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很想聊

育兒|親職 |教育|夫妻關係

《媽很想聊》是一個專屬媽媽,也非常適合爸爸一起聽的頻道! 以分享各種實用經驗與資訊為使命,回應媽媽們關於 “being a mom” 的各種疑問~ 由兩位從事非營利教育工作的母親 — Cynthia 與 Diane,聊她們在育兒路上,如何在挫折與壓力中,一步步披荊斬棘;在努力教養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時,也在過程中重新發掘自我。想聊的內容,除了育兒,也包括教育、婚姻、職場、生活等等。 希望透過這個平台,不只聊天也療育,與爸爸媽媽們互相扶持,一起享受這段為人父母的驚喜/驚奇之旅! 更多媽很想聊 ➡ https://www.y2edu.org/zh/podcast 媽很想聊專欄文章 ➡ https://www.y2edu.org/zh/articles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y2podcast/ FB ➡ https://www.facebook.com/y2edu 合作洽談 ➡ podcast@y2edu.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8月12日

    【想聊 EP.170】那些被誇「好乖」的女孩,後來怎麼了?

    我們聊過許多女兒與母親的關係,但這一集,我們想聊聊女兒與父親的關係。 生為女性,我們似乎總是想要得到別人的肯定,努力表現好、說話得體、為別人著想……。最近我們看了一本書,叫做《父親的乖女兒》,它談的不是教養技巧,也不是如何當一個「乖女兒」,這本書的前言提到:「有一種女性,是『屬於父親的女兒』。彷彿無形中與父親結盟,她繼承了父親英雄般的才華和使命,備受寵愛、深受栽培,在主流社會舉止得宜、成就斐然,卻對自身的意義感到迷失,難以與女性身分和平共處。」 身為女兒,你是否曾在成長過程中,為了獲得父親的認可和愛,努力成為父親理想中的「乖女兒」們,而在追逐父親身影時迷失自我呢?這一集,我們想聊聊「父親與女兒」的關係。 這次媽特別準備 2 本《父親的乖女兒》要送給想聊的聽眾啦! 獲得方式 →https://www.instagram.com/y2podcast ============= 🔎 你喜愛《媽很想聊》的內容嗎?我們的專欄文章上線囉! 快點進連結瀏覽最新文章:https://www.y2edu.org/zh/articles 免費訂閱,獲得最新育兒教養與親職資訊:https://www.y2edu.org/zh/home/#subscribe ============= ✨ 追蹤我們 IG:https://www.instagram.com/y2podcast/ FB:https://www.facebook.com/y2edu 合作洽談:podcast@y2edu.org © Y2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4 分鐘
  2. 8月7日

    【認識實驗教育EP.5】為孩子選擇教育:你該問的五個問題

    我想和你一起思考一個關鍵問題:到底該不該選擇實驗教育?我們常常聽到「體制內」與「體制外」的區分,但事實上,教育的選擇,遠遠不只是這麼簡單的二選一。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一樣的學習環境,每個家庭的節奏、價值觀也大不相同。 今天,我將和你分享五個關鍵的提問,協助你釐清:怎麼樣的教育,是適合你的孩子、也適合你們的家庭的選擇。 ============= \ 媽很想聊.認識實驗教育 / 你曾聽過「實驗教育」,卻不太了解它和一般學校有什麼不同? 你正在幫孩子找尋未來的教育方式,對「實驗教育」感到好奇卻又有點不安? 《媽很想聊》聽到了大家的擔憂!我們特別邀請到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研究員徐永康教授,企劃【認識實驗教育】短篇單元,從最基礎的觀念出發,帶你搞懂實驗教育:它為什麼會出現、目前有哪些形式、適合什麼樣的孩子與家庭——每集 10-15 分鐘,帶你看見台灣教育的另一種可能。 無論你是正為孩子選擇學校的家長、對教育議題有興趣的老師,還是探索未來可能路徑的學生,都能在這個單元中,找到幫助自己理解與思考的角度。 認識實驗教育.上線時間 7/16 (三)【認識實驗教育EP.1】什麼是「實驗教育」——打破迷思,建立基本認識 7/18 (五)【認識實驗教育EP.2】公辦實驗學校:當公立學校變得不一樣 7/25 (五)【認識實驗教育EP.3】機構辦學/私立實驗學校:理念多元的選擇 8/1 (五) 【認識實驗教育EP.4】共學團與在家自學:打造自己的學習場域 8/8 (五) 【認識實驗教育EP.5】為孩子選擇教育:你該問的五個問題 ============= 🎤 想聊來賓 徐永康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執行長 臺北市立大學幼教系兼任助理教授 台灣兒童閱讀學會理事長 我的興趣是理解成為一個人的意義,特別專注在教育的基礎理論對於學習的詮釋,例如說,如何說明學習分辨行為的對和錯、詮釋這是世界的存在到底有怎樣的意義、找出我們學習到的知識的實用性問題,轉而落實在真實人間裡,我特別在意兒童對語言、自我心靈與宇宙存有的理解方式。 經由歷年經驗我擔任過文化部金鐘獎兒童節目、少年節目、動畫獎評審;文化部金鼎獎評審;國教署生命教育諮詢委員;在大學開的課程有「兒童文學與精神分析」、「教育哲學」、「教育社會學」、「兒童哲學」等,目前在政治大學台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服務,協助各地方政府與實驗學校運作。 ============= 🔎 你喜愛《媽很想聊》的內容嗎?我們的專欄文章上線囉! 快點進連結瀏覽最新文章:https://www.y2edu.org/zh/articles 免費訂閱,獲得最新育兒教養與親職資訊:https://www.y2edu.org/zh/home/#subscribe ============= ✨ 追蹤我們 IG:https://www.instagram.com/y2podcast/ FB:https://www.facebook.com/y2edu 合作洽談:podcast@y2edu.org © Y2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9 分鐘
  3. 7月31日

