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主教理Good Morning】 — 夏志誠主教3分鐘默想

YouthBoilingPoint沸點- 香港天主教青年媒體

[頻道於2024年12月2日更新為「夏主教理Good Morning] 「各位兄弟姊妹,為了福傳,為了我們的信仰成長,我會用這個時段跟大家分享《天主教教理簡編》。希望藉著每天約三分鐘,能加深我們對天主教會基本道理的認識,首先提升我們的理性,對天主的理解和認識;於是也更能夠被祂去使用成為福傳的工具。」--- 夏志誠主教分享|沸點製作|逢星期一至六早上6:30播放

  1. 8月9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10條:「煉獄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1日前

    8月9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10條:「煉獄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10條,問題是:「煉獄是甚麼?」 「煉獄是一個境界」。首先,建基於與天主的關係上,因著這份關係,影響了與他人的關係。其實,天堂、地獄、煉獄三者在這方面是類似的,只是煉獄是人在與神的愛的關係、「在天主友誼中」是肯定的,沒有失去天主的寵愛。不過,仍有許多「沙沙石石」,必須經過煉淨,方能進入天堂的福樂。 為何會有這麼多沙石?人生難免如此。無論我們多麼警覺,有時候仍會跌倒,有時甚至遠離天主。具體來說,例如辦告解時有些補贖分心走意、不齊全。舉例有人犯了嚴重的罪,神父叮囑你要誦唸十串《聖母經》,但你每天只唸一串,怎料唸了兩三天便過身了,那怎麼辦呢?這就是與天主關係中,沒錯,這人是轉向天主的,這是好的,但仍有不圓滿的地方,以人性而言還未能直接進天堂。 煉獄的聖經基礎主要來自舊約《瑪加伯書(下)》第12章。經文記載,有場戰爭中,一些猶太士兵去世,其同胞收回他們的遺體安葬,卻發現他們的衣服下藏有邪神的符咒,以求保護自己。於是明白這些士兵因拜邪神而死,可謂死有餘辜。不過,他們的同胞很好,籌錢送到耶路撒冷,請司祭為這些死於罪中的士兵禱告。當時他們開始發現有這樣一個境界──煉獄,一個介乎天堂與地獄之間。他們尚未進天堂,但我們可以為他們祈禱,因為他們自己已不能為自己做什麼。 以今天的說法,若我們親近天主,我們所愛的人也因我們與天主的關係而受益。雖然他們已離世,但因我親近天主,透過祈禱、彌撒、善功,可以為他們拉近與天主的距離,更加親近天主。即雖則他們因已逝去而不能為自己作什麼,但因著我,也得以早登天鄉,就是這意思。 好,邀請大家一起背誦這句聖經金句:出自《瑪加伯書(下)》第12章45節:「為亡者獻贖罪祭,是為叫他們獲得罪赦。」 我們今天依然可以這樣做,讓我們為所有已故的、我們所愛的和愛我們的家人、朋友、主內的兄弟姊妹而做。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10條:煉獄是甚麼?//煉獄是一個境界,即那些死在天主友誼中的人,雖然他們的永遠得救已確定,可是仍須經過煉淨,才能進入天堂的福樂中。//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4 分鐘
  2. 8月8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9條:「『天堂』是指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2日前

