات‬

حول

Slightly Open是一档由三位独立自由的女性创立的播客,一场用“赤诚与本真”向内探索的“思想实验”,探讨当代女性的身份认知、情感体验、自我看见与疗愈,以此获得成长、获得智慧、获得自由。 她们用前半生翻越第一座山,在职场上确立自己;而此时专注于第二座山,脱下身份标签、思考存在的意义,倾听内心的声音,穿越生活表面的相似,感受细微之处的灵光乍现,画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的样子。

قد يعجبك أيضًا

للاستماع إلى حلقات ذات محتوى فاضح، قم بتسجيل الدخول.

اطلع على آخر مستجدات هذا البرنامج

قم بتسجيل الدخول أو التسجيل لمتابعة البرامج وحفظ الحلقات والحصول على آخر التحديثات.

تحديد بلد أو منطقة

أفريقيا والشرق الأوسط، والهند

آسيا والمحيط الهادئ

أوروبا

أمريكا اللاتينية والكاريبي

الولايات المتحدة وكند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