    【認識實驗教育EP.4】共學團與在家自學:打造自己的學習場域

    這一集,要來介紹實驗教育中最具彈性,但同時也最具挑戰性的兩種形式——「共學團」與「在家自學」。 這兩種形式的學習,跳脫了傳統學校制度,不受課表、鐘聲與考試的限制,讓學習能夠更貼近孩子的生活節奏與興趣。從家裡、社群、甚至旅行途中,學習都可以發生。但相對地,家長也需要在時間、資源與理念上投入更多的心力與承擔。我們一起來認識這兩種教育方式吧。 這次媽特別準備 4 本《孩子需要自學嗎?》要送給想聊的聽眾啦!💓 本書由兩位媽媽共同創作,希望幫家長理解──自學不是放手,而是用新的方式,陪孩子走一條不一樣的學習路。 獲得方式 → https://www.instagram.com/p/DMyqA2ipTX1/?img_index=3 ============= \ 媽很想聊.認識實驗教育 / 你曾聽過「實驗教育」,卻不太了解它和一般學校有什麼不同? 你正在幫孩子找尋未來的教育方式,對「實驗教育」感到好奇卻又有點不安? 《媽很想聊》聽到了大家的擔憂!我們特別邀請到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研究員徐永康教授,企劃【認識實驗教育】短篇單元,從最基礎的觀念出發,帶你搞懂實驗教育:它為什麼會出現、目前有哪些形式、適合什麼樣的孩子與家庭——每集 10-15 分鐘,帶你看見台灣教育的另一種可能。 無論你是正為孩子選擇學校的家長、對教育議題有興趣的老師,還是探索未來可能路徑的學生,都能在這個單元中,找到幫助自己理解與思考的角度。 認識實驗教育.上線時間 7/16 (三)【認識實驗教育EP.1】什麼是「實驗教育」——打破迷思,建立基本認識 7/18 (五)【認識實驗教育EP.2】公辦實驗學校:當公立學校變得不一樣 7/25 (五)【認識實驗教育EP.3】機構辦學/私立實驗學校:理念多元的選擇 8/1 (五) 【認識實驗教育EP.4】共學團與在家自學:打造自己的學習場域 8/8 (五) 【認識實驗教育EP.5】為孩子選擇教育:你該問的五個問題 ============= 🎤 想聊來賓 徐永康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執行長 臺北市立大學幼教系兼任助理教授 台灣兒童閱讀學會理事長 我的興趣是理解成為一個人的意義,特別專注在教育的基礎理論對於學習的詮釋,例如說,如何說明學習分辨行為的對和錯、詮釋這是世界的存在到底有怎樣的意義、找出我們學習到的知識的實用性問題,轉而落實在真實人間裡,我特別在意兒童對語言、自我心靈與宇宙存有的理解方式。 經由歷年經驗我擔任過文化部金鐘獎兒童節目、少年節目、動畫獎評審;文化部金鼎獎評審;國教署生命教育諮詢委員;在大學開的課程有「兒童文學與精神分析」、「教育哲學」、「教育社會學」、「兒童哲學」等,目前在政治大學台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服務,協助各地方政府與實驗學校運作。 ============= 🔎 你喜愛《媽很想聊》的內容嗎?我們的專欄文章上線囉! 快點進連結瀏覽最新文章:https://www.y2edu.org/zh/articles 免費訂閱,獲得最新育兒教養與親職資訊:https://www.y2edu.org/zh/home/#subscribe ============= ✨ 追蹤我們 IG:https://www.instagram.com/y2podcast/ FB:https://www.facebook.com/y2edu 合作洽談:podcast@y2edu.org © Y2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0 分鐘
  4. 7月29日

