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 Business Next

【數位時代Podcast】專講科技創新與轉型成長,將複雜的數位技術翻譯為新商業機會,讓轉型決策、資源配置有最前端的觀點與策略思考! 為你說數位、訪專家、談實戰。有想聽的主題或合作提案,歡迎來信:podcast@bnext.com.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數位關鍵字201.漲價40%客戶還搶著買?從零打造可複製的國際SaaS銷售團隊

    13H AGO

    數位關鍵字201.漲價40%客戶還搶著買?從零打造可複製的國際SaaS銷售團隊

    近15年來雲端技術推展出最知名的商業模式SaaS,讓訂閱制軟體服務成為B2B與B2C市場的主流。但你是否想過,SaaS企業成長的關鍵轉折點往往不是產品技術突破,而是銷售組織的建構?知名軟體商業社群SaaStr統計顯示,高達70%早期階段SaaS銷售副總會遭遇失敗,但成功度過關鍵節點的企業,往往能實現從百萬到億級營收的跨越。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James再次邀請GoFreight銷售副總陳敬軒David,分享他們如何成功培養零SaaS經驗的銷售代表在一年內達到超過1M ARR業績,同時讓客單價提升40%的實戰方法論。 聽完這集你可學到: 1.SaaS銷售組織的五大基本功:掌握建構可規模化銷售團隊的核心要素,包括人才招募策略(優先選擇有行業經驗而非SaaS經驗的人)、跨部門緊密合作機制、產品功能深度理解、降低客戶導入成本,以及混合PLG與SLG的銷售模式設計。 2.垂直SaaS vs 水平SaaS的關鍵差異:垂直領域SaaS「難攻易守」,學習如何透過深入特定行業子領域建立競爭優勢,以及為何垂直SaaS更容易產生網路效應和客戶推薦。 3.漲價的藝術與科學:學會價格與價值正相關的核心原則,了解如何透過Leading Indicator(領先指標)證明ROI,以及為何「便宜」可能降低客戶對產品的尊重度,掌握從新客戶開始漲價而非既有客戶的策略考量。 4.客製化需求的五種分類法:掌握如何區分真正的客製化需求與功能擴展需求,包括跨領域需求、特定公司流程需求、合規報表需求、核心功能擴張需求,以及流程自動化需求的不同處理策略。 5.多管道銷售與個人化溝通的平衡:學習在資源有限情況下如何透過多管道(LinkedIn、電話、簡訊、Email、實地拜訪)進行整合性攻擊,同時運用自動化工具收集客戶歷史互動資料,實現大規模個人化溝通。 GoFreight作為垂直SaaS的典型案例,展現了從「什麼都接」到精準ICP定位的進化過程。David將市場輪廓拆解為五個維度:種族(從華人擴展到拉美人和白人)、商業目標(從海運進口到出口和空運)、客戶規模(從5-10人到50-100人)、競爭對手選擇(從無系統到挑戰大型上市公司),以及價值主張(從效率提升到創造成長)。這種精細化的市場分割讓團隊能夠針對不同次領域開發專業能力,實現「難攻易守」的競爭優勢。成長策略包括四個方向:擴大ICP、漲價、開啟更多獲客管道,以及增加產品組合,形成完整的成長引擎。 面對「臺灣公司不敢賺客戶太多錢」的心態,David提出價格與價值永遠正相關的核心理念。他們建立了完整的領先指標(Leading Indicator),不僅追蹤業績成長,更關注客戶的贏率(Win Rate)提升、單人處理能力增加(從100筆到180筆)、錯誤率降低等具體指標。這些量化數據成為漲價的底氣,讓業務團隊越賣越有信心。重要的是,他們選擇從新客戶開始漲價,同時提升競爭對手層級,讓價格調整顯得合理。這種策略不僅提升了營收,更重要的是建立了「越貴東西越好」的市場認知,提高客戶對產品的尊重度。 在垂直SaaS領域,客戶成功部門扮演的角色遠超傳統認知。透過四個關鍵策略確保客戶黏著度:開發Excel-like功能降低使用門檻、增加基層管理者透明度管理功能、刻意研究競爭對手弱點並在上手(onboarding)時強調、建立與老闆定期檢討績效的機制。這些做法不僅提升了NRR,更創造了強大的網路效應,因為行業圈小,成功客戶會主動推薦新客戶。同時,客戶成功團隊也成為產品開發方向的重要輸入源,幫助銷售團隊縮短銷售週期並提升競爭力。 對於臺灣SaaS企業出海三個核心建議:從第一天就出海、找仍在第一線作戰的leader、促進leader間直接溝通而非透過CEO做決策hub。在人才招募上,他們選擇「有行業經驗但無SaaS經驗」的人才,透過結構化的入門課程快速培養SaaS銷售技能。課程按照子目錄分類,結合橫向SaaS邏輯、成功案例分析,以及AI工具輔助的錄音片段學習。團隊還建立了多渠道攻擊體系,整合LinkedIn、電話、簡訊、Email和實地拜訪,透過自動化工具實現大規模個人化溝通,在有限的潛在客戶名單中最大化轉換效率。 建構SaaS銷售組織最大的挑戰不是技術或流程,而是克服內心「極度不舒服、極度沒有成就感」的心理障礙。對臺灣企業來說,從第一天就面對國際市場的種族藩籬、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需要強大的心理韌性。同時,無論AI如何發展,Go-to-Market的核心邏輯不會改變:為客戶創造價值、證明ROI、建立信任關係。AI能夠加速內部運轉效率,但前線的客戶溝通和價值傳遞仍需要人與人的深度連結。最重要的是,要在不同成長階段找到合適的人才,永遠需要能夠捲起袖子親自動手的實幹型領導人。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h 44m
  2. 數位關鍵字200.GPT5來了!Sam Altman能決定你的未來嗎?從四本書認識OpenAI背後的男人

