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集

春秋左传读书会,致力于谙习人性,讲求传统与现代的接续,并专注于文本的阅读。力求在宁静的阅读中,在清雅的讨论中,潜移默化地传递意境、收获感悟。
读本下·载·地址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42HZqs-vGNLOgmpj-a-j9w
提取码:cqzz

或者关注微·信·订阅号“勋陶”(show-and-tell),内有讲读文字稿。

春秋左传读‪记‬ 刘立勋

    • 社会与文化
    • 5.0 • 4 个评分

春秋左传读书会,致力于谙习人性,讲求传统与现代的接续,并专注于文本的阅读。力求在宁静的阅读中,在清雅的讨论中,潜移默化地传递意境、收获感悟。
读本下·载·地址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42HZqs-vGNLOgmpj-a-j9w
提取码:cqzz

或者关注微·信·订阅号“勋陶”(show-and-tell),内有讲读文字稿。

    053102-僖31-郊祀非礼-我回来了-不过一切得慢慢恢复

    053102-僖31-郊祀非礼-我回来了-不过一切得慢慢恢复

    2 郊祀非礼(1经1传)旅游有一个常见项目,即观摩某一古老的活动,比如仪式等等,读这部分,与这种旅游项目异曲同工。在这里就去春秋时代去看看古人的重要祭祀活动之一——郊祭。
    郊祀,最早出现在桓五年,杨伯俊先生有非常详细的注释。我们在此回顾一下这部分内容:
    傳·桓公五年·5
    凡祀,啓蟄而郊,龍見而雩,始殺而嘗,閉蟄而烝。過則書。
    ①五十凡例
    此为第七凡,见于桓五年第5条传文。《左传》有五十凡例,前人多有统计总结,我依多年读书经验,罗列到文章《春秋左传五十凡》中,在公众号“勋陶”之中。
    ②惊蛰
    〖杜注〗:言凡祀,通下三句,天地宗庙之事也。启蛰,夏正建寅之月,祀天南郊也。
    天坛在故宫之南,清朝亦延续此祭祀。
    〖笺曰〗:周礼天神曰祀,地祗曰祭,人鬼曰享,对则别为三名,散则总为一号也。郊有二:一为报反之祭在子月,郊特牲云:“迎长至之日”,又曰:“周之始郊日以致,周官大司乐祭天于圆丘”,皆夏之十一月,周之正月也。天子用之。一为祈谷之祭,在寅月。天子、诸侯皆用之。
    在周代,祭祀天神叫做祀,祭祀地神叫做祭,祭祀祖先叫做享。细分则如此有三种名称,笼统则统一叫做祭祀。
    郊祀有两种,祭天和祈谷。祭天只能是天子来采用,祈谷则天子和诸侯都可以采用。
    〖杨注〗:启蛰犹今言惊蛰,宋·王应麟所谓“改启为惊,盖避景帝讳”。至汉行太初历,改惊蛰在雨水后,为夏正二月节气。古之惊蛰在雨水前,为夏正正月之节气。
    启蛰就是我们现代农历24节气中的惊蛰,之所以改“启”为“惊”,是汉代为了避讳汉景帝的名讳,因为汉景帝叫刘启。并且,在汉代推行太初历的时候,24节气做出了调整,改惊蛰在雨水之后,这与春秋时代不同。
    现今农历二月的节气有二,惊蛰和春分。惊蛰在前,春分在后,多发生在公历3月(March)之内。
    ③郊祀
    〖杨注〗:郊礼,古今异说纷繁。今以《春秋》、《左传》解《左传》。郊为夏正正月祀谷之礼,襄公七年《传》“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可证。然《春秋》书郊者九,宣三年、成七年、定十五年、哀元年之改卜牛俱在周正正月,即夏正十一月,盖正月卜牛,四月五月用之,《礼记·郊特牲》所谓“帝牛必在涤三月”者也。僖三十一年、成十年、襄十一年之卜郊则在周正四月,即夏正二月,定十五年之郊在夏正三月,哀元年之郊在夏正二月,其甚者成十七年书九月辛丑用郊,总之,卜郊及郊皆已过启蛰之节,诚如襄七年孟献子所云:“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今既耕而卜郊”,是下文所云“过则书”也。
    ④过则书
    〖杨注〗:过,谓非常祭。
    这段凡例解释了举行四常祀(例行四祭祀)举行的时节及其记载惯例:到了惊蛰的时候举行郊祭,青龙的角亢二宿出现的时候举行雩祭,秋天寒气降临举行尝祭,蛰伏的时候举行烝祭。如果过了时节而举行祭礼,就要加以记载。
    回顾桓5郊祀的相关内容后,再读僖31的郊祀就能理解了。
    經·僖公三十一年·3
    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免牲。猶三望。
    说古人在做重大事务之前,都要进行占卜来预测吉凶。郊祀作为祭天和祈谷的重要事务,也是要进行占卜的,称之为卜郊。占卜的结果若卜吉,则推迟再卜,再卜不吉就三卜,以此类推。依照经文中的记述,这一年接连占卜了4次,皆为不吉,最终就取消了郊祀。但是还是进行了三望。
    三望
    傳·僖公三十一年·3
    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免牲,非禮也。猶三望,亦非禮也。禮不卜常祀,而

