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一場夢

泡泡

人生如夢如泡影

エピソード

  1. 6月9日

    ▍無法改變的家庭系統 離開原生家庭

    最近閱讀了許多情緒相關的書籍,發現自己確實有無意識對他人造成情緒爆炸,雖然嘴巴嚷嚷著他人的無禮及情緒勒索。但....我沒有嗎?有次與姪女吵架,只是說從英國回來後,期待了四年沒人跟我過年,什麼可以讓家更好的都做了,英國人最愛的 I love you 也鼓起勇氣對這個傳統的閩南家庭說,還學洋人寫卡片。她說:你好可怕,不要隨便情緒勒索我!這讓我覺得情緒勒索一詞是否過度氾濫?只是想把從世界搜集回來愛的方式帶回這個壓抑的家族,不但無法改變原生家庭,還被誤會,Love you 個毛,這種情節還是在美劇看看就好~在時光的折騰下,驚覺再這樣下去會被拖下水,漸漸的產生:真他媽浪費我人生的想法!老子不想再跟你們玩家家酒了,對於這樣的異思想,我感到不可思議,甚至有一點解脫。歲月不饒人、正在硬的巨根也不等人好嗎!?以為老子跟能量吸血鬼一樣青春永駐?我是如此的想讓原生家庭的每個人體驗到單純睡在草皮上曬著徐徐日光的快樂,但或許就像諮商師所說的,對某些人來說,曬太陽太熱會變黑是種負向經驗。過去因一點一滴傻乎乎的想要環遊世界的積累下,十年間數個文化融入了我的靈魂,而改變從來不是一下子,就像巨石一點一點的推到山崖而滾下,崩!舊的自我徹底垮了,老么這種接收全部的好與壞的哈巴狗角色,垮了...我開始有喜歡的與不喜歡的,開始有自己的主見,好不習慣自己變得那麼不隨和又討人厭。而這種迷失方向的感覺,就像航行在冰河上沈重的鐵船突然找不到指南針,如此的冰冷又慌張。我必須重新定位新的人格、新的喜好、新的界限、什麼人可以進入我生命,什麼人不可以?所有我認識的人都成為我的一部分。我有皮椰的影子,他是如此的有智慧又寬容,我學到黑珍珠的就事論事,永遠不會不好意思的討論自己權益,我也不小心從我討厭的那些人身上學習到了腹黑,但化學反應在我身上的版本就成為善意的謊言。如果沒出國,我現在是不是還在擺攤呢?如果沒出國,我是不是現在也不會看那麼多事不爽?如果沒出國,我是不是配得感一樣很低,可以接受很多不好的對待?如果沒出國,我是不是跟原生家庭就不會有那麼多衝突?如果沒成長,我是不是就不會那麼討人厭?多看多比較,是不是只能用在血拼,不能用在各個不同文化社會的生活、親情、友情與愛情?我的原生家庭其實沒有變,變得是我,如果待在我出生的家不舒服,那我是不是可以離開去一磚一瓦的建造我安全又平靜的家?