    AUG 8

    數位關鍵字200.GPT5來了!Sam Altman能決定你的未來嗎?從四本書認識OpenAI背後的男人

    從2022年開始,關注AI發展的人一定聽過ChatGPT,也可能對OpenAI不陌生。但在這背後,有一個名字無法被忽略——Sam Altman。在大語言模型推動人工智慧重塑世界的時代,他的意志與判斷正實質影響著我們如何迎接運算主導的未來。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James再次邀請數位時代研究員黃馨弘Aaron,透過四本相關傳記與報導,深入解析這位AI時代舉足輕重的策動者。 聽完這集你可以學到: 1. 非典型科技領袖的養成軌跡:了解Sam Altman從密蘇里州保守環境中的同性戀青少年的成長歷程,他8歲接觸Mac電腦、14歲出櫃經歷,母親的愛讓他建立起「願意不合群但要有自己理由」的判斷習慣,奠定日後挑戰主流AI論述的人格基礎。 2. 創業到創投的完整歷練:Sam 19歲輟學創辦Loopt公司,運用GPS結合社交功能吸引500萬用戶、獲得3000萬美元投資並以4300萬美元售出,進而成為Y Combinator第一屆團隊並最終接任YC執行長。 3. 系統思維的建立與放大:Altman如何在Paul Graham指導下,將Y Combinator從小規模訓練營擴展為全球影響力的創業生態系,透過YC Research孵化包括OpenAI在內的前瞻性專案,展現「在不確定性下持續做選擇」並組建團隊的領導風格。 4. OpenAI的爭議轉型決策:認識Sam Altman如何主導OpenAI從2015年的非營利組織轉為「有限獲利公司」,設計100倍回報上限的創新架構,以及這個「現實主義下的理想主義」選擇如何引發Elon Musk的強烈反對與訴訟。 5. 董事會宮鬥的治理啟示:理解2023年11月17日OpenAI董事會罷免事件的完整始末,分析95%員工聯名威脅辭職、Ilya Sutskever態度反轉的戲劇性發展,以及這場風波暴露的AI治理架構根本性問題。 6. 育兒觀反映的AI價值觀:知道Sam Altman成為父親後的思維轉變,包括半夜用ChatGPT查育兒問題的經驗、「孩子可以用AI但不能把AI當朋友」的教養原則,以及對未來大學教育制度可能被AI家教取代的激進想法。 7. AGI願景的雙面性思考:了解他心中通用人工智慧的定義——不是控制人類的上層系統,而是擴張人類可能性的夥伴,以及他對全民基本收入、經濟制度重新分配的前瞻性思考。 8. GPT-5帶來的責任與恐懼:認識Sam Altman對即將發布的GPT-5如同「沒有大人在房間」的擔憂背後,關於AI治理制度化與權責分配的根本性挑戰。 四本中英文關於Sam Altman的傳記清單: Karen Hao,《Empire of AI: Dreams and Nightmares in Sam Altman's OpenAI》 https://a.co/d/bGViZ8a Keach Hagey,《奧特曼與OpenAI的誕生:一個樂觀主義者如何引領矽谷創新、打造AI帝國?》 https://moo.im/a/5bwKQW 周恒星,《奧特曼傳:OpenAI執行長開啟生成式AI變革時代》 https://moo.im/a/9fioEG 蘇自由,《重啟世界:ChatGPT之父山姆奧特曼傳》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CN11969964 // 來看不一樣的高雄!Meet大南方免費參觀報名 https://pse.is/7yy5bf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h 23m
  3. AUG 5

    EP248. 神秘AI國防企業Palantir和Anduril為何密集來台?如何主導新戰爭型態和軍工合作? ft. 安卓樂資本合夥人林家振

    戰爭如同電商,近年已發展為O2O和OMO的線上整合線下模式,大軍未至資訊先行,進入作戰現場更是虛實並進,各種即時模擬和反饋讓每個士兵和作戰單位迅速反應,不管在陸海空場域。 Palantir創辦人Alex Karp主張美國要再次強大,必須回到二戰和冷戰由政府主導新技術發展的老路,以此逆轉矽谷自1990年代.Com熱潮後人才流向消費市場的創業模式,以及到華爾街賺快錢的風氣。Karp認為AI是關係國防安全和美國國力的關鍵科技,政府必須拿回主導權,因為中國現在就是這麼幹。 Anduril創辦人Palmer Luckey則認為,傳統美國五大國防企業太過官僚,完全不符合現代資訊戰和網路戰的閃電開發、迭代優化的做法,如不汰換將導致美國失去領先地位。Anduril強項在無人機偵測和防御系統,Luckey先前是VR眼鏡Oculus公司創辦人,後來被臉書收購後離開。 Palantir和Anduril在這一任川普政府受到關注,也展示美國在國防上的戰略布署。兩家公司高管在七月底八月初接連來台演講,傳遞出什麼訊息? 曾先後投資這兩家公司的安卓樂資本合夥人林家振,在本期節目中詳細解說。 🕹️看更多深度報導: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4048/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4094/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52 min

Ratings & Reviews

4.3
out of 5
12 Ratings

About

【數位時代Podcast】專講科技創新與轉型成長,將複雜的數位技術翻譯為新商業機會,讓轉型決策、資源配置有最前端的觀點與策略思考! 為你說數位、訪專家、談實戰。有想聽的主題或合作提案,歡迎來信:podcast@bnext.com.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From 數位時代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