    • 45 分钟
    053101-僖31-分曹济西

    053101-僖31-分曹济西

    进入到鲁僖公三十一年1 分曹济西經·僖公三十一年·1
    三十有一年春,取濟西田。
    傳·僖公三十一年·1.1
    三十一年春,取濟jǐ西田,分曹地也。
    重,杨注“旧读平声”。济有两音,动词去声,名词上声。此处为济水,当时曹、鲁以济水为界,鲁在济东,曹国亲楚,楚败,霸主晋文削曹分给周围的盟友。
    ①济西之田
    《杨注》在庄十八年传注有“济水为古四渎之一,所谓江、河、淮、济是也。源出河南省济源县(焦作市辖县)王屋山。春秋时济水经曹、卫、齐、鲁之界。以僖三十一年传证之,济西为曹地,曹、鲁分境之济,当在今山东省巨野县(菏泽市辖县)、寿张县(聊城市辖县)、东平县(泰安市辖县)之间。”后面再详细讨论。


    《杨注》有“济西田,经凡三见,此取自曹,宣元年以之赂齐,宣十年齐人又归于鲁。”
    ②重馆之告
    周恩来总理说过一句话,外交无小事。外交是战略大格局的构造阶段,既要有长远眼光、宏大格局,又要操作精致、注重细节。
    傳·僖公三十一年·1.2
    使臧文仲往,宿於重館。重館人告曰:“晉新得諸侯,必親其共。不速行,將無及也。”從之。分曹地,自洮以南,東傅于濟,盡曹地也。
    重在上图的最底下,金乡县之南。
    馆者,候馆也。《周礼·地官·遗人》云:「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候馆亦可单曰馆,《仪礼·聘礼》「及馆」是也。则馆之为用,有室可以安顿行人,又有高明楼榭足供候望。馆即国家设置的驿站,用现代的语言解释也就是招待所。馆人,可能就是招待所的负责人。
    共:共同恭,先至则为共,后至则为不共。
    《春秋》经文中并没有记录臧文仲的名字,因为只是请求多分土地,而非聘问或盟会的缘故。重地馆人,一是关心国家;二是身处消息往来之地,消息灵通;鲁国重视文教可见一斑。
    这又是一处见外交之重要的记述,晋文霸主初立,勤勉争先表现一个积极友好的态度,博得好感,从而使鲁国得益。《国语·鲁语》给出了更详细的记述,
    國語·魯語上·8
    晉文公解曹地以分諸侯。僖公使臧文仲往,宿于重館,重館人告曰:「晉始伯而欲固諸侯,故解有罪之地以分諸侯。諸侯莫不望分而欲親晉,皆將爭先;晉不以固班,亦必親先者,吾子不可以不速行。魯之班長而又先,諸侯其誰望之?若少安,恐無及也。」從之,獲地于諸侯為多。反,既復命,為之請曰:「地之多也,重館人之力也。臣聞之曰:『善有章,雖賤賞也;惡有釁,雖貴罰也。』今一言而辟境,其章大矣,請賞之。」乃出而爵之。
    善有章:章,明也。彰显善,即使卑贱也要奖赏。
    恶有釁:釁(衅),兆也。征兆恶,即使高贵也要惩罚。
    出而爵之:出,出之於隸也。爵,爵為大夫也。从小吏晋升为大夫。
    經·僖公三十一年·2
    公子遂如晉。
    傳·僖公三十一年·2
    襄仲如晉,拜曹田也。
    新霸立,国际秩序重新划定。各国开始选边站队,态度积极者获利。

    • 18 分钟
    053003-僖30-介人侵萧-天使来聘-鲁初聘晋

    053003-僖30-介人侵萧-天使来聘-鲁初聘晋

    4 介人侵萧經·僖公三十年·5
    介人侵蕭。
    介称人,中外小国的通称。萧是宋邑,见庄十二年《传》。介是小国,因何侵宋,不得而知却值得玩味。这是鲁、宋和泗水十二诸侯的地缘政治。
    5 天使来聘經·僖公三十年·6
    冬,天王使宰周公來聘。
    傳·僖公三十年·4
    冬,王使周公 閲來聘,饗有昌歜cǎn、白黑、形鹽。辭曰:“國君,文足昭也,武可畏也,則有備物之饗,以象其德;薦五味,羞嘉穀,鹽虎形,以獻其功。吾何以堪之?”
    享礼上来了三样东西。
    ①昌歜zǎn,昌蒲根,切之四寸,醃以为菜,古人又谓昌蒲菹。
    昌蒲,也叫昌本,是一种类似韭菜的野菜,如下图:




