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依弘法師

《法句譬喻經》將佛法的精髓,化作一個個生動譬喻, 就像**佛陀親自為我們講故事**般,把智慧融入生活! 這些精彩故事,不僅有趣,更蘊含了**因果真理、佛法智慧**, 無論你是—— 初學佛者、學佛很久的、或是未學佛者,都歡迎共同來聆聽佛陀的故事。讓我們輕鬆入門,理解佛法核心;借由故事引導我們或我們身邊的人共同向善;並能在碎片時間汲取心靈的養分,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5日前

    法的響宴-《法句譬喻經》第十二華香品-1

    《華香臺五百女求梵天,佛陀化度證羅漢》 「孰能擇地, 捨鑑取天, 誰說法句, 如擇善華。 學者擇地, 捨鑑取天, 善說法句, 能採德華。 知世坏喻, 幻法忽有, 斷魔華敷, 不現死生。 見身如沫, 幻法自然, 斷魔華敷, 不現死生。」 專題分享:「華香莊嚴:佛法中的清淨莊嚴與修行妙用」 在佛法中,「花」遠不止於供養物品。它是同時地傳達了: * 因果的法則**(種花得果), * 修行的目標**(清淨如蓮), * 世界的真相**(無常幻化), * 以及**佛國的莊嚴**。 因此,當一位修行者奉施香華時,他不只是在進行一個供養儀式,更是在時時提醒自己這些佛法的道理,並以此殊勝因緣,朝向覺悟的境界邁進。 「五分法身香」(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戒香**:持守清淨戒律所散發的芬芳,代表道德的無瑕。 **定香**:心得安定,不散亂、不搖動,所生之香。 **慧香**:開發無我智慧,破滅一切無明煩惱,所生之香。 **解脫香**:超越生死輪迴的束縛,所得自在之香。 **解脫知見香**:了知自己已然解脫的究竟智慧之香。 《佛說業報差別經》: 若有眾生奉施香華,得十種功德:一者,處世如花;二者,身無臭穢;三者,福香戒香,遍諸方所;四者,隨所生處,鼻根不壞;五者,超勝世間,為眾歸仰;六者,身常香潔;七者,愛樂正法,受持讀誦;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槃。是名奉施香花得十種功德。 願我們都能透過華香供養,成就自心的清淨莊嚴,終至香光莊嚴的佛國淨土。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0分
  2. 8月4日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九雙要品-3

    〈七十位婆羅門出家後得道的故事〉 「以真為偽, 以偽為真, 是為邪計, 不得真利。 知真為真, 見偽為偽, 是為正計, 必得真利。  世皆有死, 三界無安, 諸天雖樂, 福盡亦喪。 觀諸世間, 無生不終, 欲離生死, 當行道真。」 「蓋屋不密, 天雨則漏, 意不惟行, 婬泆為穿。  蓋屋善密, 雨則不漏, 攝意惟行, 婬匿不生。」 「鄙夫染人, 如近臭物, 漸迷習非, 不覺成惡。 賢夫染人, 如附香熏, 進智習善, 行成芳潔。」 專題分享:「佛法中「見」的深刻意涵」 「見」(觀念、見解)在佛法中具有特殊的力量——它既是束縛輪迴的鎖鏈,也是開啟解脫的鑰匙。當我們能時刻覺察心念中的「見」,就掌握了轉變業力的關鍵,這正是佛法「心性解脫」的核心奧義。 佛陀教導我們「不盲信、重實證」,這正是對「見」最好的實踐——**真正的正見,不是固守某種理論,而是透過覺照,從「持有見解」昇華到「直接體證實相」**,最終達到「無所執見」的自在境界。  **覺悟不在遠方,而在當下的一念**  覺醒並非遙不可及的神話,而是**當下對心念的清明覺察**——每一個正見的選擇,都在為解脫鋪路。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5分
  3. 7月28日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九雙要品-1

    〈兩位不同作意的商人因果〉 「心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惡,  即言即行, 罪苦自追, 車轢於轍。 心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善,  即言即行, 福樂自追, 如影隨形。」 一個起心動念,都是未來果報的因,心起善念就感得光明的法界,感召諸佛菩薩、龍天護法的加被,諸事如意;心起惡念感得的是黑暗的法界,易招感諸事不順遂。所謂「萬法唯心造」,一切境界,無非是這念心所造作出來的結果。為人之道,就是要能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時時起善念,不起惡念、妄想,做任何事都能盡心盡力,凡事才能成就。古德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要輕忽了任何生活上的細行,點點滴滴都是未來成就的資糧。 專題分享:「一念之力:從微細心念到浩瀚果報的佛法奧義」 「一念」(短短一個念頭)雖是極短暫的心念活動,看似微不足道,卻能產生極大的作用力與果報,引發無量無邊的業力,其影響甚至可跨越時空、形成無止盡的輪迴生死流轉。 我們的生命,正是由無數念頭堆砌而成。若能把握當下一念,便能改變命運,甚至超越輪迴。 此即「一念覺,眾生是佛;一念迷,佛是眾生」的深意——解脫不在他方,正在此刻覺照的功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0分
  4. 7月28日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喻經》第八言語品

    〈佛說牸牛(母牛)殺三人因緣經〉 「惡言罵詈, 憍陵蔑人, 興起是行, 疾怨茲生。 遜言順辭, 尊敬於人, 棄結忍惡, 疾怨自滅。 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斬身, 由其惡言。」 專題分享:「誓願之鏡:善惡種子在心田的覺照以及菩提之願」 當我們被貪瞋痴三毒所覆,所發之願便如同毒樹,必然結出苦果。惡願一旦形成,便如磁鐵吸引相應業緣,使發願者沉淪於自造的黑暗迷途之中,難以自拔。更可怕的是,惡願會形成堅固的執著,這種對惡願的執取,正是輪迴痛苦的根源。 善的誓願則是覺醒的開始。善願之所以可貴,在於它能夠破除習慣性的我執,將有限的生命與無限的利他事業相連接。當我們發願幫助他人、發願精進修行、發願利益眾生時,心量自然開闊,智慧自然顯發。善願如同明燈,不僅照亮自己,也為他人指引方向。佛陀在因地上發五百大願,正是這些清淨願力,最終成就無上菩提。對修行者而言,善願是跳出輪迴的指南針,也是轉煩惱為菩提的利器。 「發願」是修行者對生命的莊嚴、可貴的承諾。無論是世間善願,還是出世間的菩提大願,都能讓我們的生命走向光明。   讓我們發願共勉:  發願生生世世值遇正法、生生世世值遇善知識、生生世世值遇善道友,願一切眾生,皆能發起清淨願,成就無上菩提!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5分

番組について

《法句譬喻經》將佛法的精髓,化作一個個生動譬喻, 就像**佛陀親自為我們講故事**般,把智慧融入生活! 這些精彩故事,不僅有趣,更蘊含了**因果真理、佛法智慧**, 無論你是—— 初學佛者、學佛很久的、或是未學佛者,都歡迎共同來聆聽佛陀的故事。讓我們輕鬆入門,理解佛法核心;借由故事引導我們或我們身邊的人共同向善;並能在碎片時間汲取心靈的養分,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その他のおすす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