    4分
  2. 6月8日

    ▍最討厭被問你媽怎麽走的 母親自殺後遺症

    在一些場合總會遇到一些表面寒軒實則探底的膚淺對話。有時後會問到家庭成員有幾個?然後你媽做什麼?你爸做什麽?你姐做什麽?請問這是白色恐怖在身家調查嗎?恨不得連我阿公什麼時後幫我奶奶破處都想明察秋毫。當問到我媽時,我說不在了,還要補一槍怎麽走的?這位大嬸你是想參考自己未來怎麼安排華麗登出世界舞台嗎?爲什麼不說一句,對不起就好了?請問這種對話營養嗎?爲什麼不聊天氣、聊狗狗、聊隔壁賣得豆漿很好喝、聊剛買的菜很便宜、你聊我家幹嘛?是想暗算我家的資產?還是想看有什麼人脈可以用?以前都會騙,撞到頭,或被車撞,但回家後就覺得我幹嘛為了別人的感覺演,心情五味雜陳。後來,我都回,沒錯是自殺,這些無知大人去刺別人幹嘛呢?你說他無知,可能還會怪你說我又不知道你媽自殺?有時他們還要問,怎麼會這樣?為什麼?我怎麼知道,你怎麼不自己觀落陰去問他?身為家屬的我早就推敲數萬次,內疚好多年,憂鬱到不能自己,這些愛亂問沒底限的人是否該早點下地獄,跟我媽去做鄰居?各位阿姨叔叔嬸嬸老太婆,你們早該聽到媽媽走了的時後,瀟灑的說聲I’m sorry. 就可以了!多麽有風度又體貼,巴不得對你嘴下留人投以崇拜眼神。以後問我 ChatGBT 怎麼用,都不笑你是個活化石,還會把你手機搶過來奉成國寶耐心教學。要說出母親自殺是多麼巨大的修鍊,但當我講出事實,我接受了,再說為什麼要把自殺污名化,不都一樣是死,反正那些人都敢問了,那他就得承擔這樣的驚恐不是嗎?而且為什麼我要背著這種內疚那麽久?昨天車禍走了,跟昨天自殺走了,不都一樣是再也見不到?人又不是我殺的,幹嘛一直問我為什麼他要去自殺?殘忍的對家屬一直拷問,是不是該賞這些人兩巴掌?我如果不小心放聲大哭,這些人接得住嗎?社會的污名太多,導致覺得說我媽自殺是不是我家有問題?對啊,就是她製造一堆問題不求救專業才去死啊,就是她不快樂她才去死啊,而且到底誰家沒問題?英國第一家庭戴安那王妃都可以外遇,為什麼一般市井小民家裡不能有問題?社會是不是對人性還有家庭道德的標準太高了?我媽已經走了十幾年,人走茶涼、浪費我的青春、浪費我的眼淚。我想跟我媽說,雖然很難過,不過還好你走了,不然不知道整個家族要幫你還多少債擦多少屁股,很遺憾當時我還沒有求救心理諮商跟身心靈的概念,但我會記得你的愛,也愛你。其實很矛盾,一方面可以感受到母親的愛,一方面又很討厭他帶來的混亂,如果社會有及早介入會不會更好,如果在我母親自殺後的第一時間,有人遞給我們全家諮商電話多好,警察或醫院在做筆錄或紀錄的時候應該轉介諮商,留個資源讓痛苦有地方消化,讓悲痛的人有個專業人士可以接住。這件事對我現在來說後遺症已經小很多了,但確實是到了第12年才比較釋懷,所以自殺者遺族們絕對要有心理準備,給你們參考,不用謝了。

    4分
  3. 6月8日

    ▍什麼是情緒避雷針?