    菹zū,就是腌制的菜。
    《说苑》记载“文王好食昌本菹”。
    ②白黑是稻和黍两种谷物,盖因其色而称为白黑。
    ③形盐是形状似虎的盐块。
    周公阅说这三样是献给国君的,我怎么敢当?这是他客气的说辞。根据《周礼》的说法,王巡守,百官从者,所过之国共其积膳。而根据等级不同,招待的规格也不尽相同。“三公悤上公之礼,卿悤侯伯之礼,大夫悤子男之礼”。宰周公是天子三公,具主国待之当尊於国君,但周公自谦,不敢当比国君耳。
    备物:置备。《易·系辞上》:“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孔颖达疏:“谓备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
    谦敬是中华文化的习惯,一个良好的习惯。小到社交、大到外交,温、良、恭、俭、让会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甚至是机遇。
    论语·学而篇·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子禽向子贡问道:“他老人家一到哪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求来的呢?还是别人自动告诉他的呢?”子贡道:“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来取得的。他老人家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以下是杨伯俊先生的注解
    子禽:陈亢(kàng)字子禽。从子张篇所载的事看来,恐怕不是孔子的学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也不载此人。但郑玄注《论语》和《檀弓》都説他是孔子学生,不晓得有什么根据。(臧庸的《拜经日记》説子禽就是《仲尼弟子列传》的原亢禽,简朝亮的《论语集注补疏》曾加以辩驳。)
    子贡:孔子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衞人,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公元前 520—?)
    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敬称。孔子曾爲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称他爲夫子,后来因此沿袭以称呼老师。在一定的场合下,也用以特指孔子。
    其诸:洪颐煊《读书丛録》云:“《公羊》桓六年《传》,‘其诸以病桓与?’闵元年《传》,‘其诸吾仲孙与?’僖二十四年《传》,‘其诸此之谓与?’宣五年《传》,‘其诸爲其双双而俱至者与?’十五年《传》,‘其诸则宜于此焉变矣。’‘其诸’是齐 鲁间语。”桉,总上诸例,皆用来表示不肯定的语气。黄家岱《嬹艺轩杂着》说“其诸”意爲“或者”,大致得之。
    读杨伯俊先生的注,可以看出老先生训诂的深厚功力。踏实、严谨,再加上经年累月的积累,自然会自成一家。
    6 鲁初聘晋經·僖公三十年·7
    公子遂如京師,遂如晉。
    傳·僖公三十年·5
    東門襄仲將聘于周,遂初聘于晉。
    遂:副词,于是。
    公子遂就是东门襄仲,鲁庄公之子,排行第二。《传》对《经》进行了解释,着重强调了这是鲁国第一次

    • 22 分钟
    053002-彩蛋-唐德宗罪己诏

    053002-彩蛋-唐德宗罪己诏

    唐德宗 《奉天改元大赦制》

    • 32 分钟
    053002-僖30-番外篇-时光交错话相思

    053002-僖30-番外篇-时光交错话相思

    各位书友大家好,给大家读首诗!咱们也按着《左传》的方式读诗,表达对书友们的思念之情。
    时光交错话相思李商隐·夜雨寄北(内)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秋池:因作诗之时在七月至九月间,正值秋季。
    1 义山入蜀永别妻《雨夜寄北》也有叫做《雨夜寄内》作于大中五年,也就是公元851年。按着李商隐的生卒年,813至858来算,这一年义山38岁。这一年他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隶属四川省绵阳市,距成都市153公里。李商隐的妻子姓王,夫妻二人感情很好。李商隐上任的时候妻子生病,就没带着一起赴川。他思念妻子的时候是秋天,而当时交通不便,通信艰难,此时他的妻子已经去世了。而义山尚未获悉妻子的离世,我们读来这首不免感慨万千。
    大中是唐宣宗李忱的年号,李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已是晚唐。当时有杜牧,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2 时光交错的写法王安石·与宝觉宿龙华院三绝句
    与公京口水云间,
    问月何时照我还。
    邂逅我还还问月,
    何时照我宿钟山。
    钟山,就是今天南京玄武区的紫金山,它上有个天文台很著名。
    它另外一首诗很有名,
    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州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北宋临川盐阜岭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著述有《王临川集》。欧阳修诗赞王安石曰:“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改革家,伟大,也艰难。王安石在1069年(49岁)推新法,数年后,新旧党争激烈,宋神宗“权罢新法”,王安石(1074)年辞官。后第二年,皇帝启用他,命他进京。旋而又罢。元祐元年,新法废,王安石卒。追太傅,1094年追谥号“文”。
    王荆公写诗的心境,我们揣测一下,也是感慨不已。一个伟大的失败者,悲壮莫名。
    3 杨万里的时光交错杨万里·听雨
    归舟昔岁宿严陵,
    雨打疏蓬听到明。
    昨夜茅檐疏雨作,
    梦中唤作打蓬声。
    杨万里,字庭秀,号敬斋。
    严陵,富春山地区。严光,字子陵,省略称呼为严陵,刘秀同学,光武帝称帝后征召,不受。后人称所居之地为严陵山,水成为严陵濑,严陵钓台。
    4 最后我也来一首义山入蜀永别妻,
    夜雨独观烛影姿。
    诗寄家人人已逝,
    时光交错话相思。
    很想念大家,祝福大家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 16 分钟
    053002-僖30-烛之武退秦师