    8月8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9條:「『天堂』是指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09條,問題是:「『天堂』是指甚麼?」 這個名字翻譯得相當好:「天」有別於「地」。地──大地,就是我們生活的地方,人類生活的地方,人在地上生活;天卻表示一個不同的境界,不是我們自己能隨意上去的地方,是一個超越的所在。那麼「堂」呢?「堂」是指大堂,是許多人聚合、聚集、共聚的地方。但說到底,天堂並不是真正的「地方」,而是一種境界,是一種人與人、人與萬物、人與神之間的關係。 「『天堂』即指至高和決定性的幸福境界。」「至高和決定性的」,即是沒有比這更好的幸福。為什麼呢?因為人的心最渴望、一直追尋,卻又無法被填滿的,就是希望得到無條件的愛、無限的愛。只有在愛中,生命才能得到圓滿。世上的愛都是有條件的、有限的,可能是物質的,或者是他人的肯定、財富、名譽、地位、成功,甚至是他人給予的感情、愛、接納……這些全都與這個世界有關。唯獨天主的愛是無條件且永恆的。因此,天堂其實就是與天主同在的意思。 那麼,哪些人可以去天堂呢?就是「那些在天主的恩寵中過世(即沒有大罪,或雖有小罪),而無須再煉淨的人」。下一條我們會講煉獄是什麼。經過煉淨之後,便會「與耶穌、瑪利亞、天使和聖人相聚。他們組成天上的教會」。按景《格林多前書》第13章第12節,我們會「面對面的觀看」天主,一清二楚。從負面看,在《默示錄》第21章(第4節)說:「以後再也沒有死亡,再也沒有悲傷,沒有哀號,沒有苦楚」(沒有眼淚)。正面來說,就是天主與人同在。在同一章(第3節)中,《默示錄》亦形容天堂如天上的耶路撒冷:「這就是天主與人同在的帳幕」。 與天主同在,豈不是非常歡喜嗎?這視乎我們現在與祂的關係如何。其實,試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何時我們感到開心?就是與所愛的人、愛我們的人在一起,便是開心。如果我現在一心一意尋求天主,也能感受到祂如此愛我。雖然在現世許多有限且不完全清晰,但將來我們會完全一清二楚,全然感受到天主對我們的無限愛。在祂之內,我們也愛其他所有人,包括家人、朋友和知己。哇,這不就是天堂! 讓我們背誦的聖經金句很簡單:「面對面的」──出自《格林多前書》第13章第12節。 面對面的看見天主,希望我們都期待那一天的來臨!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9條:「天堂」是指甚麼?//「天堂」即指至高和決定性的幸福境界。那些在天主的恩寵中過世,而無須再煉淨的人,與耶穌、瑪利亞、天使和聖人相聚。他們組成天上的教會,在那裡「面對面的」(格前13:12)看到天主,與至聖聖三生活於愛的共融內,並為我們轉禱。實存而真正的生命,是父通過子在聖神內將天上的恩賜,傾注在眾生中,一無例外。又因著祂的仁慈,我們,作為人,也領受永生的不朽許諾(聖濟利祿‧耶路撒冷)。//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分鐘
  3. 8月7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8條:「私審判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3日前

    8月7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8條:「私審判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08條,問題是:「私審判是甚麼?」 「私審判是每個人從死亡一刻」必須接受的審判。「私」,即是指個人, 每一個人。 我們可以這樣設想:當一個人死亡時,死亡之前,我們尚有肉身,在模糊不清中走向天主。但到了死亡的那一刻,我們已不再受肉身的限制,能夠清楚地看到自己一生為善為惡,所作的所 有大大小小的決定,都被明晰地呈現在我眼前。我們也會看到天主一直以來對我無限的愛,如何伴隨我、幫助我,以及我如何拒絕祂而作我生命中大大小小的決定。在死亡那一刻,這一切都非常清晰。 所以,這個審判其實可謂自我審判,是一個愛的審判,因為天主創造我們原是希望我們與祂結合,趨向愛、走向永恆圓滿的愛。那麼,現在我看清楚了,我一生究竟如何?這便是自我審判:若我體會到自己完全努力地走向天父,那麼我便會立刻進入天堂,即與天主愛的連結。因為我不會覺得自己慚愧、不足、不配,而是完全接受天主對我愛的擁抱。 但一般而言,我們作為人或多或少總有缺欠,不知你是否如此,反正我自己是。當我死去時,回顧生命當中許多不完美,雖然有努力,但也有地方真的很差,真的錯了。那怎麼辦呢?便會進入煉獄。在那裡,我渴望走向天父,但同時仍保持距離。這距離是由我自己造成的,我的羞愧、不配、不堪當。這就是煉獄。要待多久?不知道。也需要透過與我有關、愛的人為我所作的善功和祈禱,好使我有如傳統所說「早登天鄉」。 但假設有人檢視自己一直拒絕天主的愛,永不回應祂,大奸大惡,那麼他將會「進入地獄的永罰」。 私審判,就是這個愛內的審判,每一個人的自我審判,按照耶穌基督身上所顯示的天父無限的愛作為標準。所以,也可以說,是基督在審判我們。 最後,邀請大家一同背誦這句聖經金句:出自《若望福音》第5章第29節,經文說:「行過善的,復活進入生命;作過惡的,復活而受審判。」 各位兄弟姊妹,大家必懂得作選擇。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8條:私審判是甚麼?//私審判是每個人從死亡一刻開始,就在其不朽的靈魂上,按照其信德和功行受天主的審判,直接領受應得的報應:即直接地或經相稱的煉淨後進入天堂的榮福,或者進入地獄的永罰。//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分鐘
  4. 8月6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7條:「永恆的生命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4日前