    【想聊 EP.168】偏食、長不高、晚說話⋯該擔心嗎?兒科醫師破解 0-6 歲成長迷思 feat. 小兒專科醫師李心茹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步調,但做爸媽的總會忍不住擔心:「他是不是長得太慢了?吃太少了?怎麼比別人小一號?」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小兒專科醫師李心茹,她同時也是「兒童發展與健康篩檢服務」認證醫師。她將帶我們認識,從身高體重到食慾、活動力、甚至行為發展等不同面向,我們可以怎麼觀察,來判斷孩子是不是走在穩定的成長曲線上?又有哪些情況,可能是需要注意的訊號?特別適合有 0 到 6 歲孩子的爸媽收聽。幫助有學齡前孩子的爸媽們,用更安心、更科學的方式陪伴孩子健康長大。 ============= 🎤 想聊來賓 李心茹 兒科醫師 新竹小森林診所/竹北蒔蒔診所 專注於兒童成長與青春期發展,擁有豐富的兒童內分泌實務經驗。 相信醫療不該只停留在診間,更希望透過社群與爸媽們用淺白的語言對話,一起陪孩子健康長大。 *兒童發展篩檢服務院所 *https://reurl.cc/Ln3pa3 ============= 🔎 你喜愛《媽很想聊》的內容嗎?我們的專欄文章上線囉! 快點進連結瀏覽最新文章:https://www.y2edu.org/zh/articles 免費訂閱,獲得最新育兒教養與親職資訊:https://www.y2edu.org/zh/home/#subscribe ============= ✨ 追蹤我們 IG:https://www.instagram.com/y2podcast/ FB:https://www.facebook.com/y2edu 合作洽談:podcast@y2edu.org © Y2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5 分鐘
  5. 7月24日

    【認識實驗教育EP.3】機構辦學/私立實驗學校:理念多元的選擇

    上一集我們談到了由政府設立的公辦實驗學校,今天我們要把焦點放在由民間機構或教育團隊所創辦的實驗教育類型,也就是「私立實驗學校」與「機構辦學」。 這些學校往往有著非常鮮明、獨特的教育理念,例如華德福、蒙特梭利、森林學校,或者是自主學習導向的學校。他們吸引的是一群對特定教育理念與價值高度認同的家庭。這些學校提供的是一種「選擇」,讓家長與孩子能依照理念、風格來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 \ 媽很想聊.認識實驗教育 / 你曾聽過「實驗教育」,卻不太了解它和一般學校有什麼不同? 你正在幫孩子找尋未來的教育方式,對「實驗教育」感到好奇卻又有點不安? 《媽很想聊》聽到了大家的擔憂!我們特別邀請到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研究員徐永康教授,企劃【認識實驗教育】短篇單元,從最基礎的觀念出發,帶你搞懂實驗教育:它為什麼會出現、目前有哪些形式、適合什麼樣的孩子與家庭——每集 10-15 分鐘,帶你看見台灣教育的另一種可能。 無論你是正為孩子選擇學校的家長、對教育議題有興趣的老師,還是探索未來可能路徑的學生,都能在這個單元中,找到幫助自己理解與思考的角度。 認識實驗教育.上線時間 7/16 (三)【認識實驗教育EP.1】什麼是「實驗教育」——打破迷思,建立基本認識 7/18 (五)【認識實驗教育EP.2】公辦實驗學校:當公立學校變得不一樣 7/25 (五)【認識實驗教育EP.3】機構辦學/私立實驗學校:理念多元的選擇 8/1 (五) 【認識實驗教育EP.4】共學團與在家自學:打造自己的學習場域 8/8 (五) 【認識實驗教育EP.5】為孩子選擇教育:你該問的五個問題 ============= 🎤 想聊來賓 徐永康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執行長 臺北市立大學幼教系兼任助理教授 台灣兒童閱讀學會理事長 我的興趣是理解成為一個人的意義,特別專注在教育的基礎理論對於學習的詮釋,例如說,如何說明學習分辨行為的對和錯、詮釋這是世界的存在到底有怎樣的意義、找出我們學習到的知識的實用性問題,轉而落實在真實人間裡,我特別在意兒童對語言、自我心靈與宇宙存有的理解方式。 經由歷年經驗我擔任過文化部金鐘獎兒童節目、少年節目、動畫獎評審;文化部金鼎獎評審;國教署生命教育諮詢委員;在大學開的課程有「兒童文學與精神分析」、「教育哲學」、「教育社會學」、「兒童哲學」等,目前在政治大學台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服務,協助各地方政府與實驗學校運作。 ============= 🔎 你喜愛《媽很想聊》的內容嗎?我們的專欄文章上線囉! 快點進連結瀏覽最新文章:https://www.y2edu.org/zh/articles 免費訂閱,獲得最新育兒教養與親職資訊:https://www.y2edu.org/zh/home/#subscribe ============= ✨ 追蹤我們 IG:https://www.instagram.com/y2podcast/ FB:https://www.facebook.com/y2edu 合作洽談:podcast@y2edu.org © Y2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2 分鐘
  6. 7月22日