    053002-僖30-烛之武退秦师

    3 烛之武退秦师世界上就没有坚不可摧的联盟。
    联盟这种东西,向来是结盟不易,背盟却轻而易举。
    秦晋之好,作为一个汉语成语流传了几千年了,后世泛指两家联姻,在当时也就是最紧密的政治联盟。可是秦晋从围郑开始,联盟就出现了裂痕,然后逐步分裂,最后竟然兵戎相见。秦竟然从反楚联盟,最终倒向了楚,站到了晋的对立面。
    經·僖公三十年·4
    晉人、秦人圍鄭。
    成濮一战,楚败,退回南部。新一代霸主晋文公则要清算亲楚的诸侯,卫国和曹国都经过了清算,郑国当然难辞其咎。郑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处中原交通要道,属于必争之地。郑也因此在整个春秋的二百多年里,不停地选边站队,总是则被动挨打。郑国这一切的源头,乃至往后整个春秋时期的历史发展,都跟这次晋文围郑有关系。历史往往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多米诺效应,甚至是蝴蝶效应,由一个看似不大的因,引发了一些列的、惊心动魄的结果。
    傳·僖公三十年·3
    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秦晋围郑图
    晋驻军在函陵,今河南省新郑市。秦驻军在氾(东氾)南,今河南省中牟县,中牟县是新郑市的一个下辖县。晋在西,秦在东,把郑的都城合围起来。郑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从郑国君臣上下的判断来看,晋国人有要灭国的企图。首先,郑国是晋的东邻,不似曹国,离着远。所谓“远交近攻”,远地即使打下来也不好占,比如谷对于楚,而邻国则不同,打下来就是自己的地盘了。其次,晋人有灭人国而据为己有的习惯,而且毫无道义和底线,比如前面的假道灭虢,虞国、虢国就是例子。因此,从逻辑上判断,郑国人很紧张,危急之下呢,采取了自救的办法,却引发了后面的诸多乱局。
    从后面的历史进程来看呢,以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说,晋国侵郑的行为有点操之过急、贪而无厌之嫌,过于着眼于眼前利益,把人逼急了,导致后面秦晋联盟破裂等种种不利的局面。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爲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烛之武、佚之狐与介之推同意,也是一种描述人名的一种方式,就是地名加人名,这一习惯一直延续,比如三国演绎里面的常山赵子龙、燕人张飞等。烛在新政东北方,是经过考证出来的一个地方。
    佚之狐知人善任,烛之武外交奇才。古人十分重视外交,《孙子兵法·谋攻篇》有:“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好的外交胜过千军万马。烛之武有外交才能,也是说客第一人。后面著名的外交家有子贡,再后面是战国时代的纵横家,比如苏秦和张仪。《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温文尔雅,气势磅礴,非常值得研究和继承。都知道有一句感慨,叫做“弱国无外交”,其实弱国往往要靠外交,此时的郑国正是如此。可是启动能人烛之武却需要一个道歉。
    领导道歉不丢人,诚挚的道歉,从谏如流往往会提升领导权威,约束权力,不至于出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就是错,先认下来,然后改正,这也是做人诚信的一种态度。在烛之武质问郑文公用人之过的时候,郑文公诚恳地道歉。《会笺》在此处引用魏禧评论唐德宗罪己诏的话来类比郑文公的道歉,“唐德宗奉天诸诏,正是此意,凡事势到急处,尤当一味扑实悔艾,若稍存粉饰附

    • 55 分钟

用户评论

5.0(满分 5 分)
4 个评分

4 个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