    8月6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7條:「永恆的生命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07條,問題是:「永恆的生命是甚麼?」 永恆的生命,一般被理解為我們在肉身「死後立即展開的生命」。然而,有些神學家認為,如果我們在現世的生命中親近天主,沒有犯大罪,並與祂同在,其實我們已經開始了永恆的生命。 永恆的生命究竟是什麼呢?就是永遠與天主生活在一起 。不過嚴格來說,這說法也有不足之處。為什麼?因為在現世,我們雖然能體會天主的愛,與祂親密相連,但始終活在肉身中,有限制,不能完全看清楚,與天主的愛之間仍有障礙;有時候,我們也會犯罪、跌倒。所以永恆的生命在今世仍可能被阻隔。 然而,當死亡發生,以至接受審判之後,永恆的生命將不再有任何阻隔。這份生命是永無止境,「將沒有終結」。我們在現世或多或少也能經驗到,為什麼?因為當我今天能與我所愛的人,以及愛我的人在一起時,我的生命感覺充滿活力,開心且充勁。這種經驗告訴我們,在愛的連結之下,生命力方能產生。 那麼,死亡之後的永生是什麼意思?它不是像現在這樣每天呼吸、吃飯、睡覺……而是永遠與那位無限愛我的天主同在,與所有我所愛的人,乃至愛我的人在一起。這將是多麼的歡喜、多麼充滿活力!這就是我們日夜期盼的生命存在的形式。不再是陰暗、不清楚。 不過,死亡與永生之間,還需要審判。這不是要審判多少年,而是審察我們是否按著基督的榜樣生活,是否效法耶穌基督,與天父建立愛的連結。無論生命中面對多少艱難困苦,我們首先「每人都會先從基督—生者死者的審判者手中,接受私審判,然後在最後審判中獲得確定(公審判)」。我們會稍後再詳細解釋這些意思。 今天,讓我們記住並背誦一句簡單的聖經金句,出自《瑪竇福音》第25章第46節。當時,記載耶穌講述審判的情景,人子坐在寶座上審判眾人,祂說:「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我希望大家背誦的金句是:「義人要進入永生。」並且活出義人生命,讓我們所有的行動都為耶穌而做,活出天主對我們的永恆愛。 好,讓我們一起努力:「義人要進入永生。」——《瑪竇福音》25章46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7條:永恆的生命是甚麼?//永恆的生命即死後立即展開的生命。這生命將沒有終結。這生命之前,每人都會先從基督—生者死者的審判者手中,接受私審判,然後在最後審判中獲得確定。//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4 分鐘
  5. 8月5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6條:「死在基督耶穌內有甚麼意思?」】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5日前

    8月5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6條:「死在基督耶穌內有甚麼意思?」】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06條,問題是:「死在基督耶穌內有甚麼意思?」 「意即在天主恩寵內死去,沒有大罪」,與天主維繫著一份愛的連結。「信仰基督的人,可將自己的死亡,按基督的榜樣轉化為服從和愛慕天父的行動。」 且看耶穌基督,祂面對摯愛之人──祂的門徒、同胞──唾棄、出賣、否認,但祂仍維持與主愛的關係。最著名的話,我曾多次引用,祂在十字架上說:「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什麼捨棄了我?」(谷15:34)儘管痛苦孤獨,祂仍相信天主聽祂的祈禱。這是我們每一個人在生命當中,以耶穌基督為主的門徒應當活出。 如果我們這樣離世,就是在天主的恩寵下,在耶穌基督之內去世,所以死亡不會使我們與天主隔絕。正如《弟茂德後書》所說:「這話是確實的:如果我們與基督同死,亦必與祂同生」(弟後2:11)。正是這意思:我們的整個生命都在基督之內如此活出來。因此,我們在祂之內死去,也必在祂之內同生,生於天父無限的愛中。 即按聖經所說,「不受第二次死亡的害」(默2:11)。那麼,何謂第一次死亡和第二次死亡呢? 第一次死亡是指肉身斷氣,不再呼吸、心臟停止跳動,這就是肉身「塵歸塵,土歸土」的死亡;但第二次死亡才是真正的死亡,是與天主愛的關係斷絕,即「永死」。第一次死亡,每個人都一定要經歷,無人能夠逃避,也無需恐懼 。但第二次死亡取決於我們生命如何度過,是否以耶穌基督為榜樣生活。若是如此,雖然第一次死亡來臨,也無妨,因為第二次死亡不會真正降臨我們生命。 《默示錄》第21章(第8節)提及到第二次死亡:「為那些怯懦的、失信的、可恥的、殺人的、姦淫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以及一切撒謊的人,他們的地方是在烈火與硫磺燃燒着的坑中:這就是第二次之死亡。」也就是地獄。 各位弟兄姊妹,讓我們回顧這段經文,記住這句重要的話:「如果我們與基督同死,亦必與祂同生。」──《弟茂德後書》第2章第11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6條:死在基督耶穌內有甚麼意思? //意即在天主恩寵內死去,沒有大罪。信仰基督的人,可將自己的死亡,按基督的榜樣轉化為服從和愛慕天父的行動。「這話是確實的:如果我們與基督同死,亦必與祂同生」(弟後2:11)。//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分鐘
  6. 8月4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5條:「隨著死亡,肉身和靈魂會怎樣?」】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6日前