    【想聊 EP.167】學習動機不是逼出來的!透過腦科學+心理學啟動孩子學習開關 feat. 精神科醫師馬大元

    爸爸媽媽都理解,小小孩,尤其是剛剛開始去幼兒園的小朋友,必定要經歷感冒與病毒感染,雖然我們知道這能幫助他們建立抵抗力,但父母看到孩子生病、難受還是很捨不得。 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孩子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不需要爸媽一遍遍提醒?隨著孩子去上學,爸媽更不可能隨時在身邊,我們能如何教導孩子們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呢?今天邀請到知名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瑽寧醫師來與我們一起聊聊這個議題! ============= 🎤 想聊來賓 馬大元醫師 精神科醫師、四個孩子的父親、醫師國考/高考狀元、親子教養專家、TEDxTaichung講者、公視金鐘獎節目《換個爸媽過幾天》主持人。 推動心理健康及親子關係教育不遺餘力,參與各級學校、公私立機構、各大企業、媒體等活動,屢獲好評。與太太林姿吟職能治療師主持YouTube頻道,觀看次數突破五百萬。 著有《孤獨的勇者:亞斯精神科醫師所寫的亞斯全解析》、《心靈影像的力量》、《導演症候群》等心理類暢銷書籍。 -- 《媽很想聊》聽眾限時優惠中! 熱銷突破+4000堂🔥馬大元的《全方位學習攻略課》* 由精神科醫師、同時也是四個孩子爸爸的馬大元,結合精神醫學專業打造的學習攻略課!結帳輸入【BAM450】可折抵450元,點我了解:https://cplink.co/hwBUoi8u* ============= 🔎 你喜愛《媽很想聊》的內容嗎?我們的專欄文章上線囉! 快點進連結瀏覽最新文章:https://www.y2edu.org/zh/articles 免費訂閱,獲得最新育兒教養與親職資訊:https://www.y2edu.org/zh/home/#subscribe ============= ✨ 追蹤我們 IG:https://www.instagram.com/y2podcast/ FB:https://www.facebook.com/y2edu 合作洽談:podcast@y2edu.org © Y2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9 分鐘

預告片

4.6
(滿分 5 顆星)
173 則評分

簡介

《媽很想聊》是一個專屬媽媽,也非常適合爸爸一起聽的頻道! 以分享各種實用經驗與資訊為使命,回應媽媽們關於 “being a mom” 的各種疑問~ 由兩位從事非營利教育工作的母親 — Cynthia 與 Diane,聊她們在育兒路上,如何在挫折與壓力中,一步步披荊斬棘;在努力教養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時,也在過程中重新發掘自我。想聊的內容,除了育兒,也包括教育、婚姻、職場、生活等等。 希望透過這個平台,不只聊天也療育,與爸爸媽媽們互相扶持,一起享受這段為人父母的驚喜/驚奇之旅! 更多媽很想聊 ➡ https://www.y2edu.org/zh/podcast 媽很想聊專欄文章 ➡ https://www.y2edu.org/zh/articles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y2podcast/ FB ➡ https://www.facebook.com/y2edu 合作洽談 ➡ podcast@y2edu.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可能也會喜歡