    你是否跟我一樣,覺得好像很多人找你訴苦?同事朋友路人甲就算沒很熟還是很愛找你抱怨,親友也總是跟你說自己的難處。這裡是泡泡一場夢如果你有這些重複體驗,那沒錯你很可能是能量型的情緒避雷針因為過去母親自殺的關係,所以我總是在別人難過的時候默默地聽,想幫助痛苦的朋友,但過了十幾年,我發現很多人其實不想成長只想丟情緒垃圾,聽了那麼多情緒的宣洩,我的身體開始不舒服了,身體在反抗,說我不想再聽了。聽了會肚子不舒服、噁心、想吐、頭痛,可能是垃圾收太多滿了。意識到自己這個困擾,並想著為什麼情緒總是會爆在我身上?開始研究自己的占星盤、紫微斗數,原來我12宮特質重,月亮雙魚一宮,天生容易給人有種你懂我的feel.有一次朋友吵到快離婚,他來找我我就哭了,因為我能量上幫他分擔了難過,這個眼淚是他的情緒管道,我甚至不尊重自己,讓朋友對著我宣洩對別人想說的髒話,一開始是無意間挖到別人的情緒深處,不小心宣洩出來,我心疼地哭了,但後來我說不要聽也止不住。我他媽的有夠累,開始抱怨老天為什麼給我這種能量設計,誰來幫我分擔母親自殺的苦、家庭不美滿的苦、生病的苦、一個人在外遊離失所的苦?我一直想幫、一直想照顧別人,但卻忘了照顧自己。我好愛好愛我朋友,但我愛自己嗎?他們知道在我自己人生一堆狀況的時候,在他們有情緒困擾的時候我還第一時間陪在他們身邊嗎?沒有,這些人不知道。對,因為自己曾經很苦,所以我確實能理解很多人的難處,以前就算是網友給我訊息說他很痛苦,我第一時間衝上去給他安慰,吸收了這些無意識的情緒宣洩,我好累,我多麽想替這些人分擔一些,然後希望我媽媽不要死。但,我錯了。原來這些人不是我媽,我只是在投射,將朋友投射成媽媽、姊姊、姪女、潜意識努力的想多救一點。撇除能量開放的關係我就是白癡的在別人潜意識種下了,有苦可以找我訴、有憤怒可以找我罵、有情緒我都可以接,當我不接了,表達不適了,這些人就覺得我變了,關係自然會導向終亡。因為一開始建立關係的方式就不是很健康,不是嗎?12宮跟雙魚的特質就是會令人覺得很安全、可以包容、就像一片柔柔的星辰大海可以安全的降落,別人釋放完情緒後,好很多,馬上快樂的回去生活,而我吸收了這些後,會不舒服很多天,別人抱怨的畫面跟苦難不斷出現在我腦海消化,這些都是他們不知道的。你是不是跟我一樣很在意朋友,是不是很怕沒朋友沒親人在身邊?離開前真的很恐懼,但我發現離開後,真的好輕鬆,我不用再把別人的情緒背在身上,一步一步慢慢地選擇雙向滋養的關係。我練習不聽抱怨、練習消化自己情緒、練習說我不舒服、練習晚回訊息跟拒絕、練習沒朋友。遲到的先不要、抱怨的就轉身、愛指教的默默消失、隨便宣洩的直接封鎖、重大情緒困擾的請對方找心理師,我的界限或許還很模糊,但正在出現。網路上那麼多資源,為什麼不自救?有時候我很想對這些人飆一句,你知道我媽自殺嗎?你那什麼狗屁煩惱,因為我接得住就一直來,那我媽自殺的痛苦,你要幫我分擔嗎?沒有,通常我說了,大家會一臉疑惑不懂,叫我好好活著,硬要我出門,出門更累,但我只想要別人遞一杯水給我,載我去海邊兜風陪我去看心理醫生。我看了多少身心靈的書、打了多少求救電話、做了多少諮商,用了多少技巧在自己身上,才終於活得像個人。那,我完美嗎?我不完美,會不會以前也有投射情緒在人身上?我想也是有的,但我的靈性在成長,在覺察,我不想要再相互依賴的關係,我想要那種雙向滋養的關係。希望以後認識的人都是會讓我輕飄飄的,會感覺心中開一朵花,不再是沈重的一團黑霧,不再是把我當成情緒資源、情緒容器,因為我也是人、我也會累、我也需要被澆澆水、被曬曬太陽、被說說你好棒。網路上很多類似的實驗影片,當你對水咒罵後,用顯微鏡觀看,水分子的結晶是破碎醜陋的,你對一盆花長期咒罵後,它枯萎死去了,而一直被讚美的花,長得好美。願我們都能成為別人的太陽、也願我們都能篩選身邊的關係成為一朵美麗的花。