    8月4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5條:「隨著死亡,肉身和靈魂會怎樣?」】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05條,問題是:「隨著死亡,肉身和靈魂會怎樣?」 首先,我們來談談肉身的兩個層次。之前提過:一個是基本的層次,即血肉的、物質的身體;另一個層次,是由這個血肉身體與他人及萬物所發生的、維繫連結的關係。 第一層的意義是,這個可見的血肉身體會「隨著死亡和靈魂分離,並墮入腐化的過程」,所謂「塵歸塵,土歸土」(創3:19)。然而,在塵世未死亡之前,透過肉身與他人及世界的關係,是真實存在的。這些關係通過靈魂,即與我們所追尋與天主的關係,到達天主面前接受審判。主會回顧我們整個一生的善惡,並「期待著主再次來臨」。 當主耶穌再次來臨時,所有與他人和萬物的關係,都會置於我們與主的關係當中。假設我們一生為善,在主前毫無瑕疵,這些關係都會置於天主內而受光榮。實際情況如何,當然「超出我們的想像和推理的能力」。不過,我們可以確信,死亡之後,我們與天主的關係是能夠統御在一起的。 其實這種關係今天已經存在,但因為我們仍有肉身,許多事我們不清楚。在不明朗之中便會出現可能性,我們會作出選擇,倫理的選擇,但將來天主會在我們面前看得一清二楚。因此,我們唯有將今世現在的生命中所做的、所想的、思言行為,都置於天主的光照之下。 福音當中,特別是在《若望福音》第11章,當瑪爾大與耶穌對話時,耶穌說:「我是復活,我是生命;信從我的人…必永遠不死。」就是教導我們,要將所有關係都等同於與主耶穌的關係。如果與主有關係,即使在今世,我們已經開始了來世的生命。面對死亡時,我們不會真正死亡,因為這份與天主的關係緊緊相扣。 各位兄弟姐妹,今日邀請大家與我一同背誦這句聖經金句:「我是復活,我是生命。」來自《若望福音》第11章第25節。讓我們今天開始,與主耶穌建立這份親密的關係,至死不渝。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5條:隨著死亡,肉身和靈魂會怎樣?//肉身隨著死亡和靈魂分離,並墮入腐化的過程,而他不朽的靈魂卻要面對天主的審判,期待著主再次來臨時,與復活及轉化的肉身再度結合。要明白復活如何發生,已是超出我們的想像和推理的能力。//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分鐘
  7. 8月2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4條:「基督的復活與我們的復活有何關係?」】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8月1日

    8月2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4條:「基督的復活與我們的復活有何關係?」】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04條,問題是:「基督的復活與我們的復活有何關係?」 基督是我們復活的「初果」,保祿在書信中這樣教導(格前15:20):祂是第一位從死者中復活的。 祂的復活對我們有兩層意義:首先是榜樣的意義,其次是同行和給予力量的意義。 榜樣的意義很明顯,因為耶穌的生命,祂所走過的路,因我們要跟隨祂,也不必害怕。諸多困難、挑戰、起伏、迫害、痛苦、離棄、出賣、否認……也不要緊。只要我們堅持著,如同耶穌一樣:天父臨在我身上,我是祂所愛的子女,我要當一個愛的人,我不要當一個仇恨的人,我在各種的境遇中,仍要懂得愛自己,懂得愛其他人,懂得去關懷、體諒、憐憫、寬恕到底。如此一來,我的生命便會如同耶穌般復活起來,與永生的天主同在。這便是基督復活給我們的榜樣,要穿透、跨越人生的苦難,如同基督。這個榜樣已在我們跟前走過 。 但是,榜樣即是你知道然後照著走。可是,有沒有力量?我知道,但我做不到。於是衍生出第二層意義:耶穌不只如某些偉人、名人,記下一些榜樣叫人跟著做,記下一些原則……不僅如此。祂直到今天也是活生生的,祂是真正存在的,仍然跟我們溝通、交往,給予我們力量、勇氣、安慰……因此跟我們繼續同行、同在:「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28:20)。於是,無論我們怎麼經歷這些苦難,經歷我們的困難等等,仍然堅靠祂。不單止看著祂,更是跟祂一起行,在祂之內行,讓祂帶領我們行。所以第二層的意義也相當重要。 給大家今天的聖經金句,想起來自《若望福音》第5章第29節:「行過善的,復活進入生命;作過惡的,復活而受審判。」 所以我們都要復活,就是說,死了以後並非一了百了,將來還繼續。但行善和作惡便很不一樣。 讓我們背誦這節聖經金句的時候,都提醒我們自己,要效法耶穌,聽從祂今天給我們的引領和祂的吩咐,要聆聽祂,在祂內得力。然後,「行過善的,復活進入生命;作過惡的,復活而受審判。」──《若望福音》第5章第29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4條:基督的復活與我們的復活有何關係?//正如基督實在自死者中復活了,且永遠活著,同樣,在末日祂會使眾人復活:「行過善的,」以不朽的肉身「復活進入生命;行過惡的,復活而受審判」(若5:29)。//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分鐘
  8. 8月1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3條:「『肉身的復活』有甚麼意思?」】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7月31日