    6分
  4. 6月8日

    ▍英國旅居日誌《流浪漢的瘡孔》

    記得在曼徹斯特冷瑟的那個晚上,在幾杯啤酒後,從 Gay village 走回家的街上我進了皮卡德利廣場旁的那間麥當勞。麥當勞的門前有許多喧囂後不甘寂寞的靈魂,出賣口袋酒後剩下的那幾枚英鎊,填填自己的物理肚皮,以為坐在明亮的麥當勞就可以永不結束那個孤獨的夜晚,不餓的吃著幾口現代化薯條,其實只是不願太早回家面對獨自空無一人的房間,而我也不例外是其中之一。進門前見到一位壯碩的黑人警衛,穿著歐美電影中的槍揹吊帶與束褲還有黑色皮靴,在守衛大資本怪獸的利潤與安全,正在拒絕流浪漢進入,因為流浪漢身上沒有錢,只有臭味與臭皮囊。流浪漢在門口向人們乞討食物,而我只是冷漠的經過與進入,進門後的我同情心作祟,多買一份套餐想做做好事,因為我不敢想像自己流落冷颼颼街頭餓肚子的模樣,可惜出門時這位先生已經不在,就像我們曾經以為會一直在那邊等我們的人一樣,離開了就不再回來。我拿著多出來的套餐,繼續走在冷冷的街上,經過一家常去的藍色招牌連鎖咖啡店 Caffè Nero,玻璃櫥窗的騎樓門前,有另一位流浪漢打著用紙箱裝成床的地鋪,想要在時而人聲的街上一夜好眠,我想他跟我們一樣寂寞,只想在微弱的溫暖街燈下假裝有人陪。路過的我上前詢問:Are you hungry 我有多一份漢堡,流浪漢有尊嚴的問:Is chicken or beef,我心裡想著,原來流浪漢也有選擇的權利,我說是雞肉,他說他不吃牛肉,在過渡食物紙袋到他手上的途中,那一刻我看到他手上的針孔與瘡。我看著他手上的針孔,沒有同情心的詢問:Can I know your story,以為用一頓廉價的速食套餐就可以換取珍貴的人生故事,甚至還想偷開錄音當作我日後製作影片的素材,那一秒他的眼神停滯在沒有目標的前方,他說:i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 i will be sad...我的心揪了一下,我內疚了、我好殘忍、我好難過,看著他混濁的藍透雙眼,訴說著好多故事,有點濁濁的、灰灰的,而眼白再也不像孩童般那樣的純淨潔白,看著他,仔細整理一下,或許可以成為我們所想像那樣的英國紳士,高高瘦瘦的、灰藍色眼珠、灰黑夾雜白色的頭髮,在我想像的片刻,頓時他有點泛淚,我後悔的挑起他什麼,不知所措的我,趕緊道聲晚安,假裝沒事漫步離開。那些針孔或許只是他想找到自己的寧靜,或許他想遺忘自己的痛苦,也可能他只是想瘋狂的歡愉一晚,不管怎麼樣,那些瘡疤對比他受傷的心,都顯得微不足道。一年後的我,回憶起曼徹斯特的那一夜,那樣深沉的情緒我從不敢去翻,也不敢想像他的故事,但我似乎可以感受到他的無力,我靜靜地為他哀悼,希望這些靜默可以成為祝福的祭品,撫平他所有撕裂的傷痕。無助的流浪狗有人關愛,而流浪漢們呢?這些充滿傷痕的靈魂不知道怎麼會落到這個地步,無人同情的睡在四周,或許流浪漢們還羨慕那些狗狗有被撫摸的權利吧?流浪的狗狗有人餵食,無助的流浪漢卻沒人想理,明明都一樣是悲慘的靈魂,但錯置在不同的皮囊卻有不同的命運,很少看到台灣的流浪漢有人幫忙,但常常見到曼城半夜的街上有志工在分發溫暖的咖啡與食物。不過像英國這樣有錢的國家,是我目前見過流浪漢數最多的,我不懂為什麽那麼有錢的國家流浪漢這麼多,每天走在街上都有新面孔,聽說這樣高稅收的地方,福利也是有限的,能收的稅就這些當然只能做有限度的使用,而英美國家找工作常常需要上一份工作的推薦函,沒人推薦又空白太久的履歷,當然只能繼續流浪。#我們都可能成為流浪漢#多點同理少點評論#許多問題不能只看表面

    5分

番組について

人生如夢如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