    8月1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3條:「『肉身的復活』有甚麼意思?」】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03條,問題是:「『肉身的復活』有甚麼意思?」 「『肉身的復活』意思是說」……首先我們先從《教理》談論。當中沒有解釋,而是肯定:「人的最終境況不會只是精神體的靈魂與肉身的分離」。 例如我們一些民間信仰,相信人死後只得靈體,不要肉身。反之,我們的信仰相信連同肉身。為什麼?因為我們是整個人。天主是讓整個人──祂創造的是人,一個整體的人──靈魂肉身整個人得救。 保祿在《格林多前書》第15章詳細地解釋「肉身的復活」。他借植物來解釋,說:「你所播種的是一顆籽粒」,但是長出來的植物,是樹等等不同的「形體」,難以想像的。種子是「可朽壞的」,但是生出來的、復活起來的就不一樣了。(格前15:36-44)當中有沒有延續性?有,種子和樹是有延續性的。但是有沒有突破?完全不同的轉化?又非完全不同,卻有一種轉化。他指出的這一種,我們聽過以後卻似懂非懂。 誠然,「肉身的復活」,是指在我們的信仰裡,我們如此相信、如此肯定:因為整個人得救,不只是某一部分得救。但是,該怎樣理解呢?於是神學家在歷史上,借不同事物解釋。保祿是最早一位,可謂第一位神學家,以種子播在地上,然後再生出來新的生命去解釋。 那麼,近代的解釋,我認為更易讓人理解的就是以「關係」:我們作為人,其實是通過我們的肉身,跟他人、跟世界有關。譬如一家人,又如當我踏過這片草地,是通過肉身。於是當我們在榮耀當中,即整個人都在天主懷抱裡,連帶我跟萬物的關係、我跟他人的關係,到達天主那裡。這稱之為「肉身的復活」。而不指我的肉身葬在地下不會腐爛,甚或昔日強調「不准火化」,並非如此。而是指那種「關係」要帶到天主內,從而得到提升和轉化。這就是「肉身的復活」。 今天想邀請大家背誦的聖經金句,就是耶穌所說的:「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望福音》第14章第6節。如果主耶穌是生命,現在我們領受祂的……耶穌都說:如果你今天領受我,就不會死的。「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必得永生」(若6:54),什麼意思?就是這份關係,若我們從今天開始建立與主這份愛的關係,堅持著、堅守著這份關係,又怎會死亡呢?永遠可以和生命之主在一起。 「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望福音》第14章第6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03條:「肉身的復活」有甚麼意思?//「肉身的復活」意思是說,人的最終境況不會只是精神體的靈魂與肉身的分離,而是我們可朽的肉身有一天也將重獲生命。//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4 分鐘
4.9
(滿分 5 分)
24 則評分

關於

[頻道於2024年12月2日更新為「夏主教理Good Morning] 「各位兄弟姊妹,為了福傳,為了我們的信仰成長,我會用這個時段跟大家分享《天主教教理簡編》。希望藉著每天約三分鐘,能加深我們對天主教會基本道理的認識,首先提升我們的理性,對天主的理解和認識;於是也更能夠被祂去使用成為福傳的工具。」--- 夏志誠主教分享|沸點製作|逢星期一至六早上6:30播放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